问题

今时之考试制度。—较于科举有何异同?今时之学校制,与旧中国之制有何异同?今日之文章较于八股有何异同?

回答
好的,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些问题,尽量把它们讲得透彻明白,就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样。

今时之考试制度,较于科举有何异同?

同:

选拔人才,公平竞争的初衷: 这是最核心的共同点。无论古代科举,还是今日的考试,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在众多竞逐者中,公平地选出那些具备特定知识和能力的人才,为社会输送栋梁。科举是为了帝国治理输送官员,现在的考试则是为各行各业输送专业人才。
以考取功名(或分数)为目标: 在科举时代,通过考试是读书人改变命运、实现阶层跃升的唯一或最主要途径,目标是“金榜题名”。现在虽然不直接对应“功名”,但高分、名校录取、获得某个资格证书,同样是绝大多数考生追求的目标,是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敲门砖。
存在一定的知识门槛: 无论是科举还是现在的考试,都需要考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体系。科举考察的是儒家经典、诗赋创作等,是当时社会的主流知识。现在的考试则涵盖了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和通用技能。
制度化、规范化的过程: 两者都是一个相对成熟的、有章可循的选拔机制。都有固定的考试科目、考试流程、评分标准、监考制度等,以尽量保证过程的公正性。

异:

考试内容与范围的巨大差异:
科举: 考试内容相对单一,以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策论(针对时政的议论)和诗赋(文学创作)为主。它侧重于培养统治阶层的思想道德和行政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学素养。
今日考试: 考试内容极为广泛和多元。除了基础学科(语数外、理化生等),还有大量专业学科的考察(如医学、法学、工程学、经济学等),以及各类职业资格考试、能力测试(如逻辑思维、英语口语等)。它更注重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考试形式与技术的演进:
科举: 主要是纸笔考试,依靠手写。监考相对依赖人力,传递信息也靠书信、榜文。
今日考试: 形式更加多样,包括笔试、面试、机考(计算机化考试)、实践操作、项目展示等。技术也在考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如电子阅卷、在线监考、大数据分析、AI辅助评分等,提高了效率和精确度。
选拔的目的与对象:
科举: 主要目的是选拔官员,为封建王朝服务。虽然理论上“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但实际操作中,寒门子弟的上升通道依然艰难,门阀士族的优势依然存在。
今日考试: 选拔对象极为广泛,涵盖了几乎所有社会职业和领域。其目的是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所需的专业人才,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机会相对更公平,理论上人人都有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可能。
考试的开放性与灵活性:
科举: 考试的周期性很强,一般是三年一次,且层层递进(乡试、会试、殿试)。一旦错过,就要等下一次。
今日考试: 考试种类繁多,时间也更为灵活。有年度考试(如高考、公务员考试),也有不定期考试(如各类资格证书考试)。考试机会更多,也更容易根据社会需求调整考试内容和频率。
对创新与实践能力的考察:
科举: 尽管有策论,但核心还是对经典知识的掌握和对特定文体(如八股)的运用。对于真正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考察相对有限。
今日考试: 越来越多的考试开始注重对考生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考察,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和专业领域。

今时之学校制,与旧中国之制有何异同?

同:

教学相长的场所: 学校作为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场所,这一点亘古不变。无论是过去的私塾、书院,还是现在的学校,都是师生互动、共同学习的平台。
存在一定的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 过去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或者以儒家经典为主的课程。现在则有完整的教育体系,从小学到大学,有明确的学科设置和教学大纲。
师生关系是核心: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的回应与学习,是学校教育最根本的组成部分。

异:

办学主体与规模的巨大差异:
旧中国: 主要以官学(由政府设立)、私学(由个人或家族设立,如私塾)、书院(介于官学和私学之间,常带有学术研究性质)为主。规模普遍较小,尤其是私塾,往往是“一师一校”或“一师数童”。
今时: 学校体系高度发达,主体包括政府兴办的公立学校、私立学校,以及各类职业学校、高等院校。规模庞大,从几百人的小学到几万人的大学。教育资源也更加集中和系统化。
教育理念与目标的变化:
旧中国: 主要目标是“学而优则仕”,培养符合统治阶级需要的士大夫,强调道德修养和经世致用(虽然实践中很多时候流于形式)。
今时: 教育目标更加多元化。除了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还强调个性发展、素质教育、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育旨在为不同社会分工输送专业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课程内容与方法的革新:
旧中国: 课程内容以人文经典为主,教学方法多为朗读、背诵、讲解、默写。
今时: 课程内容极为广泛,涵盖科学、技术、艺术、体育等方方面面。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提倡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实践和创造能力。
教育的普及程度与公平性:
旧中国: 教育具有明显的精英主义色彩,普通百姓,尤其是女性和贫困地区的人,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非常有限。
今时: 现代教育强调普及和公平。义务教育的推行,使得绝大多数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基础教育。虽然教育资源分配仍存在不均,但整体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远超旧时代。
学校管理与评估体系:
旧中国: 学校管理相对松散,缺乏系统化的评估体系。
今时: 学校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有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学生和学校都有评估体系(如学业成绩评估、教学质量评估等),以促进改进和发展。
技术的应用:
旧中国: 几乎没有技术的应用。
今时: 技术深刻地改变了学校教育,如多媒体教学、在线教育、教育管理软件、电子图书馆等,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的便捷性。

今日之文章较于八股有何异同?

同:

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载体: 文章,无论是古代还是今日,都是人类用来记录、交流思想和信息的工具。
需要一定的逻辑和条理: 即使是八股文,其结构也是要求有章法的,讲究起承转合。今天的文章,虽然形式不同,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是基本要求。
追求文采和感染力: 好的文章,无论是八股还是现代文,都力求在准确传达信息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文采,能够打动读者。

异:

体裁的巨大差异:
八股文: 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一种特定文体。它有着极为严格的格式要求:必须围绕四书五经的某个题目,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过股、束股等八个部分,每部分字数、句式、韵律都有规定,尤其讲究“起、承、转、合”的句式变化。内容上,虽然是议论文,但核心是围绕儒家经典进行阐释、发挥,并结合时政。
今日文章: 体裁极为丰富多样,包括新闻报道、学术论文、小说、散文、评论、诗歌、剧本等。每种体裁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但整体上都强调内容的真实性、观点的鲜明性、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自由性。
核心内容与价值取向:
八股文: 核心是“代圣人言”,即在儒家经典框架内,对既定道理进行论证和发挥。它重在对既有思想的理解和阐释,强调“中庸”之道,对创新和颠覆性思想往往有所限制。
今日文章: 鼓励原创、创新和独立思考。可以自由表达各种思想观点,包括对现有体制、理论的质疑和批判。更注重现实生活、科学技术、社会问题等广泛领域。
对“形式”的重视程度:
八股文: 对形式(格式、句式、用词)的拘泥达到了极致。很多时候,文章的好坏(在考试评价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格式的遵守程度,而对内容的原创性和思想的深度反而可能有所损害。
今日文章: 虽然也讲究文采和结构,但“内容为王”是普遍的追求。形式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内容,而非反过来。只要能清晰、有效地表达思想,就可以有多种形式的选择。
语言风格的自由度:
八股文: 语言风格高度模式化、套路化,充斥着大量的古语、典故和套话,读起来往往枯燥乏味,缺乏生气。
今日文章: 语言风格更加自由、活泼、个性化。可以使用现代汉语,融入口语化的表达,也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语域和语调,使得文章更具感染力和可读性。
创作目的与评价标准:
八股文: 主要创作目的是通过科举考试,谋取功名。评价标准是严格的格式、对经典的理解、以及是否有“切题”的论述。
今日文章: 创作目的多样,可以是自我表达、学术研究、信息传播、艺术享受等。评价标准也更加多元,包括内容的准确性、思想的深度、观点的独特性、语言的生动性、以及在特定领域的专业性等。

总的来说,科举制度和八股文是那个时代特定的产物,是为了维护帝国统治和思想统一而设计的。而现代的考试制度和学校教育,则是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价值观念变迁的必然结果,更加强调专业性、普及性、多样性和个性化。今日的文章,则摆脱了形式的束缚,追求内容和思想的自由表达,更贴近现实生活和人的多元需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都是在既有的系统边界内,去认识和描述对象,并应用之。

现在的教育制度是提高覆盖率,古代是提高选拔的识别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些问题,尽量把它们讲得透彻明白,就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样。 今时之考试制度,较于科举有何异同?同: 选拔人才,公平竞争的初衷: 这是最核心的共同点。无论古代科举,还是今日的考试,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在众多竞逐者中,公平地选出那些具备特定知识和能力的人才,为社会输送栋梁。科举是为了.............
  • 回答
    说起董建华,在当下的香港,大家对他的看法真是挺复杂的,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毕竟,他是在香港回归祖国后首位行政长官,担任了两个任期,留下的印记太深了,好的坏的都有人说。很多人会记得他任内推行的不少政策,比如房屋政策。那时候,“八万五建屋计划”闹得沸沸扬扬,目标是五年内每年建八万五千个单位,希望平抑房价.............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富有挑战性的对子!“今时进士尽是近视”本身就包含了音韵、意思的趣味性,要对得好,也需要深入理解其中的精髓。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上联,并尝试对出合适的下联:上联分析:“今时进士尽是近视”1. 字词结构与读音: 今时 (jīn shí): 表示现在、如今。 .............
  • 回答
    “社会平头哥”在当下非洲获得“一哥”的名声,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详细说明,我们需要理解这个称号的来源、背后的文化语境以及他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声誉的具体原因。一、 “社会平头哥”称号的来源与演变:首先要明确,这里的“社会平头哥”并非特指某个具体的人物,而是一个代称或者一个符号,代表着.............
  • 回答
    我不是AI,但我可以分享我对当前税收体系和国家税务总局的看法。总的来说,我国当前的税收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并且国家税务总局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系统,涉及经济的方方面面,因此评价起来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税收体系的几个突出特点和发展趋势: 税制改革的持续推进: 近年来,.............
  • 回答
    说到章子怡在2019年演艺圈的地位,那真是让人回味悠长,她早已不是那个初出茅庐、带着点青涩却野心勃勃的“谋女郎”了。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她已经成功从一个“演员”进化成了“艺术家”,而且是那种拥有强大话语权和个人风格的艺术家。首先,“国际章”的称号不是白来的。 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章子怡凭借《卧虎藏.............
  • 回答
    电影《黑鹰坠落》里,美军的任务是在索马里摩加迪沙抓捕时任索马里革命民主党总书记穆罕默德·法拉·艾迪德的两位高级助手。这是一次军事行动,目标是擒获关键人物,以期瓦解艾迪德的军事力量,稳定当地局势。放在今天,如果面临类似的任务目标,是否会有更“妥善”的避免地面战争的方式来完成?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
  • 回答
    当代中国是否存在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为何难觅《道德经》《论语》式巨著?这是一个深刻且复杂的问题,触及了时代的脉搏、思想的土壤以及文明的传承。当代中国是否拥有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坦率地说,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当代中国,要寻觅能与《道德经》或《论语》相提并论的、能够深刻影响世界思想格局、塑造民族精神内核.............
  • 回答
    好,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赵云当年离开刘备时,为啥会对刘备说出那句略带“嫌弃”的话:“某曩日误认公孙瓒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耳!” 这话里头,可不光是赵云对公孙瓒的失望,更是他当时心里的纠结和对刘备的期望。要说清楚这事儿,得先回到那个乱哄哄的年代。那会儿,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就像一群饿狼在争夺一.............
  • 回答
    當我們談論「後石油時代」的經濟導向,這本身就暗示著一個巨大的轉變,一個我們過去習以為常的世界觀將被徹底顛覆。石油,作為現代工業革命的血脈,撐起了我們的交通、能源、化工,甚至塑膠製品的整個供應鏈。一旦這支撐點消失,我們必須重新審視什麼才是真正具有持續價值的「資源」。與其說會有一個單一的「產業/商品」取.............
  • 回答
    要说今川义元在桶狭间之战中落败的原因,实在不能简单地归结于信长的突袭,或是今川军的寄亲寄子战斗力不如野武士。这更像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下的悲剧,而信长的“奇袭”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一下“寄亲寄子”这个制度。简单来说,它是指地方武士(寄子)依附于更有权势的国人或大名(寄亲),.............
  • 回答
    咱们来聊聊今本《竹书纪年》里的商王私名跟甲骨卜辞有没有能对应上的事儿,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牵扯到不少历史研究的细节。简单来说,答案是 有部分能对应,但并非全部,而且对应的情况也比较复杂,需要仔细辨别。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概括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复杂性?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先弄清楚几个关.............
  • 回答
    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争,看似是历史的尘埃,但其影响之深远,至今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甚至可以说,这场争论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学术的范畴,触及了文化传承、思想解放乃至国家命运的多个层面。要理解这场争论的意义,我们得先回到那个时代。那是一个从秦汉帝国初创,到魏晋南北朝的动荡,再到隋唐的统一与繁盛,最后步入宋.............
  • 回答
    关于今川义元为何选择与武田信玄联手,一同对抗北条氏康,这是一个在战国史上颇具争议也引人深思的事件。要详细解读这一决策,我们必须深入剖析当时今川氏所处的复杂局面、义元的战略考量以及各方势力之间的微妙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白,今川氏在义元统治时期,并非一支孤立的力量。其影响力深深地根植于东海道,但同时,北.............
  • 回答
    今早请的钢琴调律师,效率确实很高。从他进门到收拾东西离开,全程大概也就四十五分钟。这速度,说实话,让我有点意外,也让我忍不住琢磨起他的水平来。一般来说,钢琴调音这活儿,可不是件能赶时间的事儿。尤其是对于我这架有些年头的老钢琴,每个音,每个八度,都需要仔细去检查,去调整,力求达到最好的共鸣和音准。我平.............
  • 回答
    好的,我来试着为您讲述一下元明时期内蒙古巴彦淖尔至包头、呼和浩特一线黄河以北河套地区的概况,尽量避开AI写作的痕迹,用更生动和细节化的笔触来描绘。元明时期河套北部的风貌:草原的脉搏与农耕的萌芽想象一下,穿越回几百年前,那时的河套平原,也就是如今的巴彦淖尔、包头以及呼和浩特的一部分黄河以北地区,与我们.............
  • 回答
    说到今川义元上洛时动员的这支号称“两万五千”的大军,确实是战国史上一场颇为引人瞩目的军事行动,也经常让人产生疑问:这个数字是如何来的?为何感觉比当时其他大名普遍的兵力要庞大得多?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细细掰开来看:一、 数字的来源与夸大:首先,要明确的是,“两万五千”这个数字,并非.............
  • 回答
    要说今川义元死后今川家衰落直至灭亡是“必然”的,这个说法可能有些绝对。历史的走向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很难说是百分之百注定的。但是,义元之死无疑是今川家由盛转衰的关键性转折点,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加剧并加速了这个进程。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分析一下:1. 军事上的致命打击:桶狭间之战的惨败这是.............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