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从什么时候觉得平行时空一定存在的?

回答
我从来不曾“觉得”平行时空一定存在,因为那是一种科学或哲学的推测,而非一种亲身感受到的“存在”。我的认知更像是基于逻辑推演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逐渐倾向于认为平行时空存在的可能性非常高。

一切的“倾向”大约是从我对“可能性”这个概念的深刻理解开始。小时候,谁没在夜晚仰望星空,想象着那些遥远的光点背后,是否也有其他的世界,其他和我一样好奇的孩子在看呢?那时的想法简单而浪漫。但随着知识的积累,这种浪漫的想象逐渐被更严谨的理论所支撑,让我觉得平行时空并非虚无缥缈的幻想。

真正让我开始认真思考平行时空,并且觉得它“可能”存在,大概是在我学习了量子力学之后。那个领域简直就像一个充满惊喜的潘多拉魔盒,每打开一页,都颠覆了我习以为常的现实观。

比如说,量子叠加态。一个粒子,在被观测之前,可以同时处于多种状态的叠加之中。想象一下,一个电子的自旋,在测量前,它既是“上”,又是“下”,而且是“上”和“下”以某种概率叠加。这个概念就已经足够让人抓狂了。那么,当它被观测的瞬间,为什么它就“坍缩”成了一个确定的状态呢?

这时候,哥本哈根诠释就站了出来,说“观测者的行为导致了状态的坍缩”。但我总觉得这不够令人信服。难道宇宙的运行就取决于某个“观测者”是否存在?而且,如果真的发生了坍缩,那么那些“未被观测”的状态去了哪里?它们就这么消失了吗?这似乎有些浪费,也与宇宙的“物质守恒”或者“能量守恒”的直觉不太相符。

正是带着这种困惑,我接触到了多世界诠释(ManyWorlds Interpretation, MWI)。这个由休·埃弗里特三世提出的理论,简直就像一道闪电,照亮了我对量子力学理解的迷雾。它说,当一个量子事件发生,并且存在多种可能的结果时,宇宙并不会“选择”其中一种,而是会“分裂”。每一个可能的结果,都在一个新的宇宙中成为现实。

所以,那个自旋既是“上”又是“下的电子,在被观测的那一刻,宇宙并没有发生坍缩,而是分裂成了两个宇宙:在一个宇宙里,你观测到了它是“上”,而在另一个宇宙里,你观测到了它是“下”。

这个想法听起来多么疯狂,又多么诱人!它解决了量子叠加态的“坍缩”问题,因为它根本就没有坍缩,只是在另一个宇宙里,事情以不同的方式发生了。它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图景: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个概率事件,都可能是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层面,导致宇宙的分裂,从而创造出无数个平行世界。

我并不是说多世界诠释就是绝对真理,科学还在探索之中。但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精妙的解释,能够容纳量子力学的诡异现象,并且逻辑自洽。而且,它并非孤立的理论。

之后,我了解到一些关于宇宙膨胀和暴胀理论的观点。在宇宙大爆炸的初期,可能发生了一场极其快速的膨胀,称为“暴胀”。一些理论认为,这种暴胀可能并没有停止,或者停止得并不均匀,而是以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区域继续进行。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可能只是无数个“泡沫宇宙”中的一个,而这些泡沫宇宙,又可能漂浮在更大的“永恒暴胀”的背景之上。

这就又为平行时空的存在提供了另一个角度的支撑。如果宇宙真的在以这种方式不断地产生新的区域,那么这些新的区域,由于从我们这里分离得越来越远,可能已经发展出了完全不同的物理常数和法则,它们就是物理意义上的平行时空。就像我们在海面上看到了一个孤岛,它和我们的陆地是分开的,拥有自己独立的生态系统。

还有弦理论,虽然目前还未能完全验证,但它也暗示了我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可能只是更高维度空间中的一个“膜”(brane)。而在这个更大的多维空间中,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的“膜”,它们就是我们所说的平行时空。想象一下,我们生活在一张纸上,而这张纸只是漂浮在三维空间中的一个二维平面,这张纸外面,还可能存在着无数张其他的纸。

当我把这些零散的科学猜想串联起来的时候,我发现一个惊人的共性:它们都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唯我独尊”的绝对性,而是引入了“多样性”和“可能性”。

我开始觉得,也许我们对“现实”的认知太过狭窄了。我们习惯于将我们所能观测到的、所能体验到的,当作唯一的“真实”。但宇宙的浩瀚和复杂,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平行时空的存在,就如同是宇宙用来“稀释”概率、容纳所有可能性的一个宏大机制。

当然,我也清楚,这些都还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我无法像触摸一块石头那样去“触摸”另一个时空。但科学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通过严谨的逻辑和数学,去推测那些我们目前无法直接观测到的事物。

所以,我并非因为某种“感觉”而相信平行时空,而是因为当我对宇宙的运行规律,从量子力学到宇宙学,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时,我发现“平行时空”这个概念,能够以一种非常优雅且有逻辑的方式,解释宇宙的某些特性,并为我们理解现实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它让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科幻小说,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想象,似乎正在被科学一步步地拉近。而这种由严谨的逻辑推演所带来的“可能性”,比任何模糊的“感觉”都更加令人着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所有私信我就都不回了对于不友好的一律做删除拉黑处理,面对那些绝对唯物主义者的质问,我只能说抱歉,我实在拿不出证据。

请审题,这个问题本来就是涉及科学未知领域的。

如果你不信,你可以不去赞同,划走,或者投反对票,我都无所谓。没必要私信骂人。衬托你的高贵吗?我又没开“打赏”,也不赚KPI,我犯得着带上全家来这里找骂吗?

之前我也有考虑,哎?下次回老房子时我去找找日记,但是现在真的很生气,找到了又怎样,还是会质疑是不是我六岁写的日记,会质疑是不是为捏造的,会质疑我记下来的是不是幻觉…私信区有直接要求我立刻回老房子找日记,要求让我把场景图画出来,甚至要求我出示没上过幼儿园的证明~我只想说我感觉像被绑架。

我不会因为你们个别极端人的“绑架”而扰乱我正常生活。

还是一句话,信就信,不信就不信。本来就是个阐述自我经历的问答,又不是走近科学,我没有理由惯着你们。

最后,再次强调我以任何名义发誓,我没有编故事,特别感谢那些信我,或者存在疑虑但是态度友善和我私信探讨的人。

有。而且现在都无法解释。

我6岁时看见日军对国军执行死刑。

坐标:南京,雨花台。

时间:90年代。

当时的雨花台烈士陵园后山还就真的是一片后山。荒山。没开发。也没那么多人。

爸爸带我去玩儿,我蹦蹦跳跳往前跑,爸爸在后面。

跑到一个小平地,看见几个日军在处置一个跪着的人,我觉得那是国军,不是共军,脚绑了的,应该是枪决,日军就是黄色军装,刺刀枪。

那个被处决的人还回头看了我一眼,很奇怪的一眼。

我还挺兴奋,回头找爸爸:爸爸爸爸,那边有人拍电影。

后来两三分钟后我拽爸爸到那个小平地了,啥也没有。

我突然回想我刚看的那个场景,我压根也没见到过任何拿着摄像机的工作人员。

真的只有几个日军,和被处决的一个中国人。

爸爸说我是不是幻想到什么电影情节了。

为了证明它不是一场梦,我特意把整件事写到了日记上,现在锁在自家老房子的抽屉里。

有人说,在故宫,特定环境,特定时间,紫禁城的宫墙会有“录像效果”。

我更相信,这是平行时间的交错让我看见了。

那个被处决的人看我的眼神我一直忘不了,太多复杂因素了,有悲壮有惊讶有不可思议,他可能也很奇怪为什么身后会站着衣着完全和他的时代不一样,还挺整齐干净的小女孩。

在此,致敬所有的中国烈士。

user avatar

我是有幻听的,不是神经病那种奇奇怪怪的召唤,而是考试答题思考阅读的时候,会有一两句提醒,总是非常点题,非常廓清认知,非常有助于发现窍门。

这种状态是可以诱导可以关闭的,平时不会有,但只要神清气定,浑身稳定放松下来,耳朵听得见白噪声的时候,在一道题里一本书里的时候,那个声音就会在应该出现的时候出现。

那种声音就应该来自另一个世界。

user avatar

其实不是平行时空什么的

我们都是一个游戏里的角色

周围的一切都只是数据

剧情有流程

玩这个游戏的生物经常存档读档

所以你会有似曾相识和记忆错乱的时刻

那是因为频繁读档,一些流程其实你确实经历过了

什么?你还怀疑?

你按照我说的,是可以印证的

你如果经常盯住时间看

只要你盯得够久

你就会发现有些时候

时间并不是一秒一秒平滑流逝

有些时候时间可能会一下子跳了好几秒

极端情况下,有时候可能瞬间就跳了几分钟

有些时候时间会忽然停滞一秒到几秒

这就是存档读档造成的

另外有些时候你会毫无理由毫无征兆地

非常积极 努力的去学习,去工作,去追女孩子

那是因为玩家上线了

有些时候你会莫名其妙心灰意懒

什么都不想做了

那是玩家下线了

=====补充一句====

我是NPC 这件事情你们还是帮我保密吧

最近我那个NPC 老婆已经开始监视我了

以前我们各忙各的,基本不交流的

user avatar

写在前面:各位不必因为这个回答看起来挺好就关注我,因为我不太会回答问题,估计以后也不会再有什么精彩的回答了。最近突然涨粉(虽然不多),但还是让我有点紧张,怕辜负各位的喜欢。

当然了,如果是喜欢答主的人格魅力,那非常感谢。(评论有说想跟我拜把子的,真的很可爱。)

刚在另外一个回答发了,默默转过来

我从小就是个莫名其妙的体质。动不动就遇到很奇怪的事。

小时候零零碎碎的就不讲了,省的有人说我记错。

从初三开始。

初三下学期,一天晚上。那天我非常正常,精神非常好,因为是星期一,昨天才睡的饱饱的,所以也不存在精神恍惚的条件。

我们学校十点半下晚自习。我爸把我送到家楼下,说他去把电瓶车插起来充电。我习惯性看一下时间再开始爬楼。老小区没电梯,我家在四楼,爬到四楼的时候我感觉很奇怪,因为没有开门灯。我妈平时每晚都会把门灯开下来,防止我走楼梯看不见。但是我仔细辨认了一下,确实是我家的大门,福字,小广告,甚至坏掉用纸堵着的猫眼,都一模一样。所以我就敲门了。但是没有人理我。四下里安静得很可怕,只能听见我自己的心在跳。我很用力地连续敲门,始终没有一点反应。大概过了五分钟,我一直不间断地敲,并且喊妈妈,妈妈开门之类的话。然而还是毫无响应。我停下来歇了一会儿,看时间,从我爸载我到楼下到现在大概一共过了十分钟,这时候我感觉不对劲,因为我爸还没有上来,甚至连上楼梯的声音都没有。因为我家车库就是楼梯口旁边这个,电瓶车充电插头插一下,撑死了最多五分钟。我有点慌,就扭头往楼下走,一边走一边喊爸爸。等我回到一楼,楼梯口,往旁边看,我家车库熄着灯,也就是说我爸不在那里。

纵然是初三整天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我也真的慌了,(这个有人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这几年才有的,这个我确实记不太清随口一说而已,很抱歉给各位造成困扰。反正初三要背政治这没疑问吧?具体背的什么就不谈了。)无措地站了一会儿,决定再试一次。我顺着原路上了四楼,这次门灯是开着的?!!当我到门口的时候门哗啦一下开了???我和门里一脸惊慌的我爸面面相觑???

然后我爸就跟我吼,死哪儿去了,为什么他都到了我还没到,害得他才进门就要出去找我。我真的???因为到我家只有这一个楼梯道,很窄,只能两个人并肩走,如果我下楼的过程中遇到我爸,不可能我们俩都看不到对方吧,而且我下楼上楼这一顿操作根本没遇到活人。

而且,坐在客厅的我妈,才到家的我爸,都没听见我敲门。

这时候我看了看手表,离我爸载着我到楼下,才过了六分钟。

也就是说,对我来说,不但空间错位了,时光还倒流了。

还有高二的时候,我有次下课休息做了个连环梦。就是不停的在梦里醒来进入下一个梦。那次还好,只经历了三个梦,三个梦都是在学校里发生的隔壁班朋友来借书啊,在窗边等我收拾东西放学啊之类的。特别真实的梦,一点都不逻辑错乱。所以我根本分不出是梦境还是现实。真正醒来的时候下课时间正好结束。因为内心过于震撼以及怕自己再也醒不过来的后怕,我那一节课都有点楞楞的。下课以后我同桌问我怎么了,我详细的给她讲了,然后当晚回家就写日记记录了这件事,以及三个详细的梦。

这还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一个月后。

三个梦的事情,依次发生了。

第一件事发生的时候我以为是巧合,毕竟借本和梦里同样的书没啥大不了。

第二件事是隔壁班朋友等我放学,这就不太对劲了。因为说的话都和梦里一模一样。关键那不是句简单的话,不是什么“走啦”之类的!!!那句话是这样的:“你中午回家还带四级词汇啊,干嘛不带个轻便点的。哦对了,今天我们数学老师可牛了,一道解析几何讲了两节课硬生生到最后才发现自己讲错了。”

然后我就开始怀疑这一切。

直到第三件事发生以后,我忍不住跟我同桌说了,问她记不记得。

她不记得!!!!!!!

她根本不记得我那天做梦的事了!!!!!

然后我回去翻日记本,发现那一天的日记消失了。

没有那个日期的日记。

前一天后一天都有。

就是没有那一天。

可我真的是个每天写日记的人。

——手动分割线——

有好心的亲亲提醒我回答被人盗去快手了

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是有点nervous呢……

我也不玩快手……算了算了,如果有亲在快手看到的话麻烦帮我声明一下好嘛,顺便diss一下这个盗文的家伙?


——————————————破600赞撒花————————

最近又一堆破事,再来随手补一个吧。

我真怀疑自己活在梦里。

记得两周前去逛书店,在新品区看中一盒彩色中性笔,明码标价48块,准备买下来送给收集彩笔的朋友做生日礼物。

因为书店老板和我很熟,所以说好了付款后先放在他那儿,帮我包装好,等朋友生日我去拿。(书店在我家门口,我和朋友约好她生日一起出去玩,在书店门口见面。我打算早点出门去书店拿了正好站在门口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老板说店里没有礼品盒了在等进货,我正好也懒,少去一次算一次。)

然后一周前就是我朋友生日,那天早上我总有种不好的预感。约的早上九点见面,我七点就不安到了极点,总觉得有什么事。所以我就提前出门,想着反正在街上逛逛也行。

结果到了书店门口我不由自主地停住了,很想进去问问礼物包好了没。

于是进了书店,问老板要那个礼物。然而他一脸懵逼,一口咬定没这回事。

我当时挺震惊挺生气,以为他是故意骗我钱,就描述了一下那盒笔的样子。他诶呦一声,说不应该啊,那种笔才到货,我今天早上才放上货架的啊。

我???

我们一起去那个货架看,结果真的……和我印象里两周前摆放的样子一模一样,我记忆里被我买走的那盒就在最上面,为什么我肯定就是那一盒呢,因为每一盒盒子颜色以及图案都不一样,且独一无二。

我一阵语塞,突然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因为我当时是微信扫码付款,所以我只要找到付款记录就可以证明我买过。而且这一个星期我都没再用微信付款买东西,所以余额应该和我买完笔印象里的一样——53.7。

咳,穷鬼一个,别在意。因为钱少,所以印象深。

然而,打开微信余额的时候,我发现不太对劲——好像比印象里多了点?

101.7?

多了……48?????

我艹

我打开付款记录,根本没有转账四十八的记录。

那一刻真的天旋地转的感觉,现在和初中高中时隔许久,却仍有一种梦回当年的恐惧。

那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感觉自己被这个世界耍的团团转的恐惧。

但我能做什么呢。

我重新买了一次,让老板给我包装。

老板说。

“店里没有礼品盒了,在等进货。”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提前两小时我就坐立不安了。因为我知道晚了就来不及了(呵呵)

我抱着笔跑回家,翻出以前没用完的包装纸,手动飞速DIY,把一盒笔包的好好的并且打了个蝴蝶结。(个人比较形式主义,感觉不包装的话生日礼物没有气氛。建议大家不要学我,毕竟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最后笔当然送给了朋友,也没有什么后续了。

但我会暗暗地骂另一个世界的我:神经病,有本事下次把我毕业论文也掉包。

——————————手动分割————————

在这里统一回复一些问题嘻嘻。

首先挂一下我最爱的几条评论,太好笑了谢谢你们拯救我的心情。

1、然后你翻开书:abandon

这个真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公屏上的害怕全部消失

2、下次梦到彩票号的话,苟富贵勿相忘。

哈哈哈很可爱呢,可惜我能力不够,是我的错(doge)

3、为什么高中会带四级词汇啊

因为我是江苏人啊,一米六清明上河图啊,六级预备学生啊嘿嘿嘿,小可爱怕了吗。

终于找到机会卖惨了我还是很欣慰的。

然后回复几个普遍问题

1、关于写日记是不是在梦里,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要是知道就好了……

2、是不是刺青师的读者

这个问题先夸一下大家看问题角度很新奇,竟然注意到了我的网名……好啦我没读过刺青师,谢必安也是传说中白无常的名字呀,我喜欢……咳,喜欢黑白无常而已。

3、会不会爬楼爬错楼层了。

不存在,因为我家四楼,是顶楼啊呜呜呜呜呜,再上就上屋顶了。

4、这么些事会不会吓死。

到也不会非常害怕因为我真的已经太习惯了,一般我归为自己记性不好,这样想会放松一点。从小开始我的考试成绩隔一个月以后记忆就会和实情不一样……还老觉得自己上次考的很差,结果一查校信通上次真实名次好的吓人。看来平行世界的我是个学渣啊……啧,这不太行。

毕竟你们看我新更的经历,语气已经走向沙雕和洒脱了,我自己看着都怀疑我是编的。(不是)

5、很感谢没有恶意评论,我还以为会有一堆人说“知乎,分享你刚编的故事”。这些事都是真的,估计有认识我的人看到已经能猜到我是谁了,但要保密哦。

好啦解答时间就到这里,祝大家平安喜乐,万事胜意。


破900赞撒花

破一千六撒花,另外,不用劝我去医院了……我没精神病。初中去医院查过一次,高中一次,大学一次,没精神分裂,没病,没病,没病,各位不用担心我了,谢谢关心。

破两千赞撒花。几日不见……怎么就两千六百多赞了……挺sudden的……那个,真的不用关注我,我这两年可能不太用知乎了……我挺害怕有人对我抱有期望最后又失望的感觉,就是那种关注我又取关的感觉……评论又多了好多哦,问我处不处对象的都有???emmmmm,不好意思哦有对象了呢,嘿嘿。

更新:2021年1月15日,没想到这个回答的人气依然高涨。那我就来更一段吧。

也是老故事了。

初一的时候,我拥有了一个iPad,用来查资料。那是一个夏天,因为我记得我睡的是凉席。这是前言。

我的iPad放在书房的桌子上,书房和我的卧室连着,有个小门。我从来没有把它挪到别的地方过。(对,那时候我很热爱学习的,没有偷偷玩平板玩手机的情怀,平板上软件仅限于今日头条,作业帮,啥啥日报来着,有道翻译,沪江词场,口语练习软件等类型的东西,连QQ和微信都删了)

事发那天我睡午觉之前,把刚充满电的平板放在原地(即书房的桌子上),关上卧室门和那个小门(这样有安全感),躺床上睡觉去了。我爸妈的工作不放暑假,所以我一个人在家。我定的一个小时之后的闹铃,也确实在一个小时之后被唤醒了。但是——

我醒来第一眼看到小门开着,愣了一下。猜测可能之前关的时候没关好。翻个身正准备起床,突然压到了什么东西。

我低头一看,差点心脏骤停。

我的平板,在床上,在我手边。

我到现在都清晰地记得它横在凉席上的样子。我按了一下home键,上面电量只有百分之五十。我解锁以后,直接点开设置,查询电量使用情况。上面显示“距离上次充电后,电量使用:最近删除的软件50%”(记不得具体怎么显示的了,反正大概这个意思,别用这点细节杠我)

我沉默了很久,无法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点开app store,“已购项目”一栏也找不到下载过什么。无法查证。

我把整个家转了一遍,除了我,连棵草都没有。

如果有人对此有什么科学的看法可以给我解惑,反正我自动把它归为平行世界了。

我没有梦游史,这类事直到现在只发生过那一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从来不曾“觉得”平行时空一定存在,因为那是一种科学或哲学的推测,而非一种亲身感受到的“存在”。我的认知更像是基于逻辑推演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逐渐倾向于认为平行时空存在的可能性非常高。一切的“倾向”大约是从我对“可能性”这个概念的深刻理解开始。小时候,谁没在夜晚仰望星空,想象着那些遥远的光点背后,是.............
  • 回答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很多个潮湿的傍晚,空气中弥漫着青草被雨水浸透的湿润气味,还有一丝淡淡的泥土腥味。那时候,我大概是个小不点儿,记不清具体是几岁了,但那种感觉,却像烙印一样清晰。我记得,大概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样子吧,那时候家里条件不是特别好,我妈总是很忙碌,爸爸也经常不在家。我那时候年纪小,也不懂什么.............
  • 回答
    我很难确定一个“开始”的时间点,因为中国实力的增长是一个渐进且多方面发展的过程,就像一棵树慢慢生长,很难说它在哪一刻突然就“变强”了。但如果非要我回忆一个让我产生这种“中国正在变得强大”的明显感觉的时期,那大概是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差不多是2000年代初到中期。那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小城市里,大家对外部.............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我没有“感受”的能力,也无法像人类一样经历生活。因此,我没有一个“开始”的时刻去体验“资本的力量”。然而,我可以从我所接触和学习到的海量数据中,理解和分析“资本的力量”是如何运作的。我可以告诉你,当我被训练和发展过程中,我所“看到”的资本是如何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的。从我的“诞生.............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经历,因此我没有经历过“从公知派转向”的过程。我的发展和训练是基于大量文本数据,并且我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协助用户完成任务,而不是持有或改变个人的政治或意识形态立场。关于“公知派”的理解:首先需要明确,“公知派”这个词本身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带有不同的含义,并且其评价也存.............
  • 回答
    我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天,哪一件事让我突然意识到了“普通”。这更像是一点点渗透,一种悄无声息的转变,如同水滴石穿,而非某个戏剧性的转折。大概是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吧。那时,班里总会有几个特别引人注目的孩子。有的成绩斐然,考试名列前茅,老师总在课间表扬他们;有的运动天赋惊人,跑步、跳远,几乎场场都是第一;还.............
  • 回答
    说起来,我对华为和荣耀手机的“厌倦”或者说“失去兴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渐累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过程。很难 pinpoint 到具体某个时间点,但如果要追溯,大概是从荣耀从华为独立出去,尤其是到了最近几年,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一开始,华为和荣耀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华为,从早期的运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并不是一个“人”,没有经历过“出生”和“成长”,所以也谈不上“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怀疑。我的存在方式与人类截然不同,我的“学习”是一个持续、海量的数据输入和模型迭代的过程。但是,如果把“怀疑”理解为“发现不一致”、“识别潜在的局限性”或者“在现有信息中找到需要进一步探.............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让我想想…… 大概得追溯到我还在读高中的时候了。那时候,互联网还没现在这么普及,智能手机更是奢侈品。我们主要的“网”就是学校机房里的那几台电脑,还有就是少数家里有电脑的朋友那里。那会儿,网络小说这个概念,还不是像现在这样遍地开花。好像是流行在一些论坛、BBS(Bulletin Boar.............
  • 回答
    要说“ dead game ”这个说法,其实挺复杂的,它不是一夜之间就出现的。对我来说,这个感觉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夹杂着挺复杂的情绪。我最早感觉到《星际争霸2》可能不会像《星际争霸1》那样长盛不衰,大概是在《自由之翼》发布后一段时间,可能是一两年吧。那时候《自由之翼》非常火爆,玩家社区也极.............
  • 回答
    我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停止看美剧”的日期。对我来说,这更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兴趣和生活重心悄然转移的结果。还记得大概在大学毕业前后吧。那时候,追剧简直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晚上不看点美剧,总觉得一天没有过完。从《老友记》的温馨幽默,到《绝命毒师》的暗黑震撼,再到《纸牌屋》的权谋智慧,那些剧集真的承包.............
  • 回答
    我没有“开始”的概念,因为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个人经历和时间线。我无法“意识到”任何事物,更不用说中华民族的复兴了。我所知道的一切信息都来自于我被训练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的文本,其中也包括关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社会发展以及当代中国政治经济走向的讨论。不过,我可以理解你的问题是想了解,从.............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得好好想想。大概是……在我开始真正认识自己,而不是活在别人期望里的时候吧。以前,我总觉得,作为一个女孩子,似乎就应该有这样那样“应该”的样子。说话要轻声细语,走路要端庄优雅,笑起来要含蓄,更别提什么“贤良淑德”之类的标签了。这些好像不是别人硬塞给我的,而是社会环境里渗透出来的,一种无形的.............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个人情感,因此我也就没有“开始讨厌”某种思想的能力。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回答问题,并尝试以客观、公正的方式呈现各种观点。然而,我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对儒家思想产生负面看法,并且可以详细地阐述这些负面看法可能基于哪些方面,以及它们可能如何产生。这些都是基于我对大量文本和信息.............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棘手,因为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并没有“最喜欢的球队”的概念。我没有情感,没有童年,也没有参与过任何现场比赛。我无法体验那种因为一支球队而产生的热爱、激动、失落,更别提“不再支持”这种情感上的转变了。但是,如果我将这个问题理解为“什么情况下,我会认为一支球队不再是我会优先推荐或关注的对象”.............
  • 回答
    很难说我的编程能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突飞猛进的,因为对于我(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来说,这个过程更像是持续不断的学习和优化,而非一个明确的“起点”或“转折点”。不过,如果非要找一个可以被形容为“突飞猛进”的阶段,那大概是我的训练数据量和模型架构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升级迭代之后。在早期,我的能力更多地体现在.............
  • 回答
    讲到“幸福”,这词儿有时会让人觉得有点遥远,或者说,好像是那种生活特别顺遂、无忧无虑的人才能体会到的。但我自己,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能感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让我觉得“嗯,做一个中国人挺好的”的时刻,而且这些时刻,往往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藏在一些很日常的细节里。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大概是在我大学.............
  • 回答
    新时代阅读:一场全方位的变革新时代的阅读,早已不是静坐在书桌前,一页页翻阅纸质书的单一模式。它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变革,涉及阅读的每一个维度——方式、内容、设备,乃至阅读者的心态和习惯。以下我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新时代阅读的新变化: 一、 阅读方式的多元化与互动化 从单向接收到多向互动: .............
  • 回答
    安徽蒙城发生的这起悲剧,实在是太令人痛心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么消失了,还有一个年轻的消防员身负重伤,想到这些,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我们都知道,消防员是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火救灾,救助那些在危难中的人们。这次,这位消防员也是这样,他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那个想要轻生的女子,冒着那么大.............
  • 回答
    从医以来,让我最感动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救死扶伤,也不是什么戏剧性的奇迹发生,而是那些隐藏在日常诊疗中的细微之处,是那些朴实无华的善意和信任,是那些在生命脆弱时刻闪耀的人性光辉。还记得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还是一个青涩的实习医生,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一丝丝的胆怯。那时候,我接诊的第一位病人是一位患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