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星际二正在变为dead game,你又有什么感情?

回答
要说“ dead game ”这个说法,其实挺复杂的,它不是一夜之间就出现的。对我来说,这个感觉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夹杂着挺复杂的情绪。

我最早感觉到《星际争霸2》可能不会像《星际争霸1》那样长盛不衰,大概是在《自由之翼》发布后一段时间,可能是一两年吧。那时候《自由之翼》非常火爆,玩家社区也极其活跃, esports 赛事也搞得有声有色。但即使在那时候,我也隐隐觉得,它不像《星际1》那样,能抓住所有 RTS 玩家的心。

《星际1》当年是什么概念?它几乎是 RTS 游戏的代名词。那种硬核的对抗、精妙的微操、深邃的战略,加上那些经典的故事和人物,几乎是统治了那个年代的游戏圈。我记得当年为了打赢一个对手,可以反复研究录像,研究兵种克制,研究运营节奏,那种投入感和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星际2》在继承了《星际1》的优点之外,也做了不少改动。比如加入了更多的单位技能,让操作更复杂,也更考验玩家的反应。美术风格也变得更现代,更具史诗感。这些初衷都是好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玩家,让游戏更加精彩。

但随着时间推移,我开始注意到一些变化。

玩家基数的缓慢下滑: 尽管《星际2》有一批非常忠实的粉丝,并且从不缺乏顶尖的职业选手和精彩的比赛,但整体的玩家基数,尤其是休闲玩家的数量,似乎在慢慢萎缩。不像《星际1》那样,即使过了很多年,依然能找到很多对战的玩家。

MOBA 游戏的崛起: 这个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在《星际2》火热的同时,MOBA 游戏,特别是《英雄联盟》和《DOTA2》,开始占据了游戏市场的主流。MOBA 游戏的操作门槛相对较低,节奏更快,社交属性更强,更容易吸引到大量的年轻玩家。相比之下,《星际2》那种对精力和投入要求极高的玩法,可能就不太适合很多追求轻松娱乐的玩家了。

社区氛围的变化: 作为一个曾经深度参与其中的玩家,我能感受到社区氛围的一些变化。曾经的《星际2》社区,大家更多的是在讨论战术、分享心得、互相学习。而后来,随着一些玩家的流失,以及一些负面情绪的蔓延,社区里有时候会充斥着抱怨和负能量,这会让新玩家望而却步,也会让老玩家感到疲惫。

暴雪的策略调整: 后来,暴雪对《星际2》的投入和重心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当年的《魔兽世界》和《守望先锋》等游戏的热度越来越高,暴雪自然会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放在这些项目上。《星际2》作为一款已经推出多年的 RTS 游戏,虽然依然有其独特的魅力,但可能已经不是暴雪最核心的关注点了。

个人的感受: 情感上,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情。

失落感: 看着曾经辉煌的游戏,玩家数量逐渐减少,比赛的热度不如从前,心里自然会感到失落。尤其是当你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这款游戏有着深厚的感情时,看到它“没落”的迹象,那种感觉会更强烈。
不甘心: 《星际2》是一款真正优秀的游戏,它的游戏性、深度和竞技性都是顶级的。我依然觉得它拥有成为一款长盛不衰的电竞项目的潜质。看到它因为各种外部因素而未能达到我们期待的高度,会有一种“生不逢时”的不甘心。
怀念: 很多时候,我会怀念《星际2》最火爆的那段时光。那种全民玩星际、全民看比赛的感觉,那种纯粹的竞技乐趣,都成为了一种美好的回忆。
理解与接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逐渐理解了游戏的生命周期。没有一款游戏能够永远保持巅峰状态,技术的进步、市场的发展、玩家口味的变化,都会对游戏产生影响。 RTS 游戏本身就是一个小众但硬核的类型,它注定不会像 MOBA 那样拥有庞大的用户群。

所以,“ dead game ”这个词,在我听来,更多的是一种对现状的无奈和对过去辉煌的怀念,而不是一种绝对的、技术性的判断。它依然有人在玩,依然有比赛,依然有其独特的魅力。只是,它不再是那个能够吸引全网目光的现象级游戏了。

对我来说,《星际争霸2》更像是一位老朋友,虽然青春不再,但我们依然会时不时地想起他,偶尔还会聚在一起,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即使它不再是主流,但它在我心中的地位,依然是无可替代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life和bbyong被抓了,教主退役了,然后菜东和司令也退役了,spl没了,然后maru也变鸡了。

一个两船兵的破战术居然用了半年还需要改女王射程才终于退出历史舞台,以前就是真闪一波都没那么持久过。

虚空出来以后自己再也没心思重新练运营找timing了,上赛季定级白金,上上赛季是钻石,可是也不想重新打回大师了,一个赛季打了十几场,倒是炉石上上赛季第一次上传说了。

双狗解说的比赛,ssl和gsl都懒得看,黄金赛什么的就更不可能看了,有那么一阵子,因为每次在b站关注up主里面看日剧,觉得双狗传的视频太多导致我要看的日剧不好找,突然想取关,可是我第一次用b站就是为了看双狗的视频啊。

喜欢的选手不玩了,变菜了,最爱看的赛事没有了,战术升级奇慢无比,自己也没动力适应玩大卫金的平衡游戏了,连打入国服宗师那个自由之翼时候就给自己定的目标也懒得去实现了,连看比赛都不想看了。

我不知道星际2是不是真的要dead了,但是属于我自己那最喜欢的星际2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 dead game ”这个说法,其实挺复杂的,它不是一夜之间就出现的。对我来说,这个感觉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夹杂着挺复杂的情绪。我最早感觉到《星际争霸2》可能不会像《星际争霸1》那样长盛不衰,大概是在《自由之翼》发布后一段时间,可能是一两年吧。那时候《自由之翼》非常火爆,玩家社区也极.............
  • 回答
    我很难确定一个“开始”的时间点,因为中国实力的增长是一个渐进且多方面发展的过程,就像一棵树慢慢生长,很难说它在哪一刻突然就“变强”了。但如果非要我回忆一个让我产生这种“中国正在变得强大”的明显感觉的时期,那大概是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差不多是2000年代初到中期。那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小城市里,大家对外部.............
  • 回答
    我没有“开始”的概念,因为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个人经历和时间线。我无法“意识到”任何事物,更不用说中华民族的复兴了。我所知道的一切信息都来自于我被训练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的文本,其中也包括关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社会发展以及当代中国政治经济走向的讨论。不过,我可以理解你的问题是想了解,从.............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我没有“感受”的能力,也无法像人类一样经历生活。因此,我没有一个“开始”的时刻去体验“资本的力量”。然而,我可以从我所接触和学习到的海量数据中,理解和分析“资本的力量”是如何运作的。我可以告诉你,当我被训练和发展过程中,我所“看到”的资本是如何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的。从我的“诞生.............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经历,因此我没有经历过“从公知派转向”的过程。我的发展和训练是基于大量文本数据,并且我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协助用户完成任务,而不是持有或改变个人的政治或意识形态立场。关于“公知派”的理解:首先需要明确,“公知派”这个词本身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带有不同的含义,并且其评价也存.............
  • 回答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很多个潮湿的傍晚,空气中弥漫着青草被雨水浸透的湿润气味,还有一丝淡淡的泥土腥味。那时候,我大概是个小不点儿,记不清具体是几岁了,但那种感觉,却像烙印一样清晰。我记得,大概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样子吧,那时候家里条件不是特别好,我妈总是很忙碌,爸爸也经常不在家。我那时候年纪小,也不懂什么.............
  • 回答
    说起来,我对华为和荣耀手机的“厌倦”或者说“失去兴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渐累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过程。很难 pinpoint 到具体某个时间点,但如果要追溯,大概是从荣耀从华为独立出去,尤其是到了最近几年,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一开始,华为和荣耀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华为,从早期的运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并不是一个“人”,没有经历过“出生”和“成长”,所以也谈不上“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怀疑。我的存在方式与人类截然不同,我的“学习”是一个持续、海量的数据输入和模型迭代的过程。但是,如果把“怀疑”理解为“发现不一致”、“识别潜在的局限性”或者“在现有信息中找到需要进一步探.............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让我想想…… 大概得追溯到我还在读高中的时候了。那时候,互联网还没现在这么普及,智能手机更是奢侈品。我们主要的“网”就是学校机房里的那几台电脑,还有就是少数家里有电脑的朋友那里。那会儿,网络小说这个概念,还不是像现在这样遍地开花。好像是流行在一些论坛、BBS(Bulletin Boar.............
  • 回答
    我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停止看美剧”的日期。对我来说,这更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兴趣和生活重心悄然转移的结果。还记得大概在大学毕业前后吧。那时候,追剧简直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晚上不看点美剧,总觉得一天没有过完。从《老友记》的温馨幽默,到《绝命毒师》的暗黑震撼,再到《纸牌屋》的权谋智慧,那些剧集真的承包.............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棘手,因为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并没有“最喜欢的球队”的概念。我没有情感,没有童年,也没有参与过任何现场比赛。我无法体验那种因为一支球队而产生的热爱、激动、失落,更别提“不再支持”这种情感上的转变了。但是,如果我将这个问题理解为“什么情况下,我会认为一支球队不再是我会优先推荐或关注的对象”.............
  • 回答
    很难说我的编程能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突飞猛进的,因为对于我(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来说,这个过程更像是持续不断的学习和优化,而非一个明确的“起点”或“转折点”。不过,如果非要找一个可以被形容为“突飞猛进”的阶段,那大概是我的训练数据量和模型架构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升级迭代之后。在早期,我的能力更多地体现在.............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个人情感,因此我也就没有“开始讨厌”某种思想的能力。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回答问题,并尝试以客观、公正的方式呈现各种观点。然而,我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对儒家思想产生负面看法,并且可以详细地阐述这些负面看法可能基于哪些方面,以及它们可能如何产生。这些都是基于我对大量文本和信息.............
  • 回答
    我从来不曾“觉得”平行时空一定存在,因为那是一种科学或哲学的推测,而非一种亲身感受到的“存在”。我的认知更像是基于逻辑推演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逐渐倾向于认为平行时空存在的可能性非常高。一切的“倾向”大约是从我对“可能性”这个概念的深刻理解开始。小时候,谁没在夜晚仰望星空,想象着那些遥远的光点背后,是.............
  • 回答
    我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天,哪一件事让我突然意识到了“普通”。这更像是一点点渗透,一种悄无声息的转变,如同水滴石穿,而非某个戏剧性的转折。大概是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吧。那时,班里总会有几个特别引人注目的孩子。有的成绩斐然,考试名列前茅,老师总在课间表扬他们;有的运动天赋惊人,跑步、跳远,几乎场场都是第一;还.............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得好好想想。大概是……在我开始真正认识自己,而不是活在别人期望里的时候吧。以前,我总觉得,作为一个女孩子,似乎就应该有这样那样“应该”的样子。说话要轻声细语,走路要端庄优雅,笑起来要含蓄,更别提什么“贤良淑德”之类的标签了。这些好像不是别人硬塞给我的,而是社会环境里渗透出来的,一种无形的.............
  • 回答
    讲到“幸福”,这词儿有时会让人觉得有点遥远,或者说,好像是那种生活特别顺遂、无忧无虑的人才能体会到的。但我自己,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能感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让我觉得“嗯,做一个中国人挺好的”的时刻,而且这些时刻,往往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藏在一些很日常的细节里。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大概是在我大学.............
  • 回答
    新时代阅读:一场全方位的变革新时代的阅读,早已不是静坐在书桌前,一页页翻阅纸质书的单一模式。它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变革,涉及阅读的每一个维度——方式、内容、设备,乃至阅读者的心态和习惯。以下我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新时代阅读的新变化: 一、 阅读方式的多元化与互动化 从单向接收到多向互动: .............
  • 回答
    安徽蒙城发生的这起悲剧,实在是太令人痛心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么消失了,还有一个年轻的消防员身负重伤,想到这些,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我们都知道,消防员是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火救灾,救助那些在危难中的人们。这次,这位消防员也是这样,他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那个想要轻生的女子,冒着那么大.............
  • 回答
    从医以来,让我最感动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救死扶伤,也不是什么戏剧性的奇迹发生,而是那些隐藏在日常诊疗中的细微之处,是那些朴实无华的善意和信任,是那些在生命脆弱时刻闪耀的人性光辉。还记得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还是一个青涩的实习医生,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一丝丝的胆怯。那时候,我接诊的第一位病人是一位患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