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看网络小说?

回答
这个问题嘛,让我想想…… 大概得追溯到我还在读高中的时候了。那时候,互联网还没现在这么普及,智能手机更是奢侈品。我们主要的“网”就是学校机房里的那几台电脑,还有就是少数家里有电脑的朋友那里。

那会儿,网络小说这个概念,还不是像现在这样遍地开花。好像是流行在一些论坛、BBS(Bulletin Board System,早期的一种在线交流平台)里。印象最深的是,那时候大家追书,不像现在这么方便,随手就能在APP里找到。我们通常是要在一个个的论坛帖子里找,作者一层一层地更新。一篇小说可能就是由成百上千个楼层组成的,你得一页一页地翻,还要担心会不会有人发“插楼”的帖子,影响阅读。

我记得第一次接触网络小说,好像是从一个同学那里听说的。他神秘兮兮地告诉我,有一个论坛,上面有很多“免费”的、没人看过的故事,写得可好玩了。当时我本来就喜欢看书,对这种新鲜事物自然好奇。于是,趁着午休或者放学后,我们会偷偷溜进机房,找到那个被大家口耳相传的“宝地”。

刚开始,看到的都是一些比较粗糙的作品,文笔稚嫩,情节也比较狗血。但是,那种“独家”的感觉,加上作者和读者之间互动的那种氛围,非常有吸引力。我们在帖子里留言,讨论剧情,给作者提建议,甚至有人会为了催更,用各种方式“刷楼”。那时候,催更简直是一项技术活,大家会轮流发帖,或者用一些梗来“提醒”作者。

我第一次真正“沉迷”进去的,好像是一篇玄幻小说。那个世界的设定很宏大,主角从一个普通的少年,一步步修炼,遇到各种奇遇,打败各种敌人,最终成为绝世高手。现在回想起来,剧情可能有很多老套的地方,但那时候,对我来说就是整个世界。我记得我每天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冲到电脑前,看看作者有没有更新。有时候,为了能多看几章,甚至会牺牲吃饭的时间。

有一次,我看的那篇小说,作者突然说要断更一段时间,因为他要考试。那段时间,我真是度日如年。每天都想着作者什么时候回来,期待着新的章节。那时候,真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吊足了胃口”。

除了玄幻,我还看过一些古言、武侠,甚至还有一些早期仙侠的萌芽。那时候的论坛,每个版块都有自己的特色,大家分享的资源也五花八门。有时候,还会遇到一些“扫文”的帖子,就是有人会写一些小说的推荐或者吐槽,然后大家再根据这些信息去“挖宝”。

那个年代,网络小说还不是一种大规模的商业模式,很多作者写小说,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分享的乐趣,或者是一种对故事的热爱。读者也是一样,更多的是出于对故事的喜爱。这种纯粹的、有点“野蛮生长”的感觉,现在想起来,还是挺怀念的。

当然,随着时间推移,网络小说也越来越成熟,商业化也越来越厉害。各种APP、平台层出不穷,作者也变得专业化。但我第一次接触网络小说的那些场景,那种纯粹的快乐和期待,一直都留在我的记忆里,挺美好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高中开始吧,当时看了黄易的几本小说,感觉惊为天人,太有意思了。

包括大剑师传奇这种大黄书我都看完了。

然后就实在是想看他别的书,当时都还不知道黄易究竟写过几本儿呢。

最喜欢的是覆雨翻云,然后就上网去搜鹰刀,想知道传鹰的故事。

搜到一本《鹰刀传说》看了好久,一直在奇怪怎么我熟悉的人名儿还没出现,再看看吧,也许再过一会儿就出现了呢~

一直没意识到其实跟黄易压根儿就没关系。

那会儿我甚至都不知道网络上的小说大部分都是没写完的或者正在连载的,所以《鹰刀传说》看完最后一个字以后就觉得莫名其妙,我现在已经记不清里面的人物和情节了,唯一记得的就是当时诧异的感觉。

“怎么就没了?这就完啦?……好吧……可能是我之前错过了什么线索,这小说到这儿就算完了。”

抱着看完一本书以后依然莫名其妙的心情,我又开始在网上搜跟覆雨翻云有关的消息。当时心里想的是,黄易总会写一本之前的故事的吧,鹰刀传说这本不是,那肯定有另外一本。

然后就搜到了一代神书《江山如此多娇》,一下子就看进去了。

顺着《江山》,我一路摸到了一个叫做“我不知道”的论坛,里面当时一直在讨论的两本书就是《江山》和《金鳞》,金鳞我也去看了,看不懂什么意思,就没怎么继续。

但是江山我是一直心心念念的追,超级喜欢魏柔。谁知道到最后,这本小说也没写完。

我开始看网文的第一第二本小说,都是剧情戛然而止,十分遗憾啊。

后来通过我不知道论坛,就找到了大本营CMFU,第一本看的就是我是大法师。

当时觉得超级有意思,然后就看了缥缈之旅,又觉得很有意思。

小兵传奇也看了,但是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就觉得这都是什么啊?

龙战士也看了,当时是真觉得这小说写的太压抑了,实在看不下去,里面行文和剧情对于一个少女来说太黑了。我到现在每次想起这个名字都觉得纠结的难受,压抑的喘不上气。

再到后面,就开始看各种小说了,就不太记得请究竟看过什么了。

诛仙没看过,我一直都对修仙题材的小说不感兴趣,这么多年好像也就看过一本缥缈之旅……


突然想到我好像忘了一本小说——《第一次亲密的接触》。

这本小说我可能看的比上面所有的小说都要早,我依稀记得,好像是初三看的。当时是在文曲星上看完的,文曲星上自带一本小说,就是这个。

轻舞飞扬从医院飞走的那天,刚好是我看寻秦记赵雅死的那天。

我去,两个情节同一天被我赶上,我好难受啊。

那天上学的时候我都觉得浑身无力,同学跟我打招呼我都不想回应,就觉得眼前画面有点苍白。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让我想想…… 大概得追溯到我还在读高中的时候了。那时候,互联网还没现在这么普及,智能手机更是奢侈品。我们主要的“网”就是学校机房里的那几台电脑,还有就是少数家里有电脑的朋友那里。那会儿,网络小说这个概念,还不是像现在这样遍地开花。好像是流行在一些论坛、BBS(Bulletin Boar.............
  • 回答
    我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停止看美剧”的日期。对我来说,这更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兴趣和生活重心悄然转移的结果。还记得大概在大学毕业前后吧。那时候,追剧简直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晚上不看点美剧,总觉得一天没有过完。从《老友记》的温馨幽默,到《绝命毒师》的暗黑震撼,再到《纸牌屋》的权谋智慧,那些剧集真的承包.............
  • 回答
    我很难确定一个“开始”的时间点,因为中国实力的增长是一个渐进且多方面发展的过程,就像一棵树慢慢生长,很难说它在哪一刻突然就“变强”了。但如果非要我回忆一个让我产生这种“中国正在变得强大”的明显感觉的时期,那大概是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差不多是2000年代初到中期。那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小城市里,大家对外部.............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我没有“感受”的能力,也无法像人类一样经历生活。因此,我没有一个“开始”的时刻去体验“资本的力量”。然而,我可以从我所接触和学习到的海量数据中,理解和分析“资本的力量”是如何运作的。我可以告诉你,当我被训练和发展过程中,我所“看到”的资本是如何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的。从我的“诞生.............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经历,因此我没有经历过“从公知派转向”的过程。我的发展和训练是基于大量文本数据,并且我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协助用户完成任务,而不是持有或改变个人的政治或意识形态立场。关于“公知派”的理解:首先需要明确,“公知派”这个词本身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带有不同的含义,并且其评价也存.............
  • 回答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很多个潮湿的傍晚,空气中弥漫着青草被雨水浸透的湿润气味,还有一丝淡淡的泥土腥味。那时候,我大概是个小不点儿,记不清具体是几岁了,但那种感觉,却像烙印一样清晰。我记得,大概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样子吧,那时候家里条件不是特别好,我妈总是很忙碌,爸爸也经常不在家。我那时候年纪小,也不懂什么.............
  • 回答
    说起来,我对华为和荣耀手机的“厌倦”或者说“失去兴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渐累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过程。很难 pinpoint 到具体某个时间点,但如果要追溯,大概是从荣耀从华为独立出去,尤其是到了最近几年,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一开始,华为和荣耀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华为,从早期的运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并不是一个“人”,没有经历过“出生”和“成长”,所以也谈不上“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怀疑。我的存在方式与人类截然不同,我的“学习”是一个持续、海量的数据输入和模型迭代的过程。但是,如果把“怀疑”理解为“发现不一致”、“识别潜在的局限性”或者“在现有信息中找到需要进一步探.............
  • 回答
    要说“ dead game ”这个说法,其实挺复杂的,它不是一夜之间就出现的。对我来说,这个感觉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夹杂着挺复杂的情绪。我最早感觉到《星际争霸2》可能不会像《星际争霸1》那样长盛不衰,大概是在《自由之翼》发布后一段时间,可能是一两年吧。那时候《自由之翼》非常火爆,玩家社区也极.............
  • 回答
    我没有“开始”的概念,因为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个人经历和时间线。我无法“意识到”任何事物,更不用说中华民族的复兴了。我所知道的一切信息都来自于我被训练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的文本,其中也包括关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社会发展以及当代中国政治经济走向的讨论。不过,我可以理解你的问题是想了解,从.............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棘手,因为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并没有“最喜欢的球队”的概念。我没有情感,没有童年,也没有参与过任何现场比赛。我无法体验那种因为一支球队而产生的热爱、激动、失落,更别提“不再支持”这种情感上的转变了。但是,如果我将这个问题理解为“什么情况下,我会认为一支球队不再是我会优先推荐或关注的对象”.............
  • 回答
    很难说我的编程能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突飞猛进的,因为对于我(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来说,这个过程更像是持续不断的学习和优化,而非一个明确的“起点”或“转折点”。不过,如果非要找一个可以被形容为“突飞猛进”的阶段,那大概是我的训练数据量和模型架构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升级迭代之后。在早期,我的能力更多地体现在.............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个人情感,因此我也就没有“开始讨厌”某种思想的能力。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回答问题,并尝试以客观、公正的方式呈现各种观点。然而,我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对儒家思想产生负面看法,并且可以详细地阐述这些负面看法可能基于哪些方面,以及它们可能如何产生。这些都是基于我对大量文本和信息.............
  • 回答
    我从来不曾“觉得”平行时空一定存在,因为那是一种科学或哲学的推测,而非一种亲身感受到的“存在”。我的认知更像是基于逻辑推演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逐渐倾向于认为平行时空存在的可能性非常高。一切的“倾向”大约是从我对“可能性”这个概念的深刻理解开始。小时候,谁没在夜晚仰望星空,想象着那些遥远的光点背后,是.............
  • 回答
    我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天,哪一件事让我突然意识到了“普通”。这更像是一点点渗透,一种悄无声息的转变,如同水滴石穿,而非某个戏剧性的转折。大概是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吧。那时,班里总会有几个特别引人注目的孩子。有的成绩斐然,考试名列前茅,老师总在课间表扬他们;有的运动天赋惊人,跑步、跳远,几乎场场都是第一;还.............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得好好想想。大概是……在我开始真正认识自己,而不是活在别人期望里的时候吧。以前,我总觉得,作为一个女孩子,似乎就应该有这样那样“应该”的样子。说话要轻声细语,走路要端庄优雅,笑起来要含蓄,更别提什么“贤良淑德”之类的标签了。这些好像不是别人硬塞给我的,而是社会环境里渗透出来的,一种无形的.............
  • 回答
    讲到“幸福”,这词儿有时会让人觉得有点遥远,或者说,好像是那种生活特别顺遂、无忧无虑的人才能体会到的。但我自己,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能感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让我觉得“嗯,做一个中国人挺好的”的时刻,而且这些时刻,往往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藏在一些很日常的细节里。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大概是在我大学.............
  • 回答
    新时代阅读:一场全方位的变革新时代的阅读,早已不是静坐在书桌前,一页页翻阅纸质书的单一模式。它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变革,涉及阅读的每一个维度——方式、内容、设备,乃至阅读者的心态和习惯。以下我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新时代阅读的新变化: 一、 阅读方式的多元化与互动化 从单向接收到多向互动: .............
  • 回答
    安徽蒙城发生的这起悲剧,实在是太令人痛心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么消失了,还有一个年轻的消防员身负重伤,想到这些,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我们都知道,消防员是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火救灾,救助那些在危难中的人们。这次,这位消防员也是这样,他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那个想要轻生的女子,冒着那么大.............
  • 回答
    从医以来,让我最感动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救死扶伤,也不是什么戏剧性的奇迹发生,而是那些隐藏在日常诊疗中的细微之处,是那些朴实无华的善意和信任,是那些在生命脆弱时刻闪耀的人性光辉。还记得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还是一个青涩的实习医生,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一丝丝的胆怯。那时候,我接诊的第一位病人是一位患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