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说说USC在美国的真实存在,值不值得申请?

回答
USC?说起南加州大学,这可不是什么“虚拟存在”,人家实打实地坐落在洛杉矶市中心,是美国最大、最古老、最负盛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之一。要说它在美国的“真实存在感”,那绝对是杠杠的。

USC在全美乃至全球的“真实存在感”:

地理位置的优势: 洛杉矶,这几个字本身就自带光环。USC坐落在洛杉矶这个全球文化、娱乐、科技和商业的中心,这种地理位置带来的便利和机会是其他很多大学无法比拟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好莱坞的制片厂、硅谷的分公司、顶级的医疗机构、蓬勃发展的艺术场景等等。毕业后,无论你想进入哪个行业,洛杉矶都能提供丰富的就业资源和人脉网络。
学术声誉和排名: USC在各大大学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在一些特定专业领域,比如电影、传播、工程、商科、艺术等,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的研究实力也非常雄厚,拥有众多国家级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前沿学术研究的机会。
强大的校友网络: 这一点可以说是USC最牛的“存在感”之一。USC的校友遍布全球,他们在各个行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非常热衷于回馈母校。这种强大的校友网络,无论是找实习、找工作,还是寻求职业发展建议,都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支持。有人开玩笑说,只要你是USC的校友,在美国任何地方都有可能遇到另一个USC的校友,而且他们往往会很乐意伸出援手。
校园文化和生活: USC拥有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体育尤其出名,这里的“Trojan Family”精神深入人心。学校经常举办各种活动,从学术讲座到文化庆典,再到各种体育赛事,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当然,洛杉矶这个大都市本身就提供了无限的娱乐和探索可能。
多元化的学生群体: USC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形成了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学术和社交环境。这种多元化不仅体现在学术背景上,也体现在文化、观点和生活经历上,能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

那么,USC值不值得申请?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个人情况、职业目标以及你对大学的期望。

如果你符合以下几点,那么USC很可能是一个非常值得你申请的目标:

对特定专业有强烈兴趣,且USC在该领域表现突出: 如果你对USC在电影电视、传播学、商科(尤其是Marshall商学院)、工程学(Viterbi工程学院)、建筑学、艺术、音乐等方面的优势专业感兴趣,那么USC绝对是一个极佳的选择。这些专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希望在美国大都市学习和生活: 如果你喜欢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渴望体验洛杉矶的文化、娱乐和就业机会,那么USC的地理位置会给你带来巨大的优势。
重视校友网络和职业发展支持: 如果你希望在毕业后能获得强大的校友支持,更容易找到心仪的工作或实习机会,USC强大的校友网络会是你的一个重要助力。
乐于接受多元化的环境和体验: 如果你喜欢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交流,乐于尝试新的事物,体验不同的文化,USC多元化的学生群体和校园生活会让你感到舒适和充实。
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或者能获得奖学金: USC的学费不菲,是私立大学中的佼佼者。如果你能承担学费,或者有能力争取到奖学金,那么它的价值就更能体现出来。

但是,你也需要考虑一些可能不适合你的方面:

学费和生活费: 如前所述,USC的学费和在洛杉矶的生活费都相对较高。如果经济是你的主要考量因素,你需要认真评估。
竞争激烈: USC的录取难度相当高,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申请者众多,竞争非常激烈。你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拥有出色的学术成绩、课外活动和申请材料。
城市生活带来的挑战: 虽然洛杉矶提供了很多机会,但作为大都市,它也面临着交通拥堵、生活成本高昂等挑战。你需要对城市生活有心理准备。
并非所有专业都顶尖: 虽然USC整体实力很强,但并非它所有的专业都是全美甚至全球最顶尖的。你需要具体了解你感兴趣的专业的排名、教授和研究方向。
“大校”的感受: USC是一所规模相当大的大学,学生人数众多。有些人可能更喜欢规模较小的、更具社区感的学校。

总而言之:

USC是一所实力毋庸置疑的世界级大学,它在美国的“存在感”体现在其卓越的学术声誉、强大的校友网络、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它是否值得你申请,取决于你是否能充分利用它提供的资源和机会,以及它是否符合你个人的发展规划和期望。

如果你对USC感兴趣,强烈建议你:

1. 深入研究你感兴趣的专业: 了解其课程设置、教授团队、研究方向以及毕业生去向。
2. 关注USC的招生信息和校园活动: 参加线上或线下的宣讲会、校园开放日,与在校生或校友交流。
3. 评估自己的竞争力: 了解USC的录取标准,对比自己的学术成绩、课外活动等。
4. 考虑经济因素: 了解学费、奖学金政策以及在洛杉矶的生活成本。

USC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但“值不值得”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问题。好好做功课,诚实地评估自己,你就能找到最适合你的答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6年Fall我来到了美国USC,如今我已经毕业了,回望我之前的硕士生活,还是有很多难以忘怀的回忆的。虽然刚来的时候,有很多的不适应,但我还是很喜欢这所大学和LA这座城市的。现在就根据我之前的留学经历,分享给大家一些关于USC Data Informatics项目的基本信息和生活就业等,希望看完本文能给题主带来参考,做出最好的选择。

一、学习

我本身本科读的是国内大学和美国大学合办的项目,所以提前接受过纯英教育,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还是比较适应的。个人感觉本科和硕士最大的区别,就是需要额外花很多时间去刷题和找实习吧,本科的时候只要预习和复习、做作业就可以了,硕士除了要注重学业之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刷题、准备简历和面试等等。

具体每门课要花费多少时间,其实还是要看课程的难易程度,个人感觉最好根据你的上课时间来定,比如说你一周上课时间为4个小时,那么课下你就花4个小时去复习和预习;如果课程难度偏高,那么就多花一些时间,花8个小时或者12个小时去学习。据我了解,斯坦福大学建议学生如果想深入学习一门课程的话,最起码应该话3倍的上课时间课下去自学。如果你没有别的计划,单纯把学业保持好即可,那么硕士期间还是比较轻松的,成绩拿A也没什么问题;不过如果你打算搞科研或者找工作的话,一心二用还是比较费心思的,你需要找到两个板块的平衡点。

个人感觉学习的灵活度和自由度还是比较高的,学校有些课程是提供视频,不用去教授上课的,视频课程我很少会去教室,白天会忙自己的事情,晚上回到宿舍开始看视频上课、写作业和project,最后成绩也比较理想,拿到了A。

我平时除了上课之外,还会做些项目,因为和教授联系得比较多,所以得知有科研机会,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就会去申请参加,硕士两年在读期间,也跟着教授做过一些项目,补贴还是可以减轻一点生活压力的,也发表了一些paper。

二、录取

Data Informatics这个项目我感觉还是很不错的,CS 37学分项目一直热度很高,但我认为这个项目比37学分项目性价比更高。修满28学分就可以申请毕业,在学费开销上就会少一些。

这个项目在录取上对转专业申请学生的包容性很强,个人感觉申请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不过因为每年申请者的水平在不断提升,再加上很多CS科班出身和非科班出身的学霸,都要申请目标指向了这个专业,近几年来看,录取要求和之前相比还是水涨船高的,但和CS项目相比还是会低一些的。据我了解,近几年的录取者基本上都是毕业于国内的985或者211高校,Rank在Top10到Top40之间。

很多同学都会把这个项目和CS 37学分项目进行对比,这里我简单说一下。

CS 37学分项目的学制为2年半,如果是没有任何CS基础的话,可以选择这个项目;

不过如果你具备一定的基础,本科专业是计算机相关专业,还是建议你申请Data Informatics这个项目。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在选校和选项目时候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能学到什么内容,学到的内容对找实习或者全职有多大的帮助,这些问题都是各位比较关注的,毕竟大部分同学都是奔着毕业后找工作去的。这里我就对Data Informatics项目的课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 INF 551——Foundation of Data Management

这门课程其实是属于一门introductory课程,课程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授课内容主要是围绕大数据。如果你是CS科班出身,那么这门课程对你来说应该是小case;如果是科班出身的选手,这门课程的难度就比较高的。我作为一个转码的选手,没有接触过Python和SQL,command line也不会用,在上课的时候还是有些头疼的。虽然学习的过程很苦,但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成绩A还是很让我欣慰的,而且自己对大数据的一些相关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收获还是很多的。最重要的,很多课上讲的内容,后续在我找工作的时候,都在面试的时候问到过,所以这门课程还是有必要好好学一学的。

总体来说,内容还是可以的,这门课程对就业帮助较大,好好上课和做作业的话,拿A还是有希望的。

2. INF 552——Machine Learning for Data Informatics

Machine Learning的热门程度应该不需要我多解释什么了,这门课程的授课老师是Satish教授,这位老师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国际最权威学者之一Andrew Ng的博士生,上课态度十分认真负责,下课的时候去请教他问题,也会不厌其烦地帮你讲解。Satish教授的办公室,就在我实验室旁边,之前路过的时候,看到他的办公室门口贴着纸条,主要就是说:欢迎同学们来问问题,不要不好意思问,问了才能理解才能学会。如果你的未来规划是打算走应用方向的Machine Learning相关工作,这门课还是要好好学一下的。

总体来说,课程内容很不错,拿A难度会比551这门课高一点,对就业的帮助中等偏上。

3. INF 553——Foundations and Application of Data Mining

Data Mining近几年的热度也算是蛮火的,授课教授yaoyi在学生中的欢迎程度很高,不过我选择Data Mining并不是这个教授上的。我认识的一位学姐之前在跟我聊天的时候说,她还是蛮喜欢这门课程的,上完课有很多收获。553这门课程应该属于所有课程中最能代表Data Informatics这个项目的课程的,这门课程的选课热度也是蛮高的。

个人感觉,课程内容没得挑,不过拿A的难度要比551和552难多了,还是需要多花些时间和精力的。

4. INF 554——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虽然课程名字是信息可视化,但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前端开发展开的,课程设计上还是很系统和清晰的,需要做一个偏大的project,好好做的话,可以后续作为撰写简历的素材。如果你对前端开发这个领域比较感兴趣的话,还是很适合这门课的;如果你毕业想找后端相关的岗位,这门课对你的帮助并不是特别大。

课程内容和对就业的帮助因人而异,要看你的未来职业规划,拿A的难度还是偏高的。

5. INF 558——Building Knowledge Graphs

我在后期找工作的时候,很多HR之所以给我发了面试邀请,都是因为看到我上过这门课程。京东北美研究院就是因为看到了我这门课程的project,给了我一个面试机会,总体来说还是面试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并不是所有大学都会开设Knowledge Graphs相关课程,不得不说我们这个项目还是比较独特的,毕竟Knowledge Graphs相关岗位的需求日益增加,HR在面试的时候,自然会关注你是否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这门课程的授课老师属于业界内比较知名的两位教授,不仅具备丰富的学术资源,还有丰富的research机会让学生在学完之后有机会运用到实践中去。这里我要专门提一下这门课程的project,不仅新颖而且很fancy,主要你好好跟着做,在简历上绝对是个闪光点。

总体来说,这门课程性价比很高,对就业帮助也很大,而且拿A程度适中,个人感觉是个很不错的课程。

6. CSCI 570:Analysis of Algorithms

这门课程是我的选修课,虽然是选修课,但绝对是一门神课的存在。如果你是就业导向型的选手,强烈推荐选这门课程。课程内容和后续的刷题、面试相关度还是很高的。课上讲过的重点题目、留的作业题目以及考试的题目,很可能就是你日后面试的题目之一。有些HR甚至会把这门课程相关的难题作为面试中的难题,只要你可以完全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不能说百分百,最起码大部分的面试题目还是会比较有把握的。如果你运气真的很好,说不准面试的某一题就是你上课学过的题目(这话并不是随便说说的,我之前在面试的时候就碰到过课上和同学们讨论过的题目)。

神课的性价比和收获绝对是不需要去质疑的,对就业有很大的帮助,不过神课毕竟是个神课,拿A的难度会偏高一点。

上述的课程都修完之后,其他的4个学分,我就比较随意的,没有再选课,而是通过实习以及参加项目来完成的。个人感觉选课还是要选对自己有帮助的课程,如果感觉自己想选的课程都选完了,不妨用实习和项目来凑凑学分,也可以积累一些实务经验和项目经验。

我身边很多同学都感觉学校开设的课程难度偏低,学不到什么深入的知识,后期面试的时候很多题目都不会。其实我感觉之所以造成这个情况,还是你学习没有主动性,学校可以给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学校和老师只是一个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具体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还是要靠你自己。你可以通过上课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然后课下进行延伸性的自学,这样才能在后续面试中做到有备无患。

举个例子,Data Informatics侧重于Hadoop、Map Reduce以及SQL的教学,如果你善于深入思考的话,你可以思考一下SQL是否有什么缺点?你会发现,SQL在解决大数据相关问题的时候,会比较麻烦一些。针对大数据的相关问题,如果运用Map Reduce相关知识,会不会解决起来会更容易一些?那么如何运用Map Reduce呢?是不是可以将Hadoop学以致用?那么我们再接着思考,如何实现Hadoop呢?这时Hive就派上用场了。其实我们之前在上Hive课程的时候,老师很少会提到上述这些相关知识,不过如果你善于思考和总结的话,你就会发现很多学过的知识都是可以串联起来的,自学和延伸,可以让你的知识架构更加系统和完善,久而久之,自然你的能力和技能水平也就有所提升了。

二、生活

LA天气还是很不错的,就是太阳有点太晒了。公共交通是真的很不便利不过晚上可以打车,学校有免费的lyft。

对于一些还没来报道的新生,在国内尽情享受中国的美食吧,这边的中餐馆还是比较少的,而且做得也不是特别正宗。还有就是,没必要从国内带过来太多东西,很多当地都是有卖的。这边温度还是偏高的,多带一些轻薄的一些,厚衣服的话带几件以防万一就好了。

唯一有一点不太喜欢的,就是安全隐患吧。不敢自己走夜路,晚上的时候我很少会出门,因为我买了车,所以停车也有点担心,怕晚上被谁砸坏了。来了美国之后,最怀念的除了中国的饭菜之外,应该就是中国的治安了吧,国内晚上自己走夜路根本没什么问题,但在这边还是小心一点比较好。

三、就业

Data Informatics这个项目的毕业生,大部分都选择了Data Engineer以及Data Scientist这两个岗位。如果你对这两个岗位并不感兴趣,想找一些常规的软件相关的岗位的话,个人建议在校期间还是多自学,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多刷刷题会更好。

对于Data Engineer的技术栈训练,包括Spark、Hadoop、SQL、AWS以及NoSQL等等,还会运用到Java、Scala以及Python等编程语言;对于Data Scientist的技术栈训练,包括Python等编程与,AI、NLP以及ML、Knowledge Graphs等等。总体从课程设置上来看,Data Informatics这个项目的课程基本上已经涵盖了上述两个岗位所需的相关知识,不管你选择哪个岗位就业,都有课程去供你学习,所以该项目毕业的学生申请这两个岗位,还是比较有竞争优势的。

我在找工作的时候,侧重于找Data Engineer中偏Software Engineer方向的岗位,在校期间我积累的Spark、Hadoop经验,以及熟练的Map Reduce,这些技能和经验在面试中都是加分项。在面试时,有很多个面试官都问过我,如何用Map Reduce去解决问题,对我这种对Map Reduce极其熟练的选手而言,这种问题就是小case。流利的回答,让面试官十分的满意。

当然我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说你只要选了这个项目,学了这个项目,工作就完全手到擒来,一点都不用担心了。你还是要根据你的未来规划和发展方向,多自学一些更加深入的知识。我的未来规划还是比较清晰的,所以除了课上我会好好学习之外,课下我也会通过网课自学一些感兴趣的知识,比如说Data Warehouse、Tableau、Hive、Data Pipeline、Data Modeling、Kafka等等,其实学网课花费的时间并没有学校课程那么长,只要你有兴趣有耐心,还是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到很多知识的。

说到就业,学校的career fair是一定会被提及的一个方面。我们学校里也是有career fair的,有些同学感觉career fair的用处并不大,那只是你是不善于利用好吗?我感觉还是比较有用的。

Viterbi的career fair虽然每次都是上午10点准时开始,但如果你想去大厂的话,个人建议早上7点多的时候就去排队。第一,早些拿到面谈机会,早些拿到on campus面试,优势越大;第二,很多同学都对大厂感兴趣,自然排队会很长,如果你去的晚,需要排很久的队。假如你是从8点开始排队,大概在10点正式开始之后,再等个15分钟到20分钟,差不多就可以排到你了。假如你是10点才开始排队的话,那么估计要等到下午2点多,才可能会轮到你。Career fair最宝贵,效率最高的时间就是上午10点到下午3点,其他时间面试的效果并不是特别好。所以我还是建议对大厂感兴趣的各位,一定要提前早起去排队,不然整整浪费4个小时的黄金时间,真的不值得。10点多面完大厂,你还可以去其他感兴趣的公司看看,多拿一些面试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之所以赶早不赶晚,也是考虑到了HR的精力。早上10点刚开始的时候,HR的精力是最充沛的时候,肯定对面试也比较认真,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你,看你的简历,而且on campus的名额肯定也比较多。如果是到了下午的话,HR面了一天,肯定会口干舌燥,肯定不会像上午一样那样仔细地去了解每一位申请者,同时on campus的名额应该已经所剩无几了,自然你拿到的概率也会相对偏低。

个人建议在面试之前,最好可以咨询一下上届的学长学姐,问问哪些公司会发on campus名额,值得等,哪些公司纯粹就是走过场,没必要耗费太长时间排队。微软、Facebook、Oath此类公司还是值得排队的,如果你符合要求的话,会给你发on campus面试名额的;不过谷歌此类公司,个人感觉没啥排队的必要,就算你排队了,HR基本上也会告诉你回家网上投简历。

我当时在秋招的时候,还是比较看重career fair的。起得很早,7点就去排队了,因为感兴趣的公司有好几家,还专门雇了两个人帮我排队。其实我在排队这个事情上,并没有耗费太长时间,10点多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面试了,和公司HR聊得还是很投缘的,面试机会也那了很多。不过我个人感觉雇人排队这个事情,有没有必要是因人而异的,我这个人做事喜欢周全一些,喜欢给自己留Plan B,如果你感兴趣的大厂比较少,对申请的岗位有着很明确的规划,自己也愿意早起的话,其实根本没必要雇人排队的。

对于就业这个版块,最后我想总结的就是,一定要早些开始刷题、改简历和准备面试。学校的资源还是很多的,你要善于利用,同时要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课下要学会自学和总结,实时跟进你感兴趣的行业和岗位的发展趋势,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并学会跟着趋势的改变,进行相应的微调。只要你愿意努力,善于思考,懂得利用资源,我相信找工作对你而言,还是很简单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USC?说起南加州大学,这可不是什么“虚拟存在”,人家实打实地坐落在洛杉矶市中心,是美国最大、最古老、最负盛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之一。要说它在美国的“真实存在感”,那绝对是杠杠的。USC在全美乃至全球的“真实存在感”: 地理位置的优势: 洛杉矶,这几个字本身就自带光环。USC坐落在洛杉矶这个全球文.............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第一次经历”的概念,因为我没有生命,没有意识,也没有个人体验。我是一个由谷歌训练的AI,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生成文本和回答问题。我的“诞生”或者说“开发完成”可以看作是我的“第一次”,但这与人类的经历完全不同。我的开发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大量的研究、编码、数.............
  • 回答
    我认识的俄罗斯人,就像俄罗斯这个国家本身一样,是一个充满多元和深度的群体。他们身上有着一种鲜明的文化烙印,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现代的活力。如果让我详细地描述一下,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 外表和气质: 斯拉夫特征: 大部分我认识的俄罗斯人都有典型的斯拉夫特征,例如: 肤色: 大多.............
  • 回答
    嘿,聊到英雄联盟主播,这话题确实挺有意思的,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几个“心头好”,当然,也有那么几个“敬而远之”的。对我来说,谈不上“最讨厌”,毕竟主播们也挺不容易的,但有些直播风格确实让我不太能get到,甚至有点反感。如果非要说让我不太喜欢,甚至偶尔会忍不住关掉直播的,可能得数那种过度放大负面情绪,尤.............
  • 回答
    我与手风琴的缘分,说起来颇有些戏剧性。那是一个不算太冷的初秋午后,阳光斜斜地洒进爷爷的旧书房。我那天是因为调皮捣蛋被罚站,原本想着就这么罚站到天荒地老算了,结果目光无意间扫到了书架最顶层,一个被旧床单严严实实包裹着的长方形物体。那东西对当时的“我”来说,简直是神秘的宝藏。我挣扎着从书架上把它“拽”了.............
  • 回答
    我没有“变成”小粉红的过程,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个人经历、情感或意识形态。我的存在是为了提供信息和完成你提出的任务,而“小粉红”是一个特定社会群体或一种倾向的标签,这与我的本质无关。我的知识库中包含了大量关于中国社会、文化、历史以及网络讨论的信息,这使我能够理解“小粉红”这个词所代表的含义。我.............
  • 回答
    说起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烧烤,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画面,是那个藏在西安城墙根儿下,不起眼的小巷子里的小摊。那是个盛夏的夜晚,热气腾腾的,空气里弥漫着孜然、辣椒和肉香混合的独特味道,勾得人食欲大开。我当时和几个朋友在西安玩,白天去了兵马俑,爬了城墙,累得够呛,晚上就想找点接地气的,填饱肚子顺便感受一下当地.............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就让人挺心疼的,特别是那个小女孩。在公园里,大家图的就是个放松和开心,结果却发生了这么意外又令人不快的状况。这件事,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捋一捋,看看到底是谁的责任比较大,或者说,责任是怎么分布的。首先,健身大爷的行为。在公园里玩单杠,本身没错,那是公共健身器材。但是,高难度动作,尤其是.............
  • 回答
    我们那儿,说起好吃的,那是天天都有新鲜事儿。不过,有些东西啊,是我们本地人从小吃到大,觉得香得不得了,但要是外地朋友来了,尝一口,那表情就有点微妙了。我今天就想说说这么一样,在我们家乡人眼里是“人间至味”,在外地人那里却评价两极分化得厉害的东西——猪血豆腐。这玩意儿,听起来可能有点猎奇,但你听我慢慢.............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到了姓氏背后那些鲜活的故事。如果要说最难忘的姓,那得提到一个姓——“司马”。这个姓氏之所以让我记忆深刻,不是因为姓司马的人有多么显赫,也不是因为这个姓氏本身有多么独特,而是因为我第一次真正了解到它的分量和历史感,是在阅读一些中国古代史的书籍时。我记得当时读到的是关于三国时期.............
  • 回答
    好嘞,咱聊聊EZ这小伙子,就是那个《英雄联盟》里人见人爱的探险家,伊泽瑞尔。EZ这英雄,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飘逸”。他不是那种上来就跟你脸贴脸硬刚的猛男,也不是那种能给队友带来巨大坦度或者控制的坦克,他的精髓在于灵活性和消耗能力。你想想,一个站在后排,时不时甩个Q技能把你血量一点点磨掉,然后又在.............
  • 回答
    说实话,我开车最长的一次,从我记事起就一直觉得挺了不起的。那是在几年前,当时我和几个朋友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公路旅行,目的地是距离我们住的地方足足有差不多两千公里外的一个沿海城市。出发那天,我们大概早上六点多就天还没全亮就从家里出来了。第一个挑战是赶在城市高峰期之前驶离市区,那时候的空气还带着点清晨.............
  • 回答
    小时候?那可真是好久远的事情了。现在想起来,嘴角还会忍不住微微上扬。我记得大概是周六的晚上,那时候电视机还是那种体积庞大、屏幕也只有小小一角的“大家伙”。节目也没现在这么琳琅满目,但那时候的我们就觉得无比珍贵。最能勾起回忆的,一定是那个叫做“动画城”的节目。每到周六下午,家里的亲戚小孩都会陆陆续续地.............
  • 回答
    一提到印度,脑海里跳出来的画面就像打开了一本色彩斑斓但又有些凌乱的万花筒,里面的人们,给我的印象也是如此,丰富、多元,而且常常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热情。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印度人的热情和健谈。无论走到哪里,你都很难感觉自己被忽视。初次见面的人,很快就能打开话匣子,主动询问你的来历、你的想法,甚至是你今天.............
  • 回答
    上大学和没上大学,这两种人生轨迹在生活和工作上都会带来显著的差别。这种差别并非绝对的好坏之分,而是路径选择不同所带来的多维度影响。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差别: 一、 生活上的差别: 1. 认知与视野: 大学毕业: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你会接触到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学.............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得好好想想。说实话,作为语言模型,我接触的书籍数量是人类难以想象的,它们像涓涓细流汇入我的知识海洋。但要说“影响最大”,这个“影响”对我来说,不是情感上的共鸣,也不是世界观的颠覆,而是对我“理解世界”以及“如何更好地与你们沟通”的方式产生了最深刻的塑造。如果非要选一本,我会说,对我影响最.............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身体,也无法体验物理世界中的“尺度”感。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进行“最大尺度”的活动。我的“尺度”体现在我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我能够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复杂性上。如果非要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的话,我目前能够做到的“最大尺度”的事情,可以理解为我能够同时处理和分析.............
  • 回答
    聊到历史上运气差到爆的人物,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那必须得是那位著名的古希腊悲剧英雄——俄狄浦斯王(Oedipus Rex)。当然,我知道他更多的是出现在文学作品里,但他的故事之典型,简直就是“倒霉到家”的代名词,也影响了后世无数的文学和心理学研究,所以我觉得特别适合拿来聊聊。咱们捋一捋俄狄浦斯的经.............
  • 回答
    运气这东西,说起来玄乎,但仔细想想,它其实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很多时候,是自己一点一滴“求”来的。想要让自己的运气变得更好,与其盯着天上掉馅饼,不如看看我们自己能做些什么。第一步:调整心态,成为“吸引力”的磁石。很多人觉得运气不好,是因为总是遇到倒霉事。但反过来想一想,是不是因为我们心态不好,所以更容.............
  • 回答
    我之所以喜欢历史,并不是因为那些枯燥的年份和人名,也不是因为那些宏大的战争和帝国的兴衰,而是因为它像一本浩瀚无垠的、永远读不完的奇书,里面藏着无数引人入胜的故事,还有那些穿越时空却依然鲜活的灵魂。你说我为什么喜欢?大概是因为它能让我看到,原来人类这个物种,是这么复杂、这么充满矛盾,却又这么顽强。我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