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俄罗斯没有红二代这股力量?

回答
说到俄罗斯有没有“红二代”这个概念,咱们得先弄明白这“红二代”在中国语境下到底指什么。在中国,人们说到“红二代”,通常是指那些父辈在革命时期或建国初期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也就是所谓的“老革命家”的后代。他们因为家族背景,在政治、经济、社会资源上往往拥有天然的优势,能够更容易地进入权力核心、掌控重要资源,甚至形成一股有影响力的社会群体。

俄罗斯有没有类似的力量呢?如果咱们严格按照中国“红二代”的定义来套,直接说“没有”可能有些过于简单化了。俄罗斯历史上确实经历过一段漫长的苏联时期,那个时代苏联的领导层,也就是“老布尔什维克”们的后代,在苏联解体前,也确实掌握着相当的权力。这些人,因为父辈是党政军的高层,他们的子女在苏联体制内也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然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和中国改革开放后“红二代”现象的形成,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中国,虽然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迁,但政治体制的核心结构依然保留了下来,权力传承和资源分配的逻辑也存在着一定的连续性。父辈的政治资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转化为子女的社会资本,尤其是在国家主导的经济转型过程中,很多国有资产的腾挪和掌控,往往会与原来的权力阶层产生联系。这种背景下,“红二代”就有了土壤滋生。

俄罗斯则完全不同。苏联解体,意味着那个以共产党为核心的政治体制的终结。原本的权力精英阶层,很多人的政治资本在那一夜之间就失去了效用,甚至面临着政治清算。而随之而来的苏联财产大私有化,虽然让少数人迅速暴富,但这个过程更像是一场赤裸裸的财富争夺战,与父辈的政治身份关联度,反而不如能否抓住经济转型期的机遇和拥有原始资本更为关键。

而且,俄罗斯的转型更像是“休克疗法”,整个社会结构重塑,政治权力高度分散(至少在初期是如此),经济领域也经历了剧烈的市场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人的优势仅仅是“父辈是苏联老革命”,在新俄罗斯的政治或经济版图里,这份“遗产”可能就不如在中国那样直接有效了。

在俄罗斯,真正能够掌握权力或财富的,更多是那些在苏联后期就已经开始接触市场经济、或者在新俄罗斯成立后,能够迅速适应新规则,并与权力部门建立联系的人。这些人,他们的父辈可能也是苏联的干部,但他们的成功更多是依靠自身的商业头脑、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或者是在政治权力斗争中的生存能力,而不是仅仅因为父辈的“革命功劳”。

所以,如果你看到俄罗斯的政治高层或者经济寡头,他们的父辈未必都是当年叱咤风云的“老布尔什维克”。很多人的家族背景,可能更与苏联晚期的官僚体系、科研机构,甚至是一些隐秘的权力部门有关。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在苏联解体这个巨大的历史断裂之后,凭借抓住了新的社会和经济机遇。

简而言之,俄罗斯没有出现像中国那样,一个明确的、以父辈革命功绩为主要资本,在政治经济领域形成强大集体影响力的“红二代”群体。那是因为俄罗斯经历了彻底的政治体制转型,原有权力精英的政治资本几乎被清零,而财富的重新分配规则也与中国的逻辑不太一样。俄罗斯的权力继承和财富积累,更多是在一个更加碎片化、更加市场化的新环境中,依靠个人能力、机遇以及与其他新生权力团体的结合来完成的,父辈的“红色”背景,并没有成为像在中国那样,能够代代相传的、直接转化为实际优势的“基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苏共搞的是领导职务终身制。

领导人只有在过世后才交班,这样新任领导人不会面对已退休老领导的掣肘,可以独立执政。这样一来,老一辈领导人的心腹和子女往往会被新任领导人清算。这在苏共领导集团中表现的特别明显,完全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斯大林清洗了列宁时代的一批领导层,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也靠边站。

赫鲁晓夫清洗了斯大林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为首的“反党集团”,斯大林的儿子瓦西里也坐牢了。

赫鲁晓夫是被高层自己弄掉的,所以相对没有什么清洗。

安德罗波夫清洗了勃列日涅夫女婿丘尔巴诺夫为首的腐败分子,并大搞反腐败,不过只过了一年就过世了。

戈尔巴乔夫几乎把党中央整个换了好几遍。

你看,一朝天子一朝臣,“红二代”能捡条命就不错了。事实上,苏共高官知道其中险恶,往往让子女去从事科研等远离政治的工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俄罗斯有没有“红二代”这个概念,咱们得先弄明白这“红二代”在中国语境下到底指什么。在中国,人们说到“红二代”,通常是指那些父辈在革命时期或建国初期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也就是所谓的“老革命家”的后代。他们因为家族背景,在政治、经济、社会资源上往往拥有天然的优势,能够更容易地进入权力核心、掌控重要资源.............
  • 回答
    俄罗斯未能“碾压”乌克兰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军事、政治、经济、信息以及国际支持等多个维度。以下将进行详细阐述:一、军事层面: 俄军低估了乌克兰的抵抗意志和能力: 俄罗斯情报部门可能基于错误的信息,认为乌克兰军队士气低落,民众会普遍欢迎俄军到来,甚至会发生政权快速更迭。但事实证明,.............
  • 回答
    俄罗斯人口中黑人的比例确实非常低,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地理、经济、文化以及人口构成等多个层面来分析。首先, 历史和地理上的隔离是根本原因。 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其地理位置与非洲大陆相距遥远。历史上,欧洲与非洲之间虽然有过联系,但大规模、持续的人口.............
  • 回答
    在俄乌冲突中,俄罗斯未能大规模使用空军配合地面部队消灭乌克兰抵抗力量,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军事策略、技术能力、后勤保障、国际环境及乌克兰的防御体系等。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1. 军事战略与战术选择 初期误判与战术调整 俄罗斯在2022年2月入侵乌克兰时,曾计划通过大规模空袭摧.............
  • 回答
    俄罗斯之所以从未像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列强那样建立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而是主要将扩张的重心放在了陆地和邻近地区,这背后有多方面复杂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详细阐述:一、 历史地理和扩张方向的天然限制: 大陆型国家的天性: 俄罗斯自莫斯科公国时代起,就是一个典型的内陆或近陆地国家。其早期扩张.............
  • 回答
    俄罗斯在当前没有采取“打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策略,背后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历史、地缘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俄罗斯的战略目标与现实考量: “打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本质: 这种策略通常意味着通过一场具有决定性、威慑性的.............
  • 回答
    俄罗斯明星在中国发展不如韩国明星普遍,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一层层地剥开来看。首先,咱们得聊聊文化亲近性与接受度。韩国和中国是地理位置上非常近的邻居,共享着不少历史文化渊源,比如汉字、儒家思想的一些影响,虽然现在差异很大,但历史上这种联系是.............
  • 回答
    俄罗斯放弃社会主义,转向西方民主模式,本应是一次历史性的回归,但时至今日,许多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态度依旧是警惕甚至敌对的,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不欢迎”,而是由一系列复杂且相互交织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俄罗斯转型过程中的一系列关键事件、俄罗斯自身的行为以及西方国家所关注的.............
  • 回答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理和政治等多个层面。笼统地说,现代意义上的俄罗斯没有海外殖民地。 但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区分“殖民地”的不同含义,并回顾俄罗斯的历史扩张历程。首先,我们来界定一下“殖民地”的含义。在传统意义上,“殖民地”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宗主国)通过军事、政治或经济手段,.............
  • 回答
    要理解俄罗斯在枪支管理和校园枪击事件上的情况,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不禁枪”或“管理不严”。首先,谈到俄罗斯的枪支管理,确实它不像美国那样,拥有广泛的个人持枪自由,但俄罗斯也并非完全禁止私人拥有枪支。他们的法律允许公民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比如年满18岁、无犯罪记录、完成安全培训.............
  • 回答
    俄罗斯确实以其盛产美女而闻名于世,这一点在很多国家都是共识。你观察到的现象——俄罗斯因为美女出名,但似乎不如因为帅哥出名,这其中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文化、历史以及社会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力求说得透彻,而且尽量不带“机器味”。首先,我们得承认,“美”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带有一定主观性的,但人群的整体外.............
  • 回答
    俄罗斯能够占领整个西伯利亚而中国未能做到,这是一个涉及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一、地理因素:西伯利亚的广阔与俄罗斯的地理优势 西伯利亚的地理特征: 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连续陆地,占俄罗斯领土的近四分之三。它地域极其广袤,平.............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国际冲突的复杂性以及公众认知和媒体关注的多种因素,很有意思。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俄乌战争能引起这么多人共情?首先,视觉冲击力和情感上的直接关联是俄乌战争之所以能迅速抓住全球眼球、引发共情的重要原因。 图像和视频的传播力量: 从战争初期就铺天盖地的影像,比如被摧毁的城市、.............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最近俄罗斯的恐怖事件几乎没有了”的观察,需要先梳理一下事实情况。俄罗斯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内部民族构成复杂且地缘政治环境敏感的国家,长期以来都面临着恐怖主义的威胁,尤其是在其南部地区,如北高加索。如果您所说的“最近”是指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段,例如过去几个月,并且您感受到恐怖袭击的公开报道.............
  • 回答
    冷战的结束,无疑是20世纪最深刻的地缘政治变迁之一。西方阵营,以美国为首,最终赢得了这场长达数十年的意识形态、军事和经济的对抗。然而,苏联的解体并未如许多人预期的那样,将俄罗斯完全纳入西方的轨道,使其成为一个顺从的“跟班”。这使得“胜利”的定义和其持久性,至今仍是讨论的焦点。要理解为何西方赢得了冷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容易让人产生疑问。同样是体育作弊,俄罗斯被推上风口浪尖并遭受严厉制裁,而韩国似乎并没有受到类似的对待,这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因素。我们得把这个问题拆开来看,从不同维度去理解,才能勾勒出事情的全貌。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体育作弊”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涵盖了从个人运动员.............
  • 回答
    俄罗斯出兵叙利亚并未导致其“拖垮”,尽管这是一项代价高昂且充满挑战的军事行动。成功维持叙利亚军事存在的背后,是俄罗斯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策略、国内外的政治考量以及其战略重点的调整。下面将详细阐述为什么俄罗斯能够承受并继续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而没有被“拖垮”:一、俄罗斯军事行动的目标与战略考量:俄罗斯在叙.............
  • 回答
    关于俄乌冲突中伤亡报告的观察,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公开报道中,俄罗斯军官的死亡数字似乎更为突出。这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涉及战场信息的透明度、宣传战术、双方的军事策略以及情报的获取难度等等。首先,信息透明度是影响公众认知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任何冲突中,双方都会对自身伤亡情况进行控制和筛选,以维护士气和.............
  • 回答
    “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俄罗斯为何反应相对平静?”这个问题触及了地缘政治的核心,也反映了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的考量与历史经验。简单来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简称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与乌克兰寻求加入北约,两者在俄罗斯眼中的性质和潜在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了俄罗斯截然不同的反应。历史包袱与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