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个国家加入北约后,俄罗斯的反应没有乌克兰想加入北约的反应那般大?

回答
“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俄罗斯为何反应相对平静?”

这个问题触及了地缘政治的核心,也反映了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的考量与历史经验。简单来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简称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与乌克兰寻求加入北约,两者在俄罗斯眼中的性质和潜在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了俄罗斯截然不同的反应。

历史包袱与认知差异:

波罗的海三国: 俄罗斯对这三个国家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时期。虽然在1940年被苏联强行吞并,但它们在苏联解体后,迅速恢复了独立,并坚持了自己的国家认同和主权。俄罗斯虽然对失去这些“领土”感到不甘,但从战略角度来看,它们已经“独立”了三十多年,并且已经发展了自己的外交政策。俄罗斯在心理上,或许已经对波罗的海三国独立并走向西方有了某种程度的“接受”,尽管这种接受是消极的。
乌克兰: 乌克兰与俄罗斯有着更为复杂和深厚的关系。从历史渊源(基辅罗斯)到文化、语言,再到近代的地缘政治,乌克兰在俄罗斯的意识形态和国家叙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俄罗斯将乌克兰视为自身“势力范围”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将其视为“兄弟民族”。因此,乌克兰寻求加入一个俄罗斯视为敌对联盟的北约,在俄罗斯看来,是对其核心利益和国家尊严的直接挑衅,更是对其历史叙事和未来战略构想的否定。

地缘战略的紧迫性:

北约东扩的“完成度”: 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标志着北约“东扩”的一个重要阶段性完成。虽然俄罗斯对北约东扩一直持批评态度,但当三国加入时,俄罗斯可能更多地将其视为一个既成事实,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消化”了这一现实。毕竟,三国加入的时间距离苏联解体已经过去了不少年,俄罗斯在安全和经济上都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调整和适应。
乌克兰加入的“临界点”: 乌克兰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乌克兰拥有漫长的陆地边境,与俄罗斯西部接壤。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北约的军事存在将直接推到俄罗斯边境线,其军事部署、情报监视以及导弹防御系统将更接近莫斯科。这在俄罗斯看来,是直接威胁到其国家安全,是“触碰红线”的行为。俄罗斯将其视为北约战略布局上的“关键一步”,一旦实现,将极大地压缩其战略回旋空间。

军事意义的考量:

波罗的海三国: 从军事角度看,波罗的海三国虽然地理位置重要,但其军事实力相对有限。它们的加入,虽然在理论上扩展了北约的地理范围,但其军事上的“增量”相对较小。俄罗斯在应对这一变化时,更多的是通过加强自身在加里宁格勒等地的军事部署来“对冲”,而不是采取极端行动。
乌克兰: 乌克兰拥有庞大的人口和相当规模的军队,并且拥有重要的黑海港口。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这将意味着北约能够更有效地控制黑海地区,并可能在乌克兰部署先进的军事装备和导弹系统。这对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尤其是在黑海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地缘政治影响力,构成了更为直接和显著的挑战。

俄罗斯国内政治与“外部威胁论”:

团结与转移视线: 俄罗斯领导层常常利用“外部威胁论”来团结国内民众,转移国内矛盾。对于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虽然也是媒体报道的焦点,但其“威胁度”和“紧迫感”不足以构成一次全国性的“动员”。
对乌克兰的“恩怨情仇”: 俄乌之间的关系,早已超出了单纯的地缘政治范畴,掺杂了太多历史、文化和民族认同的复杂因素。俄罗斯总统普京多次公开表示,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同一个民族”,因此,乌克兰脱离俄罗斯的“轨道”并加入西方,在俄罗斯被视为一种“背叛”和“历史的逆转”。这种情感上的驱动力,使得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立场更加强硬和无法容忍。

国际社会反应的差异:

波罗的海三国: 当三国加入北约时,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是它们作为主权国家自主选择的权利,并且是在冷战结束后,它们摆脱苏联影响,回归欧洲大家庭的自然过程。虽然俄罗斯表达了不满,但西方国家更多的是支持和鼓励。
乌克兰: 乌克兰想要加入北约,则直接触碰了北约与俄罗斯之间一个微妙的“界限”。尽管西方国家也承认乌克兰的主权,但出于避免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考虑,许多北约成员国在接纳乌克兰的问题上持更为谨慎的态度,尤其是直接给予其“入盟”承诺。这使得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进程充满变数,也让俄罗斯看到了“阻止”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其反应的激烈程度。

总而言之,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被俄罗斯视为“既成事实”和“可控范围内的战略调整”,而乌克兰加入北约,则被俄罗斯视作对其核心利益、国家尊严以及历史叙事的“直接威胁”,是“触碰红线”的“战略背叛”。这种认知上的巨大差异,叠加了历史包袱、地缘战略紧迫性以及军事上的直接影响,共同导致了俄罗斯对这两类事件截然不同的反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题目中的比较是不严谨的,你不是拿“波罗的海三国”和“乌克兰”比较,你是在拿“波罗的海三国”和“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比,废话,拿后者当然反应更大呀。你现在这个时间,不是换一下,而是叠加关系了呀,你是在前面所有东扩的基础上加上了乌克兰,不是单纯拿乌克兰和那几个国家比呀。如果乌克兰北约了,前面四次的都退回来,那俄罗斯肯定愿意。所以这不就是吃到第五个饼吃饱了,你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第五个吗?

其次,你拿个地图看看,上面仨加起来,这个体量要比乌克兰小很多。边境线接壤的长度也不是一个量级上的。毕竟这种事不是别人做的,你就做得,还是要看看自己的分量的。

第二,2004年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2004年是乌克兰爆发第1次颜色危机那年,年轻的普京正在谋求第1次连任,而且没有修改宪法,他是真有可能被选下去,车臣恐怖分子在俄罗斯还制造了恐怖事件。所以总体来说,当年的俄罗斯也不是现在的俄罗斯。

第三,一个人认识世界的过程是逐渐的,2004年发生的没记错应该是第2次北约东扩,如果俄罗斯知道北约东扩会无止境的扩到乌克兰,那当然当年可能也就反应了,但你当时发生的时候不知道啊,你以为到了一定程度北约也就不会一直扩下去。就像你认识一个渣男,你总觉得自己就是他最后一个女朋友了……每次你都不知道后面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俄罗斯为何反应相对平静?”这个问题触及了地缘政治的核心,也反映了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的考量与历史经验。简单来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简称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与乌克兰寻求加入北约,两者在俄罗斯眼中的性质和潜在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了俄罗斯截然不同的反应。历史包袱与认知.............
  • 回答
    俄罗斯与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 kosakata、立陶宛之间的关系,无疑是欧洲安全格局中最具争议和复杂性的议题之一。虽然俄罗斯在历史上与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一些观察家会猜测其潜在的军事意图,但目前来看,俄罗斯“不入侵”波罗的海三国的决定,是基于一系列深刻的地缘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政治考.............
  • 回答
    爱沙尼亚拥有庞大的俄语人口比例(约25%),但与乌克兰相比,其政治格局显得更为稳定,社会分裂的程度也相对较轻。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历史、政治制度、社会政策以及民族认同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首先,历史进程和独立后的国家构建是关键因素。爱沙尼亚的独立之路与乌克兰有所不同。在苏联解体后,爱沙尼亚迅速重.............
  • 回答
    柯尼斯堡(如今的加里宁格勒)之所以在苏联解体后选择留在俄罗斯,而不是加入德国、波兰或爱沙尼亚,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历史、政治和人口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回顾柯尼斯堡的过往,以及它在冷战时期所处的特殊境地。历史的烙印:德国的根基与苏联的遗产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柯尼斯堡与德国之.............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关于近代历史人物是否能够“翻案”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分析。袁世凯和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历史评价确实存在复杂性和争议性,但“不能翻案”的结论并非基于单一因素,而是综合历史、政治、道德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行为、.............
  • 回答
    关于“俄爹”这一称呼,其来源和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其不尊重的性质,并指出如何正确回应。以下是详细解析和反驳思路: 一、称呼的来源与可能的含义1. 可能的字面拆解 “俄”是“俄罗斯”的拼音首字,而“爹”在中文中通常指父亲,带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 若将两者结合,可能暗示.............
  • 回答
    民国时期(19121949)虽然仅持续约37年,却涌现出大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级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历史、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的浪潮1. 新文化运动(19151923) 思想解放.............
  • 回答
    航空航天领域在待遇和职业环境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国家在该领域取得的飞速发展,主要源于多方面的国家战略、技术积累和系统性支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国家战略与长期投入:推动技术突破的核心动力1. 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 航空航天技术往往与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密切.............
  • 回答
    吴京作为中国知名演员、导演,近年来因《战狼2》《英雄联盟》等作品及个人生活引发公众关注,其形象和言论在不同语境下存在争议,导致部分人对其产生负面评价。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1. 个人生活与公众形象的冲突 妻子被曝光:2018年,吴京妻子的近照和视频被网友扒出,引发舆论争议。部分人.............
  • 回答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乌克兰的支持确实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这一现象涉及多重因素,包括国际局势、地缘政治博弈、信息传播、经济援助、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俄乌战争的爆发与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 战争的爆发: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
  • 回答
    《是大臣》《是首相》等政治剧之所以能在编剧缺乏公务员经历的情况下取得成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作用: 1. 构建政治剧的底层逻辑:制度与权力的结构性认知 政治体制的系统性研究:编剧可能通过大量研究英国议会制度、政府运作流程、政党政治规则(如议会制、内阁制、党鞭系统等)来构建剧情。例如.............
  • 回答
    关于“剧组中男性可以坐镜头箱而女性不能”的现象,这一说法可能存在误解或过度泛化的倾向。在影视拍摄中,镜头箱(通常指摄影机或固定设备)与演员的性别并无直接关联,但若涉及性别差异的讨论,可能与以下多方面因素相关: 1. 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的延续 历史背景:在传统影视文化中,男性常被赋予主导、主动的角.............
  • 回答
    印度在俄乌战争中不公开表态、在安理会投票中对俄罗斯的决议案弃权,这一行为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外交策略考量。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与俄罗斯的经济与军事合作 能源依赖:印度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进口国,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以缓解对西方能源的依赖。尽管.............
  • 回答
    关于“公知”与高校知识分子的关系,这一现象涉及中国社会、教育体系、媒体环境以及知识分子角色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高校知识分子的特殊性1. 教育背景与专业素养 高校知识分子通常拥有高等教育背景,具备较强的知识储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专业素养使他们更倾向于参与公共讨论,尤其.............
  • 回答
    短视频平台在字幕中对“死”“钱”“血”等字打上马赛克,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涉及内容监管、文化规范、法律合规和平台运营策略: 1. 避免敏感内容传播这些字可能与以下敏感话题相关,平台通过屏蔽来防止违规内容扩散: “死”:可能涉及自杀、死亡、濒死等话题,容易引发负面情绪或被用于极端内容(如自杀教程.............
  • 回答
    素食主义作为一项社会运动,其发展与传播确实涉及复杂的动机和行为逻辑。从现象学角度分析,素食主义者的“带节奏”行为可能源于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和目的: 一、社会运动的传播逻辑1. 信息传播的网络效应 在社交媒体时代,素食主义者通过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形式形成信息扩散链。例如,YouTube上"V.............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