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罗斯为什么不入侵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

回答
俄罗斯与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 kosakata、立陶宛之间的关系,无疑是欧洲安全格局中最具争议和复杂性的议题之一。虽然俄罗斯在历史上与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一些观察家会猜测其潜在的军事意图,但目前来看,俄罗斯“不入侵”波罗的海三国的决定,是基于一系列深刻的地缘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政治考量,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强大的威慑。

首先,最显而易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北约(NATO)的存在和集体防御条约。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都是北约成员国。北约第五条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受到攻击,都被视为对所有成员国的攻击,所有成员国将采取集体行动应对。这意味着,如果俄罗斯攻击任何一个波罗的海国家,不仅是那几个国家,而是包括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在内的几乎整个西方世界都将面临参战的义务。

这种集体的军事实力和承诺,对俄罗斯来说是巨大的威慑。俄罗斯深知,与整个北约发生正面冲突,即使最终能取得军事上的某些优势,也将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这种代价不仅包括经济上的制裁和孤立,更可能涉及一场可能失控、波及范围广泛的大规模战争,这对俄罗斯目前的国力而言,是极其危险且不划算的。

其次,北约在波罗的海国家的军事部署也起到了关键的阻止作用。自2014年以来,尤其是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后,北约显著加强了在波罗的海国家的军事存在。北约在这些国家部署了增强的前沿存在部队(Enhanced Forward Presence),包括战斗营、空中巡逻以及海军力量。这些部队虽然规模上可能不及俄罗斯的全部兵力,但其战略意义重大:它们象征着北约的承诺,并且能够为当地防守争取宝贵的时间,为增援部队的到来赢得机会。任何针对波罗的海国家的攻击,都会立即触及北约的军事力量,这将使冲突的性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两国冲突升级为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直接对抗。

第三,地缘政治和国际社会的反响是俄罗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入侵波罗的海国家将引发全球范围内强烈的谴责和孤立。这将导致俄罗斯进一步被排除在国际政治舞台之外,失去潜在的盟友和贸易伙伴,并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制裁。这种国际压力,虽然不直接威胁俄罗斯的军事安全,但在经济和政治层面会对其产生毁灭性的打击。俄罗斯一直试图在全球舞台上获得认可和影响力,而这种入侵行为无疑会彻底摧毁它在国际社会中的任何声誉。

第四,波罗的海国家自身的军事实力和抵抗意志也不容忽视。虽然与俄罗斯相比,这些国家的军事力量相对较弱,但它们并非毫无还手之力。经过多年的北约成员国身份,它们的军队已经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并与北约标准接轨,具备一定的防御能力。更重要的是,波罗的海国家有着强烈的民族认同和抵抗侵略的意志,它们会尽一切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在信息时代,这种抵抗的画面和声音会迅速传遍全球,进一步激发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给侵略者带来巨大的道义压力。

第五,俄罗斯自身的经济和国内政治状况也是一个制约因素。俄罗斯的经济高度依赖能源出口,并且长期受到西方制裁的影响。一场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尤其是与北约这样强大的军事联盟的潜在对抗,将进一步加剧俄罗斯的经济困境,可能导致国内经济崩溃和社会不稳定。俄罗斯领导层也需要考虑国内民众的反应,一场代价高昂且看不到明确胜利希望的战争,可能会削弱其执政合法性。

最后,历史经验和战略考量也在起作用。俄罗斯曾经统治过波罗的海三国,并有过复杂的历史纠葛。这些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非常强烈,它们对俄罗斯的统治有着深刻的戒心。俄罗斯清楚,武力征服这些国家,即使在军事上能够得手,也难以赢得民心,反而可能陷入长期的游击战和反抗,成为一个巨大的负担。从战略角度看,维持一个敌对的、受北约保护的边境,比直接吞并和控制这些国家,在某些方面更符合俄罗斯的“利益”(尽管这种“利益”是狭隘且危险的)。

总而言之,俄罗斯之所以目前不入侵波罗的海三国,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北约的集体防御承诺、北约在当地的军事部署、国际社会的巨大反响、波罗的海国家自身的抵抗能力、俄罗斯自身的经济和政治脆弱性,以及对长期占领和控制的顾虑,共同形成了一道强大的“防火墙”,使得对波罗的海国家的直接军事入侵,对于俄罗斯而言,是一种极其危险且不切实际的选择。这种决策并非源于某种道德上的约束,而是基于对风险和收益的冷酷计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这三个国家已经是北约国家,你去打他们就相当于打北约,按照北约集体防御的义务,那所有北约国家都要对你作战。那也就是美国会直接参战。当然你想说美国有可能不参战,并不想直接面对俄罗斯,但没有人敢赌,也没有人愿意赌。两个核大国之间直接开战,谁也不能保证会发生什么。

其次,俄罗斯用不着向乌克兰证明北约是纸老虎。他要的是乌克兰不加入北约,不管北约是不是纸老虎。你能证明又怎么样?那人家依然想加入。而且万一证明了半天,人家称不是纸老虎怎么办?

当然我猜你可能想说,为什么这三个国家加入的时候,俄罗斯没有跳起来,很简单,当你有这种疑问的时候,你不是拿这三个国家和乌克兰在比,你是拿这三个国家和“这三个国家加乌克兰”在比。乌克兰是在他们已经是北约的基础上叠加上去的。并不是简单的乌克兰和他们比。

user avatar

这三国是北约成员国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需要分两部分说,也就是入侵这事的成本和收益。

我们先说收益。一个波拿巴主义的帝国要对外进行军事冒险到底要得到什么,就决定了侵略战争的收益。

波拿巴主义的帝国的对外冒险历来都收无奈之举。波拿巴主义的帝国在制度上是“不正常”的,它剥夺了人民的权力,所以必须用别的东西加以弥补。你听听梯也尔在第二帝国立法团里的演讲,就能理解此后一百多年一系列波拿巴主义帝国的命运。

他说“你们的体制依赖于经济的高增长,经济的高增长则依赖于和平!”一个依靠“让人民发财”,依赖于通过大把花钱、大搞“帝国欢庆”、“多阅兵”、“多讲话”,保持曝光率,把自己的统治建立在虚幻的“民意”基础上的帝国。它怎么会去搞军事冒险呢?

那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外交的困境把这个帝国压的喘不过气来。比如克里米亚战争就是第二帝国打的翻身仗。神圣同盟、维也纳体系挤压了法兰西帝国的战略空间,让第二帝国无路可走。拿破仑三世无法整面墙挑战神圣同盟,只能寄希望于同盟内讧。当英俄矛盾爆发的时候,法国立刻选边站队,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

还有一种就是经济无以为继。帝国欢庆的老办法已经玩不转了!既然和平是经济增长的保障,但经济已经无法继续发展。经济萧条让帝国遭到前所未有的批评,帝国无法顺利的传给皇太子。那要和平还有什么用?这就是风烛残年的皇帝要发动普法战争的原因。

当经济能维持帝国的时候,帝国就爱好和平。当经济衰退的时候,帝国就敲响隆隆战鼓!

通过对外战争,人民可以感受到“帝国的威力”,通过胜利可以向人民证明“虽然你们的权力被剥夺了,但皇帝所向无敌!”还可以让人民看到“你们只是被奴役了,你们的邻居可是分分钟在掉脑袋!”“看看那些被大军团踩在脚下的德意志人、意大利人、奥地利人!你们不是再幸运不过了么?”

军事胜利可以让被帝国贬低为臣民的人们到外国去作主子。只要跪倒在拿破仑皇帝面前,就可以鱼肉外国民众!

对外战争对波拿巴帝国真是有百利无一害。

乌克兰不是北约成员国,入侵乌克兰、祭起核讹诈,就可以吓退所有对乌克兰的干预。因为美国和欧洲的人民都清楚,他们对乌克兰只有道义上的义务,而道义这个玩意是最不值钱的。

只要速战速决,快速打败乌克兰,欧洲人就可以装作没看见。美国人也可以自欺欺人的说“你看他们原本就是一伙的!”

所以乌克兰对帝国来说真是再好不过的目标。而且乌克兰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打败它、分割它,但不加以吞并。它就可以留着再用!

乌克兰人的愤怒可以成为帝国的红布,等下次经济衰退的时候去满足愤怒的民众。今年打一次,过上几年再打一次,又可以让帝国得到几年好时光。如此反复很多次,帝国就传给皇太子了。

同样的等到乌克兰吃完了,你以为帝国就不会推行新的冒险么?波拿巴主义就是这么三板斧,经济增长则帝国欢庆,经济衰退则军事冒险。没有了乌克兰难道就没有另一个制造业发达、经济繁荣、和帝国经济互补性强,不是北约成员国的国家可打了么?

就算真的没得可打,难道北约成员国真就是神功护体么?

事实上北约这个玩意在核讹诈和快速军事占领面前到底有多大用是非常可疑的。北约说到底后台老板就是美国。但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它的利益底线和民众的底线是不同的。

尤其是近二十年来美国从全球化里得到的好处并没有均等的造福于美国人民,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被寡头独霸了。全球化的好处被少数人独霸、成本却被层层转嫁。结果就是民众的利益和美国事实上的利益矛盾越来越大。这是美国孤立主义、脱钩的真正基础。

那么看起来美国应该捍卫整个北约,但事实上美国民众真的会愿意么?你让美国大老粗坐在电视前边看见俄国坦克进入维尔纽斯或者塔林,它们会觉得奇怪么?华沙呢?布拉格呢?布达佩斯呢?甚至柏林呢?你可以自己想象一下。

对核武器的恐惧,对全球化的反感,会让美国民众对军事干预非常冷漠。所以俄国的军事冒险并不会停止,相反它会不断试探。直到触碰到美国政府、寡头和人民的共同底线。我觉得这个底线大概在巴黎和伦敦。

理解了对外军事冒险的成本和收益,你就会发现只要帝国还在,乌克兰绝不是最后一站,乌克兰如果顺利,那么波兰、波罗的海三国、芬兰、斯洛伐克、捷克、匈牙利、巴尔干、德国都是帝国的可选项。因为这些都是美国人可以牺牲的东西。帝国可以一个一个来。维持一个新王朝都够了。

但是,这时候但是来了。美国的底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每个人都忙着打自己的小算盘的时候,它的真是底线应该在接近巴黎的地方,在马恩河。

可现代社会里有个帝国主义时代没有的东西那就是大众网络平台。如果社交媒体上出现大量的俄国的暴行、俄国的无能。抵抗俄国的人民的英雄气概,美国人民就可能愤怒,愤怒是让他们失去理性的东西。虽然我们背负了太多、得到的太少,但你就是希特勒,我们要干死希特勒。这时候美国人会以一种非理性的态度去支持武力对抗。

这就是波拿巴帝国最大的威胁。如果对方是一群基辛格,那帝国就可以把边界推进到莱茵河。如果对方是一群不讲理的莽汉,帝国可能在利沃夫就被拍回来了!

所以问题的真正关键就在于是否会有更多的人道灾难。帝国是否会暴露出更多的低效和无能、是否会有一个传统的反抗强权的英雄,一个罗伯特·布鲁斯甚至是华莱士,这个玩意是帝国最大的威胁,也是政客、国际政治专家最大的威胁。

而且军事冒险本来就是为了转嫁矛盾,没有矛盾还冒什么险呢?所以军事上的无能、低效、伤亡的加剧还可能让走钢丝的帝国自己翻车。翻车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尼古拉一世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奇迹般的病死,比如保罗一世的突然中风。还有一种因为xx问题我们就不说了。

总得来说如果你发现欧美对乌克兰的消息冷处理了,欧美开始大造声势认为乌克兰不应该要价太高、更不该恶意抵抗,连累整个世界。你就能明白“理性”还占上风,帝国虽然遭到了暂时的困难但好运气还没有丢。如果反过来,你看到连红脖子都拿着手机看乌克兰的各种“奇迹”热泪盈眶了,你们就得赶快辟谣了!

user avatar

道理很简单,如果波三小(包括波兰)真的作为北约基地对俄发动进攻,俄罗斯有把握迅速反击打掉这三个国家,但乌克兰的面积波三小总面积的三倍还多,一旦加入北约话,对俄罗斯、白俄罗斯的威胁不是波三小能比的

user avatar

这三个国家和俄罗斯有血海深仇,俄罗斯真打过来了,这三国会和俄罗斯死磕到底。

甚至可以说,就是因为这三国要独立,苏联才解体的(只是没想到其他加盟国也都跟着独立了)。三国皆宣称本国恢复1918至1940年间所享的独立,并且强调冷战期间苏联在当地统治属非法入侵及吞并。

三国为前苏联各加盟国中,唯三自始至终拒绝加入独联体的国家。

也就说,俄罗斯进攻波罗的海三国,至少要做好付出几十万死亡的代价,而且别指望会有皇协军。

而俄罗斯进攻乌克兰,是一开始就认为乌克兰会兵不血刃的投降的。

user avatar

一。波罗的海三国真的在北约,美国如果不想丧失霸权必须要下场。有一定概率会出现核战争。

二。波罗的海三国不是斯拉夫人,反俄情绪比俄罗斯割走克里米亚前的乌克兰人还严重的多(乌克兰的俄罗斯至少算二三四五等公民。波罗的的毛子连公民的身份都没有。)

三。乌克兰人实际就是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毛子的关系,就如北京汉人和南方汉人一样。明太祖收复前北京沦陷四百多年,基辅沦陷五百多年。越南没收复成功,越南人就不是汉人了。明朝收复时,一半北越人算汉人。法国统治前越南统治阶级也自称汉人华人。

乌克兰问题就是在于沙俄没拿干净,法国在越南搞出京族,奥地利人则在西乌搞出乌克兰民族主义。然后就是布尔什维克卖国。

user avatar

看了一下其他答案,要么玄乎其玄,不切实际。要么倒果为因,不合事实。要么泛泛而谈,不中要害。事实上俄罗斯对波罗的海三国无能为力的现状,归根结底就是俄太祖叶敬瑭造成的。

法理因素

苏联解体前,尽管波罗的海三国利用地图头的失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自主地位,但即便是地图头这样的庸人痴儿,利用苏联原有的体制还是能有效压制波罗的海三国,可以说没有意外的话,这三个国家根本就分不出去。

这个意外就是叶敬瑭,他在地图头压制波三小的时候往地图头背后捅了一刀:

叶敬瑭不但公开破坏地图头和苏共维护统一的努力,还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呼吁波三小的俄族人抵制苏联的统一努力:

结果后来波三小分出去后,开始压制本国的俄族人。自诩为俄族人利益代表的叶敬瑭面对遭到压制和不公正待遇的同胞,早就把当初怂恿别人抵制统一的事忘干净了,直接来了套:你们谁?不熟悉,别烦我的敬瑭三连,就这样把波三小的俄族人出卖了。

叶敬瑭支持波三小的目的就是为了瓦解苏共,从而让自己上位,所以八一九之后他代表俄罗斯迫不及待地承认波三小独立,还“敦促”地图头加以承认。

可见叶敬瑭就是波三小独立的重要推手,没有他的这背后一刀,波三小还真的独立不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真应该尊叶敬瑭为国父。

叶敬瑭既然早就承认了波三小的独立,也宣称和波三小之间没有领土纠纷,更对波三小的俄族人置之不理。那么他的后继人普京自然也就在法理上没有任何理由对波三小动武了。不然俄罗斯国内就会产生疑问:既然我们在波三小有需要动武的利益,那么当初是谁允许他们分出去的?这个责任当然就会追究到叶敬瑭身上,最后也会影响到普京。

国际因素

当时西方国家对波三小的关注程度较高,对乌克兰和其他原苏联加盟国则相对缺乏兴趣。原因很复杂,我也不多说,免得偏题。地图头准备动武的时候,西方国家就立刻干涉。

西方对波三小的关注程度高对苏联统一是不利的,却让叶敬瑭看到了“机遇”。第一既然西方支持波三小,只要他也同样支持波三小,就可以讨好西方,与西方拉近关系。第二谁不让波三小独立,谁就会得罪西方,他乘机背刺苏共,就可以把地图头架在火上烤。根据这正反双方的考虑,他果断决定支持波三小,对西方完全让步,结果他也果然如愿以偿地获得了西方大力支持。

然而等叶敬瑭上位以后,却发现波三小有意加入北约,这一下他就傻眼了。波三小加入北约的后果是个有文化的人就看得出来。当时叶敬瑭如果不想让波三小加入北约,办法多得是。比如拉脱维亚就有苏军二十万人驻扎,只要当地驻军指挥官咳嗽一声,问一声:“你感动吗?”波三小马上就不敢动。

但是叶敬瑭完全不敢得罪西方,同时他把俄罗斯经济彻底玩坏了,又急需西方经济援助。所以叶敬瑭不但不敢对波三小强硬,反而还在1994年撤出了全部驻波三小的俄军。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波三小马上就自由飞翔,尽管后来俄罗斯多次“强硬”警告波三小不要加入北约,但这种空口白话当然吓不住别人。普京上来后也发现他在波三小加入北约的问题上,不是牌太少了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有牌,结果只能干着急。

军事因素

即便俄罗斯碍于法理和外交不敢对波三小动武,只要俄罗斯表现得军力强大,波三小恐怕自己还得多掂量两下加入北约的后果。问题就是当时叶敬瑭把军队也彻底搞废了。

叶敬瑭走人的时候,俄军居然只能拉出5万精锐来打仗,简直和只能拉出北洋六镇的晚清有的一比。90年代的车臣战争中,叶敬瑭就丢了大人,波三小一看:哇塞,原来你打车臣都是这个德行。(相比之下普京至少能拉出十几万人打乌克兰,进步神速)

由于车臣战争的结果过于丢人,当时就连《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作者鲍·瓦西里耶夫都宣称这是一场“以侵略为目的战争”,“不可能打赢”,准备请叶敬瑭就坡下驴承认车臣独立。

当然叶敬瑭再怎么怂,也不敢真让车臣独立了,结果还是普京上来给他填坑。普京虽然勉强把坑填好了,但这段时间也就根本没工夫管波三小加入北约的问题了,波三小看到叶敬瑭在车臣的表现后也根本不怕俄罗斯了。等到普京解决了车臣,又要对付也觉得俄罗斯不行了的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哪还有闲心理波三小。

总之,如果不是遇上了叶敬瑭这种千古奇葩,俄罗斯绝对能把波三小吃的死死的,现在西方肯定恨不得再把地图头扶上位取代普京,虽然地图头比不上叶敬瑭,但也是史诗级坑比。

user avatar

美国为什么打伊拉克,因为美国怀疑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那美国为什么不打俄国?因为俄国真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同理波罗的海三国已经加入北约了,要改变这个事实,需要花更大的力量。当然是从还没加入北约的乌克兰先下手啊!

这是基本的原则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打弱敌与打强敌的关系。强敌与弱敌是相互依存并可以相互转化的,选择攻歼目标的基点,一般应放在先打弱敌上。首先歼灭了孤立分散、守备薄弱和据守中小城市之敌,则集中强大、守备坚固和据守大城市之敌即变弱了,这就为下一步攻而歼之创造了条件。若先打强敌,则不仅强敌难以迅速解决,弱敌也会变成强敌,反而使我方陷入被动。当然,有时在确有把握的情况下,也可视机先打强敌。

user avatar

此一时彼一时,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的时间早,那时候俄罗斯掉血掉的太多,北约如日中天,中国自身实力也很弱,中俄同盟尚未结成,根本无力阻止,而且普京刚上台,也想向北约靠拢,还好几次想加入北约,乌克兰位置相对波罗的海三国比较重要,看看二战德国进攻苏联的路线就知道,如果不是忌惮俄罗斯的几千枚核弹,害怕俄罗斯狗急跳墙,早就让乌克兰加入北约了。古人云围三缺一,现在北约想把那个一堵上,但北约的实力却大不如前,中国已经开始和美国扳手腕,俄罗斯有中国在后面撑腰,当然要打。

user avatar

没有拿下基辅的情况下就进军里加湾,历史上俄国干过这种事。结果就是被瑞典波兰揍成狗,老家莫斯科被奥斯曼势力突袭,几十万莫斯科居民沦为克里米亚的奴隶。对了,此时俄国的统治者叫伊凡四世,对,就是那个网上牛呗哄哄的“伊凡雷帝”。沙俄历史上的国耻时代由此开端。

user avatar

波罗的海三国有美国驻军。

如果美国撤军而不是参战,则北约解体,锅全部由本届政府背,谁背得起这个锅我暂且蒙在鼓里。

哦,大概川帝会无所畏惧吧。

所以赶紧给川帝打钱让他下一届参选吧。

user avatar

这个世界有一个永恒的真理,那就是:

当别人说你是什么的时候,你最好真的是什么。

之前我曾经回答过一个问题。

为什么刘正风被左冷禅以勾结奸邪干掉了,而令狐冲没有被左冷禅以这个理由干掉呢?就是因为令狐冲真的勾结任我行了,所以哪怕全世界都知道令狐冲勾结奸邪,左冷禅也不敢动他。

所以,当别人说你是什么的时候,你最好真的是什么,就算你不是,你也要装作是什么。否则别人欺负死你,你也毫无办法。

所以演员这一次做的很好,原因就在于此。

user avatar

说是因为这三国加入了北约倒是靠谱,但是你说俄罗斯担心打不过北约这我无法理解。

别的不说,就以今天乌克兰的下场,波罗的海三国就凭一个北约成员国的名号,真能指望整个组织同仇敌忾吗?什么特么乌克兰不是成员国,都是借口。科索沃当年都不算个国家,南联盟那你不一样飞机导弹一顿招呼吗?真就是不愿意为了一个边缘三流国家和俄罗斯磕,没什么不能理解的,何必要装一副你很守规矩的样子出来呢?大家又不是第一天认识了。

那么反过来,以乌克兰的筹码,都不足以说服北约出手,你一个立陶宛一个爱沙尼亚,又能凭一个成员国的名号要来什么?今天俄罗斯一瞪眼,波兰的米格—29不敢交给乌克兰;明天俄罗斯还瞪眼,你波兰就敢拍胸脯把战机交给爱沙尼亚吗?美国今天不在乌克兰和俄军碰,明天到了立陶宛,他为什么就一定非拼命不可呢?

那为什么又说俄罗斯不打波罗的海三国,和他们已经是北约成员国有关系呢?因为不紧急也没必要。这三国加入北约的时候俄罗斯没有能力或意愿阻止,让加入北约成为了现实,而乌克兰这边还在要加入的边缘。两杯水一杯已经倒了,另一杯正在往下倒,那当然是扶还没倒的那一杯。

另外,所有那些北约东扩的国家现在都会思考一个问题,也就是乌克兰惨成这样,真到了我挨打的时候,英法美是不是还是那个揍性?这还用打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罗斯与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 kosakata、立陶宛之间的关系,无疑是欧洲安全格局中最具争议和复杂性的议题之一。虽然俄罗斯在历史上与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一些观察家会猜测其潜在的军事意图,但目前来看,俄罗斯“不入侵”波罗的海三国的决定,是基于一系列深刻的地缘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政治考.............
  • 回答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乌克兰人民展现出了惊人的抵抗精神,这与“不反抗”的说法完全不符。恰恰相反,乌克兰人民的英勇反抗是这场冲突中最显著、最令人动容的方面之一。我可以详细地解释这一点,并尽量用一种自然、不生硬的语言来阐述。首先,我们要理解“反抗”这个词的含义。它不仅仅是指军事上的对抗,更包括了广泛的民间抵.............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美国能否“让俄罗斯经济毁灭”以及为何不“早用”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美国是否有能力让俄罗斯经济“毁灭”?这里的“毁灭”是一个非常强烈的词语,通常意味着经济体系的彻底崩溃、瘫痪,例如生产停滞、金融市场失灵、货币价值急剧下跌等。美国确实拥有强大的经济制裁能力.............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国际政治中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层面。为什么有些人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性质持有不同看法,即便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乌克兰是一个主权国家,这背后有着多重的原因和叙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的视角和俄罗斯方面的说辞。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国际法和绝大多数国家的外交承认是确立国家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国际政治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议题:为什么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时,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大规模的制裁,而美国主导或参与的战争,却很少招致类似的全球性制裁?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这背后涉及到国际政治的权力格局、历史惯性、国家利益、国际法解读,甚至还有媒体叙.............
  • 回答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并非单一因素能够完全解释。我们可以从地缘政治、历史情感、国内政治以及安全考量等多个维度来剖析。历史与情感的羁绊:俄罗斯领导层,尤其是普京总统,常常强调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历史上的统一性”。他们认为,乌克兰的独立是苏联解体后人为划分的结果,并且历史上,两国人民有着深.............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以及中国公众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涉及复杂的历史、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应对思路: 一、为何部分中国人支持俄罗斯?1. 历史与地缘政治背景 中国与俄罗斯同为上海合作组织(SCO)成员,在反恐、能源合作等领域有共同利益。中俄关系被.............
  • 回答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事件,在中国国内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并且正如你观察到的,大多数网友的态度倾向于支持俄罗斯,或至少对乌克兰缺乏明显的同情。这种现象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官方叙事和媒体宣传的影响: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中国官方媒体在报道和评论这场冲突时,很大.............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美国入侵主权国家没人骂,俄罗斯反制乌克兰这么多人骂”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这其中涉及到历史、国际法、地缘政治、媒体叙事以及公众认知等复杂因素。首先,我们需要澄清一个前提:美国入侵主权国家并非“没人骂”。在国际社会和媒体上,美国过去的军事干预,例如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国际法、地缘政治、历史叙事、媒体宣传、国家利益以及公众舆论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为什么美国“入侵”主权国家时遭受的批评和制裁不如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时那样广泛和强烈,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一、 国际法的定义与适用: 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际法的基石: 国际社会.............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俄乌冲突的核心,也暴露了许多地缘政治判断的复杂性。虽然北约的公开表态和实际情况确实影响了乌克兰的加入进程,但这并非俄罗斯发动入侵的唯一,甚至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俄罗斯的动机是一个多层面、长期积累的综合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深入理解:1. 对北约东扩的“战略威胁论”:这是俄罗斯官方最.............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合理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不同的人群基于不同的信息来源、历史认知、政治立场以及价值观,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以下是一些俄罗斯及其支持者常常用来论证其行动“合理性”的观点,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并尝试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呈现,避免机械式的罗列。核心论点一:安全担忧——北.............
  • 回答
    关于美国公布的俄罗斯准备入侵乌克兰计划是否“假”的讨论,实际上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真”或“假”来概括。更准确地说,是关于信息的来源、动机、具体细节的准确性以及信息传播所产生的效果等方面的担忧和解读。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会有“假”的论调出现。这背后涉及几个关键因素:1. 信息战.............
  • 回答
    关于彭博社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事件中出现的失误,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新闻机构在突发新闻处理中的多个环节,以及信息传播的特殊性。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剖析,尝试还原可能发生的情况:1. 突发新闻的巨大压力与信息传递的链条首先要理解的是,像“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这样的事件,其突发性、爆炸性和全.............
  • 回答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从乌克兰人民的视角来看,毫无疑问是一场侵略战争。以下是详细的解释,包含多个层面和原因:1. 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侵犯 国际法原则: 乌克兰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其边界在国际上得到广泛承认。俄罗斯在未经乌克兰同意的情况下,派遣军队进入乌克兰境内,攻击其军事目标和民用基础.............
  • 回答
    一战前,俄奥关系因巴尔干问题日趋紧张,但俄国并未选择直接入侵奥匈帝国,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原因,绝非一时冲动或战略失误可以解释。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俄国的国力、外交态势、战略考量以及奥匈帝国的实力。首先,从军事实力上看,尽管俄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行了大量的军事改革和现代化,但与老牌的.............
  • 回答
    俄国入侵乌克兰之所以能获得身边许多人的支持,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背后涉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以及信息传播等多种因素的交织。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探讨这些驱动因素:一、历史叙事与民族主义情绪: “兄弟民族”情结与历史的纠葛: 许多支持者认为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共享悠久历史和文化联系的“兄弟民.............
  • 回答
    拿破仑和希特勒,两位在欧洲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的军事天才,都将目光投向了广袤的俄罗斯大地,并发动了改变历史进程的侵略战争。虽然他们身处的时代背景、具体原因以及最终结局都截然不同,但回溯历史,我们能看到一些引人深思的共同逻辑和驱动力。拿破仑入侵俄国(1812年)拿破仑的入侵,与其说是一次单纯的征服,不.............
  • 回答
    关于克里米亚公投禁止反对票的说法,这确实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也引发了对公投合法性和公正性的广泛质疑。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梳理当时的情况和相关的指控。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公投的规则和程序是由谁设定的,以及这些设定是否符合国际公认的民主程序,这是判断公投是否合法和公正的关键。在2014年3月,克里.............
  • 回答
    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对乌克兰东部(东乌)的军事行动和战略意图,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以下从历史背景、地缘政治、军事战略、国际因素等角度,详细分析俄罗斯为何在东乌未能完全“守住”或“收手”,并探讨其战略考量。 一、历史背景:东乌的“俄罗斯化”与分离主义1.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与顿巴斯冲突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