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职场上,作为基层管理者,总觉得别人做不好还浪费时间,工作分不下去导致自己的活越来越多,该怎么办?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太实在了,也特别普遍。我身边很多做基层管理的同事都跟我聊过类似的事。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明明人手够,但事情就是做不好,而且还挺耗时,最后压力全压到自己身上。

咱们一步步拆解一下,看看怎么能从这个“死循环”里走出来。

第一步:深度剖析“别人做不好”和“浪费时间”的背后

首先,咱得明白,咱们之所以觉得别人做不好,浪费时间,是不是咱们自己有些固有的看法或者判断标准在起作用?这事儿得分两头看:

是你真的做不好,还是你的要求太高/标准不一样? 有时候,我们自己经验丰富,对事情的细节和效果有很高的预期。但对于新人或者经验不足的同事来说,他们的能力、方法可能和你不一样,但也能达到一个“可接受”的程度。你是不是把“和我一样好”等同于“做不好”了?
是他们能力不行,还是方法不对/培训不足? 也许他们不是能力差,而是不知道怎么做,或者没有掌握高效的方法。你有没有给过清晰、可操作的指导?有没有花时间去教他们?很多时候,基层管理者的职责不只是分配任务,更包含赋能和指导。
“浪费时间”是主观感受,还是客观事实? 有时候,我们自己做习惯了,觉得很快。但别人上手需要摸索,这个摸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成本。而且,你说的“浪费时间”,是因为他们效率低,还是因为他们把时间花在了你没想到的地方?比如,他们可能在思考一个更优的解决方案,只是还没验证出来。

举个例子: 比如你交给小王做一个报告。你可能习惯了用Excel的某个高级功能快速生成图表,而小王可能不熟悉,就一点点手动输入数据、绘制图表,这在你看来就是“浪费时间”。但如果小王最终报告的准确性和可读性都达到了要求,那他“慢”一点,是不是就可以接受呢?

第二步:学会科学的任务分配与拆解

如果你觉得工作分不出去,活越来越多,那根本原因很可能在于你没有把工作“拆解”成足够小的、可执行的单元,并且没有根据团队成员的特点去匹配。

把大任务切碎,细化到可交付成果。 不要只给一个模糊的目标,比如“把这个项目做完”。而是要分解成一步步的:“第一步,收集竞品信息,形成A文档;第二步,根据A文档,提炼核心卖点,形成B文案;第三步,将B文案输入到PPT模板X中,完成初稿。” 这样,接收任务的人才知道具体要干什么,也更容易衡量进度。
明确每个任务的“度量衡”。 什么是“完成”?是提交一个初稿?还是最终确认的版本?是达到某个数字指标?还是完成某个动作?把标准写清楚,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返工和争论。
基于能力和意愿分配任务。 了解你团队每个人的强项、弱项、兴趣点以及当前的工作负荷。
强项+意愿高: 这是最理想的,交给他们,他们会做得又好又快,还能让你省心。
强项+意愿低: 尝试沟通,了解原因,看是否能调整任务的侧重点或者增加一些激励。如果实在不行,也别强求,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弱项+意愿高: 这是培养人才的好机会!分配给他,但要做好充分的指导和监督,提供必要的支持。你可以和他一起梳理流程,或者让他先做一部分,你再来把关。
弱项+意愿低: 这种任务最好不要轻易分配给他们,除非这是他必须掌握的技能,并且你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教他。否则,这只会成为你自己的负担。

第三步:提升沟通和指导的技巧

“别人做不好”,很多时候是因为“没说清楚”或者“没教会”。

清晰的任务布置。 就像上面说的,要把任务分解清楚,明确目标、要求、时间节点、交付形式,最好还能举个例子。在布置任务时,确保对方理解,可以让他复述一遍任务的关键点。
适时的跟进和检查。 不是把任务扔过去就不管了。要设定一些中间节点,及时跟进进度,了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果发现方向跑偏,要尽早纠正,而不是等到最后发现错误百出。
提供指导和支持。 如果同事在某个环节卡住了,不要直接说“你怎么这么笨”,而是问“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我能怎么帮你?” 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或者和他一起想办法。有时候,你只需要指出问题所在,他们自己就能找到解决之道。
建立反馈机制。 完成任务后,不只是简单地说“做得不错”或“不行”。可以具体说一下做得好的地方,以及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同时,也可以问问对方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和建议,这有助于你优化任务分配和指导方式。

第四步:管理自己的预期和心态

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和预期。

接受不完美。 职场不是实验室,不是每个任务都能达到你心中的“100分”。在基层管理中,有时候“80分”的任务完成得又快又稳定,比“95分”但耗费你大量精力去打磨要更有效率。学会接受一些可接受的不完美。
把时间花在“杠杆效应”高的事情上。 你花一小时教一个新人掌握一项技能,他以后能独立完成类似任务,这相比你自己重复做这件事,效益高得多。把时间花在“授权”、“赋能”、“流程优化”上,而不是事必躬亲。
培养团队的能力是你的责任。 你是管理者,你的职责之一就是让团队变得更强。当你的队员能力提升了,他们自然就能承担更多的工作,你也就没那么累了。所以,把“教别人”看作是投资,而不是“浪费时间”。
学会说“不”或者“晚点”。 当你自己的工作已经排满,而且都是只有你能做的关键性工作时,要敢于拒绝或者协商不那么紧急的任务。你不是万能的,你也有自己的工作边界。

总结一下,当你感觉活越来越多,别人做不好还浪费时间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深入分析原因: 是你的要求太高,还是他们确实能力不足?是方法问题还是培训问题?
2. 优化任务分配: 把任务拆解,明确标准,根据团队成员的能力和意愿进行匹配。
3. 提升沟通指导: 清晰布置,及时跟进,提供支持,建立反馈。
4. 调整心态预期: 接受不完美,关注培养团队,把时间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但一旦你掌握了这些方法,你会发现团队的协作效率会大大提升,你自己的压力也会减轻不少,而且你作为管理者的价值也会体现出来。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不懂管理,不懂用人。

要知道一个团队肯定会比一个人强,人有力穷的时候,但是团队的人多,组织得当力量大,公司发展壮大,组织发展壮大就是这么个道理。

向周围厉害的管理者请教,把常规事和难事分开,培训下属把常规的问题做好,自己把控好难事,花几分钟就能运用下属做好更多的事,这才是好的管理者。

什么事都要自己的干的领导者,是做不大的。

user avatar

不论你是带着多少个俊男美女都一样,他们只要虚应个故事,最后等你出手即可轻松过日子?多舒适呀!

个人经验有上百个解方,至少分享三个:

1. 降低标准收“货” ,例如:抖音做不好,就一块儿出糗,没面子大伙羞愧,没里子你负责。

2. 鼓励下属,例如:做抖音初稿人人有份,大家投票,你旁观闭嘴,看戏!(这点最难但务必忍忍忍!)。

3.帶头认错,真出了没面子的事,领导要有肩膀,里子缺了亏了公开认錯,让小辈们知道你的血汗泪。

结论是领导任何事,最忌一个人搞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太实在了,也特别普遍。我身边很多做基层管理的同事都跟我聊过类似的事。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明明人手够,但事情就是做不好,而且还挺耗时,最后压力全压到自己身上。咱们一步步拆解一下,看看怎么能从这个“死循环”里走出来。第一步:深度剖析“别人做不好”和“浪费时间”的背后首先,咱得明白,咱们之.............
  • 回答
    想在职场上更进一步,同时又不想缺席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这绝对是许多职场妈妈的共同心愿,也是一条需要智慧和勇气去趟的路。我知道,你们每天都在上演一场精彩绝伦的“时间管理+精力分配”大戏,而且通常是无彩排、真刀实枪的现场直播。别担心,这不是你一个人在战斗,我们一起来聊聊,怎样才能在这个充满挑战的舞台上,.............
  • 回答
    职场里,确实存在那么一群人,他们不擅长“拍马屁”,更倾向于用自己的能力和表现说话。如果你也是其中之一,别担心,这绝不是职场生存的绊脚石,反而可能是你的独特优势。关键在于,如何在这个环境中,让你“不舔”也能“生”得精彩,甚至更出色。首先,核心在于“实力硬核”,这是你最坚实的武器。“不舔”不代表“不干”.............
  • 回答
    作为一名男性,我倒是没太经历过那种明目张胆的、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性别歧视。但有时候,在一些生活的小细节里,会觉得好像有什么东西不太一样,或者说,对男性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不太公平的期待。比如说,有一次我跟几个女同事一起出去吃饭。饭桌上大家聊起工作和生活,有一个同事提到她家里的装修,说到一些家具的选择.............
  • 回答
    在中国生活,作为一名女性,性别歧视并非时时刻刻都那么尖锐刺耳,更多时候它像空气一样弥漫,不动声色地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曾在很多细微的时刻,捕捉到那种无形的“不一样”,那让我感到被区别对待、被低估的微妙情绪。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我刚毕业不久,找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我投递了很多简历,其中有几家公.............
  • 回答
    öffentliche Auftritte, bei denen Kinder unangemessene Forderungen stellen und diese durch Weinen durchsetzen, sind für Eltern eine ziemliche Herausfor.............
  • 回答
    职场如战场,也如人生修行。身处其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它们像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的格局与修养。想要在职场上活得通透自在,做到不计较、不嫉妒,并非易事,但绝对是一条通往内心强大和职业成功的必经之路。这其中涉及的,是心态的调整、认知的升级,以及持续的自我修炼。一、 放大格局:从“我”.............
  • 回答
    在职场上,能不能交到推心置腹的朋友?这事儿啊,可真是个大学问,也得看你怎么理解“推心置腹”了,以及你所处的具体环境。你说是不是能交?我觉得,当然可以,但绝非易事,而且需要非常审慎和智慧。先想想我们为什么去上班?大部分人是为了养家糊口,实现个人价值,或者追求事业上的成就。职场,本质上是一个利益交换和目.............
  • 回答
    职场上带新人,这事儿吧,真是个技术活,也挺磨人的。你说它比自己干还累?我觉得这话不无道理,尤其是在刚开始的时候,那种累,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体力上的。心累,是真的心累。你想啊,你自己干活,目标明确,知道怎么做,效率高。但带新人就不一样了。你得把你的脑子里的东西,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还得考虑对方能不能.............
  • 回答
    在职场上,上班时间秒回领导的微信,这件事可不是简单的好与坏能一概而论的,它更像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巧,能让你在领导眼中如鱼得水,用不好,可能反而会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先说它为什么是好事。最直观的好处就是,它能立刻传递出你对工作的重视和对领导指令的积极响应。领导发来的微信,无论是工作安排、信息同步还.............
  • 回答
    在职场上,我们常常被灌输要“专业”、“冷静”、“理性”,似乎情绪是个需要被藏起来的“脏东西”。但仔细想想,我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情绪本身就是我们认识世界、与人互动的一部分,真的能完全“屏弃”吗?这就要聊聊“情绪自由”这个概念了。那么,在职场上,到底该不该追求“情绪自由”?我觉得这不像一道简单的“是”.............
  • 回答
    关于35岁职场竞争力的话题,确实是一个不少人会关注,甚至带着些许焦虑的问题。很多人会觉得,一旦跨过35岁这个门槛,职场上的“黄金时期”似乎就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不灵活性”和“高成本”。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从一些普遍的现象来看,确实存在一些挑战。年轻人的精力充沛,学习新事物的速度往往更快,对新.............
  • 回答
    职场上的事儿,说白了就是人与人之间打交道的学问,尤其是和上司,这门学问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你在这个单位能不能舒心工作,能不能走得长远。这可不是简单的“服从”两个字能概括的,里面门道可多了,得用心去琢磨。首先,得明白你上司的位置和责任。他/她站的位置更高,要为整个团队、部门甚至公司负责。他/她的决策.............
  • 回答
    在职场上,是否能和同事与领导说生活中的困难和烦恼,这可不是一个简单就能一概而论的问题,它牵扯到很多微妙的因素,就好比一道精致的菜肴,火候、调料的搭配缺一不可。和同事分享:和同事之间,分享一些生活中的小烦恼,其实是可以的,而且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建立更深厚的战友情。 “战友”的理解.............
  • 回答
    当然,在职场上,我非常愿意也乐于聘用能力比我强的下属。这可能听起来有些反常,但对我来说,这是一种非常重要且有益的策略,无论是对我个人成长,还是对团队和组织的成功,都大有裨益。下面我来详细说说我的想法和理由。首先,我们要明白,职场的本质是协作和共同达成目标。任何一个管理者或领导者,如果只想着身边都是些.............
  • 回答
    职场如战场,尤其当你碰上一个“不对付”的领导,那种感觉简直就像每天都要去“打仗”一样,身心俱疲。我太理解那种滋味了,那种被挑剔、被压制、甚至被不公平对待的无力感,真是能把人逼疯。话说回来,遇到这样的领导,我们也不能就这么认怂,对吧?总得想办法,让自己好过一些,也为自己争取一条出路。具体怎么做,这事儿.............
  • 回答
    在职场上,能否交到真心朋友,这个问题就像一个经典的谜题,答案并非非黑即白,而是充满了微妙的色彩。我见过太多在办公室里称兄道弟,离开公司就形同陌路的人,也见过在共同奋斗中结下深厚情谊,即使多年不联系,依然挂念彼此的“老炮儿”。所以,我的答案是:可能,但要看太多前提,而且需要你付出额外的努力和智慧去经营.............
  • 回答
    职场上的事情啊,说到底就一个字:人情世故。你这样做到底错没错,其实得看具体情况,还有看你站在谁的角度去衡量。不过,我可以跟你聊聊,帮你梳理梳理,看看有没有可以参考的地方。咱们先抛开对错不谈,你先想想你到底做了什么?具体点说,是哪件事让你产生了“我这样做真的错了吗”的疑问?是得罪了哪个同事?还是惹恼了.............
  • 回答
    职场生涯,就像一场充满挑战的马拉松,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调整策略才能走到终点,并且跑得精彩。在这个过程中,好书无疑是我们的最佳伙伴。今天就想跟大家聊聊,那些在我看来真正能给我们在职场上带来实质性帮助的书籍,希望也能给你一些启发。首先,咱们得从提升核心能力说起。职场上什么最重要?能力是根本。 沟通协作.............
  • 回答
    在我过去的职场生涯里,真正让我觉得收获感爆棚的,不是某个项目成功带来的成就感,也不是加薪升职带来的满足感,而是那种——我在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中,通过团队协作和不断试错,最终突破了自我,并且为团队带来了切切实实的改变的经历。那大概是两年前了,我当时在一个初创公司做产品运营。公司刚起步,资源有限,但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