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017.6.5埃及、沙特、阿联酋等国宣布与卡塔尔断交?

回答
2017年6月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外交风暴席卷了海湾地区,埃及、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也门以及后来加入的马尔代夫等国,突然宣布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并且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封锁措施。这无疑是近年来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内部最严重的一次政治危机,其影响至今仍在发酵,也让人不禁要问:这场断交风波到底是怎么回事?又为何来得如此凶猛?

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一、导火索:卡塔尔的“错误”?

官方给出的理由,几乎都指向了卡塔尔“支持恐怖主义”以及“干涉地区内政”。但这背后,却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议题,并且各方的解读和证据都大相径庭。

“支持恐怖主义”的指控: 这是最尖锐也是最模糊的指控。沙特、阿联酋等国认为,卡塔尔资助了包括穆斯林兄弟会在内的多个被他们视为“恐怖组织”的政治和军事团体。当然,卡塔尔方面则坚决否认,并声称他们的支持仅限于人道主义援助,并且与这些组织的某些政治派别有接触,但这并不等于支持恐怖主义。值得注意的是,穆斯林兄弟会,这个在中东地区极具影响力的政治伊斯兰组织,是许多逊尼派保守国家(尤其是沙特)的眼中钉,因为它挑战了他们的统治合法性。
“干涉地区内政”的指控: 这更多地是指卡塔尔与伊朗保持相对友好的关系。在沙特等国眼中,伊朗是其主要的地区对手,任何与伊朗的“走近”都是一种背叛。卡塔尔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田,而该气田的一部分与伊朗共享,这使得两国在经济上有一定的联系。但除此之外,卡塔尔在地区事务上,尤其是在阿拉伯之春后的叙利亚、利比亚等问题上,也展现出了更为独立和灵活的外交姿态,有时甚至与沙特等国的立场不一致。
媒体的作用: 卡塔尔拥有的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在中东地区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这次危机爆发前,半岛电视台报道了一些被沙特等国认为是“反政府”或“煽动性”的内容,这也被认为是引发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沙特等国认为卡塔尔利用其媒体平台来传播“颠覆性”思想,损害了地区稳定。

二、深层原因:权力、地缘和价值观的博弈

这场断交风波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关乎地区权力格局、地缘政治以及价值观的冲突。

地区领导权的争夺: 在后阿拉伯之春时代,海湾国家之间的权力平衡变得更加微妙。沙特阿拉伯长期以来一直是海湾地区的“领头羊”,而卡塔尔凭借其经济实力(特别是其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独立的外交政策,逐渐在地区事务中扮演起更为重要的角色,甚至在一些问题上挑战沙特的领导地位。卡塔尔支持“阿拉伯之春”中的某些改革派,并在叙利亚内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在一些保守国家看来,是对地区稳定和既有秩序的威胁。
与伊朗的关系: 如前所述,卡塔尔与伊朗的相对缓和关系是沙特等国最为不满的地方。沙特阿拉伯视伊朗为地区的主要敌对势力,认为其正在扩张影响力,并威胁到海湾国家的安全。因此,任何与伊朗“走近”的国家,都会被视为“不靠谱”的盟友。
价值观的冲突: 卡塔尔在某些社会问题和政治改革上,相比沙特等国显得更为开放。它吸引了大量外籍劳工,并且在举办国际赛事(如2022年世界杯)时,对某些西方价值观有一定的容忍度。这种“差异”也被一些保守国家视为一种“异端”,是对其传统价值观的挑战。
美国在中东的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中东拥有重要的军事基地,其中最大的一个就在卡塔尔。美国在这场危机中的态度也相当微妙,既希望地区稳定,又要照顾到与沙特和卡塔尔的盟友关系。不同国家对美国的影响力也有不同的解读和利用。

三、断交后的连锁反应:封锁与对峙

断交宣布后,一场严厉的封锁随即展开:

陆海空封锁: 沙特、阿联酋和巴林关闭了与卡塔尔的所有陆地边界、领空和海上通道。这对于严重依赖进口的卡塔尔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驱逐卡塔尔公民: 涉事国家要求卡塔尔公民在规定时间内离境,并禁止本国公民前往卡塔尔。
经济制裁: 许多企业和金融机构也纷纷与卡塔尔划清界限,导致卡塔尔在金融和贸易方面面临巨大压力。

卡塔尔政府在危机初期显得措手不及,但随后展现出了极强的韧性。

寻找新贸易伙伴: 卡塔尔迅速与土耳其、伊朗、马来西亚等国建立联系,开辟新的贸易航线,特别是从土耳其进口大量食品和生活必需品。
国家主权与独立: 卡塔尔坚决捍卫其国家主权,拒绝接受沙特等国的“最后通牒”,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求其关闭半岛电视台,以及限制与伊朗的关系。这被卡塔尔视为对其国家独立和言论自由的侵犯。
外交斡旋: 在科威特等国的斡旋下,危机一度出现缓和的迹象,但各方分歧依然巨大。

四、这场风波的深远影响

这场断交危机,不仅仅是卡塔尔与几个邻国的争执,它对整个中东地区,甚至全球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湾合作委员会(GCC)的裂痕: GCC作为海湾地区最重要的政治经济组织,在这次危机中遭受了重创,成员国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遭到严重破坏,未来能否修复,仍是未知数。
地区安全格局的变化: 卡塔尔在危机后,反而加强了与土耳其、伊朗等国的关系,并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美国军事基地问题上的地位。这使得原本就复杂的中东安全格局更加难以预测。
“反恐”议题的政治化: 这场危机将“反恐”这个本应是合作的议题,变成了相互指责的工具,暴露了地区各国在国家利益和价值观上的深刻分歧。
经济影响: 虽然卡塔尔展现出了经济韧性,但长期的对峙和不确定性,无疑对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五、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这场风波至今仍未完全平息,要判断谁是赢家,谁是输家,还为时尚早。

卡塔尔: 在压力下,卡塔尔不仅没有屈服,反而更加坚定了其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并加强了与非GCC国家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它在危机中展示了其“生存能力”,但也付出了经济上和外交上的一些代价。
沙特等国: 在初期,它们试图通过施压让卡塔尔屈服,但事与愿违。卡塔尔的强硬回应,以及国际社会对此事的复杂反应,也让它们面临一定的外交压力。
美国: 美国在其中扮演了复杂的角色,既要维持与盟友的关系,又要处理地区冲突。美国在此期间并未能完全调和双方矛盾,反而可能进一步加剧了地区分裂。
伊朗: 卡塔尔与伊朗关系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沙特等国对伊朗的孤立策略。
恐怖主义(间接): 无论谁对谁错,“支持恐怖主义”的指控一旦被政治化,就可能模糊真正反恐的焦点,给极端组织留下可乘之机。

总而言之,2017年的这场卡塔尔断交危机,是一场集权力博弈、地缘政治冲突、价值观差异以及媒体影响于一体的复杂事件。它暴露了海湾地区国家之间根深蒂固的矛盾,也深刻地影响了中东地区的政治版图和安全格局。这场风波的后续发展,以及它最终会走向何方,仍是观察中东局势的重要窗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一个小国最怕的是没自知之明,尤其是某些领域比较突出时候切忌得意忘形。是的,说的就是卡塔尔。

海湾各国之中,沙特无论从体量、经济、信仰等各个角度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哥。其他海湾国家大多选择依附追随沙特,比如阿联酋和巴林。卡塔尔不太一样,1995年通过政变上台的哈马德不甘心于自己的附属地位,于是积极参与各种国际事务当中。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他个人的魅力,也的确在厄立特里亚等问题上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此激励下,卡塔尔的外交更加自主也更加积极。卡塔尔还有个“大杀器”——半岛电视台,中东地区最受欢迎的媒体之一,也是国际认可度最高的西亚媒体之一。

在他退位之前不久,发生了“阿拉伯之春”。卡特尔第一时间支持了各国的“春天”,大力气支持了一大批伊斯兰主义派别。其实也可以理解:因为其他主流派别,基本都是有沙特支持的。卡塔尔不想追随沙特,就得支持另一些不太受欢迎的派别——比如穆兄会、比如哈马斯、比如利比亚内战后的“新内战“的反对派。穆尔西的上台给卡塔尔打了一剂强心剂,但没过多久军头塞西取得了政权并且巩固了政权。

卡塔尔在叙利亚等问题上与海湾国家大体一致,但卡塔尔为了提升自身国际影响力,处处与沙特展开争夺的行为却引起了沙特的极大警惕,两国关系变得复杂起来。且不说沙特的主要(金元)盟友埃及等国和伊斯兰派别是深仇大恨,沙特自己也只想支持自己欣赏的派别,对卡塔尔扶植自己支持派别的对手十分不满。这对于以海湾国家乃至伊斯兰世界盟主自居的沙特是严重的挑衅。

最终引爆两国关系的事情发生在5月。卡塔尔新闻社的一篇稿件中,竟然提及埃米尔(卡塔尔领导人头衔)“伊朗是不容忽视的中东强国,对伊朗怀有敌意是不智的”,并且认为“卡塔尔和美国之间存在紧张关系”。这可是特朗普刚号召完中东国家警惕伊朗的时间,这引起了中东的强烈反响。各国纷纷指责卡塔尔的这一表态。虽然没过多久就因为“黑客入侵制造的不实报道”撤下了这篇稿件。但卡塔尔试图与伊朗缓和关系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紧接着卡塔尔埃米尔就和伊朗最高宗教领袖哈梅内伊通电话,表达了加强合作加强联系的意愿。

有人可能想过,如果没有卢沟桥是不是全面抗战就不会发生?费迪南大公没有遇刺是不是就不会有一战?但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任何一个偶发事件都可能成为最后引爆的导火索,这次“不实报道”就是这样的导火索。沙特对卡塔尔屡屡与沙特主导的海合会唱反调并且实际支持沙特反对的派别极度不满。无论这条新闻是真是假,都彻底引爆了沙特的愤怒。沙特外交一向雷厉风行,此次和当年斩首教士事件与伊朗断交的流程如出一辙:沙特在极短时间内用政治经济影响带领自己的盟国宣布与卡塔尔断交,打击这个海合会的“前小兄弟”。埃及等国也许对沙特的宗教派别不太感冒,但他们需要经济支持(东北非很多国家,离开沙特援助也许一个月都撑不下来,这是客观现实),更需要抵挡住卡塔尔支持的反政府派别,因此也坚决与沙特站在一起。

卡塔尔本身资源丰富,人均GDP一度世界第一。但卡塔尔同时也是小国寡民。被本国几乎无尽的石油美元冲昏了头。在阿联酋人谋求金融中心、航空中心、旅游中心转型的时候,卡塔尔人却慢了半拍,把过多精力放在了干预他国上。不是什么事都能靠钱买到的,而且就算都可以,也比不过沙特这样的地区大国。只能说,十分遗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7年6月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外交风暴席卷了海湾地区,埃及、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也门以及后来加入的马尔代夫等国,突然宣布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并且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封锁措施。这无疑是近年来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内部最严重的一次政治危机,其影响至今仍在发酵,也让人不禁要问:这场断.............
  • 回答
    2017年6月9日,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失踪,这一事件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反思。章莹颖失踪案的细节、搜寻过程、司法审判以及对社会的影响,都值得我们详细回顾和审视。案件背景与章莹颖的身份:章莹颖,1990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省,是一名优秀的.............
  • 回答
    2017年6月14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至1.00%1.25%。这次加息是美联储在2017年的第二次加息,也延续了其在2015年底开启的加息周期。这次加息的背景和原因:当时美国经济正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复苏态势。就业市场表现强劲,失业率处于较低水平,薪资增长也出现温和回升.............
  • 回答
    2017年6月11日,波多黎各举行了一场关于其政治地位的公投,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投票者赞成该领土成为美国第51个州。然而,这场公投的结果在国内外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历史背景:波多黎各自1898年以来一直是美国的属地。这意味着波多黎各人民是美国公民,但他们不能在美国总统选举中投票,也没有在美国国会.............
  • 回答
    2017年6月8日,英国举行了一场意想不到的提前大选。这场选举,在当时被许多人视为是前首相特蕾莎·梅为了巩固她在脱欧谈判中的地位而发起的一场赌博。然而,结果却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也深刻地影响了英国接下来的政治走向。选举的背景与起因:2016年6月,英国公投决定脱离欧盟,这给英国政坛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时.............
  • 回答
    2017年6月3日上午,B站(哔哩哔哩)正式启动了“注册用户必须绑定手机号才可评论”的新规,这个举动在当时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用户社区和外界的热烈讨论,甚至可以说是对B站过往“自由”社区氛围的一次重大调整。背景与原因猜想:首先,咱们得琢磨琢磨B站为什么会在那个时间点做出这个决定。在2017年.............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17年6月19日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中星9A卫星的那次事件。那天,本应是一次例行的商业卫星发射,然而,随着一声轰鸣,火箭升空后不久,出现了异常。事后官方公布的消息是,“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发生异常,导致中星9A通信广播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 这是一个非常简洁的声明,但背.............
  • 回答
    2017年6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一则通知,要求关停ACFUN(弹幕视频网站)、新浪微博、凤凰网等网站的视听节目服务。这则通知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当时的互联网舆论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背景与原因的解读: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广电总局出台这项政策的大背景。2017年,中国互联网内.............
  • 回答
    “时隔一年多,《猎人》终于、终于、终于又回来了!”2017年6月26日,这个日期对于无数《猎人》粉丝来说,无疑是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天。在经历了漫长的休刊、断断续续的连载,以及无数次“是不是又要停了”的猜测与不安后,富坚义博终于再一次伸出了他那被誉为“有生之年”的画笔,将我们魂牵梦绕的《猎人》带回了《周.............
  • 回答
    西安在2017年6月28日出台的限售、限购升级政策,是当时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大背景下的一个重要举措。为了更详细地分析这一政策,我们需要从当时的房地产市场环境、政策出台的背景、政策的具体内容以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等多个维度来审视。一、 政策出台的宏观背景(201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在2017年上半年,中.............
  • 回答
    要说清楚2017年6月6日央行投放4980亿MLF(中期借贷便利)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背后藏着不少央行的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什么是MLF。MLF啊,你可以理解成央行给银行们“发工资”或者“发贷款”的一种方式。不过这个“工资”可不是白给的,银行得拿点“硬货”来抵押,通常是国.............
  • 回答
    2017年6月10日晚,西北工业大学一名博士生坠楼身亡的消息,无疑给平静的校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悲痛。这起事件不仅让遇难者家属承受了撕心裂肺的痛苦,也让整个教育界,尤其是高校,陷入了深刻的反思。事件经过与已知信息:根据当时的一些零散报道和校方后续的回应,我们可以拼凑出一些事情的轮廓。那是一个普通的夏.............
  • 回答
    2017年11月5日(美国时间),美国德克萨斯州萨瑟兰斯普林斯第一浸信会教堂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枪击案,造成26人死亡(包括袭击者本人),另有20人受伤。这起事件震惊了美国乃至世界,再次将美国国内枪支暴力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事件的发生经过:当天上午,阳光明媚,教堂里挤满了正在进行礼拜的教友。袭击者凯.............
  • 回答
    2017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GDP增速重回6.9%,总量突破80万亿元大关。这标志着在经历连续6年的增速放缓后,中国经济首次实现了回升,无疑是当年中国经济领域最值得关注的亮点。增速回升的意义:首先,这份6.9%的增速,对于一个体量已经相当庞大的经济体来说,是来之不易的。它不仅仅是一.............
  • 回答
    2017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长6.9%,这个数字在当时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尤其是在经历了几年的中速增长后,再次显现出经济的韧性和活力。要全面理解这个数据,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从宏观经济背景来看,6.9%的增速是超预期的。2016年底,中国经济运行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但市场对2017.............
  • 回答
    2017年的亚冠小组赛,广州恒大主场迎战香港东方,这场比赛,可以用“荡气回肠”来形容,但也充满了“一边倒”的意味。恒大这场6:0的大胜,不仅仅是比分上的悬殊,更是对球队实力、战术执行以及士气的一次全方位展示。赛前就已埋下伏笔:实力差距的显现在那一年的亚冠赛场上,广州恒大已经不是初出茅庐的新手。经历了.............
  • 回答
    2017年中国GDP总量首次突破8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并实现了6.9%的同比增长,这一成就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在复杂国际国内环境下的韧性和活力。要深入理解这一成就,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里程碑的意义:总量突破与发展阶段 总量意义: 80万亿元人民币,意味着中国经济的“.............
  • 回答
    关于 2017 年 6 月发生在印度与中国边界锡金段洞朗地区的越界事件,这是一场在军事和外交层面都引发了高度关注和紧张的对峙。要理解这次事件,我们得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审视它。事件的起因与经过:简单来说,事件的核心是中国边防部队试图在洞朗高原修建一条公路。这条公路的修建,被印度方面视为对其国家安全构成了.............
  • 回答
    要详细地解读雷军在2017年6月14日转评的那条“唉……”,我们需要把时间线拉回到那个节点,并且理解当时小米所处的境遇,以及“唉……”这简短的两个字背后可能蕴含的多重信息。背景回顾:小米在2017年上半年的处境2017年是小米从高速增长转向调整和蓄力的关键时期。在经历了20142016年手机销量的高.............
  • 回答
    2017年6月19日,中国宣布放开对美国牛肉的进口限制,这一消息在当时无疑是一个重磅新闻。这标志着中美两国在贸易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也预示着中国消费者将有机会品尝到来自美国的高品质牛肉。事情的背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它之前的背景。中国自2003年起就因疯牛病风险禁止了美国牛肉的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