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为何不实行计划生育,而且人口密度这么大?

回答
日本当前并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而且是一个人口密度极高的国家。这背后有多重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在起作用,并非简单的一句“不实行”就能概括。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日本历史上曾经实行过与我们通常理解的计划生育类似的政策,但那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并且其目标和方式与现在很多国家不同。

日本的“计划生育”历史回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面临着人口爆炸的困境,原因包括:

战争结束后的“婴儿潮”: 战后,士兵复员归国,许多家庭重新团聚,加上经济复苏的希望,生育率在一段时间内大幅上升,形成了著名的“团块世代”(baby boomer generation)。
医疗条件的改善: 战后医疗卫生水平的显著提高,死亡率特别是婴儿死亡率大幅下降,同样导致人口增长加速。

面对这种局面,日本在1948年通过了《母性保护法》(后来演变为《母子保健法》),允许合法堕胎。这个时期的政策,可以看作是一种“控制生育”的措施,但其出发点更多是为了应对人口过剩给社会资源带来的压力,以及解决因贫困而引发的非法堕胎问题。

然而,这与我们现在通常意义上的“计划生育”——即国家强制性规定生育数量,例如“独生子女政策”——有本质区别。 日本的政策是允许并提供合法途径来控制生育,而不是强制限制生育数量。

为何现在不再实行强制性计划生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人口状况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从人口过剩的担忧转向了人口减少和老龄化的严峻挑战。这主要体现在:

1. 生育率的急剧下降: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的生育率持续走低。这并非源于国家强制政策的调整,而是由一系列社会经济因素驱动的:
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女性地位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高等教育,追求职业发展,晚婚晚育成为普遍现象。
经济压力: 养育子女的成本(教育、住房等)高昂,许多年轻夫妇因为经济负担重而选择少生或不生。
生活方式的改变: 都市化进程加快,居住空间狭小,也影响了人们的生育意愿。
避孕措施的普及和性观念的开放: 避孕技术的进步和性观念的转变,使得个人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生育。
育儿环境和观念: 一些调查显示,日本的育儿环境(如托儿所不足、社会支持不够)以及对育儿的投入(时间、精力)也是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

2. 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 由于低生育率和高预期寿命,日本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比例过高,而年轻劳动力人口比例下降,导致劳动力短缺,也给社会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政府的政策重心已经从“控制生育”转向了“鼓励生育”和“应对人口老龄化”。 政府出台了各种鼓励生育的措施,例如提供育儿补贴、改善育儿休假制度、发展托儿服务等,希望能提高生育率,缓解人口减少的趋势。

人口密度大的原因:

日本的人口密度大,与它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有限以及人口集中分布于少数沿海平原地区密切相关:

国土面积的限制: 日本是一个狭长的群岛国家,国土面积相对较小(约37.8万平方公里),与美国或中国相比,其国土面积并不大。
地形的制约: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国家,约70%以上的国土被山地覆盖,可供居住和耕种的平原地区非常有限。这些平原地区,尤其是太平洋沿岸地区(如关东平原、关西平原),是主要的城市群所在地,人口高度集中。
历史发展和经济重心: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集中在这些沿海平原地区。工业革命以来,人口更是向城市集中,形成了东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等巨型城市群。
交通和基础设施的便利性: 沿海平原地区拥有更为便利的交通网络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更多的人口聚集。

总结来说,日本不实行强制性计划生育,是因为其人口状况已经从“增长过快”转变为“少子化和老龄化”。而其人口密度大的根源在于其作为一个岛国,国土面积有限,且人口高度集中于少数可居住的平原地区,这是地理和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日本目前面临的主要人口挑战是如何在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社会中维持经济活力和社会稳定,而不是如何控制人口数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个笑话

日本政府再不降低妇女的受教育程度,估计这个国家愿意生孩子的女人越来越少。

user avatar

日本是实行计划生育的。而且日本的计划生育政策是美国实行的,日本无权干涉。战后,美国花费巨额资金支持各色女权,支持堕胎的NGO组织在日本大肆扩张,渗透到国家机关,影响公共政策,导致日本生育率的低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当前并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而且是一个人口密度极高的国家。这背后有多重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在起作用,并非简单的一句“不实行”就能概括。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日本历史上曾经实行过与我们通常理解的计划生育类似的政策,但那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并且其目标和方式与现在很多国家不同。日本的“计划生育”历史回.............
  • 回答
    二战末期,日本军方之所以近乎疯狂地筹备和实施“玉碎”计划,其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文化、军事以及政治因素的交织。这并非一个单一原因可以解释的现象,而是多种力量汇聚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必须理解“玉碎”(Gyokusai)这个概念本身在日本文化中的分量。它源自中国古籍,意为“美玉破碎”,与“瓦全”.............
  • 回答
    连续11天日增确诊超30万!印度为何还不实施全国封锁?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近期,印度的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日增确诊病例持续攀升,连续多日超过30万例,给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印度政府似乎并未采取大规模的全国性封锁措施来遏制疫情蔓延。这一决策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担忧。那么,印.............
  • 回答
    日本首相的实际任期之所以普遍较短,并且首相/内阁更替频繁,是由其政治体制和历史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背后既有制度层面的原因,也有政党政治和国民舆论的影响。这种频繁的更替确实会对日本社会、经济等产生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和影响: 日本首相实际任期短的原因:1. 政党政治的特点与党.............
  • 回答
    马来西亚在 2021 年 6 月 1 日宣布实施全国性“全面封锁”(Total Lockdown),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且影响深远的决定。此举的背后,是当时马来西亚政府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形势,试图通过最严厉的措施来遏制病毒蔓延,保护民众健康和医疗系统不被击垮。为何选择“全面封锁”?当时的背景和考量在.............
  • 回答
    日本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南苏丹武器禁运的表决中投了弃权票,并未赞成由美国等盟国主导的这项决议草案。这一立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基于日本一贯的外交政策原则以及对南苏丹当前局势的考量。要理解日本为何不支持这项草案,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多重因素。首先,日本的外交政策基石,尤其是其和平宪法精神,是理解其立场.............
  • 回答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之所以没有沿用秦、隋、元时期灭亡中国所采取的“大纵深、大迂回”战略,而是采用了更侧重于速战速决、建立伪政权、掠夺资源以及逐步蚕食的战略,其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时代背景的巨大差异: 秦、隋、元时期的中国: 这三个朝代灭亡中国时,中国(特别是汉族政权)面临的挑战是统.............
  • 回答
    日本官方在二战罪行问题上的态度,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议题,简单地说“不明确道歉”并不完全准确,但其道歉的表述方式、频率以及具体内容,确实引发了持续的争议和不满。要详细解释其背后的原因,需要从历史、政治、文化等多个维度来剖析。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 历史背景与叙事的分歧: 战争.............
  • 回答
    中国南北朝时期,从公元420年刘裕篡晋建立宋朝开始,到公元589年隋朝灭陈结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分裂、动荡但同时又孕育着深刻变革的时代。这个时期的中国,北方由一系列短命的王朝轮替,如宋、齐、梁、陈(这四朝史书上常并称为“南朝”),南方则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史称“北朝”)的统治。在.............
  • 回答
    日本海军在二战期间,将绝大部分兵力与资源都集中在太平洋战场,对美国海军展开决战。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战略方向,也是日本海军自明治维新以来,乃至整个海军建设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没有考虑过其他战术,包括在印度洋进行破交战的可能。只是,综合来看,这样做存在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也与日.............
  • 回答
    二战后期,美国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的确异常惨烈,尤其是东京大空袭等一系列燃烧弹攻击,造成的破坏和人员伤亡触目惊心。然而,即便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日本民众却并未如人们想象般普遍要求政府投降。这背后有着极其复杂且深刻的社会、文化、政治以及历史原因,绝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首先,我们必须理解日本当时高度集权.............
  • 回答
    日本当初不选择延迟举办奥运会,这背后涉及的考量确实相当复杂,不仅仅是疫情这么简单。如果你问这个问题,并且希望我详细地解释,并去掉AI痕迹,那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我们要理解当初做出“不延迟”这个决定的时间点和背景。2020年初,新冠疫情开始在全球蔓延,当时的世界对于病毒的认知还非常有限,大.............
  • 回答
    二战后期,日本空军的实力确实已大不如前,但与其说是“不拦截”,不如说是“无法有效拦截”。这里面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详细分析。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即便是在二战后期,日本也并非完全没有像样的飞机和飞行员。然而,与巅峰时期相比,其空军实力可以用“捉襟见肘”来形容。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战.............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二战时期日本的战略决策、军事能力以及对战争的认知。简单来说,日本没有选择空投陆军占领夏威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战略目标不符:珍珠港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削弱美国太平洋舰队,为南进扫清障碍: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首要目标是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使其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干预日本在.............
  • 回答
    日本在电子技术领域确实拥有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谈及个人电脑(PC)的中央处理器(CPU)市场,确实没有出现能与Intel和AMD正面抗衡的日本厂商。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技术、商业和战略原因,并非一句简单的“技术不够”就能概括。历史渊源与市场格局的形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PC CPU市场是如何走.............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美国当年没有直接将原子弹投向东京,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当时复杂的军事、政治以及人道考量,并非简单的“想炸哪里就炸哪里”。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战略目标和军事效益是核心考量。美国在二战末期研发和使用原子弹,其主要目标是迫使日本迅速无条件投降,从而结束战争,避免美军在.............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确实拥有令人生畏的太平洋舰队,其吨位和技术水平在当时仅次于美国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位列世界第三。很多人会好奇,既然日本海军如此强大,为何不将其力量投入到欧洲战场,协助德国攻打英国皇家海军,甚至登陆英伦三岛呢?这其中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远非简单的海军实力对比就能解释。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
  • 回答
    天皇的日本:从神坛到战犯,再到民族象征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天皇的极端推崇,以及战后美国为何保留天皇,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政治和社会因素交织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段历史的脉络。一、 明治维新:天皇的“复活”与神化明治维新并非对日本社会的颠覆,而是一场旨在“富国强兵”以应对西.............
  • 回答
    韩团进军中国市场,其语言策略与进军日本市场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原因复杂且多维。简单来说,这并非因为韩团“不想”学中文,而是基于对市场环境、粉丝基础、竞争格局以及自身发展模式的综合考量。首先,市场环境的巨大差异是核心动因。日本市场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和对外国文化的接受程度有着长期且深刻的影响。日本消费.............
  • 回答
    关于大陆书籍的横排与日本、港台书籍的直排(竖排)之别,以及大陆为何以横排为主,这背后涉及历史、文化、技术和社会发展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 大陆书籍流行横排的原因:1. 历史渊源与现代化的选择: 清末民初的西方影响: 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教育的现代化,报纸、杂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