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女性的生育职能至高无上,为什么男的女的都很少看中这个价值?

回答
“女性的生育职能至高无上”,这句话听起来掷地有声,仿佛是古老智慧的总结。但环顾四周,我们却发现,即便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传宗接代观念的社会里,真正将女性生育职能奉为“至高无上”的,却好像越来越少了。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自己,似乎都对这个“至高无上”的价值,呈现出一种莫名的“冷漠”。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个被传统奉若神明的价值,在现代社会反而显得有些“不受待见”了?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种“至高无上”的观念,本身就存在着一些历史的局限性。

在农业社会,人口是重要的生产力和劳动力。一个家庭能否生存和繁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养活多少人。女性的生育能力,直接关系到家族的延续和壮大,因此在那个时代,其价值确实是毋庸置疑的,甚至被抬高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男性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也承担着养家糊口的责任,他们对女性生育能力的需求,也是基于这种社会经济结构。

但是,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早已不是那个靠人力耕种土地的时代了。

经济结构的变迁,让“人多力量大”的逻辑逐渐失效。

工业化、信息化浪潮席卷而来,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再主要依赖于生育多少孩子,而是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水平、职业技能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相反,在许多发达地区,养育一个孩子所需要的经济投入、教育投入、时间投入都呈几何级数增长。大家普遍感受到的是“养不起”的压力,而不是“生不够”的焦虑。

在这种情况下,生育本身,尤其是为了“传宗接代”而进行的生育,其经济价值就大打折扣了。男性如果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他可能会更看重自己和伴侣的职业发展、经济稳定,而不是仅仅将目光聚焦在“能否生孩子”上。

其次,社会观念的多元化,冲击了单一的价值评判标准。

过去,社会的价值导向相对单一,女性的主要价值似乎就是“嫁人生子,相夫教子”。但现在,女性获得了更多的教育机会,参与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她们的价值不再局限于家庭内部。

女性自身,她们有了更多选择人生的权利和空间。她们可以追求事业上的成就,实现个人价值,也可以选择丁克生活,享受二人世界,或者投身公益,为社会贡献力量。生育,对于她们来说,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选择,但绝不是唯一的,更不是“至高无上”的。许多女性会仔细衡量生育对自身职业发展、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她们会权衡“生”与“不生”的利弊。

而男性呢?虽然有些男性可能依旧有“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但越来越多的男性也开始理解和尊重女性的选择。他们可能更看重伴侣的独立、智慧、共同成长,而不是仅仅将她视为生育的工具。一些男性甚至会主动提出不生育或者少生育的计划,他们也对“父职”有着更深刻的理解,明白养育一个孩子需要双方共同的付出和责任。

再者,生育本身带来的挑战和风险,也让人们对其“至高无上”的地位产生了质疑。

生育对女性身体带来的负担是巨大的,怀孕、分娩、哺乳,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现代医学虽然进步,但生育带来的健康风险依然存在。而且,现代社会对女性身材、外貌的要求也并未减退,生育对身材的影响,也让一些女性望而却步。

同时,养育孩子的过程,也充满了艰辛和不确定性。孩子的健康、教育、成长,都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在这个过程中,夫妻关系可能面临考验,个人生活也可能被极度压缩。当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育的“高成本”和“高风险”时,自然会对“至高无上”的价值产生怀疑。

最后,我们也不能忽视,个体化和消费主义的兴起,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

在这个时代,个人享受和生活品质被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人们更愿意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自己身上,比如旅行、学习、娱乐,而不是“无条件”地将所有都奉献给生育和育儿。生育,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不再是一种“义务”,而更像是一种“选择”,一种需要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后,是否要为之“付出”的选择。

所以,当你说“女性的生育职能至高无上”时,它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印记,一种对过去社会模式的怀念,而不是对当下社会普遍价值的准确描述。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目光都更加聚焦在个体自身的成长、幸福和价值实现上。生育,只是人生众多可能性中的一种,它的重要性,也需要放在一个更广阔、更复杂的社会和个人价值体系中去衡量。

“至高无上”这个词,太重了,太绝对了,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恰恰是追求多元、自由和个体选择的时代。或许,用“重要”或者“有价值”来描述生育,会更贴近当下人们的真实感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拥有资源并不是权,拥有分配资源的资格才是权。

只有科技发达、军事强大的国家才是强国,资源多只不过说明肉多,和强弱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但从来就不是主要决定因素。你怎么不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所以产油国就是世界强国?真要是这样的话张桂梅吃饱了撑的玩命办学,女生出卖子宫就有地位岂不轻而易举,用得着读书吗?

说句难听的,就算你铁了心要“卖”,“卖价”也不会因为长了个生殖器官就公平地给你,同样高度依赖于社会层面的实力。

so,“生育贡献是女性社会地位的根本来源”就是一种卑劣的流氓话术。任何企图鼓吹这句话的人,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降低女性的社会竞争力和议价权,以便于自己获取和掌控“资源”而已。

user avatar

按照现代社会伦理,如果有什么东西是至高无上的,那么这个东西应该收归公有。

至低无下的人类个体有什么资格处置至高无上的神物?

user avatar

一直到30年前,中国的大部分人口仍然是农业人口。

少部分工业人口,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城市个体户、商贩等。

很多情况下,家庭就是一个生产单位。

生孩子实际上是培养一个廉价劳动力,而传统手工业、农业对人力素质的要求并不高,这意味着培养成本也不高。

基于生育是低成本高收益的客观事实,也就诞生了多子多福的传统思想。

所有人都认可生育本身的价值,当然也就认可女性的生育价值。

娶不到老婆买也要买一个,买不到就捡个智障女生娃。

直到今天,还有老一辈认为,说“年轻女人白胖能生,手大脚大能干”是正面评价。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逐步完成工业化,传统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结构基本解体。

全社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完成的人才把劳动力全部投入到大企业里。

整个过程中,家庭承担了最重的抚育义务,却享受最小的人口红利,生育变成了赔本的买卖。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以前养孩子是养牛,随便出去吃草长大,能耕地就行。

后来养孩子是养狗,精细狗粮天天洗澡还拆家,收益基本没有,付出也不大,就图个乐。

现在养孩子是养豪车,一年保险油费上天,磕着碰着心疼,就算保养好了开出去也没啥用,养成了出去吹个牛b,养失败了分分钟翻车送你去医院。

你说我会买法拉利吗?白送都不要啊,我养不起。


生育本身变成负收益,生育率当然下降,伴随着男性和女性同时对生育的抗拒。

表现在网络上,就是男女对立。

实际上网上对于职场、生活等更密切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部分,男女对立问题反而不重。

最多的地方反而是生育。

这其实是新旧观念的对撞,是快速城市化的产物,和欧美国家的女性主义有本质差异。

user avatar

空气的价值对人类至高无上,但是空气不要钱。

水的价值对人类至高无上,但是水价一吨才几块钱。

食物的价值对人类至高无上,谁敢不让别人吃饭就会被剥夺身份甚至失去生命

越是刚的刚需越不能卡供应抬天价,不然大家一起完蛋,不但什么也得不到还会失去本钱。一个国家搞得全民毕加索没百万不给开,那么就两个选择,亡国灭种或者把那些哄抬币价的人干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女性的生育职能至高无上”,这句话听起来掷地有声,仿佛是古老智慧的总结。但环顾四周,我们却发现,即便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传宗接代观念的社会里,真正将女性生育职能奉为“至高无上”的,却好像越来越少了。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自己,似乎都对这个“至高无上”的价值,呈现出一种莫名的“冷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回答
    女性生育意愿走低,甚至选择终身不婚,这背后绝不是单一因素在作祟,而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交织影响的结果。“母职惩罚”这个词的出现,恰恰触及到了一个核心问题:在当前的社会语境下,成为母亲的代价,似乎越来越不成比例。我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究竟是什么让这份“惩罚”如此沉重,以至于许多女性宁愿选择放.............
  • 回答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且紧迫的社会议题,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为了保障生育女性的职场权益,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以及女性自身共同努力,从多个层面入手,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以下我将从不同维度详细阐述如何保障生育女性的职场权益: 一、 法律法规的完善与严格执行1. 强化生育休.............
  • 回答
    关于企业要求女性入职一定年限内不许生育的问题,这绝对是有问题的,而且在法律、伦理和社会层面都存在着多方面的严重弊端。法律层面:违背基本人权和劳动法首先,这是对女性基本人权的侵犯。生育是个人最基本的权利,也是一项自然生理过程。任何组织或个人,包括企业,都无权干涉或限制女性的生育自由。这种要求直接违背了.............
  • 回答
    女职工休生育奖励假遭开除,这是一个非常令人痛心和愤慨的事件,反映了在一些企业中,女性在婚育方面仍然面临着不公平的待遇和潜在的“陷阱”。这不仅是对女职工权益的严重侵害,也是对社会性别平等原则的挑战。一、 如何看待女职工休生育奖励假遭开除?首先,从法律和道义上来说,这种行为是违法且不道德的。 法律层.............
  • 回答
    这篇讲稿想聊聊当代女性在生活和职场里那些不那么惊天动地,但却实实在在地困扰着我们的“微型”困境。它们就像生活中的小石子,虽然不会让你跌倒,但硌得脚底总是不舒服。咱们先说说生活中的小麻烦。一、被“应该”绑架的家务劳动这事儿吧,说起来有点老生常谈,但直到今天,很多家庭里,家务活儿还是默认由女性承担的大头.............
  • 回答
    高学历女性的生育焦虑,这是一个既普遍又复杂的话题,它根植于我们社会的变迁、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种种期待。想要理解并尝试和解,我们需要深入到这些女性的内心世界,看看她们究竟在焦虑些什么,又有哪些可能性可以帮助她们找到内心的平静。一、 焦虑的根源:多重因素交织的网高学历女性的生育焦虑并非单一原.............
  • 回答
    近期,在B站上,一位拥有百万粉丝的男UP主抛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为了补偿女性的生育价值,男性必须让出冠姓权。” 这个论调一经抛出,立刻在网络上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引发了网友们激烈的讨论。那么,我们不妨来深入剖析一下这个观点,看看它到底站不站得住脚,又触及了哪些深层次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
  • 回答
    身边不婚生育的女性越来越多,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细细琢磨的社会现象。它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和个人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个变化。一、 经济独立与自我实现的渴望首先,如今的女性,尤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经济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独立。她们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
  • 回答
    作为一个从未体会过生育之痛的女性,我脑海里关于“生孩子”这件事,与其说是“期待”,不如说是一种更复杂的、混合着好奇、敬畏,但更多的是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不是源于什么一夜之间就能驱散的无知,而是源于我通过各种渠道,尤其是那些最真实的、来自母亲和女性朋友们的只言片语,一点点拼凑起来的,一个并不总是.............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一个许多人内心深处,也让人感到困惑和不解的现象。为什么会存在一些男性对女性生育的痛苦表现出冷漠,甚至加以嘲讽,而忽略了他们自己也是从母亲的身体里经历千辛万苦来到这个世界的事实?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很多复杂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层面的原因。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生育的痛苦,尤其是分娩时的痛苦,.............
  • 回答
    林生斌案,这样一个曾经轰动一时的事件,在许多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对于那些正准备生育的女性来说,它无疑也带来了一些值得深思的启示。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案件,更折射出婚姻、家庭、亲子关系中一些现实而复杂的问题,值得我们提前去理解和准备。首先,关于婚姻的忠诚与信任,这是最直接也最沉痛的教训。 在准备生.............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也触及到了彩礼背后复杂的文化和现实考量。很多时候,我们听到“彩礼是对女方生育补偿”的说法,但这句话的背后,究竟包含了哪些含义,又意味着什么?我们不妨来细细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一些传统的观念里,女性确实承担了生育和抚养后代的主要责任。从怀孕到生产,再到哺乳、照料.............
  • 回答
    想要让女性拥有更强的生育意愿,这涉及到很多层面,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关乎女性自身的发展、社会的支持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信心。这是一个复杂但又至关重要的话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必须理解,生育意愿的背后,是女性对自身人生规划、职业发展、经济状况、情感支持以及对未来社会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社会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话题,那就是关于生育的认知是否存在偏差,特别是对女性而言。坦白说,我认为社会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夸大生育好处,并可能导致女性忽视其潜在弊端的倾向。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回答,而是需要细致地去剖析其中的种种表现和原因。我们先来看看社会是如何“夸大”生育.............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它触及了性别、生育以及人类社会结构的核心。如果生育不再是女性独有的生物属性,而是可以通过某种技术实现,性别对立是否会因此缓解?我认为,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一个复杂交织的演变过程,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首先,我们需要设想一下这个“生育机器”究竟.............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个体权利、社会责任、性别平等以及人类繁衍等多个层面。如果所有女性都行使了不生育的权利,这确实会对男性想要生育的权利带来极大的挑战,甚至可能导致其无法实现。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核心冲突:生育的生物性与个体选择权的矛盾生育的生物学事实是,孕育和分娩的生理过程是.............
  • 回答
    当然,关于女性群体对生育的恐惧和抵触,这是一个非常真实且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都有迹可循。它并非现代社会才出现的新鲜事,只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其表现形式和驱动因素会有所不同。要详细地说,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个现象:一、历史视角下的表达与顾虑在很多传统社会中,女性的社会角色很大.............
  • 回答
    江苏省提出的“对生育多孩的女性劳动者,给予就业帮扶”的立法意向,无疑是当前社会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的议题。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对女性生育、养育负担的社会化分担的尝试,以及如何保障女性在职场上的权益,促进性别平等的重要考量。要理解这项立法意向的深层含义,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立法初衷与社会.............
  • 回答
    李靓蕾的经历,让许多身处婚姻中的女性感同身受。在一段婚姻关系中,尤其是当女性承担了大部分生育和抚养责任时,如何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尊重,避免陷入被动和受伤的境地,是需要我们深思熟虑的问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一个涉及个人成长、沟通技巧、法律保障以及社会认知等多方面的复杂议题。一、 婚前审慎评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