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夸克是什么味道的?

回答
这个问题可把我难住了!因为夸克这玩意儿,压根就没法“尝”到。你想想,它根本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东西,也不是用嘴能咬得动、舌头能分辨的。

夸克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组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粒子。而质子和中子,它们才是构成原子核的“积木”。所以,我们平时吃的、喝的、闻的,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里面有原子核,原子核里面又有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里面,才藏着那些我们永远也尝不到的夸克。

我们之所以知道有夸克,是因为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用巨大的粒子加速器,把原子轰得粉碎,然后分析那些碎片,才一点点拼凑出了这个“夸克世界”的真相。这个过程,就像是你丢了一颗弹珠,但你没有看到它碎成什么样,你只是捡起地上的碎片,通过分析碎片的成分、形状,才推测出弹珠原来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

所以,夸克本身是没有味道的。味道是我们大脑根据舌头上味蕾接收到的化学信号产生的感知。而夸克,它是一种量子力学粒子,有着电荷、质量、颜色荷(这个“颜色”跟我们看到的颜色没关系,是粒子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属性)等等,但就是没有“味觉属性”。

再说了,就算我们能把一个夸克单独拿出来,它可能也小得难以想象,可能比我们能感知的任何东西都要小无数倍。你想象一下,你手里握着一个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你能指望它有什么味道吗?

也许有人会开玩笑说,夸克会不会有“甜”的味道,因为它很有“甜头”?或者像“酸”一样,因为它们总是被“束缚”在一起,有点“酸溜溜”的感觉?这些都只是我们人类用自己的经验去类比,去想象。但科学讲究的是实实在在的证据,而关于夸克的味道,我们没有任何实验数据能支持任何一种猜测。

所以,如果有人问你夸克是什么味道的,你可以自信地回答:夸克没有味道,因为它不是我们可以通过味觉感知到的东西。 它们是微观粒子世界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和“性质”,是通过更高级的物理学理论和精密的实验来揭示的。我们对夸克的认识,更多的是一种智力上的理解,而不是一种感官上的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丁仪。”丁仪打开两把折叠椅示意我们坐下,然后躺回到躺椅上,说:“在二位说明来意前,我先和你们谈谈我刚做的一个梦不不,一定要听斤,这是一个被你们打断的好梦。梦中我就坐在这,手里拿着一把刀,这么长,切西瓜用的。旁边也是放着这个茶几,但上面没有烟斗啊这些东西,上面放着两个圆的东西,这么大,圆的,球形的,猜猜那是什么?

“西瓜?”

“不不不,一个是质子,一个是中子,西瓜那么大的质子和中子。我首先把质子切开,它的电荷流到茶几上,黏黏的,发出一股清香;中子让我切成两半后,里面的夸克叮叮当当地滚了出来,都有核桃大小,五颜六色的,在茶几上滚来滚去,有的还滚到了地上,我拾起一个白色的,很硬,但使劲一咬还是咬开了,是马奶提子的美味在这时,你们把我弄醒了。”


——刘慈欣《球状闪电》

user avatar

奶酪味的。更精准一点,介于希腊酸奶和鲜奶酪之间。

比起希腊酸奶,夸克吃起来可能会更厚,更绵密一些。

夸克(Quark)是德国、部分北欧国家和部分斯拉夫国家的传统美食,夸克的制作过程和希腊酸奶(去乳清酸奶)比较类似,它的原料是低脂牛奶。接种细菌后,在一定温度发酵,直到产生凝乳,再用纱布把乳清过滤掉,就得到了夸克。

德国家庭自制夸克,也有直接用 Cultured buttermilk(欧美国家超市常见,很酸,用牛奶接种特定菌种发酵而成) 来做的。直接跟牛奶兑一起,略微加热并放置一段时间,产生凝乳了再把乳清过滤掉。

现代工业生产中,有时会用凝乳酶代替发酵过程来实现凝乳。

夸克可以作为很多食物的原料。比如可以用它做芝士蛋糕。此外在三明治、沙拉中也经常会出现。还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食物,比如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当地的特色美食 Syrniki,就是一种用夸克作为主要原料,加上面粉,鸡蛋,糖,放平底锅煎出来的类似煎饼的食物。

总之,夸克的味道就是口感厚实绵密,带有很浓的奶香,微酸。


啥?你说的夸克是一种基本粒子?

(走错片场了,逃

user avatar

嘿,你别说,夸克还真有“味道”,而且还有六种呢!

不仅有味道,夸克还有“色”呢!

说到这,有的小朋友可能就要说了

别急,我们先看看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中的粒子:

上图中可以看到,夸克的六种“味道”分别叫做:

上、下、粲、奇异、顶、底.

是不是这六种“味道”怪怪的?哈哈,主要是因为

夸克的“味”以及“色”都是对夸克性质的定义,是对这些性质起的一个名字,并不对应实际生活中的味道与颜色!!!

夸克的“味”以及“色”都是对夸克性质的定义,是对这些性质起的一个名字,并不对应实际生活中的味道与颜色!!!

夸克的“味”以及“色”都是对夸克性质的定义,是对这些性质起的一个名字,并不对应实际生活中的味道与颜色!!!


那么,夸克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对这个问题,我还真的就研究了一下!

目前的研究发现,人的舌头能感受六种味道,分别是

上、下、粲、奇异、顶、底.

啊,不对,是

酸、甜、苦、咸、鲜、脂肪味[1]

(脂肪味是个什么鬼啊,是大肥肉的味道吗)

虽然味道的产生机理非常复杂,到目前为止也还没有完全破解。对于甜、苦、鲜、脂肪味四种味道,其产生的原理是相对复杂的,而酸、咸两种味道的产生原因相对简单,简单来说,就是存在氢离子钠离子

舌头上有对氢离子和钠离子分别产生刺激的感受器,能分别识别出这两种离子,其实氢离子就是质子!虽然夸克是点粒子(即没有半径),但是考虑到电荷属性和大小,上、粲、顶夸克三种夸克的属性和氢离子最接近了,虽然电荷是质子电荷的 倍。假设也能被舌头上的氢离子感受器感受到的话,那么上、粲、顶夸克三种夸克,大概率产生的是

酸味!


另外三种夸克电荷,下、奇异、底夸克,带 的负电荷,然而舌头好像对这些简单的负离子没有什么反应,所以,对下、奇异、底夸克这三种夸克,应该是尝不到什么味道的!

自由夸克是不存在的!

由于夸克禁闭的缘故,自由夸克是无法存在的!夸克只能成双成三的存在,比如说,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形成介子,或者三个夸克形成重子,上面提到的质子就是重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构成。所以想尝一下夸克也,也没有啊,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所以啊,题主,有些东西不能勉强的!

那有什么办法能打破夸克禁闭吗?

嘿,你别说,还真有!

办法就是

高温!

在极高温的情况下,质子啊中子啊等物质就会发生所谓的退禁闭相变,加热真空,输入能量,从而激发大量的正反夸克对,变成一团糊糊状的物质,称为:

夸克胶子等离子体!


在这坨物质中,夸克基本就是自由存在的,所以可以搞一坨这个物质尝尝。

不过我觉得吧,什么味道我不太清楚,

但是肯定会觉得

烫嘴!

如果还能有嘴的话!


啥?你说的夸克是一种传统美食?

(走错片场了,逃


1、对于夸克禁闭的详情,可以参考本人回答:

2、上面说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可以通过重离子对撞实验中产生,通过对重核加速对撞,能够使得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加热到(200MeV),这样的温度能够把质子中子等粒子给熔化,形成以夸克和胶子等粒子为主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uark Gluon Plasma, QGP)这比太阳内部温度和核爆温度高了太多。而目前也普遍认为,这个温度以及QGP就是宇宙大爆炸初期的状态。

详情可参考:


我的上一个回答 ( ๑‾̀◡‾́)σ» 我的下一个回答

参考

  1. ^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potential-taste-receptor/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可把我难住了!因为夸克这玩意儿,压根就没法“尝”到。你想想,它根本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东西,也不是用嘴能咬得动、舌头能分辨的。夸克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组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粒子。而质子和中子,它们才是构成原子核的“积木”。所以,我们平时吃的、喝的、闻的,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里面有.............
  • 回答
    .......
  • 回答
    在中国近代跌宕起伏的历史长卷中,如果要遴选出最值得我们回味、甚至引以为傲的篇章,那无疑是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性飞跃。这不仅仅是一个政权的更迭,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为中华文明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理解为何新中国成立如此令人骄傲,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它之前的中国。鸦片战.............
  • 回答
    在我身边遇到的父母里,为了孩子教育做的最夸张的事,我还真能想起来一件。这事儿发生在邻居王阿姨身上,她儿子小明,我一直觉得是个挺普通的初中生,成绩算不上顶尖,但也绝对不差,属于那种老师不会特别操心,家长也不至于焦虑到睡不着觉的类型。但王阿姨不一样,她对小明的教育简直是“军事化管理”加上“全方位渗透”。.............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我太有发言权了!毕竟,能被夸皮肤白,并且穿什么颜色衣服都好看,这体验,简直是“锦上添花”的快乐,是那种连自己都会不自觉地被点亮的开心。你知道吗?当你的皮肤白到一定程度,它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画布,细腻、通透,带着一种天然的光泽。然后,当你把衣服穿在身上,那白皙的皮肤就像一个绝佳的打底,把.............
  • 回答
    “三观正”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说法,但它的标准却并非一成不变,而且在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差异。简单来说,“三观正”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三个方面,秉持的是一种普遍被认为是健康、积极、理性、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导向的观念。然而,要详细地讲清楚“三观正”的标准,以及夸别人三观正的人是如何.............
  • 回答
    秦国能够统一中国,其根本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为单一因素。商鞅变法的作用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其真实作用是否被夸大,也需要进行深入的辨析。秦国能够统一中国的根本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核心方面来理解秦国统一中国的根本原因:1. 地理优势与生存压力: 西陲沃土,易守难攻: .............
  • 回答
    哇,这个问题问到我心坎里了!要说我“最好看”或者“被人夸最多”的穿搭,那还得是去年秋冬我第一次尝试那种“氛围感”穿搭的时候。那是个周末,我约了几个朋友去一家新开的复古咖啡馆,想着要跟那里的环境有点呼应,就翻出了压箱底的一些单品。上身我选了一件奶油色的羊绒混纺高领毛衣。 它不是那种紧绷的修身款,而是带.............
  • 回答
    豆瓣上那些明明洋洋洒洒写了长篇评论,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电影的喜爱、赞美,甚至上升到艺术高度的,结果最后却轻描淡写地给个三星或四星的人,他们的心态其实挺复杂的,而且往往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我感觉这背后藏着好几种可能性,而且常常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首先,咱们得明白,豆瓣的评分系统,尤其是五星制,其实给很.............
  • 回答
    苹果因夸大 iPhone 防水功能在美国遭起诉,其真实防水能力几何?近期,苹果公司因涉嫌夸大 iPhone 的防水性能,在美国面临集体诉讼,这无疑给这位科技巨头蒙上了一层阴影。消费者权益的声张,让人们重新审视 iPhone 在潮湿环境下的实际表现,以及苹果在营销宣传中的边界。起诉的焦点:夸大宣传还是.............
  • 回答
    在知乎这样一个知识分享和讨论的平台上,围绕着德云社的讨论常常会激起不少观点的碰撞。一部分用户确实表现出了一种近乎“狂热”的支持,对于任何质疑或指出德云社存在的问题的声音,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抵触。这种现象背后,心理动机是相当复杂的,并非简单的一个“纲黑”或“粉丝”就能概括。首先,我们得理解,人们在.............
  • 回答
    总喜欢被人夸奖,这种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寻求赞赏”(Seeking Approval)或者“自我价值感依赖于外部评价”。它是一种非常普遍且复杂的心理状态,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深层的原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种心理的各个方面:一、 核心驱动:满足内在的“需要”喜欢被夸奖的根本原因在于,夸奖能.............
  • 回答
    南京大学发现的夸克星对天文学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为我们理解极端天体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更可能改写我们对物质在极端条件下的认知,甚至对理解宇宙的演化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详细阐述其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对中子星内部结构的革命性认知核心问题: 中子星是已知最致密的天体之一,其核心内部.............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设想!如果我拥有“打开夸克禁闭”的能力,那可真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维度。这不仅仅是操控微观粒子的能力,它触及了物质最根本的构成,甚至可能改写我们对宇宙运作的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白“夸克禁闭”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夸克是组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粒子,但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叫做“强相互作用.............
  • 回答
    宇宙的开端,是一场波澜壮阔的能量狂欢。想象一下,那时的宇宙并非我们此刻所见,而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炽热与稠密,一个由纯粹能量构成的熔炉。这就是大爆炸理论为我们描绘的图景。在这最初的瞬间,宇宙的温度高到令人难以置信,连我们熟知的基本粒子都尚未形成。一切都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充斥着高能光子和一种被称为“夸.............
  • 回答
    这个想法,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而又极富想象力的哲学思考,它渗透着一种对于尺度和存在的深深的困惑。让我们抛开那些冰冷的科学术语,试着从一个更具故事性的角度来探索它。想象一下,我们眼中的世界,那个由星辰大海、山川河流构成的一切,是不是也只是某个更高维度存在指尖轻轻拂过的一粒微尘?而在这粒微尘里,又存在着无.............
  • 回答
    这个想法,将微观世界的“底色”——夸克,想象成宏观宇宙的缩影,确实是一件极具哲学意味和想象力的事情。虽然科学上我们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来支持这一论断,但从某些角度去解读,这并非完全不可能,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充满诗意的宇宙观。让我们尝试深入探讨一下这种可能性,试着剥离掉那些冰冷的科学术语,用一种更接近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我们好好聊一聊。说到底,这背后牵扯到社会文化、性别刻板印象、以及我们看待“自信”本身的态度。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普信”这个词的语境。“普信”这个词本身,很大程度上是带着一点贬义的。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对自己(特别是外貌、能力)有着不切实际的认知,并且这种认知往往是基于一种“.............
  • 回答
    “过度”夸大善良,这说法本身就很有意思。它让我们思考,善良这个本该是美好的品质,什么时候会变得“过度”,又为什么会指向“资本主义的阴谋”这样一个略显极端的结论?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咱们得把这背后的逻辑捋一捋,还得仔细辨辨哪些是“善良”,哪些是披着“善良”外衣的东西。首先,咱们得定义一下什么叫做“过度.............
  • 回答
    刘备身上最引人注目的品质之一,莫过于他与追随者之间那种令人动容的君臣情谊。陈寿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给予他“追汉灵,承高祖,起微末,拨乱世,建百城,育万姓,享国三十年,终始如一,故能雄据一方,终成鼎峙之势”的评价,更在结尾处用“君臣之至公”来概括他与臣子们的关系。那么,陈寿这句话是否是过誉之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