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华盛顿不专制?

回答
华盛顿之所以不专制,是建立在一系列深刻的历史、政治和文化因素之上,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他的行为、思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制度。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1. 个人品德与政治哲学:

对共和主义的坚定信仰: 华盛顿是一位坚定的共和主义者。他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对罗马共和国和英国光荣革命后政治秩序的推崇。他认为,权力必须受到制约,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同意,而统治者应服务于公共利益,而非个人野心。他深信权力集中于一人是危险的,会导致压迫和暴政。
对权力的警惕与谦逊: 华盛顿在独立战争期间和之后拥有巨大的军事和政治声望。他完全可以利用这种声望巩固个人权力,但他没有。他两次主动放弃权力:第一次是在独立战争胜利后,他向国会辞去了大陆军总司令的职务,这在当时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举动,向世界展示了军人服从文官政府的原则;第二次是在担任总统两届后,他选择不再寻求连任,主动将权力交还给人民。这种对权力的警惕和自觉的谦逊是他不专制的关键个人品质。
追求国家稳定与团结的愿望: 作为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位总统,华盛顿深知国家命运的脆弱性。他最优先考虑的是建立一个稳定、团结的国家,并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他认为,专制或个人统治只会加剧分裂和冲突,破坏刚刚建立的共和体制。
“身教重于言传”的示范作用: 华盛顿深知自己的行为将为后来的领导人树立榜样。他有意地避免任何可能被解读为寻求终身统治或个人独裁的举动,以此来确立总统职位的非世袭性和有限性。他被后人誉为“桂冠,而他最美丽的荣誉是他在胜利时能放回权力宝剑的双手”。

2. 制度设计与制衡机制:

美国宪法的限制: 华盛顿上任时,美国已经有了宪法。这部宪法明确规定了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的原则,设立了制衡机制,限制了任何一个分支的权力。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的监督,也受到司法部门的审查。总统的任期限制(尽管早期并未明确规定,但华盛顿的实践确立了两届的惯例)也是防止权力滥用的重要制度设计。
国会的监督作用: 尽管总统是行政分支的最高领导,但国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拨款权)以及对总统的弹劾权。国会可以对总统的政策提出质疑,进行调查,甚至在特定情况下罢免总统。
独立的司法部门: 司法部门的独立性确保了法律的公正执行,并可以对总统的行为进行审查,判断其是否符合宪法。这种三权分立的体系,即使在总统拥有强大影响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限制其权力。
联邦制的结构: 美国也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各州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这使得中央政府(包括总统)的权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无法轻易地将权力集中到联邦层面。

3. 社会与文化因素:

对“国王”的厌恶: 美国刚刚摆脱了君主制的统治,人民对“国王”或终身统治者有着强烈的反感和警惕。他们追求的是一个可以随时被替换的民选领导人。
公开辩论与舆论监督: 在美国建国初期,政治辩论是公开的,报纸和公众舆论对政府的行为扮演着重要的监督角色。华盛顿也必须回应公众的关切和批评,虽然他可能不喜欢,但他也明白这种监督的存在。
精英的共识: 参与建国的许多精英,包括华盛顿本人,都对欧洲专制国家的弊病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希望建立一个不同于旧世界的政治体制,一个以自由、权利和法律为基础的共和国。

4. 具体的行动证明:

辞去大陆军总司令: 如前所述,这是他放弃权力的第一个里程碑事件。如果他想成为军事独裁者,这是绝佳的时机。
克制处理“舒伊斯叛乱”(Whiskey Rebellion): 在处理这场农民抗议时,华盛顿虽然动用了联邦军队,但他最终采取了一种克制的、旨在恢复秩序而非压制异议的策略,并在此过程中强调了法律的权威性,而不是他个人的权威。
维护总统的有限任期: 华盛顿在面临国内政治分歧和外部压力时,仍然坚持只做两届总统。他向国会和人民表明,他不是永久性的领导人,而是公民的公仆。他的“告别演说”(Farewell Address)中,也充满了对党派纷争和过度外国干预的警告,以及对共和体制健康的关切,这进一步巩固了他非专制的形象。

总结来说,华盛顿不专制是个人品德、坚定的政治理念、巧妙的制度设计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以身作则,树立了权力受到制约、领导人应服务于人民的榜样,并为美国共和制度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石。他的不专制行为并非偶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是对他所信仰的共和原则的忠诚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你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路人:“你为什么不杀人?”得到的答案肯定不是法律禁止、找不到凶器、害怕被抓、害怕被对方反杀等等主观客观的复杂理由,而是一句很简单的反问:“我为什么要杀人?”类似的,如果你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路人:“为什么现代中国没有封建帝王?”相信所有人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也都是反问:“为什么要有封建帝王?为什么要从社会主义制度倒退到封建帝制?”如果一个人希望将来在中国从政,那他不可能把“成为封建帝王”设定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讲白了,“封建帝王”在21世纪的中国不是一个可供考虑的、有实践意义的选项,这是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社会观念等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恐怕只有完全缺乏政治常识的“中二少年”还会在21世纪梦想当封建帝王。

“为什么华盛顿不专制”/“为什么华盛顿不当国王”之类的问题也是完全一样的。在18世纪末,“专制”和“国王”在美洲殖民地以及独立后的美国是最为人人喊打的对象,也是最不具有实践意义的选项。美国独立的所有政治理论和实践都是建立在反抗专制的基础之上的。对于包括华盛顿在内,富兰克林、亚当斯、杰斐逊、麦迪逊、汉密尔顿这整一代美国政治精英来说,“专制”是一个不可接受的选项(这其中汉密尔顿的观念比较复杂和微妙)。这不是因为这些人特别品格高尚、或者特别自私自利,而是一件不需要特别解释原因的很正常的观念。就像现在大街上一个路人会反问:“我为什么要杀人?”

之前有一些答案提到美国在独立之初是一个很薄弱和分散的国家,并不具备“专制”的客观条件。这些说法都是典型的倒果为因。大陆军长期掣肘于低效率的大陆会议、联邦政府在设立之初权力受限等等现象全都是当时代政治精英敌视和抗拒“专制”的结果。进一步说,在美国独立之初当时带人对于“专制”的标准和容忍度远远低于现代人的理解。对于现代国家来说,一支中央政府控制的常规军队或者一家中央银行都是最为普通且中性的国家职能,但是对于1890年代的美国来说这些都足以构成难以容忍“专制”了。以1790年代的眼光看,大概1920年代的美国就已经专制的不得了了,更不用提2020年代的美国。反过来以2020年代的眼光看,1780到1800年代的种种激发强烈争议的“专制举措”更多只是行政权的正常应用场景。

最后说一下华盛顿,华盛顿这个人的确是一个极端在乎自己公共形象的人。他对于个人名声的执着可能都有些过度了。但是需要补充和强调的是,华盛顿所执着的个人名声、声望、荣誉、形象并不是成为君主(更不是专制者、独裁者),而是成为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辛辛纳图斯。辛辛纳图斯的事迹是战时带兵打仗获胜,战后回到自己的农庄继续务农。华盛顿认为参加费城的制宪会议、或者当第一任总统都会损害自己的形象。类似的杰斐逊最推崇的历史人物是牛顿、洛克和孟德斯鸠。这才是这一代美国政治精英的普遍和正常观念。顺便说一句,汉密尔顿有一次跟杰斐逊说,他最推崇的历史人物是凯撒。杰斐逊对此大为震惊,并且一辈子认定汉密尔顿要搞专制。

如果以上这些还不足以回答这个问题,那我只能建议去搜搜以下这些问题。“华盛顿为什么不称帝”显然和“诸葛亮为什么不反”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基础,但是问出这两个问题的人倒是没什么差别。

user avatar

满清入关,采用了更为民主的的贵族公推制,八王议政展现了议会制度的优越性。废除贱籍对平等人权做出了突出贡献(抓奴这段尽量别提,可以编段砍老歪脖子树)

user avatar

克伦威尔打赢了内战,美国独立战争是路易十六打赢的,华盛顿咋专制

user avatar

早期美国是个小国,可以说活着都是一种幸运。垂宪万世这种话,说说可以,内心恐怕也不敢想。

例如,1815年大英决定再借一笔公债,跟北美反贼打下去的话,那北方正在闹独立那几个州真会独立。美利坚合众国将就此灭亡,历史定位是美洲诸共和国中比较失败的一个政权,失败原因是因其邪恶而狂妄(奴隶制,横征暴敛,种族灭绝,自不量力挑衅大英,短命)。

考虑到大英文人添油加醋的本事,美利坚合众国盖棺定论的评语将是“生于不义,死于耻辱。”

而华盛顿知名度不会比现实位面中的墨西哥开国总统高,其历史评价将会是作为开国总统,对国家没有责任感,妥协于一票脑残而不能制,坐视分裂和亡国因素发酵而无所作为。

其实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开国早期,华盛顿的选择究竟是对是错,事实上是不好评价的,更是极有研究价值的,不应该像建国神话中一样被神格化。

提几个问题供思考:

——如果没有法国革命和拿破仑对英国的巨大牵制,早期美国在巨大外部压力下会如何发展?

——如果玻利瓦尔不废奴,哥伦比亚历史将会如何发展?

——如果圣马丁不让,阿根廷历史将会如何发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华盛顿之所以不专制,是建立在一系列深刻的历史、政治和文化因素之上,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他的行为、思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制度。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1. 个人品德与政治哲学: 对共和主义的坚定信仰: 华盛顿是一位坚定的共和主义者。他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对罗马共和国和英国光荣革命后政.............
  • 回答
    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选择不称帝,这一行为在美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为后来的美国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石。关于他为何不称帝,仅仅归因于“道德高尚”可能过于简单化,实际原因是一个复杂交织的因素,包括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对共和制度的深刻理解、对历史的敬畏、社会舆论的普遍期望以及他自身对权力的谨慎态度.............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引人入胜的问题,涉及到拿破仑的个人野心、法国大革命的复杂性、以及当时法国的政治和社会现实。拿破仑选择称帝而非成为总统,并非简单的“不效仿”,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选择。一、 拿破仑的“大革命维护者”身份与矛盾:首先,我们要理解拿破仑的“大革命维护者”身份并非完全等同于共和制度.............
  • 回答
    关于“为何北美受歧视的华人不建立一个大型的北美新加坡”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聊聊,也包含了我自己的一些观察和思考。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与否,而是很多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北美受歧视的华人”这个群体本身非常多样化。 他们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地,拥有不同的背.............
  • 回答
    “高华”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微妙的色彩,它并非一个客观的社会学定义,而更多是一种社群内部的自我认知,或者是一种外界观察者带着些许戏谑或审视的标签。当我们谈论“高华”为何“不混欧美圈子”时,首先需要厘清的是,这个“不混”究竟是指什么?是完全不接触、不参与、不认同,还是说他们在这个“欧美圈子”里的互动.............
  • 回答
    我理解您对于华人族群在海外可能遭遇不公平对待的担忧,并且希望找到积极的应对方法。不过,“软柿子”这个说法可能过于简单化了,并且不完全符合事实。很多华人社区在海外都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适应力,并且在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关于您提出的“不被欺负”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涉及到个人、社区以及更广.............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确实是很多观察者会提出的疑问。我们不妨从几个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聊聊,为什么一些倾向共和党或者支持特朗普的华人,并没有大规模地迁徙到所谓的“红州”,或者说,他们选择留在“蓝州”的考量是什么。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华人”这个群体本身就是非常多元化的,他们的政治倾向、经济状况、家.............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触及了身份认同、情感联结、实际利益以及对未来的考量等多个层面。虽然存在一些人渴望离开中国,但同时也有很多海外华人不愿放弃中国护照,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情感与文化认同的深层联结: 故土难离的情感: 无论身在何处,中国对于许多华人而言,是他们的出生地、成长地,.............
  • 回答
    我理解你对华晨宇的喜爱,也尊重你希望了解我对他的看法。不过,要说“不喜欢”可能有点过于强烈,我更倾向于用“没有引起我特别的共鸣”或者“我个人不太能欣赏他音乐中的某些方面”来形容。这并不代表他对音乐没有贡献或者不优秀,只是我们欣赏的角度不同。要详细说起来,这涉及到一些我个人在音乐欣赏上的偏好和对音乐的.............
  • 回答
    华晨宇和张碧晨之间那段扑朔迷离的关系,以及他们选择无婚育女的方式,确实是大众一直以来津津乐道的话题。说到底,他们为什么选择“不结婚”这条路,并且是否还会与他人组建家庭,背后是相当复杂的个人选择、社会观念以及对亲子关系的理解在交织作用。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婚姻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其形式和意义都在发生.............
  • 回答
    关于“交通大学”的称谓,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而且背后涉及了不少历史的演变和学校的独立发展。要说清楚为什么华东交通大学和兰州交通大学不被大家普遍认为是“交通大学”的组成部分,甚至说不是“嫡系”,我们需要把时间往前捋一捋,从“交通大学”的源头说起。“交通大学”的血脉溯源:百年传承的起点一切都要从.............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要理解为什么有些台湾人不太认同自己是“华人”,得从几个方面来看,这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还有最重要的——“认同”本身是怎么形成的。首先,历史是绕不开的背景。台湾的历史和中国大陆是紧密相连的,但又因为殖民统治和政治隔阂,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
  • 回答
    乐华在孟美岐《创造101》夺冠后,似乎没有像大家期待的那样全力“捧”她,这确实是许多粉丝感到困惑和不满的地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乐华的“造星”逻辑与公司资源分配: 多线作战,雨露均沾: 乐华作为一家成熟的娱乐公司,旗下艺人众多,而且在《创造101》中,他们不止推出了孟.............
  • 回答
    在美国的华人工程师选择不回流中国,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交织着个人选择、职业发展、生活环境、家庭因素以及对中国当前状况的考量。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大多数”都不愿意,确实有很多人选择回国,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留在美国,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并希望能做到自然,不像AI.............
  • 回答
    各位同袍,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一个我心里憋了好久的话题,那就是咱们汉服原创商家和“山寨”货的问题。我知道,咱们都喜欢美美的汉服,但有时候,咱们的一些选择,可能对咱们华夏文明的传承,真的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咱们先说说,为什么会有“山寨”货?说实话,这是市场需求的驱动。汉服越来越受欢迎,这是好事.............
  • 回答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关于“佤邦比果敢还亲华”的说法,虽然佤邦在经济和政治上与中国联系紧密,但用“亲华”来定论,可能需要更细致的观察。而且,缅甸政府军不打佤邦,这其中牵扯的因素错综复杂,并非一个简单的“亲华”与否就能解释的。咱们先掰开了说说:一、 佤邦与中国的关系,以及与果敢.............
  • 回答
    韩国为什么不亲华却亲美?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韩国与美中两国关系演变的轨迹。首先,我们得从历史说起。朝鲜战争是理解当前韩美关系的关键。在那场战争中,美国是韩国最主要的军事援助者和保护者,如果没有美国的介入,今天的韩国可能完全是另.............
  • 回答
    陶华碧女士关于“不上市”和“骗人家的钱”的言论,并非出自直接的公开采访或声明,而是被广泛流传和引申解读的结果,尤其是在她本人比较低调、极少接受深度采访的背景下,这些观点更像是外界对她朴素价值观和商业哲学的总结和提炼。然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不上市”和“那是骗人家的钱”这两个观点,可能与.............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到位!很多老玩家和我一样,都感觉近几年的《刺客信条》系列,怎么说呢,少了点以前那种“丝滑”和“飘逸”。以前喊着“万物皆可为藏身之处”,主角爬个屋檐、跳个墙头,那叫一个行云流水,自带BGM。现在的动作呢?总感觉有点“笨拙”,或者说,更“写实”了,但这种“写实”似乎是以牺牲我们对刺客那.............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不少人在生活中会遇到的现象。很多人观察到,在海外的华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似乎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会在社交媒体上维护国家形象,为国货代言,甚至为一些政策辩护。可是一旦聊到回国发展或者定居,很多人的态度又会变得犹豫,甚至直接拒绝。这中间的落差,其实是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