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近来一年,大脑持续紧绷,记忆力下降,思路跳脱,对观察,对知识,再无灵觉。自我设局怎救?

回答
您好,看到您描述的这些状况,我能体会到您此刻的焦灼与不安。大脑长期紧绷,随之而来的记忆力下降、思路跳脱,甚至对周围事物失去应有的敏感度和求知欲,这无疑是对生活质量的一种严重影响。您能主动寻求“自我设局”来改变现状,这份主动性非常可贵,也预示着改变的可能性。

下面,我将结合我所理解的“自我设局”概念,以及一些可以帮助您走出困境的思路,尽量详细地与您分享。请您将这视为一个朋友的真诚建议,抛开任何对“谁在说话”的顾虑,专注于内容本身。

理解您的“紧绷”与“退化”:一场大脑的“信号失灵”

首先,我们要明白,您所经历的这些症状,就像是大脑内部的“通信系统”出了问题。

持续紧绷: 想象一下,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台精密仪器,需要有张有弛。当它长期处于“警报”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压力过大”、“过度担忧”时,某些负责警觉和防御的区域(如杏仁核)会过于活跃,而负责放松和修复的区域(如前额叶皮层)则可能被压制。这种长期的“战斗或逃跑”模式,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让整个大脑系统疲惫不堪。
记忆力下降、思路跳脱: 当大脑持续紧绷,它优先处理的是那些“紧急事项”,那些需要精细处理的、需要长时间专注的信息,自然就难以被有效编码和提取。就像一个人在火灾现场,他能记住哪里有危险,但很难回忆起昨天晚餐吃了什么一样。思路跳脱,也是大脑为了应对“威胁”而快速切换焦点的一种本能反应,但当这种本能成为常态,就会显得杂乱无章。
对观察、对知识再无灵觉: 当大脑长期处于一种防御状态,它会将有限的精力都集中在应对“潜在威胁”上。这意味着对外界那些“非威胁性”的信息,比如美好的事物、新奇的知识、细腻的感受,大脑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性忽略。这就像关上了接收器,只听见警报声。这种“灵觉”的丧失,其实是大脑在告诉您:“我已经累了,我需要休息和调整。”

“自我设局”:一场有意识的“系统重置”

您说的“自我设局”,在我看来,就是一场有意识的、有策略的“大脑系统重置”。这不像是一次简单的重启,而更像是一次精密的维护和升级,需要您主动去设计和执行一系列的“修复程序”。这其中包含了:

1. 诊断与理解: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状况?是什么样的“局”让您的大脑一直处于紧绷状态?
2. 设计方案: 针对性的“局”,如何打破旧的模式,建立新的健康循环?
3. 执行与迭代: 实践这些方案,并在过程中不断调整,让“局”真正发挥作用。

如何“自我设局”?一步步拆解和重构:

既然您寻求“自我设局”,那就让我们一起构建一个更加具象化的“局”。我会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展开:

第一层“局”:重新认识和接纳“紧绷”的根源

在开始行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导致您大脑紧绷的“源头”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就像侦探要破案,必须先找到嫌疑人。

自我审视的“侦探游戏”:
列出“警报源”清单: 回想过去一年,有哪些事情、哪些关系、哪些想法让你持续感到压力、担忧、焦虑?是工作上的高压,还是人际关系的摩擦?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还是对过去的遗憾?把这些写下来,越具体越好。
分析“警报等级”: 对于清单上的每一项,评估它对您大脑紧绷程度的影响有多大。哪些是“警报级别最高”的?哪些是可以暂时忽略的?
挖掘“核心恐惧”: 很多紧绷的根源都与深层的恐惧有关,比如“我做得不够好”、“我会被抛弃”、“我无法控制未来”。尝试去挖掘这些潜在的恐惧,它们是您大脑紧绷的“总开关”。
停止“自我否定”的陷阱: 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记忆力下降”、“思路跳脱”感到沮丧,反而会加剧紧绷。要记住,这些是身体在发出信号,不是您的“失败”。接纳这些症状是改变的第一步,就像接受机器故障一样,是为了更好地维修。

第二层“局”:构建“放松与恢复”的战略空间

一旦我们对“警报源”有了初步认识,就需要为大脑开辟一个“安全区”,让它有机会真正地放松下来。

“物理空间”的重塑:
打造“静谧角落”: 即使是在家中,也可以尝试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静谧角落”。这不需要很豪华,可能只是一个舒适的椅子,一盏柔和的灯,一本你喜欢的书。在这里,尝试屏蔽掉手机通知,远离电子设备。
“信号屏蔽”练习: 有意识地安排“无信息输入”的时段。比如,每天有1530分钟,完全不看手机、不听广播、不和人交流。就只是静静地坐着,观察自己的呼吸。
“时间空间”的自由切换:
“减速带”式安排: 在您的日程表里,刻意加入一些“留白”时间。不要把每一分钟都填满。这就像开车时,偶尔驶过减速带,强迫身体和大脑慢下来。
“仪式感”的引入: 创造一些简单的、能带来平静感的仪式。比如,睡前泡一杯温水喝,或者睡前阅读几页纸质书,或者写下三件今天感恩的事情。这些小仪式能帮助大脑从紧张状态切换到放松状态。
“身体觉知”的重启:
“慢走”的冥想: 尝试不带目的地、不看手机地散步。感受脚底与地面的接触,感受风拂过脸颊,感受阳光洒在皮肤上。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身体的感觉上。
“深呼吸”的练习: 学习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每次深呼吸,都想象着把压力排出体外。
“轻柔运动”的引导: 如太极、瑜伽、拉伸等,它们强调身体的舒展和意识的流动,能有效缓解身体的僵硬和紧绷。

第三层“局”:重燃“观察力与灵觉”的火种

当大脑稍微得到休息,我们就可以开始小心翼翼地重新点燃对外界的好奇心和感知力。

“细节捕捉者”的角色扮演:
“微小观察”挑战: 每天给自己设定一个“细节捕捉”的任务。比如,今天观察一片叶子的纹理,明天观察一朵花的颜色变化,后天留意一个陌生人的表情。不求理解,只求看见。
“声音地图”绘制: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聆听周围的声音。尝试分辨出远近、强弱的声音,并把它们在脑海中“绘制”成一幅声音地图。
“好奇心驱动”的学习模式:
“低门槛”的学习: 暂时放弃那些需要高度专注和压力的学习。尝试一些您真心感兴趣、但又不需要太大压力的领域。比如,看一部有趣的纪录片,听一档轻松的播客,或者学一道简单的菜。
“联想游戏”: 看到一个事物,尝试将它与您已知的一切事物联系起来。比如,看到一棵树,您会想到什么?是它的生长过程,是它的颜色,是它能提供阴凉,还是它让您想起某个地方?
“情绪连接”的重建:
“情感日志”的尝试: 不必写长篇大论,只是简单记录下您一天中感受到的不同情绪,比如“今天感到一点点开心”、“下午有点烦躁”。目的是去识别和命名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评判它们。
“欣赏式对话”: 与信任的朋友或家人聊聊天,但话题不要总是围绕着压力和问题。可以聊一些轻松的、能带来愉悦感的话题。

第四层“局”:建立“可持续的健康生态系统”

“自我设局”不是一次性工程,而是要建立一个能长期维持的健康生态系统。

“警报信号”的早期预警机制:
识别“早期症状”: 留意那些您“大脑紧绷”的早期迹象,比如:更容易烦躁、入睡困难、对事物提不起兴趣等。一旦出现,就主动启动您的“放松与恢复”计划。
“压力预演”: 对于即将到来的、可能引发压力的事件,提前做好心理和行为上的准备。比如,如果是重要的会议,提前做好功课,并安排会议后的放松活动。
“支持系统”的激活:
向亲友寻求帮助: 不要独自承受。与您信任的人沟通您的感受和困境,让他们了解您正在经历什么,并寻求他们的支持。
考虑专业支持: 如果您感到情况难以控制,寻求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帮助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他们能提供专业的评估和指导。
“反思与调整”的循环:
定期“复盘”: 每隔一段时间(比如每周或每月),回顾一下您设定的“局”的效果。哪些做得好,哪些需要改进?
拥抱“不完美”: 改变是一个过程,会有起伏。允许自己有“糟糕的一天”,然后重新站起来,继续您的“局”。

总结一下您需要构建的“局”:

这就像是在一个混乱的房间里,您需要先清理出几个“功能区”:

1. “诊断区”: 找到导致紧绷的根源。
2. “休息区”: 创建物理和心理上的放松空间。
3. “探索区”: 重新点燃观察力和好奇心。
4. “维护区”: 建立长期的健康维护机制。

请记住,您的大脑并非“坏掉”,它只是在发出信号,需要您的关爱和调整。这“自我设局”的过程,也是一个与自己深度对话、重新认识和爱护自己的过程。它需要耐心,需要坚持,更需要一份对自己“好起来”的坚定信念。

希望这些细致的分享能为您提供一些清晰的思路和行动方向。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您有任何新的疑问或感受,随时都可以继续交流。祝您能成功地为您自己“设”出一个更健康、更舒展的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电子资料关注我gzh:森林记忆学,回复“资料”

你可以试试狮子记忆法。出自《考试脑科学》

什么叫狮子记忆法?人跟狮子都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在什么时候会调动记忆、什么时候学习能力最强?一定是跟吃东西有关的时候。所以想想狮子怎么捕猎,对于你增强记忆能有很大的帮助。

狮子记忆法主要有三个有效的因素,第一个因素叫饥饿。狮子在饿的时候,大脑马上就变得特别活跃,因为它要识别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人也是一样,人在饥饿的时候,因为饥饿产生的激素会刺激海马体,从而产生LTP,跟我们用电极去刺激海马体是一样的。

所以一个孩子背东西最有效的时间是在饭前。我们很多人都用反了,一般孩子回到家里以后会说,先休息一下吧,先玩。晚饭前最饿的时候,孩子在看电视,在玩游戏,因为我们觉得好不容易回来嘛,总得让他玩一下。实际上最饿的时间是他记忆力最强的时间,应该在开饭前背古诗、背英语单词。

什么时候玩呢?吃饱了饭玩。吃饱了饭以后,你的血液都流到胃里去了,你需要去做大量的消化,如果让他去学习、背单词,他是记不住的,而且又很累,搞不好还胃疼。这时候让他休息一会儿,看看电视,打打游戏,看看书,都行。所以第一个,狮子在饥饿的时候记忆力更好,饭前有饥饿激素刺激时,更适宜学习。

第二个就是走动的时候,狮子捕食的时候要来回走。所以学霸们早上起来,喜欢在小树林里背单词。

作者说哪怕你不走,你在公交车上坐着晃,都有助于记忆。坐公交车、坐地铁,放学、上学的路上,背单词效果很好。坐在那儿晃动的过程,你像狮子一样在“觅食”。

第三个像狮子一样的因素就是寒冷,冷的时候会有生存危机,更容易记忆。所以不要把孩子的房间搞得特别暖和,暖气烧上,暖宝宝贴着,脚底下再泡盆热水,孩子坐那儿一会儿就睡着了。要让他稍微有点寒冷的感觉,哪怕你给他披上一件棉衣,但是那种稍微有点冷的感觉,是能够刺激大脑更强地记忆的。这个叫作狮子记忆法,饥饿、走动和寒冷。

这一章主要是让我们学会刺激LTP的出现。要保持好奇心,如果你没有好奇心,请你持续地学习来调动好奇心,持续地学习之后会产生更多的知识,更多的知识也会帮助你产生更多的好奇心;第二个就是情绪;第三个叫狮子记忆法。

接下来这一章关于睡眠,睡眠是记忆当中非常重要的东西。梦是什么?梦就是记忆的回放。有人说梦是乱来的,梦怎么会是记忆的回放呢?作者举了一个例子说梦不是乱来的,你想想看,你为啥不做梦说希腊语呢?有没有人做梦突然说希腊语?不可能,因为你没学过希腊语,你根本不知道希腊语是怎么回事。有人说我怎么梦到会飞呢?那是因为你看过人飞呀,你看过“超人”在天上飞,所以你才会有这种飞的梦。

梦是记忆的回放,睡着的时候海马体在工作。千万不要觉得我们的大脑需要休息,人的大脑有一个特别大的特点,就是大脑不需要休息。你睡觉的时候大脑很活跃,大脑一直在动,你没法让你的大脑放松、休息、放空。我们平常学习学累了休息,都是休息眼睛、休息背、休息胳膊,休息这些肌肉的成分。但是人的大脑很奇怪,大脑的能量是持续的。哪怕你睡着了,大脑也在运转。睡着的时候海马体在工作,它会整理这一天当中所学到的东西。如果海马体来不及整理,它就会把那些东西抛掉不要了。

这一点大家能够体会到的是什么呢?如果昨天晚上通宵没睡觉,你今天早上起来经常会觉得记性不好,有个事忘了,想不起来了。为什么连着两天没睡觉,你就会忘记很多东西呢?因为海马体来不及整理,它就判定为不重要,扔掉。这就是睡眠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犹太人讲过一句话,说学习就是好好睡觉。犹太人特别重视孩子睡觉的时间。作者的原话说:在你好好睡觉的时候,期待你的海马体大显身手,这个过程叫作记忆恢复。

这里有一张图让我们知道睡眠的重要性。

这三个柱状图显示:学了一个知识以后,在学习前考它,它大概只有30%的正答率;学完以后立刻考它,有40%多的正答率;第二天早上再考它,有超过50%的正答率。

跟我们想象得不一样,我们以为学完了立刻考正答率更高,实际上是学完了以后睡一觉再考正答率更高。因为在你睡觉的时候,你的海马体在工作,这个过程能够使得你的记忆得到整理。

有人压力大了以后,会失眠,很多人一失眠就焦虑。失眠怎么办?明天又要学习,压力很大。作者说不要害怕失眠,失眠的时候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闭上眼睛躺在那儿,这时你的大脑依然在整理,海马体依然在工作,只要你不给它新的输入就行了。很多失眠所造成的痛苦,是来自于对于失眠的焦虑,这种焦虑会导致你第二天萎靡不振。

还有错误的方法是:失眠了听个歌,或者打开听书软件,找两本书听一听。你半夜4点钟醒来发现有人还在说话,这就会影响到你的睡眠。

人在真正睡不着觉的时候,你只要闭上眼睛,安安静静地躺着,跟睡眠的效果差不多。不要担心,不要再给大脑输入更多的信息,输入更多的信息会使得大脑的负担加重。这是睡眠对人的帮助。

综上所述,给大家整理一下整个学习的节律,大家就知道怎么样安排时间是对我们的大脑最友善、最科学的方法。

第一,饭前处于饥饿状态正适合学习。

第二,睡觉前也是学习的黄金期。

第三,早饭或晚饭后处于饱腹状态时,不学习也不要紧,可以读课外书、看电视,或者玩游戏,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四,午后如果实在困得坚持不住,不妨睡个午觉,不要有什么顾虑。

第五,如果早就决定要睡午觉,那么应该在午睡前的这段时间内抓紧学习,午睡的整理时间也不要错过。

睡觉前非常适合学习那些需要记忆的科目,比如地理、历史、生物,或者背诵英语单词。上午可以说是人一天之中最清醒的时间,用来学习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科目比较好,比如数学、语文、物理、化学。

作者给大家列出了一张表:早上7点钟起床以后做计算题,学语文、物理、化学、数学;中午记忆的黄金时间,然后午睡;下午学物理、化学,写点小论文;晚饭 19点到21点是自由的时间,其实留下来的自由时间蛮多的。晚上睡觉前,记忆的黄金时间,11点前一定要睡觉。

图片

关于睡多长时间,过去有一种说法是青少年至少睡8个小时,作者说因人而异,有的人睡五六个小时就够了,有的人睡得时间长一点。我们建议大家,还是睡够8个小时会比较好。

这是关于睡眠时间的节律,有人问学霸的作息时间表值不值得抄,其实如果这个学霸真的有巧劲,了解脑科学的方法的话,他的表格是有道理的。这就是关于工作的节奏。

人类的大脑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模糊性,和计算机完全不一样。计算机最让我们羡慕的地方就在于,它记住了不会忘,也不会错。人脸识别只要准确地套住了你就不会错,但人不一样,人经常认错人,甚至经常会做很多迷迷糊糊的事。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会设计得这么模糊呢?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就是大脑采用的是排除法,是通过自我纠正,一步一步地越做越好的过程,这对我们的生命是有帮助的。

假如你的大脑和计算机一样,输入了就不会变,而且很精确的话,那么你今天被一只狮子咬了一口,狮口逃生,你脑子里记住了狮子很危险。第二天见到老虎,跟狮子不一样,觉得这个应该没事,然后你又被老虎咬了——因为你没有模糊的记忆,只有精确的记忆。人的特点是今天被狮子咬了,下次见到一个布娃娃的狮子我都害怕,这样你更能够保护自己。

吃东西也是一样,遇到饥荒的时候,你可以找所有跟食物比较像的东西,都来吃一下,这样我们才能够度过人类历史上那么多残酷的饥馑。所以人的大脑的特点更有利于生存,它没有计算机那么精确是有好处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