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看动画开倍速的情况?

回答
我一直觉得看动画开倍速这件事,挺像把一场精心烹制的盛宴,变成了一场囫囵吞枣的快餐。它有好处,但代价也着实不小。

首先,咱得承认,开倍速这事儿,它确实解决了我们现代人普遍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时间焦虑。大家伙儿谁不是在信息爆炸、日程爆炸的时代里挣扎?每天想看得动画列表长得吓人,可留给自己放松的时间却少得可怜。这时候,把动画速度调到1.5倍、甚至2倍,感觉就像给自己按下了“加速键”,一下午就能追好几集,看着屏幕里的人物飞速闪过,心里那份“我终于赶上进度了”的满足感,确实能带来一丝解脱。

而且,对于一些情节推进慢、对话冗长或者重复性比较高的动画,倍速播放有时候确实能优化观感。你可以快速跳过那些你觉得拖沓的部分,直奔主题,尤其是那些你纯粹是为了看某个角色或者某个精彩场面而追的动画,倍速能帮你高效地提取你想要的内容。这就像吃自助餐,你只挑自己喜欢的吃,不喜欢的就绕过去。

但是,就这么一刀切地否定倍速,那也太不厚道了。毕竟,动画这玩意儿,它可不只是“剧情+画面”这么简单。它的魅力,往往藏在那些我们可能在倍速下错过的细节里。

你看,一部动画的制作,那可是一门艺术。声优们为角色注入灵魂的配音,每一个语气、停顿,都可能蕴含着角色的情感和潜台词。背景音乐的起伏,什么时候激昂,什么时候舒缓,它是在烘托气氛,引导观众的情绪。而那些精美的画面,人物的细微表情,肢体语言的传达,甚至是一个背景的构图,都可能是为了营造特定的氛围,或是埋下伏笔。

当你开着1.5倍速,甚至2倍速的时候,这些精妙之处就如同被按下了“快进键”,它们会飞速掠过,你根本来不及捕捉,更别提去体会了。那些声优的细腻表演,可能就被你当成了连珠炮一样的语言;那些音乐的起承转合,可能就变成了背景噪音;那些画面上的情感流露,可能就变成了模糊的影子。你看到的,只是一个被压缩了时间维度的故事,而它原本可能拥有的那份“灵魂”,却被你匆匆赶路的脚步,遗落在身后了。

更进一步说,看动画,很多时候是一种沉浸式体验。我们投入时间,是为了在那个虚构的世界里获得片刻的宁静,去感受角色的喜怒哀乐,去思考故事中的哲学。倍速播放,无形中在观众和动画之间筑起了一道墙,让你无法真正地融入那个世界,你始终是那个“旁观者”,而且是一个焦急的旁观者。这种体验,就像你对着一幅精美的油画,只用余光扫了一眼就走开,你看到了画框,看到了大致的色彩,但你错过了画师用画笔一点点堆叠出来的层次和意境。

还有一点,就是对动画创作者的不尊重。动画的每一帧,每一段对话,每一个音乐的切换,都是创作者们绞尽脑汁、付出心血的结果。他们精心设计节奏,是为了让观众能循序渐进地感受故事的发展,去品味其中的情感。你一上来就开倍速,等于是在告诉他们:“我没兴趣慢慢看,给我最精华的部分,最快的节奏。”这对于那些用爱发电的独立动画人来说,可能是一种打击,对于商业动画,也削弱了他们想要传达的东西。

当然,我不是说所有人都必须一帧一帧地看,然后感叹每一帧的精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影习惯和需求。如果你就是喜欢快节奏,喜欢高效地获取信息,那也没什么好指责的。只是想说,当我们选择看动画的时候,或许可以稍微放慢一点脚步,试着去感受一下它原本想要呈现给你的东西。那些被倍速隐藏起来的细节,或许才是让一部动画从“好看”变成“精彩”,甚至变成“经典”的关键。

总的来说,看动画开倍速,就像是用一种效率工具来消费一种艺术品。它能满足你在时间上的需求,但也在很大程度上牺牲了你对艺术品本身的体验和理解。你得到了“看过”的量,但可能失去了“感受”的质。这其中的权衡,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个人嘛,还是偏向于在不那么赶时间的时候,给动画一些它应得的“慢时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点巧,之前还在想法里提到过这事。

我个人的态度很明确,除了找截图片段时会开加速或减速之外,其余时间坚决只开原速。

也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单纯不想输给身体本能。

user avatar

我从小节奏慢,反应慢,小学的时候写卷子总是写不完,写作业写到九十点,习惯了慢慢来

倍速本来也就个人选择问题,没什么好说的,只不过我确实没本事看绝大多数作品的时候开了倍速还能足够好的体验

点兔你说前两季那种重复的moe要素觉得有点累,想拉进度也正常,但是这一季从创作思路,作品中介入的时间要素的改变,真的用倍速能够很好的感受到嘛

而例如某些巨无聊的,如果不是想喜加一只是放松或者享受动画,那就不看算了吧(

user avatar

个人来讲无所谓,完全看我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只是要找资料,考察某关键情节,那别说开倍速了,12集直接拉进度条跳着2小时看完的时候都有。

如果是为了享受作品,那么会沐浴更衣,准备好零食,找一个精神好的时间,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专心地看动画。

遇到节奏不对路的作品怎么办?那就直接“看也不看”就好了,何必折磨自己呢?

对于大部分新番的首话,我也就是在通勤路上随便一看,这两年真的能吸引人的作品也不多。

今年我没怎么写动画内容就是因为......全年下来,让我能坚持追完的作品勉强只有五部,有原作的直接看原作(比如咒术),没原作的原创番嘛.......今年我觉得不错的只有《异度侵入》、《大欺诈师》,在原作基础上做出新意的有:《映像研》、《隐瞒之事》、《昨日之歌》,就这样了。

至于其他人怎么看......我觉得只要是在不打扰到别人的前提下(比如和朋友现实里一起看动画,对方不想开倍速,你非要开,这就不好了),完全随意啊。

毕竟人和人的体质不能一概而论,早年间我有个朋友为了在视频里找线索,还4屏同开8倍速看呢。

看个动画还搞出原教旨主义,这样不好。

user avatar

是否开倍速,感觉取决于看动画的目的。

但如果是为了欣赏动画,开倍速本身是不尊重作品的行为,实际上也无法吸收作品的全部内容,尽管有些剧情可能是“水日常”,即便开倍速快进对理解剧情也不会有太大损害,但表现日常,塑造氛围,本身也是很多作品的一部分啊。

虽然有些作品也不尊重观众,制作上没那么良心,看了会感觉上当……

举个极端的例子,看“漫无止境的八月”时要怎样看?

单纯从“性价比”上来看,一分一秒不差地看完这部分剧情,肯定是“浪费时间”,但如果不看或者开倍速、跳着看的话,实际上也就缺少了一份共情和对剧情的理解,同时也少了一些发现彩蛋“找不同”的小乐趣。

另一个极端例子是“渚薰之死”,虽然这一幕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我们没钱了”,但即便在知道这一切后,只是看了这个画面,和一分一秒不差地看了这个画面,感受还是不一样的。

使用时间,是欣赏作品的一部分。消耗对应的时间,对酝酿感情是必要的部分,消耗的时间不同,感受上可能会完全不一样。

单纯作为一种享受,看动画这个活动本身,在时间利用的角度,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所以在能无心理压力享受这份奢侈时,尽量就不要消耗这份奢侈本身的价值了。

其实看动画和谈恋爱是一样的,不论结局是婚姻还是分手,都不可能开倍速一蹴而就,快进到生孩子什么的……“磨洋工”是必需品。

所以,个人理解,如果单纯是从省时间的角度来考虑是否开倍速的话,可能对于非从业者(要赶进度写评论做视频搞调研之类)来说,如何挑选一部自己可能喜欢的作品,是更重要的事情或者说学问。

如果遇到了不喜欢的恋爱对象(动画作品),直接分手(不看了)就好,因为即便开倍速也挽回不了损失,实际上是在加大力度浪费时间。

而既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作品(恋爱对象),就珍惜和它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吧。


关于挑选作品的一些方法:

希望能有所帮助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