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谷歌拟弃用「黑名单」这一说法,助力反种族歧视运动?黑名单是否涉嫌种族歧视?

回答
谷歌拟弃用“黑名单”这一说法,以助力反种族歧视运动,这无疑是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也触及了语言的敏感性和对历史的尊重。要全面理解这一举措,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

一、谷歌拟弃用“黑名单”的背景与动机:

谷歌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其言论和行动往往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能够引发社会广泛的讨论和效仿。此次拟弃用“黑名单”一词,其背后的动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响应社会反种族歧视浪潮: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兴起了强大的反种族歧视运动,尤其是“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运动,极大地提高了公众对种族歧视的敏感度。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许多机构和企业开始审视自身用语中可能存在的隐性偏见。谷歌作为一家服务全球用户的公司,自然也需要对此作出回应,以体现其社会责任感和包容性。

2. 语言的演变与意识形态的修正: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思想的反映。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一些在过去被认为是中性或习以为常的词语,可能会被发现带有负面联想或历史包袱。对于“黑名单”这个词,虽然其直接含义是“禁止进入的名单”或“不受欢迎的人名单”,但“黑”这个颜色在中国文化以及其他一些文化中,常常与负面、不祥、罪恶等词语联系在一起(例如“黑心”、“黑手”、“黑幕”、“黑帮”等)。这种联想,即使不是字面上的种族歧视,也可能在潜意识中对使用该词语的人群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本身就长期遭受种族歧视的黑人群体。

3. 提升品牌形象与用户体验: 在一个日益重视包容性和多元化的时代,企业需要确保其品牌形象能够体现这些价值观。使用可能引起不适或引发争议的词语,可能会损害品牌声誉,甚至疏远一部分用户群体。谷歌此举可以被视为一种积极的品牌管理策略,意在塑造一个更具包容性和进步性的企业形象。

4. 行业趋势的引领: 科技行业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谷歌的动作可能会影响其他科技公司乃至整个行业的用语规范,从而推动更广泛的语言变革,促进社会对种族平等问题的关注。

二、黑名单是否涉嫌种族歧视?

关于“黑名单”是否涉嫌种族歧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区分词语的起源和演变与词语的潜在影响和联想。

从词语的起源和本意来看:

“黑名单”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可能与某些军事或政治行动有关。例如,在军事行动中,将敌人或不受欢迎的组织列入名单,可能用“黑色”来代表敌对或禁止。
在计算机领域,“黑名单”(Blacklist)通常是指一个被拒绝或阻止访问的列表,例如垃圾邮件的“黑名单”,或者网络安全中的恶意网站“黑名单”。其本意是指“被禁止的、被排除的”,与任何特定种族群体并无直接的字面关联。在这种语境下,使用“黑名单”更多的是描述一种技术或管理功能。

但是,从词语的潜在影响和联想来看,其与种族歧视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原因如下:

1. 文化中的颜色联想: 如前所述,在许多文化中,“黑色”与负面含义紧密相连。这种负面联想可能并非源自刻意的种族歧视,而是长期的文化积累和约定俗成。当“黑”与“禁止”、“负面”这些概念结合时,可能会无意识地强化人们对“黑色”的负面认知,而黑人作为最常与“黑色”联系在一起的群体,可能会在这层联想中感受到不适,认为这是对他们群体的一种隐性污名化。

2. 历史上的种族隔离与歧视: 虽然“黑名单”这个词本身可能不是直接源于种族隔离政策的名称,但在历史上,确实存在着以种族为基础的隔离和歧视措施,其中“黑人”往往是被排除、被限制的对象。当“黑名单”这一概念与这些历史记忆叠加时,可能会唤起对过去种族歧视的联想,即使这种联想并非字面上的直接对应。

3. 非黑人群体的认知偏差: 对于一些不了解“黑名单”词源或者不敏感于语言中隐性偏见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不会将“黑名单”与种族歧视联系起来。然而,对于那些长期遭受种族歧视、对颜色词汇敏感的群体来说,这种词汇的存在本身就可能是一种冒犯或伤害。

结论是:

“黑名单”这个词语本身并非直接定义为种族歧视,它的本意更多是指“禁止”或“排除”。然而,由于文化中“黑色”的负面联想,以及历史上的种族歧视背景,这个词语可能在潜意识层面,或者对某些群体而言,带有隐性的歧视色彩或负面暗示。

因此,谷歌此次拟弃用“黑名单”,可以被视为一种预防性措施,是对潜在负面联想的回应,也是对社会敏感性的一种尊重。他们的目标是替换为更中性、更清晰的词语,例如“Blocklist”(阻止列表)、“Denylist”(拒绝列表)或“Exclusion list”(排除列表),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伤害。

三、如何看待谷歌的这一举措?

对谷歌拟弃用“黑名单”的举措,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评价:

积极的方面:

1. 展现社会责任感: 这是科技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响应反种族歧视运动的具体体现。它表明企业愿意倾听社会的声音,并主动做出改变,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2. 促进语言的敏感性和进步: 这一举措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语言中可能存在的隐性偏见的认识,促使人们在日常沟通和工作中更加注意用词的恰当性,推动语言朝着更包容、更公平的方向发展。
3. 树立榜样作用: 作为行业领头羊,谷歌的行动可能会影响其他企业,形成一种积极的连锁反应,共同营造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社会环境。
4. 提升用户体验和信任: 对于一些受到种族歧视困扰的用户群体来说,这种改变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从而提升他们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好感度。
5. 聚焦更准确的描述: 使用更中性的词汇,如“阻止列表”,更能清晰地表达技术功能,减少不必要的文化联想干扰。

潜在的担忧或争议点:

1. 过度解读或“政治正确”的争议: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是“过度敏感”或“政治正确”的表现,认为“黑名单”一词的本意并非歧视,不应被“矫枉过正”地修改。他们可能认为,对词语的解释应该回归其字面意义,而不是过度挖掘其潜在联想。
2. 实际影响的有限性: 改变一个词语的用法,能否真正解决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问题,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有人可能会质疑这种象征性的改变是否能带来实质性的社会变革。
3. 词语的生命力与演变: 语言本身是发展的,词语的意义也会随着社会变迁而演变。将一个词语的某个潜在联想视为绝对的禁忌,也可能限制语言的自然发展。
4. 成本与执行的挑战: 对于一个庞大的公司而言,要全面替换所有系统、文档、产品中可能存在的“黑名单”词汇,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金,并且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技术或操作上的挑战。

总体而言,我认为谷歌拟弃用“黑名单”的举措,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对种族平等的关注日益提升的背景下。

区分本意与联想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认识到,语言的含义并非一成不变,它受到文化、历史和社会语境的深刻影响。即使一个词语的原始意图并非歧视,如果它在社会中产生了普遍的负面联想,并且对特定群体造成了伤害,那么对其进行审视和修改是合理的。
包容性的建设: 科技公司在塑造社会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责任。通过主动调整可能引起不适的用语,它们可以为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公平的社会环境做出贡献。这不仅仅是为了避免冒犯,更是为了积极地构建一种正面的、尊重的语言文化。
行动胜于空谈: 反种族歧视运动需要具体的行动来推动。从调整语言开始,是企业能够切实执行的改变之一,虽然它可能只是众多改变中的一步,但其象征意义不容忽视。

最终,如何看待这一举措,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语言的力量,以及我们对社会公平和包容性的追求。在追求语言的精准和中性的同时,也应该关注那些可能在无意中被冒犯的群体,并以建设性的态度对待这些改变。这是一种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就继续闹呗。

建议B2涂装改成白色,建议手机、电脑等电器一律不准出黑色款并且在息屏状态下屏幕不能是黑色,建议汽车喷漆、内饰和轮胎不能有黑色,建议办公文件不能用黑色墨水笔签署……

反正逢黑必反就对了。有一样做不到,就继续闹。

对了,文化人也不能闲着啊。

黑死病怎么能叫black death呢?换!

黑寡妇怎么能叫Black Widow呢?换!

一个好好的超级英雄电影,叫什么《黑豹》?换!

坐待美国成为无黑国度~~~~

user avatar

我们要在非洲建个火电站,建医院,建学校,你们使绊子,花钱雇人打砸,不让我们建,说我们新殖民主义,说我们是种族主义。

建医院,不好,是种族主义;砸医院,好,是种族平等。给非洲带来电力和就业,不好,是种族主义;给黑名单改个名,好,是种族平等。

你们美国真的太强大了,真的。强大到你颠倒是非,而人们却丝毫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user avatar

我笑得直打嗝,整这种表面工夫是不是白左的传统艺能?

把“黑名单”改了名就不会被挑刺,想啥好事呢?

emoji大家都知道吧,一个表情要做五种肤色,政治正确到不能更正确了。

即便如此,它还是被怼歧视黑人。

出事的是这套手足emoji:


人类的手心和脚底天然缺乏黑色素,所有人种的手心脚底肤色都差不多。

但是苹果制作emoji时没有考虑这一点,于是被喷成“对有色人种的刻板印象”

有网友认为这恰好证明 emoji 设计者的思维定势,而没有真正了解过不同肤色的差异。
——节选自ifanr

还有比这更离谱的。

西方搞LGBT运动,允许同性婚姻,所以emoji的“家庭”部分,性别组合令人眼花缭乱:

但是,还有人对此感到不满。

他们说,emoji只有男人和女人,为什么没有中性人?

结果……苹果真的按他们的要求改了……

不仅普通人分男、女、中性人,

连人鱼、吸血鬼、僵尸也有中性人,

僵尸LGBT运动,听起来咋那么奇怪呢?

加入中性人后,家庭系列emoji将膨胀到81种,令人咋舌。

哦对了,为了考虑跨国、跨人种情侣的情况,新版家庭emoji甚至可以调整肤色和发色呢!


这样能不能让白左满意呢?

当然不能啊!

为了追求政治正确而自我阉割,只会“越改越错”

比如,谷歌emoji为了讨好素食主义者,把沙拉中的蛋去掉,蛋奶素食主义者会不会抗议自己受到了歧视?

比如,为了讨好女性,给冲浪emoji新增粉色冲浪板版本,会不会被斥为性别刻板印象?(女性适合粉色被认为是性别刻板印象)

西方白左就像中国的杠精,区别在于,杠精在中国被嘲笑,白左却代表西方的政治正确。

杠精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无论你多么小心,他们都能挑出毛病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把黑名单改掉了,

黑匣子要不要改?黑箱要不要改?黑心要不要改?

看看黑美人鱼、黑赫敏,这场白左的“黑化之路”,大概永远都不会结束了。


user avatar

你们还别说,过两天搞不好我们国家也会有类似的改动。

先把“非洲”改成“阿夫利卡洲”;把“扫黄打非”给改成“扫黄打恶”;

然后所有文艺作品里面“黑恶势力”的字眼一律删除,改成“邪恶势力”;“黑心商人”改成“坏蛋商人”;“黑吃黑”改成“坏吃坏”;“黎明前的黑暗”欠妥,应该改成“黎明前的阴暗”;“黑作坊”改成“坏作坊”。

西游记里面把悟空大战黑熊精那段删了;


你会觉得我以上说的话是高级黑,错了,其实是高级暗。

user avatar

说句很不政治正确的话:人民是需要被教育的。

光搞这些虚的是没有用的,美国黑人问题又不是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被歧视的,黑人被歧视的问题大家心知肚明,我也不讲了。

走在时代前列的政治家们,应当非常清楚的了解这一点:投资人民,而不是收买人民

在人民自身生产力达不到的前提下,一切福利作用只会徒劳。七十年代早就有人对于当时的美国现状忧心忡忡:一代美国的黑人是完全靠福利,不工作的方式成长起来的,那么这一代的美国黑人成长起来以后,未来怎么办?

那就是今天的这个结果。

人是可塑性很强的动物,去看看一百多年前华人在美国什么地位,连爱因斯坦都说华人是劣等的,哪怕是到今天,某些华人聚集区是个什么样子,说句不好听的,大家心知肚明,美国华人还好点,意大利华人是什么情况,我也不讲了,美国华人实际上是靠着一波又一波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的冲击着过去老华人的社区,为什么今天唐人街在美国越来越少,尤其是新华人不愿意去住了,甚至连华人餐馆都后继无人了,也是有原因的。

如果说只是提供点福利,搞政治正确,今天这个不许讲,明天哪个不许讲,只会让整个黑人群体陷入更加无奈的境地。

现在美国的黑人社区,但凡只要有黑人出人头地,立即搬离黑人社区,然后基本上告别了自己年少时代生活的地方,一代一代的黑人社区,优秀的人才就这么被抽血,其本质和印度倒没什么区别,黑人不是没有人才,印度也不是没有人才,印度的人才都跑到美国了,黑人的人才都搬离社区了,剩下的是陷入绝望的黑人群体,一代一代的黑人小孩就在这个环境下长大,没有任何榜样可以供追随,又有什么指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