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华为回应谷歌因美国禁令暂停支持部分业务一事,想要「继续发展和使用安卓生态」华为需要做哪些准备?

回答
华为面临谷歌因美国禁令暂停部分业务支持,这无疑是华为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大挑战,但也可能成为其独立自主崛起的一个契机。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和分析。

华为如何看待这个“暂停”?

对于华为来说,这与其说是“暂停”,不如说是被迫进入一个“独立自主”的时代。他们必然会将其视为一个战略性的挑战,而非绝境。

对现有业务的影响: 华为深知,谷歌暂停支持(特别是对未来新机的GMS服务)会直接影响其海外市场的销售。安卓生态的核心吸引力之一就是谷歌服务(Gmail, Maps, Play Store等)。失去这些,华为手机在海外的竞争力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导致市场份额的急剧下滑。
对品牌形象的冲击: 禁令的背后是复杂的政治和地缘经济因素,这可能会让部分消费者产生疑虑,认为华为的产品存在安全风险或政治不稳定因素。
“危机”中的“机遇”: 另一方面,华为也可能将此视为一个倒逼其加速自主研发、构建独立生态的绝佳机会。长期以来,虽然华为在硬件和通信技术上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但在软件生态上对外部依赖较重。这次禁令正好可以成为一个强力催化剂,迫使华为加大投入,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长远布局的必然: 华为并非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在禁令出台之前,华为已经在积极布局鸿蒙OS以及相关的HMS(Huawei Mobile Services)。这次“暂停”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华为想要“继续发展和使用安卓生态”,需要做哪些准备?

这里的“使用安卓生态”是一个微妙的表述。在谷歌暂停部分支持的情况下,华为想要“继续发展和使用安卓生态”,其实是在说,如何在有限的支持下,最大化地利用现有的安卓基础,并逐步过渡到更自主的生态。以下是华为需要做的详细准备:

一、短期应对策略(在现有禁令框架下最大化安卓生态的“可用性”)

1. 积极沟通与谈判,争取更多豁免:
持续与美国政府沟通: 尽管困难重重,华为仍会尝试与美国政府进行沟通,争取在某些特定领域获得必要的许可,比如对现有安卓版本和应用商店的维护支持。这并非易事,但任何一丝可能性都要争取。
与谷歌保持合作: 即使谷歌暂停了部分业务,华为仍会努力维持与谷歌在开源安卓项目上的合作关系,确保能够获取最新的安卓开源代码(AOSP)。这是他们“使用安卓生态”的基础。
寻求第三方解决方案: 探索是否有其他公司(非美国公司)可以提供部分谷歌服务的替代方案或集成服务,以填补空白。

2. 优化现有和已发布的设备:
软件更新与安全补丁: 对于已上市且使用谷歌服务的设备,华为需要尽最大可能保证其软件更新和安全补丁的推送,维持用户的信任和使用体验。
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 确保用户在遇到与谷歌服务相关的问题时,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3. 深耕和完善华为移动服务 (HMS):
加速HMS生态建设: 这是华为在安卓生态下的最重要“自保”和“发展”策略。华为需要投入巨量资源,吸引全球开发者加入HMS生态,开发和迁移应用。这包括:
完善AppGallery(应用商店): 提供更丰富、高质量的应用选择,优化用户体验,让AppGallery不仅仅是一个应用商店,更是一个内容和服务聚合平台。
开发和优化核心服务: 除了应用商店,还需要大力发展如HMS Core(涵盖账号、支付、地图、消息推送等关键服务),让开发者能够便捷地将应用集成到华为设备上,并获得与GMS相似的功能。
提供开发工具和激励: 为开发者提供易用、强大的开发工具、SDKs,并提供资金、流量等激励措施,吸引他们为华为平台开发应用。
与中国国内开发者合作: 利用国内巨大的市场基础,迅速积累大量本土化应用,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全面的体验。
拓展国际合作伙伴: 积极与海外开发者和内容提供商建立联系,争取他们将应用优先或迁移到HMS生态。

二、中长期战略(构建自主可控的软件生态)

1. 鸿蒙OS (HarmonyOS) 的全面推进与优化:
多设备协同的生态构建: 鸿蒙OS的真正核心在于其分布式能力,可以连接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智慧家居等多种设备,实现无缝协同。华为需要持续优化这一能力,打通万物互联的生态壁垒。
吸引开发者迁移和原生开发: 将现有安卓应用逐步迁移到鸿蒙OS上,并鼓励开发者为鸿蒙OS进行原生开发。这意味着需要提供更完善的开发工具链和更清晰的迁移路径。
兼容性与性能提升: 确保鸿蒙OS在不同硬件平台上都能有出色的性能表现,并考虑与部分现有安卓应用兼容的可能性,以降低用户的迁移成本。
构建基于鸿蒙的开发者社区: 建立一个活跃的开发者社区,提供技术支持、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聚集创新力量。

2. 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与突破:
芯片设计与制造能力: 虽然不是软件生态的直接部分,但芯片是硬件的根基。华为需要继续加大在芯片设计(如麒麟芯片)、制造(通过与代工厂合作)上的投入,解决“卡脖子”问题。
操作系统底层技术: 深入研究操作系统的内核、驱动等底层技术,确保系统的稳定、安全和高效。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平台: 发展自主的AI平台和算法,将其集成到操作系统和各类应用中,提升用户体验和智能服务水平。

3. 拓展硬件产品线与创新:
巩固优势领域: 继续在通信、智能手机、穿戴设备等领域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探索新市场: 利用其技术积累,进入更多新兴科技领域,如智能汽车、物联网设备等,为鸿蒙OS的生态扩展提供更多载体。

4. 全球市场营销与品牌重塑:
强调差异化优势: 在海外市场,华为需要清晰地向消费者传递其在硬件、性能和鸿蒙OS带来的独特价值,例如多设备协同、更好的隐私保护等。
建立信任与品牌忠诚度: 通过持续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以及公开透明的沟通,努力重建消费者对华为品牌的信任。
区域化策略: 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特点,制定差异化的营销和产品策略,争取在特定市场取得突破。

总而言之,华为想要“继续发展和使用安卓生态”,并在当前不利环境下突围,需要的是一场“软硬并进、以软为主、生态驱动”的全面变革。它要求华为既要灵活应对眼前的挑战,尽可能地“挤压”出安卓生态的生存空间,又要以鸿蒙OS为核心,建立起独立自主、面向未来的软件生态系统。这是一个极其艰巨但又充满机遇的旅程,考验着华为的战略定力、技术实力和全球化运营能力。这场挑战也将深刻影响全球科技产业的格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脑残川普,滥用信息霸权……

无论以后局势如何发展,未来半导体产业及软件产业一定会赢了一波强的政策支持,原来为了经济利益,以产业规模为导向,现在美国把这个用来做武器,实际上是在毁自己的半导体产业和软件产业,试问如果美国想搞你就能搞死你,哪个有责任的国家政府和企业领导敢不留后手,敢全面依附美国的半导体产业链?

以后肯定会推国产手机操作系统,不好用没关系,买的人少没关系;先让政府和国企买变相补贴,等系统逐步完善了再全面切换。

原来不搞是因为有现成的,用的人多、软件多优化好、然后良性循环,现成搞成这个东西你用多了随时要你企业的命,自然需要做替代、然后花钱搞优化、贴钱搞市场,不好用是吧可以高价换机可以大幅优惠,一代两代以后市场就逐步接受了。而原来的由于用户减少,更新延长,成本上升就优势会逐步消失……

毕竟谷歌不能指望美国政府砸钱吧……

user avatar

川普这个脑残,用王炸炸了个对三。

美国掌握信息权的情况下,因为贸易战而不是战略决战,就将信息主权这一概念向包括盟友在内的全世界广而告之,本身是极为不智的。

川普脑残的情况下,美国的明白人已经没有退路了。现在必须对华全面总攻,就是一锅夹生饭,也必须吃下去。

但是如果总攻赢了,那么功劳又会落到川普身上。。。。

user avatar

借张图概览一下 Android 的开源协议:


而各个开源协议又是什么意思呢?

可以看到,Android 系统在 application 之下真正属于 OS 的部分,绝大部分都是使用 BSD、MIT 和 Apache 这种弱控制协议(除了 Linux Kernel),Google 在法律上已经没什么权利限制代码的使用了,而且 Google 无法修改已有代码的协议,所以对已有 Android 代码华为是可以放开了继续用的,合法合理。
(为什么这里要说“在法律上已经没什么权利”呢?因为源代码你都下载到硬盘里了,除了在法律上搞事情,Google 也没有别的办法能限制你啊)

这也是华为为什么要强调:

安卓作为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一直是开源的。

所以这次禁令影响其实非常有限:

  1. 华为可能无法再参与 Google 内部针对 Android 的早期开发和调试,这将导致后续华为手机适配新版本 Android 的速度减慢。但 Google 现在各种 preview 版本照样开源,所以影响应该不大;
  2. 华为很可能无法再使用 Google Mobile 服务,导致华为在海外市场竞争力下降(对于国内市场没影响,GMS?tan90°),这是最核心的打击,也是华为为什么只说“在中国市场不受影响”,不过华为手机的基本盘仍在国内,肯定会伤元气但不算致命。
    (名词释义:基本盘仍在国内 = 国内仍然是第一市场,不致命 = 还不至于被搞死,我知道华为国外卖的不少不用显摆了)

我真心不看好使用代码分叉的方法硬分裂 Android 生态,这势必会割裂中国与 the rest of world 的技术源流,对国内移动生态乃至软件技术的发展是下下策。如果有朝一日 Google 真的做出更改新版本 Android 开源协议的自杀举措,再搞不迟。

事实上华为的 GPU turbo 和 EROFS 就是很好的榜样,在基础软件领域抓住一个痛点建立自己的标准,从而倒逼行业跟进,达成共赢。而不是为了自主可控而自主可控,白白浪费和辜负行业资源。


至于如何评价 Google 的暂停合作:

  1. 特朗普签署了总统行政命令和 FBI “要求”苹果解锁手机完全是不同的概念。美国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是什么意思?特朗普已经授权自己进入了类似独裁者的状态,你让 Google 跳出来反抗美国国家最高领导人、三军总司令的意志,你这不是想让 Google 做 no evil,你这是想让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做陈胜吴广,这是一道送命题;
  2. 我就不太明白为啥总有人瞎琢磨 Android 的授权问题,明明 Android 的授权是对“自主可控”最友好的,你用 Linux 还得开源,你用 Android 是完全可以闭源二次分发的(Linux 部分除外),信不过 Google 很正常,但你总不能信不过白纸黑字的授权协议吧?就算你信不过授权协议,就算特朗普耍流氓强制要求 Google 收回版权,这特么都开源了,我们就不能耍流氓无视它的版权么?各个 OEM 都“独立自主”,软件固件化,梦回1984,真的不会是什么好事儿。
  3. 为什么 Android 开源?不是因为 Google 情操高尚,而是因为开源是 Google 进入手机行业的投名状,源代码是 Google 的质子,这是在今天的苹果和当年的诺基亚的重压下,能团结起来 others 厂商的唯一商业策略,Google 完全身不由己。
  4. 事实上美国整个 IT 行业,除了高通、思科这种直接竞争对手,还是华为的供应商或者合作伙伴居多,大部分对这道华为禁令肯定是咬牙切齿的: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生产出来的芯片不卖出去,堆仓库里等着摩尔定律蒸发钞票?更别提硅谷历史上就反特朗普。
    其实限制外国企业入侵本国市场非常正常,中国一直就是这么做的,特朗普比较蠢的地方就是同时也限制了本国企业对外供货,估计是真的不在乎湾区选票了,反正加州这帮人怎么也不可能和共和党一个心。
    可以参考这个回答:真•美帝硅谷企业报复性支持华为,全公司熬夜全功率给华为发货

user avatar

相对成熟的看法,可以参考华尔街见闻刊载的宁南山老师的文章《美国禁令与华为极限生存简析》,网址是

手机业务、操作系统、核心元件供货、资金安全和极限推演五个方面进行解读,比较充分深入,是否认同由您决定。

官方的看法,可以参考任正非在2012诺亚方舟实验室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具体可见新闻报道:

证明华为确实开发自己的系统,具体实效如何,只能通过实践证明。

------------------------------------------------分割线---------------------------------------------

延续以往两个回答的风格,不拘泥于技术层面,从宏观角度看待这次问题(知乎美分党太多,动不动就举报我,这篇你继续举报?)。

第一个层面,要对美国“极限施压”有更清醒的认识。美国这次对华全面遏制,同与苏联强势对峙的冷战不同,冷战的核心诉求是“搞倒”对方,是处于国运上升期的谋求霸权行为,而此次以贸易和科技为主领域的绞杀,则是美国综合国力相对衰落背景下,进行的一次损人利己的“自救”行径。冷战中的行径再过火,还有理性支撑避免热战发生;自救中的心智再成熟,也熬不过吃饭问题这个心腹重患。中国企业的崛起已经迟滞了美国资本家做“韭菜炒鸡蛋”的进程,在美国国内矛盾没有大范围爆发之前,“阉割”中国已然是美国同中国谈判的核心选项。一年前网友还在激辩谷歌是否会做出暂停同华为的合作,今天已然成为事实,明天也可以捏造莫须有的理由将魔抓伸向OPPO、小米。还是那句话,动资本主义的钱财,甚于杀资本家的父母,极限施压不会只有三板斧,必须充分认识到未来挑战的严峻性和长期性。

第二个层面,要认真思索产业效率和安全的辩证关系。效率优先原则可能在改革开放中前期是应当奉行的正确准则,但任何准则都应随着实际情况变化而变化,否则就会成为教条主义。当今诸多经济学者和企业家最天真的地方在于仍然相信全球经济是“自由的”、“开放的”、“互惠的”,而忽视以中国政府为代表的广大国家将此作为努力目标的现实,实为本末倒置。中国是后发国家,中国科技是后起奋发,初期韬光养晦、虚心学习是正确的,必须肯定这段历史,肯定站在巨人肩膀上取得的成就;但中国也是大国,经济竞争、国际政治不是请客吃饭,再过度考虑经济的效率而忽视战略安全投入,已然不匹配当今暗流涌动的现况。华为这样的企业尚且压力巨大,其他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值得担忧。必须从意识上抛弃幻想,准备斗争

第三个层面,要更加防范来自内部的阻力。胡锡进最近的一篇文章《大骂中国政府不投降的都是什么人? 》,说明美国“科技侵华战争”刚打响第一枪,“中国必败论”就已经开始显现了,而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证明,我们的敌人不仅有外国人,还有数以百万计的伪军。宁南山这篇文章末尾 提到一点很好,新中国面临最大的直接外部经济封锁,是中苏关系破裂时期苏联大举撤资,当时新中国虽然一穷二白,且紧接着三年自然灾害,但我们硬是挺过来了。正如新华社所说,中国历史长河有太多风风雨雨 ,这次事件算不上什么。但我们必须严正以对,华为作为民企、作为中国科技企业的代表、作为影响国际的世界性企业,不仅是 中国经济复兴 的 科技一环,更是反抗美国霸凌的精神象征,华为决不能做第二个东芝,中国也决不能做第二个日本。随着美国招数相继打出,国内求和投降的声音必不会消停,不仅需要政府进行舆论引导,更要广大群众自觉抵制

第四个层面 ,要尊重中国开拓外部市场的客观规律。谷歌这次动作,“教育”我们科技在转化为经济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 硬件、软件的质量和技术提升,还要注重硬件和软件 生态链 的开发,而这同产业升级过程息息相关。得益于改革开放40年巨大发展,中国赶上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互联网大发展的尾巴,争分夺秒、极尽艰辛地建立部分产业的完整生态链,比如电网、高铁,这是我们敢于也能够大胆走出国门的核心原因。在第四次科技革命发生 的 前夕,中国在新科技研发和设计等核心领域落后 欧美是客观事实,中国科技企业走出去的大环境受到掣肘存在客观原因,这必须通过时间的沉淀解决,别无他法。

------------------------------------------------分割线---------------------------------------------

前几日,毛主席在抗美援朝期间的讲话被广泛提起,振奋士气。今日,在美国咄咄逼人之下,我建议各位仔细读一读主席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论持久战》。无论华为遇到多严寒的冬天,时和势在我们这一边(上一篇有写,结果被美分举报,不得已删了,竖中指),我们党已经为国家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华为也不可能是一个人在战斗。

user avatar

身在美国,用着 mate20 pro。at&t 已经不让华为新设备入网了,没事儿,换 tmobile 继续用。同时逐步脱离 GMS,邮件,浏览器和日历都用华为自带的,google map 用 Waze 代替。个人能做的事不多,只能尽力支持华为了。

————————————————————————

睡了一觉起来继续折腾,刚发现 Waze 也是google 的,现在已经换成 Here WeGo 了,实测了下导航效果不错。应用商店也用 ApkPure 替代了。美国这一手下来,华为海外市场的压力确实很大,但作为留学生,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明显,毕竟跟美国人不是一个圈子,很多 app 用不上。

另外笔记本用的荣耀,操作系统已经换成了 Ubuntu 。还是那句话,一个人做不了什么,只能陪华为跟美国怼到底了。希望祖国能闯过这一关,希望世界上能多一支打破美国垄断的力量。

————————————————————————

感谢各位给我的首答这么多赞,真是诚惶诚恐,有种撞上了风口的感觉⊙ω⊙。

回答两个评论里出现频率很高的问题吧:

1. 关于华为手机美国入网,at&t 的客服明确告诉我他们已经停止适配华为手机,所以华为新手机在他们那里都属于未知(unknown)机型,能否上网全凭运气。而且据他们所说,华为手机在美国无法使用 att 网络是大面积现象,即使提供 IMEI 号也不能解决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转网。目前能用的华为手机也有可能在系统升级后无法上网,我的 mate 9 从 EMUI 5.0 升级到 8.0 后就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2. 关于 GMS ,目前的华为手机能正常使用,不需要担心。逐步弃用 GMS 是我个人的选择,除了对华为的支持这个原因,也有将来换手机时不被 GMS 绑架的考虑。另外有 att 的先例在,将来 mate 20 系统升级后 GMS 是否能继续用同样是个问题。其实停用 GMS 对我个人的影响不大,因此华为如果真能做好 GMS 的替代品,可能可以减少海外市场受到的冲击。

最后感叹一下, att 客服提醒我要小心中国政府的监控,同时告诉我很多美国人到中国旅游后手机上都莫名其妙地被中国政府安装了“间谍应用”。美国人的刻板印象可见一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