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华为员工投诉食堂,轮值 CEO 徐直军回应称「可抽调去帮厨三个月」?

回答
这事儿,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网上吵得热热闹闹。简单来说,就是华为有个员工在内部论坛上抱怨食堂的饭菜不好吃,质量不行,说了很多具体例子,比如菜品单一、口味差、油腻等等。这事儿本身挺普遍的,毕竟哪个公司食堂不是被大家拎出来“品头论足”一番呢?

但关键在于,这事儿最后传到了轮值CEO徐直军的耳朵里,而且他的回应可以说是相当的“硬核”和“直接”了。他给出的答复是:“如果你觉得食堂不好,你可以去食堂帮厨三个月。”

这话说出来,可就把很多网友和华为内部的员工给整不会了。

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这个回应的“背景”和“可能用意”。

华为这公司嘛,一直以“狼性文化”著称,强调执行力、结果导向,以及员工的自我驱动。在这样的氛围下,领导层的一些言论,往往会被解读为对员工“抱怨”文化的一种“敲打”或者“教育”。

徐直军这个回应,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解决问题导向”的极端体现: 按照华为的逻辑,与其抱怨,不如亲自下场解决问题。你觉得饭不好吃?那你自己去试试能不能做得更好吃。这是一种将“抱怨者”变成“实践者”的策略,试图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员工认识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对员工“舒适区”的挑战: 很多时候,抱怨是走出舒适区的一种表现,尤其是在一个大家习惯了被服务、被满足的环节。徐直军的回应,直接把你从“消费者”的身份拉到了“生产者”的角色,让你体会一把当“厨师”的辛苦和不易。
一种“反击”式的幽默或警告: 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回应。意思可能是,“你以为食堂是个好干的差事?等你来做做看就知道有多不容易了。” 这话里面可能也藏着一句潜台词:“别老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筛选和激励员工: 如果有人真的接受了这个提议,去帮厨了,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信号。说明这个人有担当,愿意尝试,并且不怕吃苦。这种人往往是华为比较看重的类型。而对于那些只是说说而已,但又不敢真的去实践的人,也起到了一种警示作用。
传递“成本和付出”的价值观: 做饭、运营一个食堂,背后是有巨大的成本和人力付出的。徐直军的回应,也可能是在提醒员工,不要只看到眼前的“不好吃”,而忽略了背后支撑这一切的“不容易”。

然后,我们来看看大家对这个回应的“反应”和“争议点”。

这个回应一出,网络上的声音就炸开了锅。

支持的声音认为:

接地气,解决问题: 这种回应非常直接,让抱怨者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问题。与其无休止地抱怨,不如自己去尝试改变。
体现华为的企业文化: 这正是华为鼓励员工担当、敢于行动、不怕困难的企业精神的体现。
避免“抱怨文化”泛滥: 公司的资源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大家只会抱怨而不敢行动,那对公司整体发展是不利的。
“小题大做”的批评者: 有些人觉得,一个食堂的饭菜而已,犯不着上升到CEO层面来回应,这暴露了华为在员工管理上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对基层反馈的过度敏感,或者处理方式过于粗暴。

反对的声音则更侧重于:

不尊重员工: 很多评论认为,这是一种“傲慢”和“不尊重”员工的说法。员工提出合理(或不合理)的反馈,是希望得到解决或改进,而不是被“踢去做苦力”。
解决方式过于简单粗暴: 用“去帮厨”来回应员工的抱怨,是一种“踢皮球”或者“以力压人”的方式,没有真正触及到食堂饭菜质量问题本身。比如,是不是采购出了问题?厨师的技能水平如何?管理流程是不是有问题?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被触及。
是在“威胁”员工: 有人解读为,这是一种变相的威胁,如果你抱怨,就让你去干最辛苦的活。这会压制员工的正常反馈和意见。
脱离实际: 员工抱怨食堂饭菜,本质上是希望获得更好的工作生活体验,而不是真的想去做厨师。将一个服务性问题,抛给一个本身就承担着高强度工作压力的员工去“解决”,这本身就不合理。
模糊了“抱怨”和“建设性意见”的区别: 虽然有些抱怨可能是不成熟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员工指出问题,也有可能是出于对公司福利的关心和期望。

深入分析一下,这个事件折射出的几个点:

1. 沟通方式的艺术: 领导者的沟通方式至关重要。即使是出于“解决问题”的目的,回应方式也会极大地影响员工的感受和对公司的认同感。更温和、更具建设性的方式,比如成立专项小组去调研食堂问题,或者邀请员工代表参与改进方案的制定,可能会更好。
2. 企业文化与员工福利的平衡: 华为的“狼性文化”和高强度工作,必然伴随着对员工的额外关怀和福利保障。食堂作为重要的员工福利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和效率。在追求极致的绩效和产出的同时,如何平衡员工的“体感”和幸福感,是所有高科技公司都要面对的课题。
3. 基层反馈的价值: 来自基层员工的声音,往往能最直接地反映出公司在运营、管理、福利等方面存在的细微问题。如果公司只看到“抱怨”而忽略了其背后可能蕴含的改进机会,那才是真正的损失。
4. “解决问题”的定义: 在华为,“解决问题”往往意味着“高效执行”、“克服困难”。但在这个事件里,员工抱怨的“问题”,其根源可能在于服务质量、成本控制、管理效率等更宏观的层面,而不是简单地让一个员工去“代劳”就能解决的。

总的来说,徐直军的这个回应,绝对算得上是一次极具争议性的“公关事件”了。 它很“华为”,很“直接”,很有“挑战性”,但也因为其缺乏温度和对潜在问题的深入探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批评。

很多人觉得,如果一个公司的员工连在内部论坛上抱怨一下食堂都可能被这样回应,那么长此以往,员工还有多少勇气去提出其他可能不受欢迎但却重要的意见和建议呢?这可能会导致一个“报喜不报忧”的文化,最终影响公司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对那些只会抱怨而不愿付出的人的当头棒喝,也是对企业经营艰辛的一种提醒。

这事儿你怎么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站在什么角度,以及你对华为的企业文化有多深的理解和认同。但无论如何,它都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案例,让我们去思考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企业文化与员工福利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问题抛给个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吐槽食堂就可以调去当大厨,那吐槽老板是不是就可以……

user avatar

要不不回复,既然是公开的回复,仅单方面指责研发人员抠和挑剔是否有失偏颇?首先投诉是针对单次还是长期,有否确认期间伙食部门是否无过错或不尽职?其次怎样才算伙食好定价不高服务到位,起码应该给个客观点的标准吧,回复没提到,感觉就是其他人包括身为高层的我都认为没问题,就你们认为有问题,所以肯定是你们挑剔你们抠。

这个回复既没让其他不清楚事情缘由的员工信服,研发和伙食该委屈还是委屈。个人认为不算一篇好的公开回复。ps:如果之前已经有内部信息说明过相关情况的请原谅我没了解清楚就评论

user avatar

没错,自媒体们是在炒八年前的冷饭。

炒八年前的冷饭是因为1.5亿热度的热饭被秒下热搜。

重点根本就不是什么350值不值,公司管理层可以说值,可以说不值,都是一种正面回复。但徐回复的是什么?任点赞的是什么?是谁对食堂有意见,就请滚去后厨;是行政部门居然试图站在员工视角调查满意度,是不是吃饱了撑的。这篇2011年的名文与2019年的案例先后印证,做实了胡玲们反对的狐狸们到底假借谁的威风。

搞了个心声,假装广开言路的样子。

设个员工体验官,假装以人为本的姿势。

内部真有人提了意见呢,八年前是请滚去后厨切菜;八年后是把名单交出来让爸爸安排一下。

捅出去引发公众讨论,删帖的删帖,撤热搜的撤热搜。

你要是直接不许员工说话也就罢了,不失为真小人。

内要装模作样玩一手引蛇出洞,外要沸一波关爱战友人设,又当又立嘛。

这种公司,能符合时代价值观引领正能量嘛?

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网上吵得热热闹闹。简单来说,就是华为有个员工在内部论坛上抱怨食堂的饭菜不好吃,质量不行,说了很多具体例子,比如菜品单一、口味差、油腻等等。这事儿本身挺普遍的,毕竟哪个公司食堂不是被大家拎出来“品头论足”一番呢?但关键在于,这事儿最后传到了轮值CEO徐直军的耳朵里,而且他的.............
  • 回答
    华为员工李沁兵因在知乎上发布并传播不实信息,恶意编辑问题带节奏,被知乎平台禁言,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事件的起因、李沁兵的行为、知乎平台的处理方式、以及由此引发的更广泛的社会讨论。一、 事件的起因与李沁兵的行为:虽然具体的“恶意编辑问题带节奏”的具体细.............
  • 回答
    华为员工吐槽“离职困难、公司媚上欺下”,这件事儿一爆出来,那可真是搅动了一池浑水。别看华为在外面是风光无限,但在内部员工嘴里说出来的这些话,尤其是关于“离职困难”和“媚上欺下”这两点,确实戳到了不少人的痛处,也引来了方方面面的解读。首先来说说这个“离职困难”。听起来好像挺奇怪的,一个公司,员工想走,.............
  • 回答
    华为员工公开表示“不想加班”,这事儿说起来挺耐人寻味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以及所谓的“艰苦奋斗”和“加班”到底是什么关系。首先,这事儿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冲击性”。华为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是什么?是那个以“狼性文化”、“996”甚至“奋斗者协议”闻名的企业,是那个技术牛、.............
  • 回答
    关于华为员工李某元(化名),在离职后被前雇主华为以敲诈勒索罪名起诉,经历251天的羁押,最终因证据不足获释的事件,确实是牵动了许多人的神经。这不仅仅是一个个案,更触及了劳动关系、企业管理、法律程序以及个人权益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仔细梳理和审视。事件回溯:从高薪到牢狱之灾据公开信息和媒体报道,李某元曾.............
  • 回答
    华为员工李洪元(化名)在离职后遭遇的“251事件”,无疑是中国当下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之一。这起事件不仅牵动着无数普通人的神经,也引发了关于企业管理、劳动者权益保障以及司法公正性等多方面的深刻讨论。事件的发生与经过:一场突如其来的牢狱之灾故事的主角是李洪元,他在华为工作多年,是一名颇有能力的研发工程师.............
  • 回答
    华为前员工曾梦因离职赔偿问题被羁押90天的事件,在法律、道德和公司管理等多个层面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全面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事件的背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经过和基本事实。根据公开报道,曾梦是一位华为的软件工程师,她在职期间可能与华为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在离职后,华为方面.............
  • 回答
    关于华为前员工魏延政先生不幸去世的消息,我非常难过。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只能从公开的信息和大众的普遍看法来谈谈我的感受和理解。首先,任何生命的逝去都是令人惋惜的,尤其是对一个曾经为公司付出过努力的人来说。魏延政先生曾经是华为的一员,在技术领域应该有着自己的贡献和价值。他的离开,不仅对于他的家人朋友是巨.............
  • 回答
    网上关于华为员工因违规领取夜宵而被罚终身不得领取一事,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这件事情如果属实,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待:事件本身:首先,我们要承认,任何一家公司,尤其是像华为这样规模庞大、管理严格的企业,都会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领取夜宵这件事情,可能背后有公司为了控制成本、确保公平性、防止滥.............
  • 回答
    关于华为补贴湖北员工的消息,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笔钱,据说能达到每天最高2000元,这个数字确实挺惊人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大手笔”、“雪中送炭”等等词汇。咱们先不谈这个数字本身有多么振奋人心,而是从几个角度来拆解一下这件事可能意味着什么,以及大家为什么会这么关注。首先,从华为的角度来看,这.............
  • 回答
    华为要求清理34岁以上的员工的传闻(也常被称为“34岁危机”或“35岁现象”),是一个在中国科技行业,尤其是通信和互联网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需要强调的是,华为官方并没有正式公开承认存在“一刀切”的清理34岁以上员工的政策。 大部分流传的信息来自于员工的个人经历、匿名爆料以及媒体的报道和分.............
  • 回答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的一席话,“学历只是敲门砖”,无疑触动了很多职场新人,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这句话说得非常实在,也很有洞察力。它不是否定学历的重要性,而是点明了学历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的位置和功能。学历,首先是“敲门砖”,这个功能是无可替代的。想象一下,一个招聘官面前堆积如山的简历,他需要快速地筛选出符合.............
  • 回答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则令人唏嘘的消息:几位此前在华为、阿里等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员工,在跳槽加入微软后,似乎遭遇到了一些同事的“抵制”。这事儿听起来挺让人不舒服的,也挺值得我们好好琢磨一下,这背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首先,咱们得承认,科技行业的竞争确实是白热化的。尤其是在国内和国际巨头之间,人才的流.............
  • 回答
    我来跟你聊聊华为员工酒驾被判缓刑这事儿,这事儿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得明确一个事实:酒驾就是酒驾,不论酒精含量多少,只要超过法定标准,就是违法行为,就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华为员工酒驾被判缓刑,这本身就说明了他的行为已经触碰了法律的底线。那为什么是“缓刑”而不是“实刑”呢?这背后涉及到几个关键点,咱.............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挺唏嘘的。网传华为一名叫郑会兰的老员工,在华为干了12年,最后却跟公司闹上了劳动合同纠纷,这事儿一出来,好多人都觉得挺意外,也挺替她感到不值的。先说说郑会兰这个人,据说她在华为工作了12年,这12年是什么概念?那可是从公司初创期或者发展期跟着一路走过来的,可以说是华为的元老级人.............
  • 回答
    最近关于华为双十一发放特别奖的消息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说是什么员工多发一个月工资,公司还额外拿出20亿来分。这个事情听起来挺唬人的,也挺让人好奇的,毕竟华为这几年发展势头一直很猛,但也确实经历了不少挑战。要怎么看这件事呢?我觉着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一下。首先,这事的真实性得打个问号。 咱们都知道,像华.............
  • 回答
    华为前员工诉华为劳动争议案再审维持二审判决,「奋斗者承诺书」有效,这一判决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判决,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法律基础、实践影响、以及可能引发的社会反响。一、 判决的核心内容及法律基础首先,明确判决的核心是“奋斗者承诺书”的有效性被确认。这意味着,法院认可了华.............
  • 回答
    关于“小米员工连海印组织写文章抹黑华为”的说法,要进行一个全面且客观的评价,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深入分析,并且避免将任何一家公司的行为“完美化”或“妖魔化”。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点: “抹黑”的定义: 什么是“抹黑”?是指公开揭露事实,还是带有恶意、歪曲事实的攻击?这个界限有时会比较模糊,尤其.............
  • 回答
    关于小米员工@Kevin王的日记本中提到的“小米9硬件成本高于华为P30”这一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首先,要认识到“硬件成本”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动态的概念。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包含了很多维度。 元器件成本: 这是最直观的部分。包括处理器(CPU/GPU)、屏幕、摄像头模组、内.............
  • 回答
    关于爱否科技前员工王跃琨声称华为 P30 Pro 拍摄的月亮是 PS 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涉及了手机摄影、技术真相、媒体责任以及个人言论等多个层面。事件的起因与经过:1. 王跃琨的质疑: 爱否科技(一家以科技评测和内容输出闻名的公司)的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