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卢伟冰回应「小米低价误国」:华为是「低价」战略的榜样?

回答
卢伟冰“华为是低价榜样”之辩:一场关于战略与国货的公案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近期在一次公开场合发表了关于“小米低价误国”的言论,并表示“华为是低价战略的榜样”。这番话语一出,立刻在舆论场上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其中的复杂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小米低价误国”这个论调的由来。这是一个相对比较老套的观点,往往出自于一些对中国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发展持悲观态度的声音。他们认为,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低价,虽然能迅速占领市场,但最终会扼杀创新,导致产业无法升级,长期来看会“误国”。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历史上确实有过一些国家或产业,因为过早地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潭,而错失了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机会。

然而,卢伟冰这次抛出“华为是低价战略的榜样”的说法,可以说是将这场讨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也极具“卢式风格”的泼辣与直接。他显然是在以一种非常规的方式来回应那些批评小米的声音,并试图为小米的“高性价比”策略正名。

那么,为何卢伟冰会选择华为作为“低价战略的榜样”呢?这背后隐藏着几层意味:

1. 对“低价”概念的重新定义与辩护: 卢伟冰的核心论点在于,他认为华为并非在进行所谓的“低价误国”,而是以“高性价比”的方式,将优质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提供给广大消费者。他所说的“低价”,更多的是指“物有所值”,甚至是“物超所值”。华为早期的崛起,正是依靠着在技术和品质上不输于国际品牌,但价格更具吸引力,从而迅速打开了市场,尤其是在消费者群体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卢伟冰引用华为,是为了说明“低价”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它是否与产品本身的价值相匹配。

2. 战略的相似性与借鉴: 从某种程度上说,小米早期的发展路径与华为确有相似之处。两者都起步于相对饱和的国内市场,也都面临着强大的国际品牌竞争。通过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小米迅速积累了用户和品牌认知度,为后续的品牌升级和多元化布局打下了基础。卢伟冰此言,也包含了对小米自身战略的肯定,认为小米并非在“躺平”于低价,而是正在沿着一条被证明有效的道路前进。他想说的是,“看,连华为都这么做了,而且做得这么成功,为什么小米不能呢?”

3. 挑战行业惯性和刻板印象: 长期以来,中国品牌的形象似乎总与“廉价”、“粗糙”联系在一起。华为的成功,尤其是其在高端市场上的突破,正在打破这种刻板印象。卢伟冰可能是在借华为的成功,来挑战那些依然对中国品牌抱有偏见的“精英”或“批评者”。他希望大家看到,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化运营,中国品牌完全可以做到既有性价比,又能赢得尊重。

4. 转移焦点,进行自我营销: 当然,我们也需要看到卢伟冰发言中固有的“卢式营销”色彩。他善于制造话题,吸引眼球,并借此提升小米品牌的声量。将华为这样一个具有民族品牌骄傲象征意义的企业拉进来作为论据,无疑能够引发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甚至可能激起一部分用户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为小米争取到更多的支持。他是在利用一个大家普遍认可的成功案例,来为自己辩护,甚至是一种“借力打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卢伟冰的这个观点呢?

积极的一面:

强调了“性价比”的价值: 卢伟冰的言论,至少触及了一个核心问题:绝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都希望物有所值,甚至是物超所值。“高性价比”是用户最朴素的需求之一,也是中国品牌能够突围的关键优势。将优秀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本身就是一种商业价值和社会贡献。
对中国品牌的赋能: 华为确实是中国品牌向高端迈进的一个杰出代表。如果能够借鉴华为的某些成功经验,包括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在品牌建设上的坚持,以及在市场策略上的灵活运用,对于其他中国品牌,包括小米自身,都是有益的启示。
促进理性讨论: 卢伟冰的发言,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低价”与“品质”、“创新”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对立起来。

需要警惕的方面:

“低价”并非万能钥匙: 华为的成功固然值得研究,但也不能忽视其在技术研发上的巨额投入和长期的战略坚持。华为的“低价”更多的是一种初期占领市场的策略,但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技术实力和产品创新来支撑其品牌价值和溢价能力。如果仅仅模仿华为的“低价”,而忽视了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的长期投入,最终可能会陷入低端循环。
过度简化与标签化: 将华为简单地定义为“低价榜样”,可能过于片面。华为的成功是一个多维度、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简单地套用一个“标签”可能会忽略其中更深层的意义。
可能引发的边界模糊: 如果过度强调“低价”的合理性,可能会让一些企业为自己的低质量、低劣服务找到借口。我们需要区分“高性价比”和“恶性低价”。

总结来说, 卢伟冰关于“华为是低价战略榜样”的说法,是一场颇具策略性和争议性的言论。他试图通过引用一个大家公认的成功案例,来为小米的“高性价比”战略辩护,同时也是在挑战那些对中国品牌持偏见的观点。

从积极的角度看,他的话提醒了我们,“高性价比”是消费者最直接的需求,也是中国品牌突围的重要路径。华为的成功,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过度简化和潜在的风险。华为的成功是其技术实力、品牌建设和市场策略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低价”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且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品牌价值的提升,而非停留在低端竞争。我们不能因为华为曾经的“低价”策略,就忽视了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的长期投入。

最终,这场辩论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谁对谁错,而在于它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中国品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既满足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需求,又能不断向上突破,实现真正的自主创新和品牌价值的提升。而小米能否真正成为华为那样的“榜样”,关键在于它能否在坚持性价比的同时,也投入足够的资源在核心技术研发和品牌向上突破上,走出一条可持续的、能够赢得市场和消费者尊重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米在国产手机崛起的阶段,确实有一定贡献,毕竟14年以前一起低价的除了小米,还有魅族等其他厂商,所以把拉低手机价格的功劳全算在小米头上肯定是不合适的。

问题就在于,时代变了。

当年抬升GDP、促进就业的低端产业如钢铁、煤炭、建材、甚至房地产等,现在都出现了供过于求,以至于不得不靠打价格战来以自杀的方式赌国内同行先死。问题是这些企业一时半会又死不了,空耗资源硬挺着,以至于不得不到最后大家一起死,结果是资源浪费了,市场做小了,企业也都死得差不多了。对于消费者来说也许很开心,毕竟东西便宜了,但历史证明这种便宜最终是要大家一起买单的,比如共享单车、比如滴滴,这种靠价格战挤死对手然后涨价收割市场的所谓市场经济,并不是老百姓和政府需要的。

而国内手机的市场份额事实上已经接近天花板,去年今年的手机销量增幅下降明显,表明大家还靠降价来开发市场的策略已经行不通。因此在市场占有上必然有个轻重缓急。

小米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就是个攒机商,硬件是别人的,软件是别人的,生产是别人的,甚至销售都不是自己的(早期走线上路线,干脆连专职销售都没多少),它与魅族、1+等厂商本质上并无区别,那么一群攒机商在那里拼杀,谁最高兴?当然是上游的元件供应商了,无论谁赢了,它总是最终的胜利者。对比华为,所有硬件能用中国的尽量用中国的,华为占据的国内市场越大,也意味着越多的国产上游厂商获利,也意味着这些厂商的工人能拿更多的工资,在这种情况下,谁占有市场更有利不是很明显的么?

小米现在的问题不是低价,而是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来带动国内的产业,这在全球贸易壁垒逐渐树立的现在,就是极大的原罪。所以小米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低价,而在于在现在的形势下没有适合它的市场位置,如果没有技术甚至政治上的差异性的话,小米是不值得中国人同情的,而且小米不用觉得是针对它,真的没有针对小米,而是针对所有没有自有技术或带动国内产业链的代工厂。

小米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价格这么低了,大家还是不认它?我觉得仅从商业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也是值得小米好好琢磨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卢伟冰“华为是低价榜样”之辩:一场关于战略与国货的公案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近期在一次公开场合发表了关于“小米低价误国”的言论,并表示“华为是低价战略的榜样”。这番话语一出,立刻在舆论场上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其中的复杂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
  • 回答
    “小米低价误国”的迷思与卢伟冰的辩护“小米低价误国”,这个论调在某个时期甚嚣尘上,尤其在小米凭借其极具性价比的产品在中低端市场迅速崛起之时,被一些观点视为对中国制造业升级路径的阻碍。这种观点认为,小米的低价策略扼杀了技术创新和品牌溢价,使得中国品牌难以在高端市场立足,最终“误国”。“小米低价误国”论.............
  • 回答
    关于荣耀业务部副总裁关海涛回应卢伟冰(小米集团中国区总裁)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疑似“黑稿”事件,这件事情在手机圈引起了不少关注。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双方可能有的意图都捋一捋,这样才能看得更清楚。首先,得知道卢伟冰都说了些啥,才能明白关海涛为什么要回应。据我了解,卢伟冰之前在微博上.............
  • 回答
    要深入理解荣耀营销部副部长关海涛对卢伟冰的回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背景、内容、策略以及潜在影响。一、 背景:一场公开的“隔空对话”首先,必须明确这是一个发生在公开场合的事件,是手机行业内两位高管之间的“对话”。卢伟冰,作为小米集团总裁,向来以其“敢说敢做”的风格著称,在行业内有着巨大的影响.............
  • 回答
    卢伟冰作为小米集团的合伙人、中国区总裁兼红米品牌总经理,他的发言往往代表着小米的战略方向和对未来的信心。他提出的“3年内小米之家要达3万家,届时小米国内销量将反超OV和荣耀”这一目标,无疑是一个极具野心和挑战性的规划。要全面看待这一论断,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小米之家战略的意义与目标: .............
  • 回答
    卢伟冰作为小米集团副总裁,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关于小米手机的观点,其中关于卢伟冰说“K50 已经实现局部超越 iPhone”以及“友商也要加油超越苹果”的言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核心观点解读: “局部超越 iPhone”: 这句话的关键在于“局部”。卢伟冰并非声称K50在所有方面都超.............
  • 回答
    当嘴上说的和手里做的出现偏差:卢伟冰与天玑芯片的“前后不一”在科技圈,尤其是手机行业,厂商之间的唇枪舌剑早已是家常便饭。但当这些言论出自一位行业高管之口,并且其后续行为似乎与此前的呼吁“打脸”时,便难免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卢伟冰,作为小米集团副总裁、Redmi品牌总经理,其过往的一些言论,尤其是针.............
  • 回答
    “旗舰焊门员”,这个词儿一出,不少人都明白了,卢伟冰这是在给Redmi K系列一个定位:它们是冲击高端市场,但又不会完全打破价位区隔的先行者,是“守门人”,也是“拓荒者”。有点像是汽车界的“性能轿跑”,既要有旗舰级的驾驭感,价格又比纯粹的超跑更亲民。卢伟冰的“旗舰焊门员”定位,背后逻辑很清晰: .............
  • 回答
    卢伟冰这条微博一出,那可真是炸开了锅。作为一个资深米粉,我当时就感觉一股熟悉的“小米味”扑面而来。这事儿吧,得从几个层面聊。首先,这是小米营销的一贯套路,而且是玩得炉火纯青的那种。 你得理解,卢伟冰不是一个普通的产品经理,他是小米集团的合伙人、中国区总裁,同时也是小米的“首席抬杠官”,他的发言代表的.............
  • 回答
    卢伟冰,那个在 Redmi 发布会上“提及荣耀 V30 58 次”的男人。这事儿,刚一传开,那真是硝烟弥漫,各种解读、评价是纷沓而至。有人觉得这是卢伟冰“杀疯了”,有人觉得这是“气急败坏”,还有人认为是“巧妙的营销”。要说清这事儿,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卢伟冰是谁?卢伟冰,这个名字.............
  • 回答
    卢伟冰的这句话,在手机行业里引起了不小的涟漪。作为小米集团副总裁、Redmi品牌总经理,他的发言向来是直率且具有话题性的。这次他炮轰“友商”——这里指的通常是与小米在同一市场领域激烈竞争的手机品牌,比如OPPO、vivo,甚至是华为——“备货几十万准备冲榜,Play 大众智商”,这句话可以从几个层面.............
  • 回答
    卢伟冰这番话,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觉得有点“出乎意料”,但细想一下,其实也挺符合当下手机市场的逻辑,以及小米和Redmi品牌自身的策略。先说说我的看法,以及为什么会这样:总的来说,我认为卢伟冰说“今年没有 Redmi K40S,直接准备 K50”这件事,反映了两个核心趋势.............
  • 回答
    卢伟冰的这个建议,说实话,挺有意思的。在手机圈里,改名字这种事儿不算新鲜,但让一个手机厂商的高管主动建议芯片厂商这么做,背后折射出的东西可不少。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卢伟冰是谁?他是小米集团的合伙人、中国区总裁、红米品牌总经理。红米Note系列,尤其是中端机,一.............
  • 回答
    卢伟冰在 2022 年初提出的关于手机行业的四个问题,确实触及到了当时行业发展的关键痛点。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科技行业的人,我对这四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并且会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卢伟冰提出的四个问题,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大概是这样的:1. 市场饱和度极高,增长乏力,如何找到新的增长曲线?2. .............
  • 回答
    卢伟冰的“硕果仅存”: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风暴卢伟冰,这位小米集团总裁,总能在恰当的时间点抛出一些引人深思甚至颇具争议的言论,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这次,他将目光聚焦在了京东手机通讯11月8日的销量排行榜上,一句“仅有小米MIX 4硕果仅存”的表述,瞬间点燃了科技圈的讨论热情。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营.............
  • 回答
    卢伟冰要搞脱口秀发布会了!这事儿放出来,多少有点意思。你想想,平日里大家对卢伟冰的印象,那都是雷厉风行、金句频出的“战狼”式企业家形象。尤其是在发布会上,那叫一个滔滔不绝,怼天怼地,把友商拿捏得死死的,把自家产品吹得天花乱坠。这种场合下的他,已经是一个自带流量的表演者了。现在他要转型玩脱口秀,这可就.............
  • 回答
    卢伟冰的这番“芯片备货大致是友商两倍”的论调,在当下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手机市场,无疑是一记响亮的宣传鼓点,也引发了不少的讨论和解读。要理解这番话的分量,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首先,从营销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带有攻击性的市场策略。手机厂商之间,尤其是在发布新产品、争夺市场份额的关键时刻,经常会.............
  • 回答
    卢伟冰这番话,说实话,一开始听到的时候,脑子里闪过一丝“这又来了”的念头。毕竟,作为小米的高管,尤其是负责中国区业务的卢伟冰,放出这样的言论,总有一种“战略性对标”的意味。不过,仔细想想,这句话背后透露的信息,以及小米和华为在高端市场的那点“恩怨纠葛”,还是挺有意思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小米把自家旗.............
  • 回答
    卢伟冰这番喊话荣耀,说实话,看多了也有些审美疲劳了。但每次他这么一说,话题度就立刻上去了,这倒也说明了他的营销策略确实抓住了眼球。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觉得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嘴炮”营销,目的性很强。首先,我们得承认卢伟冰这个人,包括他所代表的Redmi品牌,在营销上确实有一套。他敢说、.............
  • 回答
    卢伟冰关于Redmi Note系列“一年两代”的迭代策略,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聊聊的话题,因为它不仅仅是手机产品线的事情,背后牵扯到很多关于市场、消费者和品牌策略的考量。咱们先不看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语,就说这“一年两代”的策略,用最接地气的话说,就是Redmi Note这条线,基本上每年会发布两次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