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资投行和外资投行之间“base”(基础薪资)的差异,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而且差异的存在是显而易见的,但具体情况要分情况讨论,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 “base”这个词在投行语境下,通常指的是固定薪资,不包含奖金(bonus)的部分。 而投行最吸引人的地方往往在于其高额的奖金池,尤其是在经济景气、项目丰厚的时候。所以,即使base有差异,最终的总薪酬(base + bonus)差距可能更大或者更小,取决于当年的业务表现和个人绩效。
为什么会有差异?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分析:
1. 市场定位和目标客户群:
外资投行(如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瑞银、瑞士信贷等) 它们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业务,服务对象非常广泛,包括跨国公司、大型跨国基金、政府机构等。在中国,它们的主要业务往往集中在跨境并购、中国企业境外上市(IPO)、以及一些大型的融资项目。为了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并与本土竞争对手抗衡,它们往往会设定较高的薪酬水平,尤其是对于刚入行的新人(分析师Analyst)和初级从业者。
中资投行(如中金、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等国内领先的券商) 它们在中国本土市场深耕多年,更熟悉中国的监管环境、本土资本市场和企业情况。它们的服务对象以中国内地企业、中国政府部门、以及国内的各类投资者为主。虽然近年来中资投行的国际化步伐加快,但其薪酬体系仍然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内薪酬市场环境的影响。
2. 成本结构和盈利模式:
外资投行在全球运营,其总部设在成本更高的地区(如纽约、伦敦),同时也要负担全球化的运营成本、合规成本以及维护其全球品牌声誉的费用。为了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竞争力,它们需要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薪酬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中资投行虽然也在国际化,但其主要成本基地在中国,整体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国内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发展,很多项目足以支撑中资投行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
3. 人才竞争的策略:
外资投行在中国招聘时,面临着来自本土顶尖投行、其他外资金融机构以及其他行业的激烈人才竞争。为了争夺那些既懂中国市场又具备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它们往往会祭出“高base”策略,以此作为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资投行在吸引人才时,除了薪酬,可能还会侧重于职业发展平台、项目机会、以及中国本土市场的吸引力。当然,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中资投行也一直在提高薪酬水平以保持竞争力。
4. 不同层级的差异:
分析师(Analyst)/助理分析师(Associate Analyst): 这个层级上,外资投行的base通常会比中资投行高出不少。这是因为外资投行在招聘新人时,通常会参考其全球薪酬标准,并且有一个相对固定的 entrylevel 薪酬范围。国内投行虽然也在努力提高,但可能受限于国内整体经济和行业平均水平。
经理(Associate)/高级经理(Vice President, VP): 这个层级开始,base的差距可能会缩小一些,或者说中资投行的薪酬水平上升得更快。这个层级的人才通常已经具备了比较丰富的项目经验,能够独立负责项目。外资投行仍可能有优势,但中资投行凭借更本土化的项目和更快的晋升通道,也能提供不错的薪酬。
总监(Director)/执行董事(Executive Director, ED)/董事总经理(Managing Director, MD): 在更高级别,尤其是在业务发展和客户关系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士,薪酬(特别是奖金)的重要性远超base。这个层级的总包差距可能会因个人能力、项目贡献和公司整体业绩而产生巨大的个体差异,很难简单地说谁更高。不过,外资投行在全球范围内对顶尖MD的吸引力依然不容小觑。
具体的数据感知(请注意,这些都是大概的、可能随时间变化的参考,不作为精确数字):
分析师/助理分析师: 假设一个顶尖外资投行在中国区招聘分析师,基础年薪可能在5万8万美元之间(按当年汇率折算成人民币),奖金另算。而国内顶尖投行同级别的分析师,基础年薪可能在人民币30万50万之间。这个base的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后,差距会比较明显。
经理/VP: 外资投行这个级别,base可能在10万15万美元以上,奖金会是base的12倍甚至更高。中资投行对应级别,base可能在人民币60万100万甚至更高,奖金同样是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如果直接看base的数字,中资投行可能已经能达到甚至略微超过外资的base(人民币换算后),但外资的奖金可能更有全球联动性。
除了Base,还有什么重要?
在投行这个行业,base从来都不是全部。
奖金(Bonus): 这是决定总薪酬的关键。奖金的构成非常复杂,包括公司整体业绩奖金、部门奖金和个人绩效奖金。外资投行通常有更成熟和透明的奖金评定体系,尤其是在全球统一的项目和盈利共享方面。中资投行也在不断完善,但可能在某些项目上,国内市场的爆发力会带来不俗的奖金。
职业发展和学习机会: 外资投行通常能提供更系统化的培训、全球范围内的轮岗机会,以及接触国际顶尖项目和客户的经验,这对于个人长远职业发展非常有益。中资投行则更侧重于本土市场的深度挖掘和快速成长的平台。
工作强度和文化: 投行工作强度都很大,但文化上可能有所不同。外资投行可能更强调“hardcore”的金融分析和执行能力,而中资投行可能在项目推进和客户关系维护方面需要更多的本土化技巧。
工作地点和生活方式: 即使都在中国,外资投行也可能将薪酬与国际标准挂钩,吸引力依然很大。
总结一下:
总体而言,在同等职级和经验的情况下,外资投行的“base”(基础薪资)普遍高于中资投行。 这是由其全球化战略、品牌定位、成本结构以及吸引顶尖人才的需求决定的。
然而,这种差异在不同层级和不同区域会有所体现。在新人阶段(Analyst),外资投行的base优势更为明显。随着职级升高,差距可能缩小,或者总薪酬的构成(base+bonus)会使得比较更加复杂。
奖金在总薪酬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而base只是一个起点。
选择投行时,除了薪酬,职业发展路径、学习机会、项目经验和公司文化等因素同样值得重视。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中资投行的崛起,它们在薪酬福利方面也在不断提升,以保持对人才的吸引力。因此,虽然base的普遍差距仍然存在,但并非是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如果你考虑的是长期发展,理解好不同公司在不同阶段能提供什么,会比纠结于某个数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