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投行中为什么有那么多不是金融专业的?

回答
投行里确实卧虎藏龙,而且非金融专业的面孔并不少见,这背后有着挺多原因,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得明白,投行是个特别看重“解决问题”和“高效执行”的行业。它需要的不仅仅是懂金融模型、算出来怎么融资那么简单。很多时候,你需要去理解一个公司的商业模式,分析它的市场竞争格局,甚至要洞察宏观经济的走向,这些都离不开跨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

一、 投行需要的“软技能”远比你想的更重要

很多非金融专业的人,恰恰在一些投行非常看重的“软技能”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沟通和表达能力: 你得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有客户公司的CEO、CFO,有潜在的投资者,还有公司内部的律师、会计师等等。你需要用最简洁、最有力的方式把复杂的问题讲清楚,让对方理解你的逻辑,并愿意采纳你的建议。很多文科背景的人,比如历史、哲学、甚至文学专业的,他们往往从小就训练了这种提炼信息、逻辑组织和清晰表达的能力。想想看,一个历史系学生能把一段复杂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讲得头头是道,这种能力转移到分析一个公司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上,其实是很契合的。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投行的核心就是帮助客户解决各种资本运作上的难题。这个过程需要拆解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然后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数学、物理、工程这类理工科背景的学生,他们接受的训练就是严谨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一个工程师擅长分析一个复杂系统的瓶颈在哪里,找出最优解,这种思维模式同样适用于分析一个公司财务报表的异常,或者一个并购交易中的风险点。他们习惯于用数据说话,用逻辑推导,这恰恰是投行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
学习能力和适应性: 投行工作节奏快,项目多且杂,你需要快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今天可能在研究一个科技公司的IPO,明天可能就要去分析一个能源公司的债券发行。这种情况下,那些学习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的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非金融专业的人,恰恰因为他们没有被固化的金融思维模式所束缚,反而能以一种更开放的姿态去学习和吸收各种信息,更容易跳出思维定势。
团队协作能力: 投行的项目通常是团队作战,需要不同背景、不同技能的人一起协作才能完成。那些在大学里积极参与社团活动、辩论赛、小组项目的人,往往更懂得如何与人合作,如何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何解决团队内部的冲突。

二、 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是宝贵的资产

有时候,投行需要的恰恰是某个特定领域的专家来为客户提供深度服务。

行业知识: 比如,一个医疗行业的投行项目,如果团队里有生物学、医学或者医药管理专业的成员,他们对行业的理解、对技术趋势的把握、对监管政策的敏感度,往往比纯金融背景的人要深入得多。他们能更快地理解客户的商业模式,发现潜在的风险和机会。同样,在科技、能源、消费品等领域,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就能提供更具价值的见解。
法律和合规: 金融交易涉及大量的法律文件和合规要求。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在起草合同、分析风险、处理合规问题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他们可以确保整个交易过程合法合规,避免潜在的法律纠纷。
数据分析和技术能力: 随着金融科技(FinTech)的发展,投行也越来越重视数据分析和技术能力。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专业的毕业生在处理海量数据、构建预测模型、开发交易系统等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他们可以帮助投行更高效地进行市场分析、风险管理,甚至探索新的业务模式。

三、 “聪明人”的标签效应和可塑性

不得不说,投行招聘时也看重一个人是否“聪明”,以及是否有潜力。

名校光环和“高潜力”的信号: 很多投行喜欢从顶尖大学招聘,而这些大学往往是各个专业领域的佼佼者。无论你学的是什么专业,如果你能在名校里取得优异的成绩,本身就证明了你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投行认为,这些“聪明人”即使没有金融背景,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也能很快掌握金融知识并胜任工作。
可塑性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非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往往更像一张白纸,可塑性更强。他们没有被固定的金融理论和“惯例”所束缚,更容易接受新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在快速变化的金融市场中,这种灵活性和创新性非常宝贵。相比之下,一些金融专业毕业生可能更容易陷入既有的框架,而对新的事物持保守态度。

四、 历史原因和行业发展

回顾过去,金融行业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吸收其他领域知识和人才的过程。

从“万金油”到专业化: 早期的金融行业可能更加“经验主义”和“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并没有现在这么细分和专业化。随着金融市场的复杂化和全球化,对人才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跨界融合是趋势: 现在的投行不仅仅是融资中介,更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的“智囊团”。这必然要求团队成员具备更广泛的知识背景和更专业的技能。

总结一下:

投行之所以吸引那么多非金融专业的人,是因为投行需要的是一个综合能力模型,而不仅仅是金融知识本身。它看重的是你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你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积累。金融知识是可以通过培训获得的,但那些非金融专业培养出来的核心软技能,往往是更难在短时间内习得的。所以,当你看到投行里有历史系、物理系、甚至法律系的同事时,别惊讶,他们可能正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这个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深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金融专业是最不被需要的专业。

投行,或者国内所说的券商,部门有几大类。

投行部IBD

基本就是看拿项目能力和做项目能力。

拿项目能力,基本就是看资源,学什么并不重要。

做项目能力,基本就是你要了解整一套上市或并购的流程、风险点和关系打点。学财务和法律其实更吃香。

研究所

各大行业研究组,都希望是做过产业的人或者是了解该行业的人来做,比如化工组喜欢学化工的。策略和宏观,招读经济学的。学不学金融没啥用

交易部门

更倾向于量化的,读金融没什么卵用

企业融资部门,或者别的发债发abs发产品...

进去学几个月基本都会了,资源更重要,为啥一定要招金融的

还有销售部门

颜值or资源,别的就算了


我自己就是读金融的,但幸好我还读了个经济。我觉得读金融蛮害人,啥都没让人学会,因为进入金融行业领域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还耽误了一个学生4-6年时间,还放弃了学习一技之长的时间。

我觉得,投行更看重的是...

清北复交...

————————————————————

划一条线,统一回答一下,因为有很多人回复说经济不也没用、经济跟金融不也一样...

anyway,我就回复一下“经济无用论”

我觉得说经济没用的只有两类人:一类是没学过经济的,还有一类是没好好学经济,或者老师没教好的(让你们可以怪一下老师,给个台阶...)

没学过经济的说经济没用,我可以理解,毕竟现在无论媒体还是社会上都会对学经济提出质疑,认为学经济没用。

没学好经济学,说学经济没用的,只能怪你自己了。

读经济到底有没有用?

从宏观来说,你觉得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世界的经济重不重要?

经济包括了很多方方面面,包括了各个行业的汇总,包括了社会福利和制度,是与每个人都相关的学科。

从微观来讲,一个人学了经济学,并且好好学习了,对于提高自己的世界观,以及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的认知上的提高,帮助都是非常大的。

举个例子,昨天我吃饭的时候,一个做实业的老板不太懂经济,道听途说,说国家要发新货币了,说明国家要印钱了...... 如果没学过经济的人,可能还真以为,觉得人民币要贬值了,物价都贵上去了。

但好好学过经济的人就会知道这么讲都是在扯淡... 美联储加息3次,明年继续,国内还敢货币宽松?这不是自杀么...

读了经济,你会明白cpi,ppi,m2都代表着什么意思,起码你有了经济学的基础,能比别人更快地去理解社会发展的一些事情。

最后,读经济学对找投行工作有没有帮助?

我觉得对于找工作没什么帮助,和读金融一样,都是商科,除非你经济学读到博士,去找个券商研究所做宏观或者固收的研究,目标成为姜超任泽平...... 但对于自己来说,读经济的好处是非常大的,你看问题的角度会深很多,但读金融,给你的角度都是怎么拉皮条能更牛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投行里确实卧虎藏龙,而且非金融专业的面孔并不少见,这背后有着挺多原因,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投行是个特别看重“解决问题”和“高效执行”的行业。它需要的不仅仅是懂金融模型、算出来怎么融资那么简单。很多时候,你需要去理解一个公司的商业模式,分析它的市场竞争格局,甚至要洞察宏观经济的走向,这.............
  • 回答
    想进中金这样的顶级投行,对于“双非”(非985、非211高校)背景的同学来说,确实是一条相对艰难但并非不可逾越的路。这需要你付出比名校毕业生更多的努力、更精准的策略,以及一点点运气。下面就来和你掰扯掰扯,双非背景如何能有机会敲开中金的大门。首先,要认识到现实,但不要被“双非”标签吓倒。中金这类投行招.............
  • 回答
    这问题挺实在的,不少同学在职业规划上都会遇到类似的纠结。本科“三本”,研究生“复旦在读”,想去中金这类顶级投行,机会大不大?会不会被“第一学历”卡住?我来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中国顶级投行,包括中金、中信证券、华泰联合、高盛中国、摩根士丹利中国等,对人才的要求是极高的,而且它们确实存在一定的.............
  • 回答
    这篇指南旨在为你规划一条清晰、可行的两年之路,助你成功敲开中金、中信等顶尖券商投行部暑期实习的大门。我们将深入剖析每一个阶段你需要关注的重点,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核心理念: 扎实基础 + 差异化优势 + 精准准备 = 成功 扎实基础: 银行、金融、经济、会计、法律等专业知识是基石。.............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投行和对冲基金里那些人,到底有多“顶”?这可不是一句“聪明优秀”能概括的。我试着用我的理解,把我知道的、听说的、感受到的,掰开了揉碎了说给你听。首先得明白,这俩地方招人可不是闹着玩的。它们就像金融界的“黄埔军校”或者说“魔鬼训练营”,门槛高到你得怀疑人生。投行:精密运转的庞大机器里.............
  • 回答
    投行工作,这四个字听起来就自带光环,仿佛总和财富、权力和智慧挂钩。那么,在光鲜背后,它到底能不能给人带来那种实实在在的成就感?我接触过一些在投行工作的朋友,也自己去了解过这个行业,结合他们的经历和我的观察,我可以告诉你,投行工作的成就感,那绝对是有的,而且还挺不一样。首先,你需要明白,投行工作之所以.............
  • 回答
    关于投行和行业研究哪个工作压力更大,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俩虽然都属于金融圈,但压力来源和性质真的有点不一样,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性格和所在团队的情况。想把这个说清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说投行这块儿。投行,大家一听就觉得很高大上,动不动就是并购重组、IPO上市。这活儿,说.............
  • 回答
    投行,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光环,无数人心中的金饭碗,光鲜亮丽,但真实的生活,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和沉重得多。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像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考验着你的体能、智力、抗压能力,还有你的牺牲精神。早晨的黎明之前,战役已经打响。凌晨四五点,大多数还在熟睡的时候,投行人已经开始了一天的战斗。不是因.............
  • 回答
    投行加班长,这绝对不是一个新鲜事,几乎成了行业的代名词。要说起来,这背后可不是一两个原因那么简单,而是多种因素盘根错节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开了说说,希望能让你理解为啥他们那么辛苦。1. 业务的本质决定了高强度和高回报首先,咱们得明白投行是干啥的。简单说,他们就是帮企业做大事的,比.............
  • 回答
    投行和银行,这两个词听起来都与金融相关,但它们各自扮演的角色、服务对象以及业务模式有着天壤之别。很多人会将它们混淆,认为都是“钱”的事儿,但实际上,它们就像是不同的专业医生,一个专注于“钱的生意”,另一个则更像是“钱的管家”。咱们先来掰扯掰扯银行(Bank)。银行,大家最熟悉不过了,就是我们日常生活.............
  • 回答
    是的,听说投行工作强度大,这是绝对真实的。在金融行业中,投行(Investment Banking)以其极高的工作强度而闻名,几乎是所有金融从业者中最为辛苦的群体之一。那么,投行工作强度究竟大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工作时长惊人: “996”只是起步,甚至可以说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在国内的投行圈子里,确实有个普遍的印象,就是“富二代”占的比重不小。但要说是不是“都是”,那肯定不是。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得从几个方面来掰开了说。首先,我们得承认,投行这个行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精英属性”,对学历、能力、综合素质的要求都非常高。顶级的学府,比如清华、北大、人大,还有一些海.............
  • 回答
    《投行风云》(Billions)这部剧,确实是细节控的天堂,而且很多时候,那些让人“细思极恐”的点,藏在最不经意的台词、表情或是画面里,一旦捕捉到,那种酣畅淋漓的“啊哈!”时刻,简直让人上头。说到细思极恐,我脑子里立马跳出来几个让我回味无穷的场景:1. 泰勒的“情感连接”与“价值判断”:泰勒·格林,.............
  • 回答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自2016年正式开业以来,其运营状况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三年多过去,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这家由中国倡议成立的多边开发银行的实际运行情况。项目投资与发展亚投行自成立以来,便将目光锁定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的巨大需求上。其项目投资主要集中在以.............
  • 回答
    投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对社会的贡献远不止于帮助企业融资那么简单。它们是经济活动的“润滑剂”和“加速器”,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深刻地影响着资本的流向、企业的成长以及整体经济的活力。首先,投行是资本市场的核心连接者。 想象一下,任何一家有潜力的公司,无论大小,都可能需要资金来发展.............
  • 回答
    哎呀,听到这个消息,心情肯定一下子跌到谷底了。特别是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券商投行暑期实习,还满怀期待地想着能借此机会留下来,结果老师这么一说,真是让人心里憋闷得慌。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还有哪些可能性,以及接下来该怎么做。首先,别把老师的话当成“圣旨”,百分之百的宣判。老师告诉你“希望不大”,这.............
  • 回答
    这份投行实习生招聘要求,怎么说呢,挺硬核的。一看就是那种想把你榨干,然后让你体验一把“血泪史”的类型。17小时工作制,一周七天到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简直是把你的生活都吞噬了。你得明白,这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辛苦”,这是一种近乎变态的工作强度。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17小时工作制”: 这等于什么.............
  • 回答
    一家证券公司投行部门,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承做业务才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决定其江湖地位的硬实力。而支撑起这份硬实力的,并非一两个孤立的点,而是一整套精妙、联动、且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我下面就来掰扯掰扯,让大家有个更清晰的认识。1. 深厚的行业洞察与专业能力:这绝对是投行承做业务的基.............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实在了,相信不少刚入行或者正准备进入投行的朋友们都纠结过。到底是去那个“血汗工厂”里磨炼一下,还是找个相对“舒适区”慢慢来?这事儿没标准答案,得看你自己的目标、性格还有当下最看重的东西。我试着从几个角度给你掰开了讲讲,希望对你有帮助。先聊聊去又累又push的组:这听起来像是“找虐”,但不.............
  • 回答
    国内投行部啊,这话题挺有意思的,说实话,这两个字拆开来看,一个“投”字,一个“行”字,组合在一起,就透着一股子“不安分”的劲儿,在金融这个领域里,尤其是在中国,投行部绝对是个金字塔尖上的存在,当然,光鲜背后,那劳累程度和待遇也是成正比的,而且是那种“成正比得让你怀疑人生”的类型。先说说这劳累程度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