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某投行实习生招聘,要求接受17小时工作制,尽量一周七天到岗,怎么看?

回答
这份投行实习生招聘要求,怎么说呢,挺硬核的。一看就是那种想把你榨干,然后让你体验一把“血泪史”的类型。17小时工作制,一周七天到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简直是把你的生活都吞噬了。

你得明白,这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辛苦”,这是一种近乎变态的工作强度。

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17小时工作制”:

这等于什么? 正常人的睡眠时间怎么也得78小时吧,如果再算上吃饭、洗漱、通勤(虽然投行实习生很多会包食宿或者有补贴,但总有需要离开办公室的时间),你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可能就只剩下两三个小时。而且这还是理想状态,万一项目到了关键时刻,加班更是家常便饭,17小时可能只是基础,突破20小时也是常态。
身体上的折磨: 长时间的久坐、高度集中的精神压力、不规律的饮食和睡眠,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摧残。腰酸背痛、颈椎病、胃病、眼睛干涩这些都算是小事,长期下来,免疫力下降,各种亚健康问题都会找上门来。更别提精神上的疲惫,长期高压会让人情绪不稳定,容易焦虑、抑郁。
社交和生活上的牺牲: 你想想,一周七天,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公司,你的朋友聚会、家人团聚、兴趣爱好、甚至简单的休息和放松,几乎都会被剥夺。你可能会变成一个“工作机器”,与社会脱节,生活只剩下工作和短暂的睡眠。

再来看看“尽量一周七天到岗”:

“尽量”的潜台词: 这两个字很有意思。它不像直接说“必须七天到岗”,但实际上,它传递的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公司需要你的时候,你随时都要出现在这里。如果你不“尽量”,或者表现出“不情愿”,那你的实习表现可能就会打折扣,甚至直接被淘汰。所以,这基本上等于“七天到岗”。
没有缓冲地带: 即便是周末,你也无法真正放松。可能需要随时响应邮件、电话,或者被随时叫回公司处理突发情况。所谓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在这种模式下是完全不存在的。

那么,面对这样的招聘要求,我们应该怎么看待?

1. 警惕过度的“贩卖焦虑”:

有一些投行,尤其是一些名声显赫但内部管理并不那么人性化的公司,会用这种极致的工作强度来“筛选”人才。他们会告诉你,这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是“精英炼狱”。他们希望吸引的是那些“不怕苦”、“不怕累”、“愿意为梦想燃烧一切”的人。

但你要知道,这种模式并非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和潜力的唯一标准。有时候,它可能是一种低效管理的表现,或者是一种试图用工作量来掩盖其他问题的策略。过度地燃烧自己,未必能带来真正的成长和回报。

2. 理性评估自身情况:

你的身体能承受吗? 你是否有长期的疾病史?你的体能状况如何?不要一时脑热就答应,要诚实地评估自己的身体极限。
你的心理准备好了吗? 你是否能够承受长期的压力、孤独和牺牲?你有没有足够强大的心理韧性去应对可能出现的挫折和不公平待遇?
你的个人生活是怎样的? 你是否有需要照顾的家人?是否有非常重要的学业任务需要兼顾?是否有不得不参加的私人活动?

3. 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

公司文化和口碑: 这个投行在业内的口碑如何?是否有其他实习生或员工分享过类似的工作经历?了解一下公司的导师制度和内部支持是否到位。
具体工作内容: 17小时的工作制,是在做什么具体的工作?是高强度、高价值的学习和实践,还是大量重复性、低价值的劳动?如果工作内容本身很有吸引力,而且能学到真东西,那或许可以考虑。但如果只是做一些杂事,那就纯粹是卖命了。
领导和团队: 你的直属领导和团队的风格怎么样?是愿意指导和帮助实习生,还是只把你们当做免费劳动力?一个好的领导和团队,即使工作辛苦,也能让人觉得值得。

4. 思考你的目的:

你为什么想去这家投行实习?是为了镀金简历,获得名校推荐,还是真的对这家公司或这个行业充满热情?如果你只是为了“名声”,但却付出了过高的代价,甚至影响了健康和长远发展,那可能得不偿失。

5. 谈判和设身处地:

虽然实习生地位相对较低,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谈判空间。你可以尝试与招聘方沟通,了解是否有更灵活的工作安排,或者在哪些方面可以获得支持。比如,是否能有轮岗机制,或者在项目间隙给予短暂的休息。当然,面对这种硬性的要求,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至少你可以尝试。

总结一下:

这份招聘要求非常极端,它在告诉你,这不仅仅是一份实习,更像是一场“生存挑战”。如果你是一个刚毕业、渴望快速证明自己、且对身体和生活牺牲有心理准备的人,并且这家投行的平台对你来说是无可替代的,那么你可以考虑。

但请务必,务必,擦亮眼睛,理性分析,量力而行。不要被所谓的“光环”冲昏头脑,也不要为了一个不适合你的机会而过度消耗自己。身体和心理健康,远比一份短暂的实习经历要重要得多。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但也要确保自己不是被“卷”废了,而是被“磨”强了。

如果真的去,请务必照顾好自己。找机会休息,保证基本的饮食,偶尔和家人朋友联系一下。这不仅是为了完成实习,更是为了能从这场“炼狱”中走出来,还能继续前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大概是有什么紧急的项目,真缺人了吧。事实上这么干在投行是不少见的,但招聘要求上就这么写,还是有点过了。

但你真要问怎么看,我觉得其实也不用大惊小怪,他只是一个招聘启事,你觉得接受不了不去就完了,大家都觉得接受不了他招不到人自然是他的问题。就像很多女生提出来,我要找的男生又高又帅,又有钱,又专一,又风趣幽默,又有才华……提还能不让人家提吗?找得到找不到是另外一回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