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级制度,我有一事不解:你们18岁以前看到“请问您是否已满18岁”的网站一般点是还是否?
早就说了要分级!越是想一刀切,也就越混乱!
总是打着保护未成年人的名义隔绝一切正常作品,不仅是与性相关的作品,就连b站上的动漫里的打斗场景都全是黑幕,那血喷出来跟石油一样黑,我真不知道这样的作品让人怎么才能看下去!
现在的网文小说,不仅脖子以下不让写,就连现实中的地名都不能有,校园暴力这类最常见的情节都不能写,真不知道还能写点什么!
这已经不是阻挡人们色情暴力淫秽的问题了,是很多正常的东西都不能有,所有的文艺作品都只能看阉割版的问题。
但是谁愿意天天看一堆不正常的阉割版作品呢?
未成年人先不论,成年人的正常需求不被认可和满足,就肯定会滋生一些不受管控的黑市,这些黑市可不管你成年未成年,只要能赚钱就行,结果就是一部分未成年人反而成为消费这些产品的主力。
这到底是保护了未成年人,还是压制成年人正常需求的同时助长了未成年人的好奇心和叛逆,并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管控之外的黑市作品呢?
我记得经常在日本或者欧美的电影、游戏剧情里看到一个桥段:未成年人说自己不到18岁,还不能喝酒。
他们之所以这样“乖巧”,是因为他们的社会观念里约定俗成就是这样的,不满18不能喝酒,18以后可以喝酒,而且大家都认为这是正常的,也没人把喝酒当成什么偷尝禁果,不过就是年龄不到所以不喝而已。
很多国家就连喝酒都有分级制度,可我们现在却什么都没有,不管游戏,漫画,动画还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以小孩不能看为理由统统搞得不正常,弄得所有人都不开心。
真要建立了分级,不仅能让符合条件的人看上正常的作品,也能让不符合条件的人“看淡”这些东西,明白社会保护他们的真正意义,不再“叛逆”,而是正常等待自己到达符合条件的年龄。
这难道不比打压学校门口的漫画店要有用多了?
这种腐向本子可不能放到这种小卖部来卖,这可真会搞出大问题的。虽然小时候该知道的其实都知道,但是这么小就给掰弯了,就和美国白左政治lgbt想要达到的效果没区别了。
表示初中把霭理士著,潘光旦译的《性心理学》仔细读了至少三遍。更小的时候《赤脚医生手册》《法医学入门》等一些土味医学书籍里的相关部分也都读得津津有味的。
这比起这种简单刺激的淫秽物品好玩多了。
勉强回答一下: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一直都在“呼唤”成熟的分级制度和“分级保护”的原因(涉及儿童内容审查监管严格,成人作品全面放开)。儿童色情(未成年人)原本是很敏感的,“成人向”原本是可以放开,结果弄得“不伦不类”。即使是漫画/动画爱好者,也对现行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很有看法,该监管的内容,监管力度不够,不该监管的又天天担心“天威降临”。
(问题前半部分大家已经讨论的很充足,未成年人的本子这事放在那里,什么制度都不“合规”,本回答只想针对问题后半部分讨论下制度建设层面问题)
所谓的“分级”自然不是什么“万灵药”(实际上弊端也不少),想要规避监管,有的是办法,但是侧重在青少年的层面的监管力度,一定程度上放开成人向作品的尺度,个人认为相比于“无事不作为,有事一刀切”还是积极的(尽管又会带来别的层面的麻烦):
漫画/游戏/文娱会根据涉及的对象分级,侵害到的对象不同,监管和惩罚措施,也有不同,这就是“可选最好”(目前内容行业同业实践中,也再无更好的办法)的保护办法。
这事和“性教育”什么的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世界各国对于“儿童色情”都是的存在,确实都是十分敏感的,部分国家是“零容忍”。凡是涉及到未成年人的,很多都是相当严格的监管措施:
比如大家印象中的美国似乎是一个内容十分“开放”的国家,实则不然(至少不全面),美国在涉及儿童的内容审核和监管层面,几乎世界第一的严格。凡是12岁以下群体接触的到的游戏、漫画、动画,都要进行十分严格的内容监管:
一旦发现存在潜在的问题,立即进行监管措施,比如《宠物小精灵》里面的小霞,露出来了肚子,结果立即遭到严重的监管措施,Pokemon官方不得不让小霞“收服”波克比,挡住裸露的肚子,动画才得以继续播出……
而对于12岁以上,甚至18岁以上的监管,则要“松”很多,内容上多么“露骨”和“时事政治讽刺”的内容都可以出现,成人级的游戏/漫画/动画则“为所欲为”,几乎不受到太多限制。恶搞历史,娘化英雄都是被允许的存在,而且不受任何监管:
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办法,区分作品接触到的人:
比如保护未成年人、判断力还不足的中小学生,那么一旦发生问题,可以直接采用强制性的内容监管措施,进行严格管理;
比如成年人,内容审核就要“放宽”,这些人是不仅仅有能力分辨内容的好坏,而且有权力接触到不同层级的内容,且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所以,实质上欧美总体内容行业并不“保守”,但是儿童相关内容反而严格得多,而且监管手段都要严厉一个数量级。游戏中,甚至涉及了“赌博小游戏”,都不可以在“全年龄下向”游戏分级中出现,否则不予发售:
现在,成熟“内容分级”缺失的情况下,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你觉得应该严格管理的内容,涉及到中小学生保护的内容,反倒没法严格进行监督,社会大众又在新闻传播下,变成“动画/漫画有害论”,导致原本不该遭受监管的动画/漫画受到波及。
你觉得应该放开的内容,反而受到了波及,不断成为“扫黄”的对象,结果哪里都看不到,尽管这些内容最开始就不是开放给小学生看的……
18岁的成年人,按照“分级标准”,又成为“巨婴”,需要认为血是绿色的,甚至不能观看成年人能看的东西……
如果不能建立成熟的“分级管理体系”,那么还会有各类动画影响到少年儿童的负面新闻出现(且无法进行严格监管),然后对于不该监管的内容又进行一次巨大打击……
如果没有成熟的“动画/漫画分级监管标准”,还要以“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为标准的话,那么现在的情况还要延续,一旦有负面新闻存在,立即就是“行业性波动”……
儿童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的不够严格,别的内容又都在抱怨内容审核……
如有不妥之处,求轻喷,欢迎爱好者们一同讨论~
要求一个人在成年之前与性彻底隔绝,在成年的那一瞬间了解与性有关的一切,然后在工作之后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恋爱、婚姻、生育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然后在自己的后代身上重复以上动作,这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大伦理奇观。
中国社会对待性的态度有一个非常有趣现象,即以成年与否为分水岭,成年之前,性是一种洪水猛兽,是一种万恶之源,是需要被“防护”的,是需要被“隔绝”的,对于隔离与性有关的要素,中国社会的热忱和激进远远高于防疫,防洪。防疫和防洪时间久了,所有人都开始懈怠起来。
防性不一样,防性那真是全民参与,自觉主动,人均自查自纠,举一反三,是一种持续长达几十年且热度长期不减的社会运动。
成年之后,则要求一个人瞬间了解与性有关的一切,并在最短时间内轻车熟路的解决必须有性参与的一切动作,恋爱婚姻生育二胎三胎,否则就家庭催,社会催,国家催,说催,是往好了说,实际情况往往是逼,是牛不喝水强按头。
而这一切的分界线仅仅只是法定成年而已。
换言之,我们要求一个人在成年前和成年后,做一种脱胎换骨,删号重练式的转变,这种转变是180°式的,而且我们的整个社会拒绝为这种急转弯提供任何物质和思想层面的准备,并且把任何与之相关的事物予以禁毒式封杀,这种封杀有时候已经到了非常荒唐的地步了,比如网文不准写脖子以下。
朋友们,这是非常畸形的,要知道哪怕是古代,新人成婚之后,家庭也会给予春宫图进行指导,市面上关于房中术的教材也是公开售卖的。
到了当代,网文已经不准写脖子以下了。
这里姑且不谈性究竟是不是洪水猛兽,我只是想说一句,要求一个人长期保持一种状态,然后在某一时间节点之后瞬间转变为另一种截然相反的状态,并且整个转变过程没有任何铺垫和准备,你用你的脚趾头想一想,这正常吗?
性是天然的,是内生的,你挡得住音像制品你也挡不住荷尔蒙,这个过程归基因管,不归人管,请尊重客观规律。
性需求是客观内生的,对于客观需求,你消灭了满足这种需求的供应渠道并不能消灭这种市场本身,只会让市场地下化,黑市化,就像美国人搞禁酒令的结果是黑手党的发展壮大和苏格兰单一麦芽威士忌在北美的有口皆碑,你关了学校门口的店铺,对于售卖这些东西的商贩来说,无非是转入地下,重新上山打游击而已,他们干这一行这么多年了,早就轻车熟路了。
你也不要妄想关了门口的店铺你的孩子就会净如白纸,成年人经常犯一种错误,即高估自己的阅历,低估儿童的智商,小孩子不蠢,他们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有自己的门路,他们接触并了解很多事情的时间远比你想象的早,深度也远比你想象的深,觉得有些事情只要自己挡着,孩子就不会接触是非常天真的想法,越挡越要看才是人性。
你回忆一下你以前背着父母做的事情就明白了,很多事情挡是挡不住的。
几十年来,中国社会对性要素的禁绝并没有让清教徒式的道德成为社会现实,而是让性启蒙这一职能由日本人代为承担了,甚至于在经年累月的熏陶下,中国人的性认知在相当程度上都“日本化”了,中国人自己创作出来的包含性要素的文化产品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在模仿日本,日本的性文化产品,事实上就是当代中国的苏格兰单一麦芽威士忌。
认为青少年接触了性文化产品后,就一定会“变坏”“不乖了”是一种很蠢的想法。
首先,不论你们愿不愿意,他们已经在接触这些东西了,时间比你想象的早,深度比你想象的深。
他们变成二流子了吗?
他们确实不乖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乖才正常,跟有没有接触性文化产品没关系,如果你的孩子太乖了,建议及早就医。
其次,2000年那篇把电子游戏污名化为电子海洛因的文章里说,小孩子要是玩了游戏,就会去模仿,要么变成抢劫犯,要么变成三陪小姐。
现在是2021年了,当年玩游戏的那批人现在都到了被催婚逼婚的年龄了,别人不敢说,我只能说说我自己,我既没有变成抢劫犯,也没有变成三陪小姐,而是接受了教育,有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并且依然在死不悔改的玩游戏,实在是辜负了文章作者的期望。
最后,塑造一个人性格的要素是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把一个人的性格缺陷归咎于那些你看不惯的事情是一种投机行为,你怎么不问问你自己,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是你,或许你才是那个导致你孩子有性格缺陷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