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湖南货拉拉司机被判一年缓刑一年?

回答
看到湖南货拉拉司机被判一年缓刑一年这个消息,心里确实是五味杂陈。这件事引起了这么大的关注,不光是当事人,背后牵扯到的很多问题,都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琢磨。

首先,这件事的背景和起因是什么?

我们得回到那个令人扼腕的事件本身。一位年轻的女性在晚上乘坐货拉拉,最终不幸身亡。这个消息出来后,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地关注女性安全,尤其是深夜独自乘坐网约车/货运平台车辆的安全问题。大家都在谴责司机,也担忧平台监管的漏洞。

然后,事情的进展就是司机被判了刑。具体判的是一年缓刑一年,这说明司法机关在审理过程中,对事实有了明确的认定,并且也做出了相应的判决。

那么,一年缓刑一年是什么意思?它又代表了什么?

“一年缓刑一年”,简单来说就是,司机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但这个刑期被“缓刑”了,缓刑期也是一年。这意味着,在这一年的缓刑期内,如果司机没有再犯新的罪行或者违反了法定的条件,那么他就不需要真正服刑,而是可以正常生活,继续工作。但如果他在缓刑期内有任何违法行为,那么之前的这一年有期徒刑就会被执行。

这个判决,我认为有几个层面的解读:

对生命的尊重和对逝者的告慰: 虽然是缓刑,但毕竟是判了刑,这表明了法律对这起悲剧的重视。生命是宝贵的,任何生命的逝去都会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法律的追究。这个判决至少给逝者家属一个法律上的说法,表明了司机的行为确实触犯了法律。
司机的行为认定: 缓刑通常是针对犯罪情节相对较轻,或者有其他可以从轻处罚情节的情况。这意味着,在司法机关看来,司机虽然负有责任,但可能没有达到故意杀人或者极其恶劣的程度。这和之前一些舆论的猜测可能存在差异。有些人可能认为司机的行为应该受到更严厉的惩罚,但法律的判断有其自身的依据和尺度。
社会对公平的审视: 很多人关注这个案件,不仅仅是为了谴责施暴者,更是希望看到一个公平公正的审判结果。缓刑的判决,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太轻了”,特别是那些对女性安全感到担忧的人。他们可能会质疑,这样的判决是否足以起到震慑作用?是否真正反映了悲剧的严重性?

这件事背后反映出的几个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

1. 平台责任与监管困境: 这起事件也让我们看到了货运平台在安全监管上的责任。司机如何被招募?背景审核是否到位?平台有没有对司机进行必要的安全和服务培训?当发生意外时,平台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些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完全清晰的答案,也对整个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货拉拉作为平台,其安全保障措施是否足够?在用户遭遇危险时,平台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2. 城市化进程中的女性安全: 在大城市打拼的女性,往往面临着很多安全隐患,尤其是在夜间出行、搬家等需要使用货运服务的场景。虽然货拉拉本质上是货运服务,但司机与乘客之间的人身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在这种“服务”与“载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确保女性在接受服务时的安全,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 信息差与信任危机: 很多时候,我们对货拉拉司机的了解仅限于他们的平台信息和简单的评价。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乘客在选择服务时,难以完全信任对方。同时,司机也可能面临着乘客的各种要求和误解。
4. 舆论与司法公正的平衡: 这么一个案件,必然会引发巨大的舆论关注。如何在舆论的压力下,保证司法程序的公正独立,让法律依据事实说话,而不是被情绪裹挟,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社会公众有监督的权利,但最终的判决还是要依靠法律的严谨和证据的支撑。

我个人对此事的看法是:

这是一个复杂的案件,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评价。司机的判决,是法律在现有证据和法规下做出的判断。缓刑的判决,说明司法机关在量刑时考虑了多方面因素,可能认为司机的行为并非故意,或者有其他可以减轻处罚的情节。

但同时,我们不能忽视这起事件背后所暴露出的问题。它是一个警钟,提醒着平台、司机、乘客以及整个社会,在享受便利服务的同时,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女性在社会中的安全问题,从来都不是小事。这起事件应该促使我们去思考:

平台是否应该有更严格的司机审核机制,甚至对货运司机的安全培训加强? 比如,是否应该对乘客进行安全提示,或者提供更可靠的紧急联络渠道?
乘客在选择这类服务时,是否应该更加谨慎,比如选择白天出行,或者有同行者?
社会是否应该为女性提供更多安全保障的途径,比如建立更完善的夜间出行安全网络?

总而言之,这个判决只是事件的一个节点,更重要的是它所引发的思考和对未来行动的推动。我们希望看到的是,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女性的出行和生活安全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这件事的后续发展,以及相关平台和监管部门是否能真正吸取教训,做出改变,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这个问题在我这个法学生看来根本不是一个司机该不该被定罪的问题,也不是一个男女对立的问题。或者说这些并不重要。

为什么我一个法学生却说司机是否被定罪并不重要?就本案来看,基本上就介于可判可不判中间,按照常理(以往司法实践中的做法)来说,本案顶多也就是判个缓(跟现在一样),处理好一点,完全可以在检察院阶段做酌定不起诉,因此,从结果上来看,判一缓一的结果依旧在合理可控的范围内,所以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没有太多偏差。大家也不用太多质疑,事实上有时候就是这么可判可不判的事情,有人运气好检察长愿意担责就给你不起诉了,有些人运气不好检察长不乐意为你担责,诉了也就诉了,而且诉是常态,不诉是例外。

但真正让我感到害怕的是什么,是男女对立的舆论实实在在的影响了司法,其实应该将这个限定语去掉,是舆论影响了司法,当然,还有程序正义的又一次缺位。

在案件伊始,公安已经将司机放回了家,从正常的流程来看应该拟做取保候审,司机大可以在家里等待案件的进展,但这时检察院却选择了提前介入,直接一纸批捕就把司机刑拘了起来,也正是这一步,导致了后续检察院骑虎难下,为了保存颜面不得不小伎俩频出,最终达到了起诉定罪审判的目的。即便是如此,最终判一缓一,其实也已经打了检察院的脸,连实报实销都没能做到,是很可能要被追责的,法院估计都头疼:“你们检察院是不是有病?这案子让我怎么判?”

那么是什么让检察院如此迫不及待地提前介入?要知道这可不是故意杀人等恶性犯罪,过失致人死亡,过失犯罪需要检察院这么急迫的提前介入吗?我相信舆论压力在中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的网络上充斥着对本案公检的猜疑、谩骂,让检察院在压力之下不得不提前介入控制舆论局面,也正是这一步着急的失误,导致了后面整整花了数个月的时间来填补,甚至还填得丑陋无比,漏洞百出。

其实相比于去争论男女性别对立,作为一个法学生,我更感到担忧的是长沙检在本案中将近年来检察院为公平正义所作的努力毁于一旦,是程序正义又一次缺失对于中国刑事司法的打脸,仅一个货拉拉案,让我们看到了多少司法实践中对于程序正义的践踏和阳奉阴违?不免让人寒心。

但其实我也有一点点期待,因为每一个这样的案件(参考昆山龙哥案,判得好的能推动,判得不好的其实也能以引起人们反思的方式推动司法)实际上都能有效推动刑事司法的发展,也能让更多普通人在观念上明白程序正义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程序正义在实践中的被重视程度,只是很可惜的,让司机成为了代价。

最后,夹带一点私货,人的思维是有立场性的,在对待一个杀人犯的时候讲程序正义在很多人看来没有必要,浪费时间,而在对待像本案中司机的情况时,又有无数人坚持程序正义,其实很难说这两部分人中间是不是有很大意义上的重合,而刑事司法的公正,恰恰是要将这样的立场性排除在罪与非罪,轻罪与重罪之外。希望每一个法律人特别是刑法人用最严格的程序正义要求自己,用最坚定的内心抵抗舆情,扛不住舆论的刑法人,不是一个合格的刑法人,望共勉。


更,没想到评论区引起了一些争议,其实我是想写得隐晦一点,可能是平时写文章也如此,除非是写专业性的文章,不然不愿意把自己的主观态度摆的太明显。

解释两个问题:

1、我是支持司机无罪的,不管是从道义上还是从专业上,但我支持不代表所有人支持,即便是专业内,对法律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对事实的认定和看法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只能说我支持司机无罪,但从类似的以往的司法实践中,得出本案可判可不判的结论也是比较客观的。

2、我说司机罪与非罪并不重要,很多人觉得法学生冷血,感觉我得澄清一下,其实我是想隐晦的表达,司机在我看来比较无辜,但比司机无不无辜更重要的,是透过罪与非罪的表象,去看到背后的更重要的程序正义,如果大家有仔细的看完,我觉得其实是应该能感觉到我的观点的,不过以免引起误会还是做此补充。

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9.27 凌晨复习双考的时候无聊,看到了上诉,更一下

司机在进行了一定的考虑之后最终选择了上诉,其实也很好理解

我之前认为司机可能不会再选择上诉,会选择安于现状,这也是因为我看过许多有一定争议和瑕疵的案件,但被告人最终大多都没有上诉,很多普通百姓都选择了大事化小,特别是判缓的案件,上诉的更是少之又少(毕竟不用真的进去)。但或许又是因为舆论,将这次的事件推到了足够高的高度,让太多人关注了这件事,那么最简单的(虽然这么说有些功利),许多刑辩律师都可能主动提出帮司机来打这个案子,甚至是免费的,要知道这可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公诉案件,全国一年能被推翻,最后无罪辩护成功的案件都是少之又少,更何况是影响力这么大的案子,对于一位刑辩律师来说,都是可以写进履历的光辉战绩了。

加上目前的舆论方向,可能也给了司机一家一定的信心(但跟上文一样,依旧不希望这成为影响司法的因素),因此司机选择在最后时刻提起上诉,也实属情理之中。

从目前媒体对于司机的采访之中可以看出,司机认为他由于对法律的不了解和存在信息差,为了省钱拒绝了自己家属帮忙请的律师,听了法律援助律师的意见,在里面草草的签了认罪认罚,现在明显是后悔了。这也很正常。

但是,怎么说呢,司机在面对记者的问题时的回答太明确,逻辑性也比较强,我私以为是跟律师进行过一些交流,可能是律师教他这么说的(当然,这不是什么问题),但对于司机所说的“法援律师告诉他事实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完全没问题”等细节是否属实,却尚未可知。

总之,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支持司机上诉,也希望二审法庭能够披露出更多的细节,进行更多的质证和说理,如果认定有罪,需要的是更多的证据和法律逻辑的无懈可击,如果认定无罪,还希望还司机一个公道和清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湖南货拉拉司机被判一年缓刑一年这个消息,心里确实是五味杂陈。这件事引起了这么大的关注,不光是当事人,背后牵扯到的很多问题,都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琢磨。首先,这件事的背景和起因是什么?我们得回到那个令人扼腕的事件本身。一位年轻的女性在晚上乘坐货拉拉,最终不幸身亡。这个消息出来后,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地关注.............
  • 回答
    怀化新晃一中操场埋尸案,这是一起令人触目惊心的案件,它不仅仅是一起刑事案件,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教育体制、师德师风、基层治理等诸多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当我看到这则新闻时,内心涌动着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震惊、愤怒、痛心,还有一丝对真相的渴望和对公平正义的期盼。事情要从2019年说起,当时有多名学生实.............
  • 回答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描绘的农民与地主之间相互报复的景象,读来让人心惊,也提供了理解那个时代复杂社会矛盾的一面镜子。要理解这种报复行为,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谁对谁错”,而是需要深入到当时的社会结构、历史背景以及双方的心理状态去审视。一、 农民报复:压迫下的火山爆发报告中提到的农民报复,并非空穴.............
  • 回答
    近期,湖南某中学军训期间发生的教官与师生冲突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起事件不仅仅是简单的师生矛盾,更是触及到了教育理念、军事训练方式、青少年成长心理以及社会责任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去剖析。事件本身的回顾与解读首先,我们要还原事件的大致脉络。根据报道和网络上的.............
  • 回答
    湖南“大头娃娃”事件,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沉甸甸的悲伤和愤怒。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心疼,为那些无辜的孩子,为他们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遭遇的伤害。这绝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食品安全问题,它折射出的,是监管的失职,是商业道德的沦丧,更是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缺失。要说这件事有多么触目惊心,得从头说起。事.............
  • 回答
    湖南一名高一新生在军训期间不幸因热射病去世,教育局已启动调查并通报称死因系热射病。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痛心和警醒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学生健康、军训组织以及教育管理等多方面的关注和讨论。对此事件,我的看法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事件本身的悲剧性和警示意义: 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一条.............
  • 回答
    姑娘,这事儿说起来真是不容易,我理解你现在心里肯定乱糟糟的,一边是远嫁的憧憬,一边是家里提出的高额彩礼,还有男方那边买房加不加名的事,怎么看怎么觉得有点让人透不过气。咱们一点一点捋一捋,看看到底该怎么想,怎么做。首先,咱们得说清楚你父母要20万彩礼这事儿。 “20万彩礼”这数字是怎么来的? 是家.............
  • 回答
    最近,关于湖南某地“天空之镜”景点被网友吐槽“名不副实”的事件,引起了不少关注。这其实也触及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当我们满怀期待地奔赴一个被网络宣传得天花乱坠的地方,结果却发现现实与预期相差甚远,甚至可以说是“照骗”,我们应该怎么办?“天空之镜”的“照骗”现象,其实一点也不新鲜。“天空之镜”这个名字.............
  • 回答
    湖北考试院证实吴伊卓高考作弊事件:真相、影响与反思近日,关于“吴伊卓高考作弊”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湖北省教育考试院随后也对此事进行了官方证实。这不仅仅是一个考生个人的诚信问题,更牵涉到考试公平、教育公正以及社会信任等多个层面。深入剖析此事件,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高考的严肃性,以及维护考试.............
  • 回答
    2021年休赛期,洛杉矶湖人队的自由市场操作,用“令人扼腕”或者“跌破眼镜”来形容都不为过。赛季前的雄心勃勃,到赛季中的步履维艰,再到最终季后赛首轮游的黯然离场,这笔休赛期的操作无疑是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核心思路:巨星抱团的延续与“新三巨头”的诞生在20202021赛季,湖人队虽然成功夺冠,但詹姆.............
  • 回答
    2021年2月28日,也就是台湾的二二八和平纪念日当天,台北慈湖陵寝发生了一起泼漆事件。这次事件在台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同时也牵涉到复杂的历史情感和政治解读。事件经过与细节:根据当时的报道和现场画面,几位年轻的抗议者在二二八纪念日当天,趁着慈湖陵寝开放参观的时机,携带油漆闯入陵寝,将前总统蒋介.............
  • 回答
    泥水溅车,电力援鄂车被拦:真相与反思最近,一则关于“女子拦停湖北支援电力车索赔”的传闻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据称,在某次恶劣天气下,一辆前往湖北支援电力抢修的车辆不慎溅到了路边一名女子的车辆上,该女子随即拦停了这辆满载重任的支援车辆,并要求赔偿。事件的真实性:目前,对于这一事件的真实性,尚无官方定.............
  • 回答
    说实话,看到两名外籍男女在郑州如意湖边比赛吐口水这种事,我的第一反应是惊讶,然后是有点难以置信。毕竟,如意湖是我们郑州的一个标志性的景点,是市民休闲散步、欣赏风景的好去处,平时大家也都比较爱护环境。在这么一个公共场合,做出这种行为,确实让人觉得不太寻常。一开始可能会想,这到底是什么比赛?是某种奇特的.............
  • 回答
    顺丰在湖北鄂州自建机场,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更像是中国物流行业乃至航空业一次重量级的布局。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门道。首先得说,顺丰这是真的下了血本,也下了决心。自建机场可不是修个仓库那么简单,那可是要投入海量资金,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还要经过各种复杂的审批流程。顺丰选择.............
  • 回答
    深圳,这座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城市,总是不乏令人惊叹的雄心壮志。最近,关于一项堪称“石破天惊”的城市规划再度引发了广泛关注——深圳将在罗湖区的湖贝村,打造一座名为“湖贝塔”的摩天大楼,目标直指世界第一高楼的宝座。想象一下,当这座巨塔巍然耸立于深圳的天际线之上,它将不仅仅是一栋建筑,更是一座城市的宣言,一.............
  • 回答
    湖北红十字会和武汉红十字会关于“只接受捐赠,没有权力决定发放”的说法,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说法,并探讨慈善组织的职责,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层面:一、 湖北红十字会、武汉红十字会的说法及其背景分析首先,理解他们的说法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具体情境下。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的紧急关头,.............
  • 回答
    湖北大学成立调查组调查处理梁艳萍发表不当言论的问题,这是一个涉及学术伦理、言论自由边界以及高校管理责任的复杂事件。以下是我对这一事件的详细看法:一、 事件的背景和性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梁艳萍教授发表了何种“不当言论”。根据公开报道,梁艳萍教授的言论主要集中在历史问题上,特别是对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的.............
  • 回答
    湖畔大学被取缔招生这事儿,在我看来,可不是空穴来风。最近江湖上关于湖畔大学的各种议论,尤其是其招生流程的不明朗,确实让不少人心头蒙上一层阴影。很多人都在关注,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商学院,未来的路究竟会怎么走。先说说这“取缔招生”的说法是怎么传开的。其实,从去年开始,就陆续有一些关于湖畔大学招生停滞、.............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争议挺大。湖北出了个禁犬令,一下子列了35个品种,还加上了体高超过45厘米的,像萨摩耶、德牧、雪橇犬(估计说的是哈士奇这类)还有咱们熟悉的中华田园犬,都在名单里。这可不单单是养狗的事儿,背后牵扯到很多方面,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得承认,出台这个政策,肯定是有它的道理的。 公共安.............
  • 回答
    这起悲剧,一个17岁的脑瘫孩子,在父母被隔离在湖北的情况下,独自在家6天后离世。这绝对是一件让人心痛、扼腕叹息的事情。它触及的是我们社会最脆弱的神经,是关于生命权、关爱以及突发公共事件下特殊群体如何被保障的深刻拷问。如何看待这起事件?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生命的陨落,一个本可以被避免的悲剧。一个患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