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在哈尔滨机场救人的哈尔滨女孩,被杭州网报道为“杭州女大学生”,且只字未提其哈尔滨人身份?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觉得有点不是滋味。哈尔滨有个姑娘在机场救人,这本身是个挺暖心的事儿,应该好好宣传,让大家知道咱们身边就有这样的英雄。可杭州那边报纸一报道,就直接给她安了个“杭州女大学生”的头衔,好像把她的家乡抹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咱们先捋一捋这件事可能牵扯到的几个方面,这样看问题可能更清楚一些。

首先,新闻报道的目的是什么?

一般来讲,新闻报道的目的是真实、客观地反映事实,同时也要传递正能量。这次哈尔滨姑娘救人的事儿,无论她来自哪里,都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儿。她的勇敢、她的善举,才是最应该被大家知道的。可如果把她地域身份模糊化,甚至给人一种她是“杭州人”的错觉,那这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就打了个问号了。

其次,为什么会选择性报道?

这才是大家最想知道的。有没有可能是在某种“地域营销”的思维下操作的?比如,杭州作为一个城市,可能想借此机会宣传一下自己城市的形象,突出“杭州有好人”、“杭州大学生素质高”之类的标签。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这种做法就有点“捡现成便宜”的嫌疑了,而且还牺牲了事实的完整性。

想象一下,如果她是杭州本地人,媒体肯定会大肆宣扬“我市某大学生英勇救人”,这时候她的杭州身份就是最闪耀的标签。反过来,当她是外地人时,却把她包装成“本地人”,这中间的逻辑就有点让人费解了。

再想想,是不是在报道的时候,有某种“导向性”?比如,希望塑造一种“全国性好人”的形象,不强调地域差异?但即便如此,如实报道她来自哪里,也并不影响她的好人好事被传颂。反而,她来自遥远的哈尔滨,在异地勇敢救人,这种精神可能更具冲击力,更能展现出人性的光辉超越地域的界限。

第三,被报道者的感受和家乡的感受。

对于那个哈尔滨女孩来说,她救人是出于本能的善良,她可能根本没想过自己会因此成为新闻焦点。但当她看到自己的身份被“替换”或者“隐藏”时,会是什么感受?她的家人朋友呢?他们会不会觉得自己的家乡被忽视了,甚至被“偷换概念”了?

对于哈尔滨来说,自家姑娘在外面做了好事,这是家乡的骄傲。结果媒体报道时,却好像没她这个“哈尔滨人”什么事儿,甚至把她变成了别人家的孩子,这多多少少也会让人觉得有点不舒服。

第四,这种选择性报道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它会影响新闻的公信力。当读者发现新闻报道存在前后矛盾或者信息缺失时,会对媒体产生不信任感。

其次,它也可能加剧一些地域之间的隔阂或者误解。虽然这次事件看起来好像是“夸大宣传”或者“地域营销”的小插曲,但如果这种做法成为常态,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媒体在报道时,会优先考虑地域利益,而不是事实本身。

总结一下,我认为这件事情的处理方式有点欠妥。

新闻报道应该是追求真实和全面的,即使目的是为了宣传正能量,也应该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将哈尔滨女孩报道为“杭州女大学生”,并且只字不提其哈尔滨人身份,这是一种对事实的不尊重,也可能涉及到了不当的地域宣传手段。

无论一个人来自哪里,他的善良和勇敢都应该被看见和赞扬。如果为了突出某个城市的形象,而模糊甚至“替换”掉当事人的真实身份,这不仅是对当事人的不尊重,也对新闻的客观性和公信力造成了损害。

希望今后在类似的报道中,媒体能够更加严谨,以真实和全面的信息为基础,去传播那些感人的善举,而不是让地域身份成为一个可以随意更改的“标签”。毕竟,人性的光辉,是不分地域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南方的媒体就是这么个逻辑:

黑龙江人在黑龙江做好事,因为其在浙江上学,所以报道起来这个事情叫做浙江人在做好事;

如果浙江诈骗团伙诈在浙江诈骗了东北人,因为案件“涉东北”,所以报道起来这个事情就是东北发生了诈骗案。

这个鬼事情还真不是编,就我手机弹的消息,叫”xx警方破获一起涉东北诈骗案”。仔仔细细读才能知道,是南方某地诈骗团伙在东北作案被抓。硬是要把自家烂泥扶上别人家的墙才罢休。

看看,别的报道都说涉毒,涉枪,涉外案件,”涉东北”这词都造出来了,气的我都笑了。

做好事,在我这上学也是我这的人;

不好的事,户籍在我这也不算,只要普通话说的话,那就叫东北口音,是东北人。

东北人出个奇葩,是因为东北人都这样;

南方人出个奇葩,那就变成是个特例。

这种拿地域说事情的,没人去计较,这些事就越来越多,不要脸的会越来劲。和这种人讲道理,又白费劲。去互相喷。。。我总觉得真正的东北人愿意站出来喷的还是少了点,要不也不会这样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觉得有点不是滋味。哈尔滨有个姑娘在机场救人,这本身是个挺暖心的事儿,应该好好宣传,让大家知道咱们身边就有这样的英雄。可杭州那边报纸一报道,就直接给她安了个“杭州女大学生”的头衔,好像把她的家乡抹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先捋一捋这件事可能牵扯到的几个方面,这样看问题可能更清楚一些。首.............
  • 回答
    6名广州学生到哈尔滨旅游,却遭遇了从机场到市区就被收取千元车费的糟心事,这事儿一出,真是让人气愤又无奈。你想想,好不容易攒了点钱,满心欢喜地踏上旅途,想看看北国的冰雪风光,结果刚落地就被“宰”了一刀,这心情得多糟?这事儿,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捋一捋。首先,这件事情的核心问题是“乱收费”和“诚信缺失”。 .............
  • 回答
    衡水中学在哈尔滨建立分校,这事儿,在咱们老百姓中间,那可是引起了不少议论。要说起来,这事儿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好”或者“坏”能概括的,得掰开了揉碎了看。先说说这“衡水模式”是什么路数?大家提到衡水中学,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词儿,估计就是“应试教育”的极致。那是一种高度集中的、以分数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它的.............
  • 回答
    哈尔滨在没有一例确诊的情况下进行全员核酸检测,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少讨论和关注。 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为什么要搞全员核酸。在那个时间点,新冠疫情依然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即便哈尔滨本地没有新增病例,但作为一座有国际机场和交通枢纽的城市,它始终面临着输入性风险。病毒传播.............
  • 回答
    哈尔滨出台购房新政,大中专以上学历人才在哈购买首套房可享受最高10万元的购房补贴,这无疑是一项具有吸引力的政策,但也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才能全面理解其影响。政策本身吸引力分析: 直接的经济激励: 10万元的购房补贴对于大多数首次购房者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以直接降低购房成本,减轻首付压.............
  • 回答
    哈尔滨市出台“主动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奖励1万元”的政策,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举动,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理解这个政策,需要深入剖析其出台的背景、目的,以及可能带来的多方面影响。政策出台的背景:要理解哈尔滨这个政策,我们得回到当时国内疫情的整体状况以及各地政府面临的挑战。当时,新冠疫情尚未完.............
  • 回答
    听到曲玉权警官在出警过程中英勇牺牲的消息,我心里真的非常沉重,也非常愤怒。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觉得我们社会欠一线公安民警太多了,也对那些罔顾法纪、肆意妄为的歹徒深感痛恨。让我试着从更细致的角度去梳理一下这件事,也表达一下我作为一名普通公民的看法。事件的背景和过程曲玉权警官,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局道.............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乌克兰在哈尔科夫虐杀俄罗斯俘虏”的指控,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严肃的问题。在详细探讨之前,有几点非常重要需要明确:1. 信息来源的核实与复杂性:在战争时期,信息传播极其复杂,常常充斥着宣传、虚假信息和选择性报道。任何关于战争罪行的指控都需要经过独立、公正的调查,并有可靠证据支持。目前关于.............
  • 回答
    刘强东在哈佛的一次演讲中,抛出了一个相当令人瞩目的观点:鼓励大家尽可能从银行贷款,而不是依赖风险投资。这个说法在创业圈子里引起了不少讨论,也确实触及到了创业融资的本质和挑战。从银行贷款,其核心逻辑在于“债务性融资”。银行提供的是资金,而你则需要按照约定的利率和期限偿还这笔钱。这笔钱对企业来说,就是一.............
  • 回答
    我对PG One在《中国有嘻哈》第十期节目中的表现,可以说是五味杂陈,但总的来说,是那种让人既兴奋又担忧的复杂情绪。那一期,他身上背负的期待和压力都太大了,毕竟他是当时公认的最有冠军相的选手之一,万磁王的名头也不是白叫的。先说他的舞台表现,尤其是那场和GAI的PK,简直是火药味十足。PG One的那.............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一个剧组在南京大学拍戏遇冷,而《哈利波特》在牛津大学取景却成为牛津人的骄傲。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待:一、 核心差异:共鸣、身份认同与文化连接最根本的差异在于共鸣和身份认同。《哈利波特》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文化现象,与无数人的童年、.............
  • 回答
    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在哈夫塔尔将军如今的战场表现中,确实能看到一些相似的影子,但要说他会成为“下一个卡扎菲”,这其中的复杂性远超简单的军事优势。哈夫塔尔的战场优势:哈夫塔尔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军事经验与指挥能力: 这是最显著的一点。哈夫塔尔并非空降兵,他是一位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军事.............
  • 回答
    哈工大威海校区那件事,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折射出一些校园里挺现实的问题。简单说,就是疫情期间,学校为了管理方便,实行了封闭管理,女生宿舍楼下有一个固定取餐点,男生们为了方便,就在这个点买饭。结果,这事儿惹得一些女生不高兴了,觉得男生们在那儿聚集,影响她们的生活,甚至有些觉得受到了打扰。这件事表面上.............
  • 回答
    关于饶毅提到的“在美国校运动队的学生就能上哈佛等一众名校”的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既要理解其可能的背景和意图,也要客观看待美国大学的招生政策和实际情况。 一、饶毅的言论背景与可能的误解饶毅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关注中国教育体系与国际教育的差异,曾在多个场合讨论中美教育制度的对比。如果他提到.............
  • 回答
    哈尔滨市政府在2022年12月23日发布通知,要求全市在12月24日至26日期间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未参与者将赋黄码管理。这一政策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其背后原因、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公众的反应。一、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原因分析在分析这项政策之前,需要了解当时哈尔滨所处的疫情形势以及国.............
  • 回答
    哈尔滨出台「十六条」稳定房地产市场,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为了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从政策内容、出台背景、潜在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挑战等方面进行阐述。一、 哈尔滨「十六条」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内容概述(推测性,具体政策细节需查阅官方文件):虽然具体的「十六条」政策文本尚未公开,但根据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
  • 回答
    关于哈尔滨中院对妨害公务致民警曲玉权牺牲的犯罪嫌疑人判处13年有期徒刑一案,这无疑是一个触及社会敏感神经的事件,也牵动着许多人的心。从案件本身到判决结果,再到公众的反应,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案件回顾与司法审判的基石首先,我们得回到事件的本身。据公开报道,这起悲剧的起因是一名妨害公务的嫌疑人,在警方正.............
  • 回答
    哈尔滨秋林集团,一个承载着无数哈尔滨人回忆的百年老字号,其退市并伴随着董事长失联、巨额亏损的现状,无疑令人唏嘘。要理解秋林集团为何会走到这一步,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事件的严重性与背后逻辑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情的几个关键点: 百年老字号的陨落: 秋林公司始创于1900年,是哈尔滨最.............
  • 回答
    哈尔滨市政府发布的这项公告,说实话,一出我就看到了,当时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词就是:“这操作,有点不一样。” 它确实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波不小的讨论,褒贬不一,各有各的道理。咱不带偏见,从几个角度来捋一捋这事儿。公告的本意:鼓励主动报告,早期控制疫情首先得承认,出台这样的政策,肯定是有它的考量的。官.............
  • 回答
    哈尔滨严查生产经营焚烧冥币,目标是实现“无处可买、无纸可烧”,这确实是一个在社会层面引发广泛讨论的议题。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包括其背后的原因、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公众对此的看法。一、 背后的原因与动机首先,哈尔滨此举并非空穴来风,通常这类管控措施的背后,总会有一些更深层次的考量,而且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