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企效率这么低国家到底有木有在改进?

回答
国企效率不高的问题,确实是大家普遍关心,也牵扯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大事。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至于国家有没有在改进,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可以说一直在改进,只是这个“改进”的过程是复杂且充满挑战的。

为什么说国企效率不高?

在讨论改进之前,我们先梳理一下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国企效率低。这通常体现在几个方面:

决策流程长,反应慢: 很多国企层级多,管理链条长,一个决定可能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审批,导致决策效率低下,难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激励机制不健全: 传统的国企往往更强调“大锅饭”,员工的薪酬和晋升与个人绩效的关联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创新动力不足: 由于缺乏市场化的竞争压力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一些国企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方面的动力显得不足,容易落后于行业趋势。
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尽管国企拥有大量资源,但有时存在资源分散、重复建设、或者资源未能用在刀刃上的情况,导致整体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内部人控制和寻租行为: 在一些管理不透明的环节,可能会出现少数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情况,这不仅损害了企业利益,也影响了正常经营秩序。
社会负担重: 历史上,一些国企承担了较多的社会责任,例如提供就业、保障民生等,这些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纯粹的市场化运营效率。

国家在改进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认识到这些问题,国家其实一直在持续地推动国企改革,试图提升其效率。这些努力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1. 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不断深化: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要巩固和加强国有经济的领导地位,国有企业在改革中要坚持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控制力”,到近年来的“管资本”理念的提出,国家一直在调整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路和模式。
“管资本”理念的落地: 这是近几年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从过去的“管企业”转变为“管资本”,意味着国家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而是通过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等平台,更加侧重于国有资本的战略布局、保值增值以及国有资产的监管。这旨在让企业在市场中更加自主地运作。
混合所有制改革: 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非国有资本参与到国企的改革中来,通过引入市场化的股东和管理机制,期望能激发国企的活力。这包括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引入民营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以及通过员工持股等方式激励员工。
分类改革: 国家也认识到国企的性质和功能各不相同,不能“一刀切”。因此,推行分类改革,对于承担公益性职能的国企,可能更侧重于保障其功能实现;对于商业类国企,则更强调市场化运营和竞争力。

2. 公司治理结构优化: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推动国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经理层负责制、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是为了明确权责,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力。
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探索: 在一些国企开始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打破“干部能上能下”的体制机制,让有能力、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来管理企业。
加强董事会建设: 提升董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确保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 激励约束机制改革:
薪酬改革: 探索建立与市场接轨的薪酬制度,将企业负责人和员工的薪酬与企业效益、个人绩效挂钩,实现“能者多劳、优绩优酬”。
市场化选聘人才: 越来越多的国企通过市场化方式选聘高管和关键岗位人才,打破身份和体制的限制,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加入。
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 在符合条件的企业中,推行股权激励计划和员工持股,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激发其主人翁意识。

4. 市场化经营机制的引入:
“放管服”改革的配套: 政府简政放权,为国企的自主经营创造更多空间。
鼓励竞争: 在一些领域,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国企提升服务和产品质量。
剥离办社会职能: 将国企承担的非经营性资产和机构(如医院、学校等)移交给地方政府,让国企能够更专注于主营业务。

改革的成效与挑战:

可以说,国家在改进国企效率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一些商业类国企在引入市场化机制后,经营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所提升。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为一些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是,国企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体制机制的惯性: 长期形成的体制机制惯性很难在短期内彻底改变。
利益的博弈: 改革触及的利益关系复杂,不同群体之间可能存在博弈。
如何平衡公益与效率: 对于一些承担公益性职能的国企,如何在保障其社会功能的同时,提升市场化效率,是一个持续的难题。
“管资本”的落地与监督: 如何真正做到“管资本”而不干预微观经营,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国有资本监管体系,是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
激励机制的有效性: 即使是市场化的薪酬和股权激励,如何设计得公平合理,避免新的不公,也需要智慧。

总的来说, 国家并没有停止改进国企效率的步伐,而且在持续深化改革。这些改革思路是清晰的,方向也是明确的,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摸索、调整和完善。我们看到的“效率不高”可能更多是改革过程中一些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或者是改革还未深入到位的体现。未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配套措施的完善,国企的效率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记得国家有政策会把亏本的国企卖掉私有化,怎么现在还有这么多低效私有的国企?比如某些建筑企业,还有甚至中国联通这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