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泡菜 -- 김치 / Kimchi -- 辛奇
北美樱桃 -- Cherries -- 车厘子
加州红苹果 -- Red delicious apple -- 蛇果
猕猴桃 -- Kiwi fruit -- 奇异果
主要取决于商家怎么宣传,只要资本想炒作,普通人的语言习惯怎么拗得过铺天盖地的广告?
我觉得这事韩国说了不算
朝鲜的kimchi做的比韩国的好吃,其实中国东北和山东做的kimchi也并不差。
一个东西如何命名,自然要以SOTA为基准。数量上,制作最多的是中国;质量上,制作最好的是朝鲜。叫“韩式泡菜”而不是“朝鲜泡菜”,或者“山东辣白菜”,我觉得已经很给韩国面子了。
改名?这个东西你要改名,你征得朝鲜人民同意了吗?你征得山东人民同意了吗?跑别人家去说,我把你名字改了,以后你就叫这个,别人会答应吗?
皇帝才能这么“赐姓”,“赐名”吧……
1辛奇是人名,不能韩国说叫辛奇就叫辛奇。别人的名字叫辛奇,结果莫名奇妙变成了泡菜,别人冤不冤?
2既然所有的泡菜类都按照中文构词法叫泡菜,酸菜,咸菜,姜水菜,辣白菜,腌菜。凭什么韩国就可以用音译叫辛奇?这不是给中文制造理解障碍吗?如果英国人强制要求将源自西方的fairplay 从意译公平竞争 改为 音译 费厄泼赖,我们是否也要执行洋大人的想法?
3个人建议叫汉城不要叫韩国人指定的首尔。韩国有什么资格改自古以来中文叫法? 除非韩国把首都改个名字。
上次韩国把首都改了名字叫首级,哦不,首尔。我就觉得莫名其妙。
你把自己首都改了啥名字,我喜欢叫啥名字,和你有关系吗?
现在又把韩国啥咸菜叫辛奇。
你一个韩国人(这里省略56字)替中国人操心该用中文叫你家咸菜啥名?
我可去(这里省略225字)的吧。
这个事儿大家也不必太过嘲讽,因为确实当初是因为泡菜来泡菜去的中韩网友这不第N次网络战役了吗?韩国人看既然泡菜在中国有这么悠久的历史,那我强调韩式泡菜的特殊性行不行?而且说实话中国泡菜的做法也的确和韩国人的不一样,通过英文名(Paocai, Kimchi)区别一下其实挺好。
那么我们来看看kimchi的词源:
沈(沉)菜,就是泡菜嘛,然后经过颚化变成了今天的形态,与汉字源语产生了较大的差异。但我觉得纠结它是不是属于腌制蔬菜大类下的一种是否也应该隶属我中华泡菜分支则大可不必,因为韩国人家从头到尾据理力争的也是韩国式的抹辣酱放梨汁的辣腌的红色小菜。Kimchi和Paocai分开对待,我觉得是一个正确的态度,但韩国网民骂人那是网民的事,要出警也请便,绝无为谁洗白的意思哈。
我认为这是出于韩国人在外宣方面优于我们的一种观念:以本土发音音译外文名。
国人英语太好啦!什么都要意译!知乎上“如何准确翻译菜名”问题下面没给这些老伙计累死!但你看pizza,sushi哪一个不是音译啊?所以韩国人在宣传本国文化的时候,是只使用本族发音罗马字转写的。而且这个观念在谚文与汉字逐渐脱节的今天,也影响到了韩国人对汉字译名的看法。他们也只知道매울 辛 기특할 奇(辣而新奇),所以在为了给韩式泡菜取一个独特的名字的时候,选择了这两个字。
但就像我其他答案里面说的,田小娟(전소연)在韩国人眼里就是田家小美女的意思,可放在汉语语境里就是会有其他联想——这也是当代韩国人不太懂汉字造成的一厢情愿。
在韩国国内是有用的,企业应使用“辛奇”这个译名,而民间是有自主选择的权利的。毕竟语言是从俗从众的,而且韩国人不像国人这么“迷信”字典的规范读音,推广달걀多少年了,民间还是叫계란(鷄卵)。不过据我所知国内有些字幕组也开始使用这个说法了,不知道是版权方的要求还是怎么样。
不过无论如何,这个更改对于中国来说是没有什么约束力的。
韩国文体部表示, 在华韩企销售”kimchi”时,不能将“kimchi”单独标注为“辛奇”,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等中国法律规定,在中国国内销售流通的食品必须按照食物的真实属性来标注。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将面向对外出口企业,对“辛奇”的适用范围进行规定。
在中国境内流通的食品必须使用大众熟知的名字(可能是为了防止瞎起名),所以辣白菜还是辣白菜,至少短期内不会被“辛奇”所替代。
你把这玩意说破大天,那不也是一盘咸菜么?
辣白菜、酸黄瓜、咸萝卜……就足以区分了。如果非要加上产地或地域风味特色,那就叫韩式辣白菜、俄式酸黄瓜、赤道几内亚咸萝卜得了。把汉城改成首尔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那是个地名,官方使用场景多,名从主人也说得过去。辣白菜这个玩意纯粹的下里巴人,到底叫什么不是你出一个声明一个文件就能改的,汉语不是这么玩的。
日本熊本县搞了个黑熊吉祥物大受欢迎,中文世界管它就叫熊本熊。熊本县说不对,我们这个玩意正式中文名叫“酷马萌”,为了帮助说中文的朋友正确使用该名称,熊本县还花了钱到处推广纠正,折腾了两三年。结果怎么样,有人买账么?你看现在有多少中文使用者用熊本熊,又有几个用酷马萌的?
日韩语言中直接使用音译的外来词太多了、太滥了、太随意了,导致他们对汉语音译词的推广难度有点想当然。实际上,音译词在汉语中的存活率是非常低的,德律风、梵婀玲之类的上古老梗就不说了,就最近十几年,因特网、伊妹儿之类的外来词很快就自发的转换为互联网和电子邮件。这种转换是汉语特性决定的。完全音译的外来语不容易扎根,在无视这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光挖空心思搞“辛奇”之类的东西,简直缘木求鱼。
我支持韩国人要把自己特色泡菜和中国特色泡菜区分开的想法,但是叫韩式辣白菜或者韩式泡菜基本上就到头了,说到底那不过是个咸菜。韩国怎么说也是个五千万人口的发达经济体,把咸菜当国粹,挖空心思苦心孤诣的连一个汉语译名也要研究八九年,也未免,太寒酸了些。
他们是不是忘了,中国国内也有朝鲜族,中国人民自己也弄辣白菜?
行吧,以后不吃韩国的辛奇,只吃泡东北的菜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