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么多回答,感觉都是对近代史不够了解之下的视角回答,所以这里提供另一个视角。
回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假设此战之前的清朝版图保留下来,那么作为宗主国的中国版图内,必然也会保留朝鲜半岛作为版图的一部分,性质上与新疆、西藏类似或一样,历史上为正统王朝的最紧密附属国,现今为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马关条约割让出去的不止是辽东半岛、台湾,还有整个朝鲜半岛,所以某种程度上,清朝是拥有对朝鲜半岛现代意义的主权的。二战一战输光所有的日本,战后理应归还的应包含真正从中国窃取的东北、朝鲜半岛和台湾列岛。然而我们实际上看到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却只提到归还窃取的台湾和之后窃取的东北,却未提到朝鲜半岛。
直接原因便是常凯申领导的国府实在是太菜了,都44年还在打败仗,在豫湘桂被打的一溃千里,于是美国不得不将“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扫除关东军”的重任通过与苏联交易(东北加外蒙权益换出兵)的方式,给到了远东的苏联红军身上,这就有了教科书上写的,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二战结束。但如果没有豫湘桂那一仗的关键溃败,美国人是极有可能认为在远征中表现相对出色的中国军队是可以胜任驱逐关东军的重任,那么光复东北的中国军队势必会顺势进入同样拥有法理基础的朝鲜半岛,即使再爆发内战,那么朝鲜半岛也会留在中国版图内。
也就是说,豫湘桂溃败导致驱逐日本人不是我们自己干的,顺带着我们在朝鲜半岛主权的声索上处于极度被动,而朝鲜半岛因此实际成了美苏两强的权力交汇点,而非中国从东北路上和美国从海路上共同扫平在朝鲜半岛上的残存日本人。
(题外话,这也是后来教员能够顶着巨大压力出兵朝鲜打抗美援朝的伟大之处所在,面对二战打完之后几乎是战败国待遇的我国北方战略处境下,主动出击破局的伟大之举,抗美援朝战士无愧于民族英雄)
因此,以上问题就应当成为如下的思考路径:作为朝贡体系下,与我们的文明亲缘最近的附属版图的朝鲜半岛,却没能留在疆域内,朝鲜半岛上亲西方现存政权拿早已与我们交融的文化来构建认同的时候,我们更多应该反思,为什么会到这一步,而不是去质疑朝鲜半岛韩国人怎么这么不要脸,罔顾事实的偷我们的文化。
因为,特么本来你们就理应是一家人啊。
如何看待?先问是不是,再问怎么看....我不知道人家怎么看,我是真的已经被气哭了
被中国的营销号气哭了....
营销号原文在此韩国人又来了!逼蓝忘机粉丝道歉,喜欢中国文化的外国网友都遭殃
就是受这样的营销号荼毒,有涉世未深的小妹妹不断以此为论据跟我对线....字里行间大有对我兴师问罪的气势,特别振振有词....
我真的跪下了...求求你们了,人家原文在此
人家课件上讲的是目前尚未发现新罗时期的实体文物或画作,考虑到这一时期新罗受唐代文化影响最大,因此以唐代画作为依据复原了衣物。人家写的明明白白,是「新罗受唐朝影响最大」!!!!!(特意向懂韩语的人求证过)。这不是历史常识吗?在唐朝的援助下新罗掌握了更先进的制铁技术,在唐朝的支援下赢得了对百济和高句丽的战争,这也是我在首尔博物馆亲眼看到过的介绍,当时心里还挺自豪来着。韩国人自始至终都没有否认唐朝对新罗的巨大影响。没有人说画中的服饰是韩服!!
到了营销号这里就变成「韩国人说唐朝是受新罗影响」........颠倒是非,毫无下限
本国缺乏具体的文物文献,采用迂回的策略利用临近国家的相关记录间接进行复原,到底有什么问题,人家也写明出处了。
比如我国朱子深衣留下来的资料很少,难以再现,也是依据韩国留传下来的实物复原的,这能算偷吗?
目前为止我也不敢说我了解了整个事件的全貌,但是已经可以确定,我们这边的很多营销号的指控根本就是自编自导自演....不知道是因为蠢还是因为坏....
大量的读者就根据这些自带偏颇立场的二手资料四处叫战....还特别言之凿凿,义愤填膺,自我感动
我也是中国人,我也想保护好祖国文化。但是这样不分青红皂白,不丢脸吗?
义务教育普及任重道远啊...
最后大家可以再回顾一下大佬 @程树慎 整理的求证资料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791138/answer/1729896071
还有关于汉服韩服之争的科普视频https://b23.tv/hPpkmb
这些高质量的资料点赞还不及营销号的零头。因为绝大多数国人,压根不在乎真相,只对仇恨和刻板印象甘之若饴....
四川和重庆之间不会去争谁偷了谁的火锅
山西和陕西之间也不争油波扯面的归属
陕西人不会去指责驴肉火烧是对肉夹馍的剽窃
各处都说臭豆腐是自己的特产,哦对,还有桂花糕之类。
韩国人在历史上与汉地的差别,比大理人,西羌人之类小多了,约等于四川人和中原人的差别。
只不过是在现在这个西方按照他们“民族国家”划分法主导的世界秩序下,韩国以一隅之地成了一个国家,和整个中国对等的国家,大家才会对韩国人声称很多中韩共有文化是“韩国文化”感到愤怒。
我是一个来自那不勒斯的意大利人。
这个问题我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回答一下。
首先,我很能理解中国人的愤怒情绪,跟我们意大利人强烈反感水果披萨一样,这涉及到一个民族文化认同的问题。意大利人素有“美食法西斯主义”之称,我们之所以这么视美式快餐文化产出的水果披萨为异端,因为我们要捍卫我们才是西餐文化的正统地位。
那么面对韩国人如此频繁地窃取中国文化成果的行为,我认为愤怒地表达情绪没有意义。我的作法是仔细考证有理有据地反驳。
接下来是我的考证思路。
首先我讲两个我自己亲历的事情。一个是我刚来中国上中文课的时候和几个韩国人同班,一次我无意看到了一个韩国同学的身份证,上面有汉字。
(韩国身份证的样式)
当时我先入为主韩国人和日本人一样学中文会很容易,他已经认识很多汉字了,应该学起来进度会比我快很多。所以我一开始向他请教中文问题,哪知道他学习的效果并没有比我好多少。我问他:“你不是认识汉字吗?”
他的回答:“这是我们的文字。”
听到这个回答的瞬间我非常懵逼。本着不了解情况不表态的原则,我第一时间选择了沉默。
然后我就开始观察他们的行为模式以及行为背后的原因。剖析这个单一民族的国家并不难,他们的国民行为模式在我看来有高度一致性。
我接触过的韩国人给我有两大感觉:一、非常较真。二、很想刷存在感。
较真的印象我早在小时候看世界杯就有印象了。那次是韩国人主场,我们意大利人在开赛前其实有心理准备,知道东道主有主场优势。但比赛开始后韩国队员近乎刑事犯罪式的犯规还是令电视机前看比赛的我惊到了下巴,我母亲最后看着伤痕累累的意大利队员已经不指望裁判了,只是祈祷着比赛快点结束,这些孩子可以平安回家。
(意大利人噩梦般的世界杯)
在意大利的文化中我们不喜欢这种为达目的如此偏执的作法,我们的性格更喜好随和。
从我在中国接触这些韩国人的感观来看,他们绝大部分对中国很不服气,来学中文的主要原因还是中国巨大的市场,但这种不服气的心态也影响了他们学习的效果。反正我的感受是我身边的韩国人学的中文只有半桶水的效果,远不如缅甸、柬埔寨、泰国这些东南亚同学。连我这个歪果仁一听他们讲中文就能从他们的语调和遣词造句习惯判断出谁是韩国人。(汉语的语法习惯是主谓宾,而韩语的语法习惯是主宾谓。很多韩国人讲中文时不自觉地会带着他们原来母语的习惯。)
以我对学习语言经验来看,如果对一个国家非常抗拒,是不会去深入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这就很难精通这个国家的语言,自然只能学到这种勉强日常交流的水平,身体的反应是最诚实的。(那些以渗透某一国为目的学习语言的间谍除外)
所以,这也符合我在意大利读到的主流历史书籍的观点:中华文明是和西方文明一样的延续至今的原创文明。我把这两种文明类比成安卓和苹果系统,一直对中华文明这个系统进行维护的只有中国人。
为什么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我从韩国人的语言剖析入手。韩国语文字的起源是中世纪朝鲜李朝的世宗大王创立的,这是一种表音文字,即看着文字念音节,甚至一篇文章你都会念,但完全不知道文章是什么意思,和欧洲语言文字的表音功能有点像。这就和汉语汉字这种表意功能强大的文字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这里的论证有点烧脑。我举个例子:我学了中文后发现可以和日本人笔谈,即双方用写汉字交流,可以连蒙带猜大概知道对方想表达什么意思,是一种纯哑巴式的交流。汉字这种强大表意功能的文字是伴随着中央集权的文官体系一起形成的。在古代中国,辽阔的国土上方言众多,有些甚至相互无法交流。在没有录音工具统一学习标准口语的情况下,只能用标准表意文字来达传中央政府的官方公文。唯有这样才能在当时的通讯条件下保证中央和地方的政令统一。
而世宗大王创建韩文文字的第一目的是为了扫盲,因为当时的朝鲜精英阶层使用的是来自中国的汉字,普通民众所处于一种只有口语没有文字的境地。世宗大王创建韩文文字还暗含着建构朝鲜民族认同的目的,而这个目的也是韩国人目前拧巴心态的根源。(注:韩国的前身是李氏朝鲜,不了解背景的朋友请自行搜索具体历史演变。)
(世宗大王)
这套文字在创立之后并没有立刻被当时的朝鲜人接受,特别是那些受儒家思想体系影响很深的官僚阶层,他们还是很更愿意使用汉字,认为这样更能体现自己阶层的精英性。
韩文文字再次被重视是在1910年韩国被日本正式吞并后。这也意味着朝鲜半岛和中原王朝之前的朝贡外交体系的解体,日本人使用的是更偏向当时欧洲列强的殖民体系。
韩国人在争取自己民族的独立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自己的身份认同问题,还要跟之前的中原王朝的宗藩关系划清界限。即要解决“我到底是谁?”的问题。
这样的背景下,原创的韩文文字被韩国民族主义者推到了前台,成为他们争取自身独立的武器。即使是在朝鲜半岛在二战后分裂为两个国家,朝鲜和韩国都不约而同地开始了去“汉字化”,普及韩文文字的国家行为。
但韩国人使用本民族文字的时间太短,这套人造文字系统不像别的古老语言那样有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韩国人的报纸还长这样:
这就使得韩语文字有很多漏洞,如果不借助中文表意的话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郑”和“程”这两个姓氏中都写作“정”。而韩国人的姓氏体系还是儒家式的,搞不清自己到底姓什么,会出大问题。所以韩国人又不得不拧巴地在一些场合用中文来弥补韩语文字出现的漏洞。
所以我从语言为视角就可以得出中华文化为中国人原创并一直由中国人维护发展,韩国人只是借用了而已。
第一个问题解决后那就是紧接着下一个问题:为什么韩国人要把中华文化据为已有?
我在这里讲第二件我经历过的事。
我在和重庆一家专业做意大利披萨的老板聊天时偶然得到了有趣的信息。
我询问他关于本地人对于纯正意大利披萨的看法。他的回题是重庆人口庞大,有这么一批爱好纯正意大利披萨的人群。但大多数本地人第一次接触到意大利披萨时的感受并不是一边倒的赞扬,甚至对老板有以下的吐槽:
“老板,披萨怎么烤得这么焦啊。有点咸。”
“玛格丽特披萨吹得这么天花乱坠,不就是烧饼吗?”
相对于美国人搞出榴莲披萨这样的异端,我对于“烧饼说”一点都不感到冒犯。其实玛格丽特披萨就是那不勒斯人的日常食物,相当于中国人日常吃的烧饼,这种食物早在玛格丽特皇后品尝之前就存在了,只不过机智的当地人在献给皇后品尝后顺带以她的名字命名。这波营销简直是教科书级别。
(发源于那不勒斯的玛格丽特披萨)
所以,大部分中国人第一次接触这种披萨如此反应是正常的。因为我认为一个人的口味是小时候所处的味境培养起来的,当一个人接触到另一个文明的食物时,不适应是难免的。我跟很多在中国工作的意大利籍厨师交流时,他们也有类似的观点:意面在中国要比意式披萨卖得好得多,因为中国人日常饮食中就有很多面条类食品。
然后接下来重点来了,那位卖披萨的老板告诉我在重庆的韩国人非常喜欢来他这儿吃玛格丽特披萨。因为这种披萨在韩国非常贵,是高端的像征,他们要攒上好一段时间的钱才能吃上,而这里的披萨简直太便宜了。
第二个故事又引证了我这段时间考察韩国得出的观点:韩国人的“事大主义”其实造成他们的文化根基相当浅,极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事大主义指的是韩国因为地缘环境的影响,处于大国的夹缝之中,不得不以侍奉大国以保存自身的策略。
李氏朝鲜侍奉的对象是儒家文化的中原王朝,而今天韩国侍奉的对象是西方文明的美国。
观察今天韩语的词汇结构就可以看出各种外来文化的痕迹。韩语中的词汇有以下几种来源:本土的固有词、汉字词、日语词、西方外来词汇。
(美韩两军演练)
比如,“图书馆”在韩语中是汉字词(도서관),发音和汉语非常像。而“冰淇淋”写作“아이스크림”,和英语的“Ice cream”发音一样。“打工”写作“아르바이트”,来自德语(Arbeit)。[大家可以用带发音的翻译软件自已感受一下]
这也就造成了现在韩国人在接受西方文化时的“皈依者狂热”,和李氏朝鲜在接受儒家文化时一个道理。
现在的韩国人的日常生活其实非常向西方化靠近,年轻人日常生活几乎每天一杯咖啡,比我们那不勒斯人还狂热爱好玛格丽特披萨。
好了,这就是我看待韩国人一系列争夺中国文化的性质:只不过是出于自身目的想把中国文化中的一些要素据为已有,没见得他们内心有多认同中国文化。
韩国人这种行为中包含着自我认同建构的需要,因为在东亚的思维中,这就隐含着韩国人是中国文化“祖宗”的意思。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对这种行为如此暴怒的原因。很多韩国精英抓住满族人入主中原这一事件来强调“华夷之变”,自己才是中华文化的继续者。很多中国人也被带了节奏,而我对这个事件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看法。我会在我的公号中以电影《末代皇帝》为视角进行剖析。
韩国人如此操作的另一大原因是经济利益。这个国家本来就地域狭小,资源匮乏,这就需要一些“盘外招”来创收。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就主导了“文化立国”的国策,向亚洲输出了一系列爱情影视剧。
我仔细研究了这种快餐化的爱情影视剧,其实套路都差不多,就是向女性贩卖爱情童话。我把这套路告诉我的意大利朋友后他们直呼内行,原来意大利人日常最擅长的浪漫撩妹手法还可以这样创收。我那搞民宿的邻居玛丽娅很有自信地表示她家意大利式的小庄园可以当影视拍摄地,满足所有女生的公主梦。我的发小马切洛急不可待地表示自己可以演男主,因为他自认为帅过阿尔帕西诺,撩妹技巧可以让帕里斯希尔顿梦回初恋。
(韩国式爱情剧)
那么韩国人反过来怎么赚西方人的钱呢?就在国际上贩卖推销东亚文化的元素,而他们又没有像日本人那样吸收中国文化进行创新的过程,直接照搬的行为就不可避免地和中国人起了冲突。
我的韩国同学邀请我前去他们的河回村游玩,他介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来这个村子访问过。我当时看了这个村庄的图片后觉得和我去过的周庄、宏村等中国古镇审美风格类似,所以对专门飞到韩国看这么一个村子兴趣不大。当时我好意拒绝了他,他却当场认为我看不起韩国开始和我理论。
(河回村)
碰上这么较真的人,心真累。
我理解韩国人在民族独立后一心要强的态度,但有时候对目标过于偏执而往往会走极端。
假如韩国人哪一天宣称玛格丽特披萨发源于他们民族,还真的是一件麻烦事。
(感谢我的中国朋友大头翻译我的口述/Grazie mille)
全文完,如果觉得本文还不错,那就请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谢谢您的支持。如果转载本文,请与本人联系获得授权。
公号:爱思考的卢师傅
B站:意大利卢卡
我说一个比较特殊的观点,韩国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韩文这玩意儿闹得。
大家知道文字分为三个大纲分别是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和拼音文字。
象形文字基本上是最适合人类最先开创的,毕竟就算不识字也能认清这个画。通过不断的发展以至于……
差点灭绝了。
因为象形文字原本当初设计时估计没考虑记录和传播,所以一个个放飞自我的设计诞生,象形文字的巅峰玛雅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丧心病狂的地步。
看看,没学三年美术你配写字不。
唯有中国符号化部分文字,才得以保留文明火种(顺便踩一脚繁体派食古不化终将灭亡)
反观拼音文字,因为仅仅需要掌握几十个简单字母就能生天地万物。发展极为迅速,以至于即使中国也得被动掌握汉语拼音,而很多学习象形文字的国家,例如日本为了配合本国语言习惯,也需要发明假名类拼音文字。
但拼音文字有一个重大隐患
历史正文无法解读(虽然上面的应该属于象形文字,凑合看吧)
我们中国人如果发现古籍会想生物学推断进化论一样(反正甲骨文也是看化石,真没区别),这里有个圆⭕中间有个点,应该是日字纲,这个圆有点弯应该是月字目,泛指脏器,这和月长得婀娜多姿,女子类没跑了。只要按照规律相对于很容易理解古人说了啥。但究竟怎么念就别管了。
而拼音文字刚好相反,这个单词啥意思,我们都拼的出来,但指啥啊,联系上下文吧,用嘴啊,我认为是古代一种失传的食物,不对,可能是灭绝的动物。不对,也许是乐器呢。最后考证全错是个形容词。
我有点说远了,其实除了以上两种,还有一个另类符号文字——楔形文字
这货长这个屌样
是一个个非常类似的符号,感觉就是人类结绳记事的演化。这个文字最大的难点和结绳记事一样,除了自己别人都不知道你想说啥。
虽然有人说这个其实是拼音文字
也有人说属于象形文字
但这玩意儿和当今的摩斯电码一样,除了发明者,谁都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兼具了象形文字的难考证阅读兼拼音文字的难考证意思。
但我偶然看到的韩文
你发现没有这两者极为相似,兼具了符号化文字,用拼音文字的底去理解象形文字。
好吧,这个文字极其简单,和后期不同,人类幼体期间掌握这种变化不大的符号远远大于其他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除了读音有点平淡(原神各国主播都抛弃韩文版)按道理是最科学的文字了。
但是这个文字的弊端就是
因为无形无声,这个文字让你和老祖宗彻底割裂,你完全无法知道你的祖先的音容相貌。既不知其形,又难闻其音。
韩文就是这样,不仅是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世界的平面孤岛,还是上下人类史的立体孤岛。
处于三维孤岛的韩国人无法考证自己的历史,去偷成了唯一的选择了。
个人观点,欢迎讨论。挑事儿我肯定一键反三连。
放任他们,这件事,就有可能兵不血刃。
至少有二十年,XX强行将中国文化和满清朝代捆绑营销,无论是蜈蚣服、辫子戏。任何汉元素(哪怕是元素),都要扣上“大汉族主义”、“破坏团结”的帽子。
现在好了,韩国人“抢注”汉文化正统了。气不气?哈哈哈哈哈哈。
对主体民族的民族文化神经过敏、处处限制,自己文化的普及率低的可怜,人家剽窃了你都很难反驳。人家满大街都穿上汉服说“这是韩服”,我们这边刚有人穿就出现过汉服女被“爱国学生”当作穿和服逼迫脱衣服烧掉的事件。
你自己的文化,你不用,在你境内绝根了,人家拿走了發扬光大了,人家就有定义权了。
文宣战线全面溃败。
前言:转载随意,微博,B站无所谓,越多人知道越好,有好图片或者需要补充的信息也可以评论区回复,盐值750+就可以发图了,我之后也会看情况更新的
原文:
外网对线过太多韩国人了,经验丰富。总体而言没什么难度,直接复制粘贴下面这几段就可以直接破防9成9的韩国人。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汉服和韩服的争论反驳。这点基本不需要什么废话,不要争论什么衣服形式,直接上韩国国王语录和韩国自个的历史文献就成了。朝鲜高宗,太祖,新罗国王,高句丽全齐了。不像韩国人只会举例些不三不四的中国野史。让他们领略下啥叫文明优势,啥叫降维打击。
要是挑衅的韩国人发言太欠揍的话,还可以后面接上几句 listen to your ancestors, you pathetic creature 或者 read your history, oops sorry, they are written in Chinese, you can't understand. Hahahahaha 最后再加几个爆笑脸的Emoji, 大多数都可以被你给气个半死
下面直接复制粘贴即可,如果太长的话可以分段,同时新更新里配置了图片,FB和推特对线直接甩脸便可,朝鲜语也找齐了
Hanfu is not Hanbok
Based on the quotes from Korean Kings and authoritative historical documents. Korea Hanbok is the one that was influenced by China Hanfu, not the other way around. Claiming Hanfu's characteristics and styles belong to Hanbok only shows your ignorance. Hanbok shares similarities with Hanfu because ancient Korea adopted Chinese costumes and headgears. You can use them, but you don't have the right to distort history or claim these Hanfu features as Korean origin. Hanfu is for everyone, but Hanfu is Chinese
1.Veritable Records of the Joseon Dynasty Volume 36 고종실록 고종 36권 朝鮮王朝實錄 高宗 36卷: AD 1897
“我邦疆土, 係是漢、唐古地, 衣冠文物, 悉遵宋、明遺制, 接其統, 而襲其號, 無所不可"
“우리나라의 강토는 한(漢) 나라와 당(唐) 나라의 옛 땅에 붙어있고 의관(衣冠)과 문물(文物)은 다 송(宋) 나라나 명(明) 나라의 옛 제도를 따르고 있으니, 그 계통을 잇고 그 칭호를 그대로 쓴들 안 될 것이 없습니다”
“The territories of Korea used to be the ancient land of Han and Tang. Our costumes and relics conformed to Song. The kingdom system and structure adopted from Ming. It is rightful and legal to inherit the true name of Greater China and her culture - Joseon Gojong조선고종 高宗”
2.1 History of Goryeo 고려사권 137권 (高麗史 137卷): AD 1392
“復行洪武年號,襲大明衣冠,禁胡服”
“부행홍무년호 습대명의복 금호복”(朝鲜读音翻译)
“Joseon Dynasty shall adopt the era name of Hongwu of Ming, wear Ming costumes and headgears, ban Hu Dress”
2.2 History of Goryeo 고려사권 137권 (高麗史 137卷): AD 1392
“復行洪武年號,襲大明衣冠,禁胡服”
“병오 다시 홍무(洪武) 연호를 시행하였고, 명(明)의 의관을 이어 사용하였으며, 호복(胡服)을 금지하였다.”(朝鲜现代语翻译)
“Joseon Dynasty shall adopt the era name of Hongwu of Ming, wear Ming costumes and headgears, ban Hu Dress”
3. Taejo of Goryeos' Ten Rules 왕이 훈요10조를 내리다 高麗太祖 訓要十條: AD 943
"惟我東方, 舊慕唐風, 文物禮樂, 悉遵其制, 殊方異土, 人性各異, 不必苟同. 契丹是禽獸之國, 風俗不同, 言語亦異, 衣冠制度, 愼勿效焉"
“우리 동방(東方)은 옛날부터 중국의 풍속[唐風]을 흠모하여 문물(文物)과 예악(禮樂)이 다 그 제도를 따랐으나, 지역이 다르고 인성(人性)도 각기 다르므로 꼭 같게 할 필요는 없다. 거란(契丹)은 짐승과 같은 나라로 풍속이 같지 않고 말도 다르니 의관제도(衣冠制度)를 삼가 본받지 말라”
"We, the East admire the customs of the Tang Dynasty, learn her rite and music, adopt her system and style. People from far land are different from us in terms of humanity, do not try to make them look similar in a subservient manner. The nature of Khitan (契丹) is brutal and bestial, we do not share the same value or language with them, so do not follow their system of attire"
4.Samguk Sagi Volumn 5『삼국사기』권5 『三國史記』卷5 : AD 649
“(真德王) 三年,春正月,始服中朝衣冠”
“(진덕왕) 3년(649) 봄 정월에 비로소 중국의 의관(衣冠)을 착용하였다”
" In the third year of Jindeok, the first month of spring, people in Silla (South Korea) started to wear Chinese-style cloth and hats"
5.Samguk sagi 삼국사기 (三國史記. 新羅本紀) : AD 648
“春秋又請改其章服,以從中華製”
“춘추가 또한 장복(章服)을 고쳐서 중국의 제도에 따를 것을 청하자”
" Gim Chunchu 무열왕 asked the Emperor of Tang for permission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cloth of Silla, the country shall follow the Chinese style "
6. 삼국사기 제28권 백제본기 제6 三國史記 卷第二十八 百濟本紀 第六
“高句麗亦以高辛氏之後 姓高氏 古史曰 百濟與高句麗 同出扶餘 又云 秦漢亂離之時 中國人多竄海東 則三國祖先 豈其古聖人之苗裔耶”
“고구려는 역시 고신씨(高辛氏)3)의 후손이라 하여 고씨로 성을 삼았다고 한다. 의 기록에 보인다.] 고사(古史)에 이르기를 “백제와 고구려가 모두 부여에서 나왔다.”고 하며, 또 “진, 한의 난리 때 중국 사람이 해동으로 많이 왔다.”고도 한다. 그렇다면 삼국의 조상들은 어찌 옛 성인의 후예가 아니겠는가?”
“Goguryeo is descendants of Gaoyang Clan, so the surname Gao is adopted. The ancient book recorded: “Baekje and Goguryeo. They all came from Buyeo." It is also said that“a lot of Chinese people came to Haedong during the riots of Qin and Han." Then, how could the ancestors of the Three Kingdoms not descendants of the Chinese ancient saints?”
这里第二段是各类关于韩国人起源说小合集,什么声称汉字韩国人发明呀,第一架飞机韩国人发明呀,日语韩国人发明等等,我连网址也给找齐了。对骂抄袭时,贴着一段韩国人起源说出来可以很好的塑造自己的话语权。特别适合有外国人在的情况下贴出来。韩国人要是无视的话就等于默认这些事真的,试图说明这些笑料只是少部分韩国人立场又直接矮了你一大截,打算论证的话就是自寻死路。
Korean professor claiming Chinese characters and languages were invented by Korean
https:// blog.naver.com/cyweon00 7/220539053895
Korean claiming China Xia dynasty, Shang Dynasty, Three Sovereigns and Five Emperors are all originated from Korea
https:// news.naver.com/main/rea d.nhn?mode=LSD&mid=sec&sid1=102&oid=028&aid=0000059028
Korean claiming Taichi symbol of China was invented by Korean
http:// s01.megalodon.jp/2008-0 920-1546-09/www.chosunonline.com/article/20080608000010
Korean claiming Japanese Kendo and Japanese sword are originated from Korea
http://www. kendo.or.jp/knowledge/k endo-origin/
Korean claiming the first airplane was made by Korean, not the Wright brothers
https:// news.naver.com/main/rea d.nhn?mode=LSD&mid=sec&sid1=102&oid=005&aid=0000035067
Korean claiming modern Japanese is originated from Korea
Korean claiming Japan Waygu beef is originated from Korea
Korean claiming paper technique is invented by Korean and spread to China and the west.
https://www. chosun.com/site/data/ht ml_dir/2008/11/02/2008110200784.html
Korean claiming Japanese Sumo is originated from Korea
Korean claiming Japanese Sake (rice wine) is originated from Korea
有个事情我插话讲讲,很多韩国人造谣中国人声称英语起源中国,变相来污蔑,这种情况遇到直接回复下面这个图片就成了,某韩国教授直接说了,English来自韩国,寿司来自韩国,日本文化来自韩国,中国文化来自韩国,中文来自韩国等等
图片发不了的情况,让其Youtube 上搜索 “강석준”便可
和上一段类似,这是韩国发明的历史地图了,这个发上去韩国人就基本躺平随便你嘲讽了。这地图真的太狂了,汉服韩服韩国人还能对着老外忽悠下。这种东西真的谁看了都会翻白眼。
Lol, according to Korean history, Mongolia, East Russia, China, Iran, Vietnam, Japan, Laos, Thailand, etc were all used to be Korean territories. There are two good alternative words to describe Korean. One is "shameless cultural thief" another is "History Inventor"
第三段主要是针对韩国人声称泡菜起源韩国的反驳论据。这里的反驳主要就抓2个点,1是泡菜核心的大白菜源于中国北京地区,在中国唐朝时期传播到韩国。2是中国泡菜腌制可追寻到3100年前,而韩国腌制蔬菜最早的记录大约于1500年前,晚了中国太多。把时间和起源这两大核心都抓住就达到8成效果了。
之后再接几句韩国原本是中国属国,大量技术,语言,文化都源自中国,韩国历史都是中文记载,今天韩国人看不懂所以精神错乱。主要用于展示强证据之后来直接定论,有理有据的一巴掌拍死对面
对了,李子柒做的那个准确来说应该是四川的辣白菜做法,而非传统泡菜。如有误的话欢迎纠正。还有就是kimchi这词别用,是韩语音译词语,实际意思是辛奇,或者韩式泡菜,而非泡菜。用了就自动矮一截。
Paocai and Sichuan Spicy Cabbage are not Kimchi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evidence and the origin of napa cabbage (Chinese cabbage), Kimchi is clearly influenced by China
1.Napa cabbage (Chinese Cabbage) 배추 is a type of Chinese cabbage originating near the Beijing region of China
2. Original version of Kimchi is based on radish. Chinese spread napa cabbage to Korea and taught Korean how to ferment napa cabbage-based (Chinese cabbage-based) kimchi
3.Paocai and Sichuan Spicy Cabbage are registered in UNESCO
4.China has a record of making fermented and pickle napa cabbage at least 3100 years ago. The earliest record of fermented vegetables in Korea is only 1500 years ago
5.Chinese spread fermented vegetable technique to Korea during its three kingdom era. China wasn't the first country that discovered the fermenting technique, but China was the one that taught Korean how to make pickle and fermented vegetable
6. China has been developing napa cabbage (Chinese cabbag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re are hundreds of different styles or seasonings. Adding chili is something very common
7. Korea used to be a vassal of China. Chinese taught Korean a lot of things including language, customs, food, and music. Korean history and relics are all recorded in Chinese, Korean cannot read or understand their history today. That is why most Korean mistakenly claimed Chinese culture as their property
8.Saying Sichuan Spicy cabbage is Kimchi is like Americans claiming they invented pizza and chips. You give birth to your parents or your parents give birth to you?
关于食物的题外话,其实泡菜以外还有个地方需要值得警惕,那就是韩国对于饺子的剽窃,现实和电视剧中都已经发生了,比如今年韩国人就会以Mandu和Korean dinner, Korean food等tag标签来剽窃中国饺子。新出的某个叫做《女神降临》的韩剧更是直接把包饺子,中国龙,中国凤等元素潜移默化的盗窃为韩国元素
第四段就是一些不错反驳图片和资料,给那些会去推特或者FB这类可以发图片的地方的人准备的。
第一部分是韩国普通民众的露乳装韩服,当时中国服饰只有韩国贵族和上层才有资格穿。古代韩国缺乏染料技术,9成以上的朝鲜人都以白衣为主。还专门称呼自己为“白衣民族”朝鲜/韩语:백의민족,当时韩国美术“颜色匮乏”,洋溢着一种“悲痛美”。回复拿 백의민족 问韩国人为什么称呼自己白衣民族,现在反倒不穿古代为荣的白衣了也有很好的效果。
第二部分是韩国使用高句丽来作为例证如何反驳的方法
因为新罗,高丽,朝鲜王朝盛赞中国的语录和记录实在太多了,一套连击下来韩国人基本都蒙蔽。所以韩国人一帮新罗后裔最后被逼去拿杀自家祖先的高句丽作为反击对象。可惜高句丽文明本身是源自扶余,扶余又恰好是汉朝的玄菟郡统辖,衣冠利益和文字都是中华文明。
反击高句丽有5点可参考
说个好笑的事情,高句丽不是出土了不少文物吗?什么三足金乌呀,女娲伏羲壁画,四象图,正常人脑回路一般都是,哦,创始人家族来自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深度联系,高句丽想必是中国文化分支,要么也是深度学习了中国文化和文明。
韩国人倒好,直接反着来,看看高句丽这个四象图,看看这个女娲伏羲,再看看这个三足金乌壁画,全部都能在中国文化里找到,中国人居然敢说自己没有被韩国文明影响,我大韩民国历史如此辉煌璀璨,真是太伟大了。TMD,我一次对线时候某些韩国人给我来这套神逻辑差点把我整懵逼了,居然还有这种孙子生爷爷奶奶,儿女生父母的逻辑。当然,后面慢悠悠玩起源追溯,那几个韩国人知道女娲伏羲之后就开始怀疑人生了
回复可参考
Goguryeo 高句麗 civilization is based on the Han dynasty. The country uses Chinese characters, conforms to Chinese custom, and wears Chinese clothes. The founder of Goguryeo is the offspring of the Yello Emperor of China. The Capital Cities and Tombs of the Ancient Goguryeo is located in Jilin, China
Today, Goguryeo is shared by three countries, China (65%), North Korea (25%), and Russia (10%). Goguryeo enslaved Silla, the ancestor of South Korea. Claiming Goguryeo is a 100% South Korean unique culture is like calling the enemy of your ancestor as your daddy
第三部分为韩国抄袭汉服,中国结等小合集,一堆韩国人直接拿中国史料记载造谣成自己,很多情况下还都是故意的
第四部分是打虎亭汉墓的出土的遗迹和一些唐代历史文献和艺术品。一般互殴总少不了互相出示历史文物和证据,韩国压根就没几个有历史年限的文物参考,这方面就只有被中国按在地上锤的份
第五部分这里我得强调一张图片,就是下面这个,很多韩国人发这张图片来论证黑笠在韩国有1500多年了。开始我也被这张图片给唬到了,咦,朝鲜当年好似还有点历史呀。不过我看着老觉得像唐朝的风格,就本着专业精神查了查,艹,一查发现这东西是出自敦煌某个壁画,压根就不是韩国的文物。
韩国人明知道是敦煌壁画的情况下故意删除,然后大规模造谣传播,把中国的东西说成是自己的。图二红色圈住的地方就是韩语的敦煌的意思。遇到发这图的直接上我图二然后疯狂嘲讽。嘲讽的越狠越好,韩国人是明知道出自中国但依然继续造谣的,无耻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纯粹是偏执切极端疯狂的民族主义所带来的精神性错乱。可以回
WTF,Dunhuang is located in China Gansu. You little piece of sh**, son of bit*, fuc* cultural theif. Stealing Ancient Chinese relics and paints to fake your pathetic history and culture? What a kunt.
哦对了,韩国人可能会拿“新罗送供使”反驳,新罗送供使就包含了上面图1中的第二和第三个人物,直接拿我第一部分那个韩国国王语录回击就成,俩新罗国王的语录,刚好论证为何服饰相似,因为新罗王直接引进唐朝的服饰。
图片第一个带黑笠是中国古代的农民,跟韩国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其实想想就明白了,难不成是新罗上供的人还要专门牵头牛来中国放牧?什么鬼逻辑。可回复
Okay, so Silla farmer would travel thousands of kilometres to China to graze cattle? Please use your insufficient brain cells to thinks whether it is possible or not, thanks.
第六部分和第五部分类似,又是一个韩国人特喜欢拿中国文物论证的奇葩事情,下面这个宋代的《清明上河图》某个部分,有一个人戴斗笠,接着一群韩国人拿这张作画说里面那个戴黑笠的是韩国人。直接用图2回就差不多了,回复的话可参考上面那段
PS: 很多人有说雅集图,但其实网上传的那个是朝鲜的雅集图对联,模仿宋代的,所以画风很中国。但你要说的中国的吗?那倒不至于。说模仿中国雅集图倒是可以。林逋那些人我查了查实在找不到,当然也可能是我错了,欢迎之后纠正
第七部分,针对韩国国旗的,只要看到有韩国人贴他们的国旗图就可以随便嘲讽他们。韩国这个太极旗最初源自明朝引进,后来自个改良。说起来还有个有趣的事情,韩国如此重要的太极旗,设计者其实是一个中国人。他是清末著名外交家和学者、是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弟弟——马建忠。可回复
Apart from that, do you South Korean even realize that South Korea was initially founded in China Shanghai? Ever wondering how come South Korean Flag has the Chinese Taichi symbol on it? Because the flag design was designed by the Chinese. In April 1882, Chinese delegate Ma Chien-Chung promoted the use of the Yin-Yang spiral in red and blue and eight combinations of the Yi-ching and imposed his views to the Korean delegate Kim Hong-Jip
第八部分,韩国人经常以“东洋风” Oriental Style 的名义到处偷窃中国和日本的服饰和文化,遇到可以回击下面这个图片
第四段这里是关于一些韩国人常见的复制粘贴信息的反驳方法,主要出自下面3段
2. 《张光弼诗集》卷三《宫中词》:宫衣新尚高丽样,方领过腰半臂载,连夜内家争借看,为曾着过御前来。"
3. 《菽园杂记》:“马尾裙始于朝鲜国,流入京师……于是无贵无贱,服者日盛。至成化末年,朝臣多服之者矣。阁老万公安冬夏不脱……。大臣不服者惟黎吏侍淳一人而已。此服妖也,弘治初始有禁例。”
基本上来讲这三段是最常出现的韩国人反驳例证,这仨除了资治通鉴外其实都没什么实际意义,反而看着很憋屈,一是文化是互相交流的,韩国虽然是属国但你要说完全对中国0影响那还不至于,但奇葩点在于韩国人的以偏概全,中国输出韩国99%,然后韩国输出中国1%,接着韩国人用这1%结论中国被影响了就搞笑了。比如上面《菽园杂记》这段的马尾裙就是一个别在裤腰上面的小挂件而已。韩国的服饰,礼仪,文字,音乐一堆被中国输出,然后韩国千辛万苦输出了一个配件都算不上的小玩意就拿出来当例证了,简直太逗了。
二是历史文献的权重比不一样,比如我第一段给出的信息不是出自朝鲜国王就是韩国公认的历史文献三国史记和高丽史等。而韩国人找的这都是什么?《菽园杂记》?《张光弼诗集》?不是诗集就是杂记,权重比完全是天上地下的差别。
不过嘛,我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来说就是简单粗暴地打法,不去解释这些马尾裙是小挂件呀这些有的没的,就算解释清楚了韩国人的尿性是死皮赖脸不承认,没必要。就好比你开着歼-20去跟印度的光辉狗斗是因为你有高机动吗?不,是因为你傻,有隐身一发入魂干嘛去跟他狗斗。所以同理,反过来直接回击朝鲜国王语录和各个朝鲜历史文献就成,把韩国人逼迫来我的话语圈里面打。不停质问他们为何朝鲜国王这么说,为什么朝鲜历史文献这样记载效果更佳出众。步骤大致如下
1.先贴第一段我上面收集的过的那些韩国国王语录和正规历史文献,接着把《菽园杂记》翻译过来《Shu Yuan's Note》, 《张光弼诗集》=《Zhang Guang Bi's Poem 》
2. 然后反向质问,强调清楚关系,专门指出中国的例证来自朝鲜国王和权威历史文献,而韩国人那几个所谓例证不过是杂记和莫名的诗集,权重完全不一样
Lol, I am using quotes from your Ancient Kings and authoritative Korean historical documents, Samguk Sagi 삼국사기 三國史記 for example, as reference. Look at you, you need to rely on notes from some random poets. Hahahaha, what a poor cultural thief, it seems like you are unable to find better evidence. If you can't show me authoritative historical like Samguk Sagi 삼국사기 then shut the f**k up.
3. 第三段就是逼问,强行拉其进入我的话语圈里,建议使用强势的语句,比如我就会用 steal, copy这种词语,如果平心气和说古代韩国被中国影响什么的,韩国人会偷换概念,用一些无足轻重的东西试图曲解为韩国影响了中国。但你用steal,copy这种强势词语,韩国人一听会反倒会回答,不不不,我们的历史文献说的是合理引进学习中国文化,才不是偷和抄袭呢。
Answer my questions, you little cultural thief, why did Korean Kings order the kingdom to steal and copy Chinese culture, clothes, customs, system,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Your historical documents clearly recorded how they plagiarized Chinese culture step by step. Pathetic country, pathetic people.
当然,这种打法主要是我个人用的,还有其他的反驳方式,我之前在油管上就看过一个老哥对于《续资治同鉴》那段的反驳不错,不过感觉太繁琐了外加有些地方我不太认同,所以只是复制记录了下来。
他关于《续资治通鉴》的反驳大致分为三段,原文后面会贴,我这里就大致概括下
最求简便的同学我可以推荐你们直接拿李成桂这个朝鲜太祖来直接反击和调侃就成了,这种使用对方历史受尊崇的人物来反击建立的心理压迫极强,不过对于国家历史辉煌要求极高,不过巧了,中国对韩国刚好具备
Lol,according to Yi Seong-gye's 이성계 famous quotes: "復行洪武年號,襲大明衣冠,禁胡服" Translation: Joseon Dynasty shall adopt the era name of Hongwu of Ming, wear Ming costumes and headgears, ban Hu Dress.
It seems like your dear King doesn't agree with what you said. Yi Seong-gye 이성계 is rolling in his grave Hahaha
原文
Hahahaha, pathetic, so pathetic, do you have any ideas of what this paragraph is about? See this part? “多畜高丽美人“, "多” means many, “畜“ means livestock 高丽美人 means Goryeo beauties. Can you see the connection now? Many Goryeo beauties as livestock. Goryeo was a vassal of Yuan, and Goryeo King export hundreds of Goryeo beauties to please Yuan nobles periodically. “有权者” means people who have power, which represents Yuan nobles. These Yuan nobles used Korean women as livestock for fun. To put that simply, those exported Goryeo beauties were used as sex pets. It seems like you Korean really miss the days of being Japanese comfort women.
And these nobles really like the way Goryeo dresses on Goryeo woman body + tributary artifacts from Goryeo. Well, these Yuan nobles want some Goryeo cloth imitation, but it is not really associated with fashion and culture, it is more like…..cosplay sex. Proud of your sex slave history?
By the way, Zizhi Tongjian (资治通鉴) contains 294 volumes in total, some parts are based on street gossips, in actual Chinese history, they are only references, not evidence. Do you know what does evidence means? Here is what Yi Seong-gye 이성계, the founder of Joseon Dynasty said: 復行洪武年號,襲大明衣冠,禁胡服. It basically means Korea will ban barbarian costumes and start to wear China Ming clothes and headgears because they are more civilised.
Apart from that, this is not even related to my discussion. Because this statement is about Later Yuan. During the Yuan dynasty, the cloth was primarily based on Mongolian style cloth. After Ming defeated Yuan, the first emperor of Ming, Zhuyuan Zhang soon made an order to restore Hanfu, and Ming-style Hanfu was derived from the Tang, Song, Han, and other dynasties of China.
Guess what, Later Goryeo used to be a vassal of Yuan, its costume style was heavily influenced by Mongolia. Because of this, the Ming emperor only used the word "夷" to call Korea until AD 1392 after Yi Seong-gye 이성계 defeated Later Goryeo and found Joseon Dynasty.
Yi Seong-gye soon visited Ming and asked for recognition from the Ming emperor to help him gain legitimacy. Two kingdom names were also offered, one is 朝鲜,another is 和寧. In exchange, Joseon Dynasty became a vassal of Ming, and Yi seong-gye imported Confucian ideology, Ming costume, and culture to the country. This is the full story of how Korea adopted Chinese costumes and why do they look alike, not the other way around. Can you see that? Yi seong-gye was rolling in his grave when you ignorant Korean tried to invent history, hahahaha.
dasda
这是韩国人一向的德行。我就讲讲以前我在日本课堂亲身经历的韩国人把中国文化据为己有的实际例子,以前在日本上学头一年的语言学校不知道怎么误打误撞就进了韩国人开的语言学校,身边都是各种韩国人。住的宿舍也是韩国人占了70%以上,管理员也是韩国人!跟我一个寝室的大连老哥第一天住进来躺在床上绝望的问我,你说我们是不是上错飞机被拉韩国来了?
日本老师上课,讲东亚民俗,讲河童,说中日韩都有河童传说,后面韩国人就喊,河童是韩国的!
老师讲筷子,说中日韩都用筷子,但是形状不同。韩国人就喊,筷子是韩国发明的,还拍我肩膀,说我教你怎么用筷子啊?气的我脸都紫了,边上郑州老大哥一直拉我,说算了吧别惹事,这一个班级十五个人有12个韩国人,就我们两个大陆和一个台湾人。
后来老师讲龙,说日本的龙是乌龟形状,而中国龙是长的金龙,韩国人又在后面叫着,龙是韩国的。这次我再也忍不住了,抓起桌子上的半瓶矿泉水朝后面那个已经喊了半天的韩国人就扔过去,直接砸脸上砸得栽到桌子底下了。然后韩国人就炸了,除了韩国女生,剩下7.8个韩国人都站起来要揍我。台湾人这时候体现了血浓于水的同胞情,大叫道“嘿!你到底要怎样?”刚说完话被韩国人一板凳给砸躺下了……
我和郑州老大哥一人抄起一个凳子。一顿横轮,我还用脚踹,瞬间打躺下2.3个韩国人。吓得日本老师跑出去找人。后来学校中国老师喝住我们。战斗结束。
我毫发无损,郑州老大哥胳膊被砸一下,也没啥大事。台湾同胞后背被砸淤血。韩国人鼻子被我扔的矿泉水砸破了。还有三个韩国人被我连砸带踹打的起不来。
从那以后,我们语言学校校长就认识我和郑州老大哥了。早上门口。
校长有时候站在门口看我和郑州老大哥过来,笑眯眯说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
我和老大哥齐声回答“お—す”。
校长一脸懵逼,估计后面汗都出来咯……
看看我当年拍的韩国同学,有多猥琐……
明朝衣服偷韩国文化,就有一点搞笑了。
但是某些方面,还真说不上是是谁抄谁的。
中国偷韩国文化,当然有,最典型的是湖南卫视的很多节目,是像素级的抄袭韩国的。另外一些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也是抄韩国的,并且没有给版权费的,这个就是偷了。
当然,有一些文化现象就不存在谁偷谁的了,叫本土化。
上面是韩国版本的耶稣娃。
上面是驻马店版本的耶稣娃。并且信徒配有赞美诗
冬至过了那整三天,耶稣降生在驻马店。
三仙送来一箱苹果,还有五斤肉十斤面。
小丫鬟手拿红鸡蛋,约瑟夫忙把饺皮擀。
店小二送来红糖姜水,喊一声:玛利亚大嫂,你喝了不怕风寒。
约瑟公,你坐下,听俺说说知心话。
木匠你成亲后,娶的就是玛利亚。
她没过门就怀孕,知道你心里有想法。
孩儿他爹竟是谁?你每天每夜睡不下。
这小孩是生灵造,借着他娘胎到地下。
代世人偿罪孽,就是以马内利弥赛亚。
这本是上帝的旨,你休要怀疑玛利亚。
而韩国版的还向其它地区传教。也就是韩国版本的耶稣娃。
这成了一个流行很久的梗了,并非是恶搞。
韩寒的名字里有韩,所以韩寒也是韩国人。”估计韩寒知道这件事会非常的崩溃吧,而且那些姓韩的明星应该心里也都很慌张,比如说韩红,韩雪,韩磊他们,说不定哪一天韩国人又要来证明他们也是韩国人吧。
上面一些说法,有人提出质疑,说把老子、一些名人看成是韩国的,是中国网民的造谣。
但是一些影视剧则有非常明显的证据。
看看他们说的唐朝的地盘,长江以北就割让给高句丽了。
上面第四篇,讲的是李世民穿越成赵构的热血爽文。可以说是知乎最热血的一篇文章。我不知道充了多少次了,反正我现在的会员到了2024年,读书卡的貌似到了2025年的了。
一直推荐那篇理由有很多。完颜构实在是一个怂货,把北宋本来很小的面积丢掉了更多,只有到淮河以南存在了。看了韩国的影视剧,一口老血吐出来。原来李世民居然比康王还搓比呀。看看上面的图,跟那电影里的。我巨唐的地盘。我靠,才那么点。
韩国已经蹦跶不了多久了。
韩国现在这么膨胀与当下韩国人的迷之自信脱不开关系。
我曾在“印度为什么比中国穷,但却比中国自信。”这个问题下面谈到过“迷之自信”的成因。
我的回答就是来自于与同文化圈经济比较后的优越感,印度虽说比中国穷,但印度周边的国家更穷,所以印度人很自信。
中国比印度发达但却没有印度迷之自信,是因为中国人均GDP在儒家文化圈属于末流,仅高于朝鲜和越南,而一般国人又拒绝把越南纳入东亚文化圈,反倒经常与日韩合称为中日韩,故而在进行人均指标比对之时,难免就会生出失落感。
韩国则是亚洲人均GDP的第一梯队,所以韩国人就会特别有迷之自信。
有人可能会拿日本出来说道,日本虽然也有很强烈的迷之自信,但韩国与日本不同的是,韩国不仅在儒家文化圈人均GDP是中国的3倍,有着儒家文化圈经济中心区的优越感。
韩国在朝鲜民族这个民族实体之下,人均GDP则是朝鲜的30倍,韩国人还具有朝鲜民族领航者的优越感。
可以说韩国的这种迷之自信更加类似于90年代香港、台湾对大陆的那种迷之自信。
另外,在儒家文化圈内,韩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0年代只有台湾的一半到现在全面超过台湾,逼近日本,韩国人是有着类似于中国大陆身为超越者的狼性,日本和中国台湾省则是眼看着被儒家文化圈其他经济体接近甚至超越也无可奈何,所以日本和中国台湾省更多的是羊性。
2015年的新女权运动传导至亚洲,也是韩国和中国大陆两大经济体响应的最热烈,天天在互联网男女大战,相对的日本和中国台湾省则对此漠然。
身为儒家文化圈第一梯队的迷之自信、身为朝鲜民族领航者的优越感以及存有超越者的狼性。
这些因素都使得韩国人有着整个儒家文化圈无与伦比的文化自信。
所以一方面韩国人有着极深的民族主义,有着大陆式的狼性,对一些认为不公的事带着强烈的集体主义怒火,另一方面又有着港台式的小资经济优越感,这种心理说实话挺复杂的。
不过这一文化自信对于流行文化输出还是十分有利的,港台流行文化在2010年后开始雪崩式衰退,我猜想就与文化自信的崩塌有着莫大关系。(曾经大杀四方的香港电影在本土只拿下了不到10%的票房,比越南本土票房占比30%还要低。)
而韩国的流行文化在2015年后成功打入欧美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延烧,这也反馈到了韩国国内,使得内外两拨势力合流,让韩国人的文化膨胀程度达到了历史空前的水平。
我简单看了下韩国国内网友对于“韩国抄袭事件”的评论。
韩国网友普遍的观点是认为,“中国人羡慕韩流的发展,想据为己有。”“韩国经济发达,中国永无赶超之可能,所以就想偷。”“韩国人是优秀民族BALABALA。”
这里的关键词是:韩流、羡慕、经济
不难发现韩国网友的评论的关键词大致都是集中在流行文化、实际经济水平,以及与之所带来的心理优越感,这三大块。
我之所以上面说韩国蹦跶不了多久了,就是因为韩国这三大领域正在全面衰败。
心理优越感是建立在经济和文化输出之上。
经济上,韩国的人均GDP和中国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
目前中国大陆的发达地区可支配收入已经逼近韩国。
中国不一定非要人均GDP超过韩国才能打击到韩国人的经济优越感,事实上只要中国内部有一块同样人口数量的地区人均指标与韩国相差无几,就能给韩国带来相当大的震撼。
根据2020年的预测,韩国人均GDP为中国的2.8倍,当韩国人均GDP达到中国的2.0倍左右的时候,基于中国拥有超过14亿人口的体量,事实上中国的发达地区的人均GDP就能达到或者超过韩国的平均水平。
当然经济只是一方面,还有一个是文化,真正能把韩国自信心打倒的就是中国的文化输出。
我以前说过文化输出的几个要素,韩国恰恰都占到了很大优势,比如都会圈的GDP。
韩国的GDP总量虽然排在全球第10,落后于德法英印意澳加以及巴西、中国,但韩国举国打造出了一个首尔都会圈。
首尔都会圈(首尔+仁川+京畿道)这个1.1万平方公里比北京还小的范围内,GDP总量高居世界第四位,以国家为单位看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超大型都会圈有利于发展娱乐工业,比如同样一部影视剧的拍摄,在缺乏超大城市的国家,只能将所有人都聚集到一个地方,器材的运送以及人员的住宿费、餐饮费、差旅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日本有东京、韩国有首尔,所有的影视人才都集中在一座城市,同样拍摄一部影视剧就能节省下不小的开支。
另外超大城市对于举办演唱会和娱乐产业的细分也有很大帮助,比如2500万人口的城市有1%的人喜好这个组合,就是25万人,其中2.5万人要去看演唱会,就能卖出2.5万张票,而如果这个国家最大城市只有250万人口,那么250万的1%就只有2.5万人,其中只有2500人想买票,也根本开不成一个演唱会。
所以可见的韩国的偶像团体还是韩剧的拍摄都主要是集中在首尔都会圈,首尔都会圈也是韩国的流行文化中心。
英法德三国,德国的经济实力最强但文化输出最弱,其中就有缺乏类似于巴黎和伦敦这样的超大都会圈因素。
目前中国的上海与苏州正在同城化,珠三角也在同城化,各大一二线城市也在扩容,未来中国会出现数个经济总量和人口都多于首尔都会圈的城市,这对于流行文化的培养是有利的,而韩国的文化中心首尔已经不大可能会继续扩容了。
关于韩国的文化输出,存在非常致命的一点,这一点足以在不久之后葬送整个韩国流行文化。
那就是韩国的人口结构正在恶化。
2019年韩国15-64岁人口占比是72.19%,韩国是全球1000万人口以上经济体中15-64岁人口占比最多的国家。
韩国从1991年开始已经连续30年15-64岁人口占比保持在70%以上。
15-64岁这个年龄段是最具消费能力和精神旺盛的年龄段。
低于15岁没有消费力,资本很难会大量挹注。
超过65岁虽然有钱,但消费观念日趋保守,资本同样很难大量挹注。
而韩国居然持续了30年的时间15-64岁人口占比超过70%,这一超高的人口占比是韩国流行文化的底色。
韩国正是靠着这一年龄段人群的力挺创造出了很多文化奇迹,最典型的一个就是韩国人均观影人次是世界第一,没有看错,在电视和互联网兴起的情况下,5000万人口的韩国居然每年有2亿的观影人次,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也不为过。
不过这个蔓延了30年的奇迹马上就要消失了。
注意看这张图。(日韩15-64岁人口占比)
日本15-64岁人口占比是从1990年左右开始衰退,日本15-64岁人口占比最多的一年也只有69%没有超过70%。
日本的流行文化恰恰也是1990年后开始走下坡路,80-90年代日本流行文化是影视歌全面发展,比如统治华语歌半壁江山的中岛美雪、偶像木村拓哉、山口百惠、以及电视剧《东京爱情故事》等,到了如今日本只能固守动漫产业一隅。
韩国流行文化是90年代的累积,00年代的爆发,10年代的蔓延,这一阶段韩国15-64岁人口占比全都在70%以上。
如果说日本的15-64岁人口占比是柔性减少,那么韩国就是在一个一望无际的高原上行走了30多年,
现在的韩国已经走到了高原边缘,下面就是万丈深渊。
可惜韩国人毫无察觉。
韩国15-64岁人口占比马上就会跌破70%,甚至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跌破60%、50%、40%。
看全球韩流粉丝的数字增长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流媒体的发展,使得那些以前没有机会关注到韩流的域外国家,韩流粉丝出现报复性增长,这种情况也发生在日本,日漫的国民度在明显低于80、90年代的情况下,日漫在海外的收入数字却在近几年出现暴增。
但在同文化圈的中国看来,韩国的流行文化其实相比2010年那会儿是衰退了一些,而日本流行文化相比90年代是崩塌式衰退。
流行文化是不可能共生共荣,只能是零和游戏。
你从20分提高到了40分。
另外一个人就会从80分跌到60分。
虽然你只提高了20分,但你与另外一个人的差距居然就缩小了40分。
这还是建立在两个经济体市场相等的情况下。
对于小型经济体来说,一旦外部市场丢失,就算仍旧保有本国市场,也会给本国流行文化带来灭顶之灾。
大型经济体的流行文化往往是会缓慢衰退,日本的流行文化的衰败就算是相对缓慢的衰退。(日本从90年代初期15-64岁占比开始走下坡路,到现在多少还能输出点动漫也算可以了)
而香港和台湾这两个曾经文化输出强势的小型经济体,一旦文化输出衰退则是迅速土崩瓦解。
以台湾为例。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台湾流行文化就强势输出大陆,对于大陆而言,台湾流行文化在大陆曾经有过的影响力可能比日韩美还要大得多,而台湾流行文化在大陆的输出持续到了2010年就戛然而止。
随着2011年大陆拍摄出了《甄嬛传》《步步惊心》《宫锁心玉》等一系列热剧,台湾流行文化的地位开始出现动摇,2015年后大陆的抖音、甜宠剧、腾讯手游、综艺、偶像全面崛起,大概也就是2015年这个节点,大陆流行文化开始全面占领台湾。
2011-2015年也就4年时间台湾流行文化就无踪无际了,而2015-2019年也是4年时间大陆流行文化就全面攻占台湾了。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这个记忆,只停留在当下的视角,高楼塌了,就当做高楼本来就是塌的。
本人很早以前就喜欢关注数据方面的东西,所以对文化输出的消长就会特别有感触。(小学家里有电脑时就喜欢关心这些东西)
2010年百度风云榜就有统计大陆的娱乐热搜趋势。
我清楚的记得台湾流行文化直到2010年在大陆都是全面霸屏。
综艺类热搜,有一半是台湾综艺。
电视剧热搜,有一半是台湾偶像剧。
明星热搜,这个就厉害了,有80%都是港台明星。
流行歌的热搜,90%都是台湾口水歌,而另外10%的大陆流行歌其中大部分也有着模仿台湾歌的痕迹。
当年的江苏、湖南、浙江卫视的跨年晚会基本都成了台湾歌手的专场。
如果把时间退回到90年代,不仅是以上这些,甚至小说也被港台霸屏,男生看香港的武侠,女生看台湾的言情,大陆现在的霸道总裁类小说应该说就是台湾80、90年代首开的先河。
现在韩流在中国的影响力,远远不如台湾文化10年前在大陆的影响力。
但随着大陆流行文化的崛起,也就短短8年时间,台湾流行文化就从衰退到被输出。
韩国目前在全球文化输出最鼎盛的时间点,经济总量仅占到中国的10分之1。
而日本90年代流行文化走下坡的时候,经济总量是中国的10倍。
基于韩国目前的经济体量,韩国流行文化一旦衰退,不可能是日本这种跨度几十年的缓慢退烧,更可能的是类似于台湾这样的快速土崩瓦解。
台湾从1980-2010年,持续了30年在大陆的强势输出,也就8年时间就被打到满地找牙。
而韩国其实真正在大陆的文化输出也就是1998-2020这22年。
有人说韩国文化输出都输出了22年,怎么可能说衰退就衰退?
那台湾文化输出了30年,还不是该衰退就衰退了?
另外一个香港,就算极力的拥抱大陆市场,也改变不了香港流行文化衰退的局面。(有人将香港流行文化衰退和97划上等号,事实上香港流行文化衰退的锅还真不怨大陆,香港流行文化输出主要是电影的输出,实际上90年代好莱坞电影开启工业化,制作出了众多特效大片,自从侏罗纪公园打入香港影市,香港人对本土电影的热情就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票房榜上基本都是被好莱坞电影霸榜,香港电影的衰退罪魁祸首是美国的好莱坞。)
港台流行文化最火热的那几年也不仅是在华语圈折腾,比如台湾琼瑶剧就打入过韩国,还珠格格在韩国的影响力就不谈,就说2005年大热的韩剧《我的女孩》就涉嫌抄袭了琼瑶剧《梦的衣裳》,2001年的《流星花园》成功输出到了亚洲各国,F4到海外开粉丝见面会总统亲自接待。
香港电影就更不用说了,还是第一个成功打入美国的非英语系电影。
论韩国流行文化现在在的海外的影响力应该介于香港和台湾之间,防弹和粉墨在海外有一波热度,但跟成龙在美国的地位相比还是差得远,但韩国又比台湾好,台湾的海外输出主要还是集中在亚洲,没有像韩国成功打入过美国市场。
上面提到了人口结构的问题,其实现在的韩国少子化、老龄化已经影响到了韩国的娱乐层面。
其中比较能说明问题的就是韩剧,韩国2000年还能拍出很多青春偶像剧,现在则越来越偏向于中年人撕13或者现实题材,这些比较沉重题材的海外输出能力显然远远不如偶像剧。
就以中国韩剧TV上的2021年的韩剧热度排名,第一名是《女神降临》,但收视率只拿下了不到3%,而在韩国收视率超过5%才算是合格,10%才算是有热度,深受年轻人喜欢且有外输能力的韩剧,因为被中老年人掌握遥控器,收视率只有不到3%。
而韩国的很多婆妈剧的收视率动不动就超过20%,这些赢得高收视率的婆妈剧的外输能力基本为0,就有点类似于香港的《爱回家》,广东的《外来媳妇本地郎》,大陆的《人民的名义》,台湾的《夜市人生》深度立足于本地,并取得了超高的收视率,但却很难让外地人捧场。
韩国综艺从有爱豆收视必高转变到了有爱豆收视必跌。
随着韩国整体年龄层的不断提高,年轻人退出主流市场,韩剧有被日剧化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将来的韩剧会越来越叫好、也越来越不叫座。
有人会说,只要有海外市场就可以了。
那香港第一个表示不服,香港电影的海外票房是香港本土的十几倍甚至是几百倍,但随着香港本土市场的丢失,香港电影也跟着没落了。
香港电影是有着大陆提供的一系列送大礼式的准入条款,况且如此。
韩国呢?
韩国现在已经开始闹编剧荒了。
2020年韩国突然开始疯狂购买中国大陆小说、影视剧的改编权。
其实不止是购买中国大陆的影视小说改编权,韩国现在是全世界买,去年韩国有线台收视率第一的电视剧《夫妻的世界》就是改编自英剧《福斯特医生》。
韩国开始翻拍中国影视剧,这也说明了中国流行文化的影响力正在一点点的提高,相反也正吞噬着韩国原本那部分的市场份额,现在中国国内吞掉的那部分份额,被韩国在欧美日市场那里找回来了更多。
但随着中韩人均GDP差距缩小、韩国老龄化的提高,韩国所面临的是一方面本来有的市场份额一点点被中国蚕食,另一方面因为本国老年人的文化影响力日益提高,韩剧会慢慢日剧化、说教化、乡土化。
韩国的流行文化输出可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失。
因为作为前车之鉴,香港和台湾这两大流行文化曾经风靡大陆的地区,现在也变成了流行文化沙漠,韩国又怎么不会成为第三个呢?
韩国与台湾同为亚洲四小龙,产业结构高度同质化,就连娱乐文化的主攻方向都差不多一样,只不过韩国人口是台湾的2.2倍,韩国相对体量更大,但对比中国大陆这个庞然大物,韩国还是太小了,包括日本也太小了。
如果说日本的人口相当于广东,那么韩国就是浙江,台湾?就是北京吧,香港?最多是佛山。
城市和省能够比一个国家文化输出还强,本来就是十分魔幻,它有着时代的局限性。
如果韩国流行文化和经济全面败退,被中国取而代之,那么自然也会重创到韩国人的迷之自信。
韩国跟现在的港台还有所不同。
因为目前港台人均GDP还有大陆的4.1倍和2.5倍。
10年之后,等中国流行文化发展成熟后,韩国人均GDP不会高于中国的2倍。
那时候的韩国则会受制于人口老龄化,属于青壮年的韩流会逐渐让位于中老年人。
韩国将不得不接受一个经济更加发达,流行文化更加丰富的中国,而自身文娱市场却只会愈加保守。
韩国去年大热的trot,还有收视率动不动20%以上的乡土剧,是真的没办法输出啊。
韩国人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发现,经济和文化输出带来的双重优越感全都没了。
到那时,韩国大概才会真正的正视到大陆这个盘踞在东亚大陆的巨龙吧?
韩国一个只有5000万人口的国家流行文化输出到全世界,本来就不可能是常态,但身处于舞台中心,就会觉得理所当然,就如同10年前的台湾人,20年前的香港人一样。
而现在的韩国,蹦跶不了多久了。
那就静静的看着韩国最后的作死时刻吧。
补充
谣记得以前看台湾ptt和台湾综艺,台湾人的认知也是极度的匮乏。
比如大陆没有坐月子,因为大陆人喜欢看台湾综艺,所以才流行起坐月子。
大陆没有豆浆和油条,是台湾的永和豆浆才把豆浆油条带到大陆。
蒙古没有蒙古烤肉,蒙古烤肉是台湾发明的。
以及最知名的一个台综段子:“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方便面是台湾人带过来的,台湾人在深圳火车站吃康师傅引起五六十人围观。”(实际大陆在康师傅进来之前就有三鲜伊面之类的本土方便面了。)
这就是当年台湾流行文化的强势输出以及经济自信带来双重优越感。
现在的台湾被大陆文化输出完全占领,虽说还有一定的经济优越感,但“什么都是我的”这种心态是少了很多。
这种心态是源自于无知,肖战品尝北京甜点麻团,他说原来你们北方麻团都是实心的,我们重庆麻团是空心的,其实肖战说的那种麻团在中国无论南北哪个地方都有。
还有一次看到一个四川人给一个广东人介绍四川小吃抄手,他说广东没有抄手,广东人一看这不就是云吞吗?广东人说北方没有云吞,北方人一看这不就是混沌吗?
上次还遇到一个在东北上了四年大学的广东人,他一口咬定只有广东人才什么都吃,东北人不吃蚕蛹,不吃鳖,其实东北人也会吃,他在东北四年都没见有人吃就想当然了。
往往这种情况也只是想当然而已,中国内部有争议可以快速的解释清楚,但强势的文化输出和经济地位的国家/地区,则会对这些细节进行固化。
台湾以前有过,现在轮到韩国了。(台湾有一段时间跟现在的韩国一样魔怔,认为大陆喜欢偷台湾创意,看过台湾财经节目,做鸡汤、茶叶蛋、清凉油的台湾业者去大陆创业都在高喊秘方一定要保密,否则就会被大陆人偷走……他们是真的以为大陆没有这些东西。)
台湾之所以没有韩国闹的那么大,是因为台湾与大陆毕竟是同文同种,台湾人闹笑话,大陆人就会笑台湾人无知,不会联想到偷文化,韩国与大陆毕竟是不同语言的异民族。
韩国人的脑补某些程度上是很像当初台湾人看大陆。
比如看韩国综艺,韩国人在大陆白族聚集区看到一个小笤埽,在中国哪个地方都有的东西,韩国人就会脑补出是韩国人带过去的东西。
看到山东大姐做泡菜,也会脑补大姐祖辈是韩国移民。
甚至还专门做综艺科普中国只有咸的炸酱面,甜炸酱面是韩国独创,把中国人的恭维当做事实大加科普,甜炸酱面不就是炸酱的时候放糖吗?但韩国人就仅凭吃过中国咸炸酱面就一口咬定中国没有甜炸酱面。
还有一个中韩夫妻上韩国综艺的片段,韩国妻子请中国婆婆做韩国的针灸保养,主持人就在一旁调侃,韩国好吧?中国婆婆点头,主持人就笑:这么好就留下来吧。他们的神态是真的让人觉得给中国婆婆做针灸是让她体验韩国文化来的,不过这个中国婆婆也没解释。
这种未证实的小误会在韩综有太多太多,不经意之间就让韩国人成功脑补到了这些本来属于中国的文化是韩国的……
日本也有这种声音,比如我就看到有日本综艺瞎科普中国没有煎饺,天津饭是日本发明的(天津饭的浇头是粤菜,在天津是没有天津饭,但天津饭的浇头在中国早就有了),还有中国现代汉字大部分都是借用日本的。
但日本跟韩国不同的就是,日本人不会在网上重拳出击,不会在中国的视频下面乱喷:为什么要做日本寿司?寿司是日本的!
日本人类似于我上面提到的肖战说空心麻团只有重庆有,北方没有,这是一种对外认知的匮乏。(当然也可能是日本人喜欢暗偷,比如欧美国家的中医药专利,7成让日本人注册了。)
越南人也会在网上偷汉服,偷中国文化,但越南其实也是没有这个脸皮去跑中国视频下面重拳出击,
类似于中国人明明知道日本的寿司和抹茶是中国传过去的,知道和服是经由汉服改良的,但中国人不会主动跟日本人去说这些东西原来是中国的,
为什么?很简单,因为很多中国人也认为人家日本把这个东西发扬光大了,何必还要再去声称主权呢?
韩国的重拳出击是经济文化带来的双重优越感,等这些优越感都没有之后,韩国人或许也会哀怨,就像越南一样关起门来自我攻略,但像现在这种对外重拳出击的勇气是不会再有了,因为他们知道,是中国把这些东西发扬光大了,而不是韩国。
所以这也提醒着我们要努力的发扬本属于中国的文化,让韩国人即使心里有怨气,也不敢发泄出来。
二次补充:
举一个文化输出成功的例子。
还记得2017年《我是歌手》有个叫迪玛希的哈萨克斯坦歌手吗?
这个本来在哈萨克斯坦只是青歌赛这种比赛出来的老干部型歌手,你在大街上问10个哈萨克斯坦人都不见得有一个认识迪玛希是谁。
直到2017年迪玛希登上《我是歌手》的舞台,然后整个哈萨克斯坦就疯狂了……
油管上俄语和哈萨克语的迪玛希剪辑版点击率动不动就是几千万,而整个哈萨克斯坦人口也才1700万。
更夸张的是,迪玛希回国后,就跟英雄凯旋似的,时任哈萨克斯坦总统的纳扎尔巴耶夫亲自接见。(???我一脸问号)
然后哈萨克斯坦国家电视台还专门为迪玛希拍摄了记录片,采访了迪玛希的小学同学,老师,甚至幼儿园老师,还带分集的,就这么在哈萨克斯坦央视级别的电视台滚动播出。(???至于吗?)
参加《我是歌手》的中途,每次回哈萨克斯坦,都要上相当于哈萨克斯坦《焦点访谈》一样的节目谈感受。(???)
然后总决赛出炉,迪玛希拿到了亚军,相当于哈萨克斯坦央视的频道特意为迪玛希举办了庆功会,在一个万人的大剧院,哈萨克斯坦的各界名流都悉数到场,那个排场……跟俄罗斯阅兵式好像……就差没有检阅部队了。(b站的弹幕粉丝们也一脸懵p,至于吗?至于吗?如果让他们知道《我是歌手》只是一档综艺节目该咋整?完蛋了……芒果台不是东西ps粉丝原话)
图为刚参加完我是歌手后的迪玛希,被哈萨克斯坦当时的总统接见。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掌握流行文化话语权的威力。
在你眼里觉得他们怕不是被忽悠了吧?但在他们眼里则是被世界认可的光荣。
所谓的被世界认可,不可能说是被非洲或者被印度认可,只能是被经济更发达、流行文化更具冲击力的国家认可。
中国本身的大国地位,以及《我是歌手》在当时让人眼前一亮的包装,把原本的老干部风格的迪玛希包装成了受小女生喜欢的小鲜肉,多种因素的叠加,就对哈萨克斯坦人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冲击感,最后搞得总统都不得不跟着吹,
这也让我想起了文在寅接见获得美国奥斯卡奖的《寄生虫》韩国导演奉俊昊,韩国人现在视美国为世界的裁决者,也是美国文化和经济双重输出的结果,韩国人不会指责美国盗用韩国文化,反而会觉得有什么东西被美国人承认非常自豪。
中国现在别说跟美国比文化输出,就连跟韩国比,文化输出的海外影响力都不如,
当然这也是我们要努力的地方,中国文化输出的目标不说占领世界,也至少应该是黄种人最强,中国这个儒家文化起源国现在流行文化输出被日韩这种分支文化压一头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关于流媒体, @常盘台的Raligun 说的不错,这几年网飞(Netflix)、腾讯、爱奇艺在海外的市场扩张都在大量投资韩剧。
爱奇艺斥资1.5亿人民币购买了智异山非韩国、中国区的版权。
腾讯在海外的WeTV流媒体平台也在大量购买韩国原创剧集。
我觉得爱奇艺和腾讯应该是受得了网飞的启发,网飞这几年投资的韩剧都获得了高额回报,中国港台地区、东南亚前十的网飞剧集基本都被韩剧包揽,日本真人剧集也都是韩剧的天下。
不过腾讯、爱奇艺毕竟是中国企业,虽然海外版也会购买韩剧来播,但首页还是会对中剧做重点推荐。
网飞是美企、腾讯、爱奇艺是中企,芒果tv、b站、优酷也正准备出海,从中不难看出中国正在挑战美国流媒体平台的地位,这对文化输出来说是大加分。
另外,没事琢磨了一下,中国现在其实也不是没有韩剧的制作水平,但中国还有一大问题是政策限制,很多剧都没办法正常拍摄、播出,明星甚至导演、编剧都会因为丑闻问题导致封杀,整个剧组的心血也就随之付之一炬。
什么火了什么就拍不了,比如穿越、耽美、宫斗现在基本上都拍不了了,卫视还有古装剧15%的限额,网剧现在私下应该也开始进行古装剧限额了,我观察过,古装剧占网剧的比例大致都在15%上下,虽然观众爱看古装剧,但古装剧其实是很难播出的。
还有悬疑剧如果有暴力、犯罪的情节,也很难正常播出。
我在想,腾讯和爱奇艺既然在海外拓展出了很大一块市场,能不能借助中国网文打造一个完全为海外服务的中国网剧?绕开国内的种种限制。
国内影视剧其实想要正常播出真的很困难,就算能上排期也都是遥遥无期,比如上阳赋是2017年拍摄的作品,狼殿下是2016年拍摄的作品,2020年甚至2019年拍的电视剧有一大半都没办法正常播出,要等排期,等审批。
时间就是影视剧的生命线,有些影视剧可能18年播出还有热度,21年播出就只能凉凉了。
韩剧是随拍随播,就算拍完再播也不会超过1年,国内现在播出的影视剧大部分都是杀青后1年才能有播出的机会。
其实这真的对文化传播不利。
中国的GDP是韩国的10倍,按道理说电视剧的制作费也应该是韩剧的10倍,但现在韩剧的制作费水涨船高,很多大制作的单集制作成本已经超过了国产剧。
韩剧自身受制于老龄化流行文化传播必然会泄气,但中国拉后腿的几率也不是没有啊,业界可能好不容易搭建起来了一个平台,马上就要输出了,然后因为某个人看不爽你,对不起,播不了了,几百亿投资?对不起打水漂吧,你自认倒霉吧。
文化输出的功臣反倒成了罪臣。
比如我注意到于正手里的几个IP,极有可能会再造《延禧攻略》的文化输出盛世,不过因为抄袭风波,只要跟他扯上关系的剧好像都很难播出了,无论抄袭与否都播不了,于正这个人就被这样一票否决了。
虽然抄袭是不对吧,但打击抄袭是不是应该针对抄袭的作品?以及对被抄袭者进行合理赔偿?没有抄袭的作品也因此遭殃,这未必是好事。
2021.1.29更新
看到评论区里说韩剧可能会依托流媒体平台续命。
其实流媒体平台对于韩国影视业不见得是好事。
首先,现在国际做出成绩的流媒体平台也就Netflix,然后第二梯队就是腾讯的WeTV以及爱奇艺,这几个平台均不是韩国本土平台,这些流媒体平台现在投资韩剧是看中了韩剧所能带来的利润,而如果是同样的利润空间和政策,流媒体平台还是更愿意投资本国的影视剧产业。
其次,流媒体平台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拿Netflix来说,除了投资了韩剧之外,还投资了台剧、日剧、泰剧甚至越南剧,韩剧只是Netflix众多投资计划的一部分。
所以基于以上两点,Netflix为代表是流媒体可以成就韩剧,也自然可以葬送韩剧。
韩国在从电视剧转网剧的过程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建立起自己的一套运营平台,虽然naver也会制作小成本网剧,但跟Netflix和腾讯相比还是显得太过小儿科。
我上面提到了韩国15-64岁人口占比已经到达峰值马上就要衰减,但与此同时东南亚15-64岁人口数量还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内温和增长。
所以,未来韩剧不仅是被中剧超过那么简单,非常有可能会被泰剧、越南剧甚至菲律宾剧超过。
2020年出生人口韩国只有27.6万,与此同时,泰国有60万,越南有160万,菲律宾有200万,印尼有480万。
这几个主要经济体中,人均GDP 7500美元的泰国事实上已经开启了一波文化输出潮流。
而人均GDP3500美元的越南虽然可能有人会看不起,觉得越南只会抄抄抄,但越南音乐说实话已经不是以前那个“牙套妹,奈何美色”了。
就比如去年大火的phut hon、long nhat、aklgd这三首歌就来自越南,如果不知道的可以去搜一下,在抖音、网游的BGM中都被广泛使用。
也就是说越南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输出本土文化。
2020年泰国的出生人口相当于韩国的2倍,越南相当于韩国的6倍,随着韩国人口结构崩塌,未来的总人口,泰国和越南也必然会到达韩国的这个倍数。
2020年刚才出炉的GDP,广东省1.61万亿美元,韩国1.58万亿美元,韩国已经被广东省超过。
韩国面临着日益萎缩的娱乐消费人口,减少的劳动力,事实上就算不纳入中国因素,同为儒家文化圈的越南也会一点点挑战韩娱的地位。
流媒体从短期看可能会带给韩剧更大的资金流,但也不要忘了流媒体也把韩剧产业带到了一场零和博弈的游戏中去,以前韩剧是在电视台播,份额雷打不动,就算输出不了也能固守本土市场,而现在韩剧全面转网,其他国家的电视剧增加一块,就代表了韩剧的份额会减少一块。
另外,文化输出事实上是有着以点带面的特性,也就是说一个作品大火,就可以带动起一条庞大的产业链。
可能有人就会说,我一部越南剧都没有看过,谈越南剧文化输出不觉得可笑吗?
其实这就与中国早几年类似,缺乏一个爆点,在爆点前,或许中国已经生产出很多优质的电视剧,但这个爆点没有出现,外国人可能就是一部中国剧都看不见。
中国时装剧的爆点其实就是《微微一笑很倾城》,在此之前中国时装剧在海外多是小打小闹,我观察过就是这部电视剧之后的中国时装剧,即使很多质量上没有《何以笙箫默》《杉杉来了》高,但在海外的输出能力依然成倍的碾压这两部剧,《微微一笑很倾城》就是中国时装剧的爆点。
韩国也一样,BTS就是韩国偶像团体的爆点,因为有了BTS,韩国之后出现了BLACKPINK、TWICE才能在欧美国家有着完爆superjuior、少女时代、东方神起、EXO数倍的人气,但BLACKPINK单论质量真的比少女时代更高吗?不见得吧?其实就是吃了BTS这个爆点的红利。
台湾偶像剧的爆点是《流星花园》,之后也让台湾迎来了偶像剧的黄金十年,韩剧的爆点则是《冬日恋歌》《蓝色生死恋》,好莱坞大片的爆点是《侏罗纪公园》,特点就是在爆点之后,即使是糊弄观众的烂片,一样都会取得不俗的成绩。
《微微一笑很倾城》把中国时装剧在海外的输出带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像《三十而已》《全职高手》等非爱情剧的中国时装剧才能伺机出海。
同理像越南、泰国这些现在看来与韩国不能相提并论的国家,其实并不是没有发展,他们也在暗中积蓄着力量,等到下一个爆点的诞生,可能也就是那么短短一两年的光景,现在看来还是潮流代表的韩剧就会成为以后人们眼中的洗剪吹,现在看来土挫丑的中剧、泰剧、越南剧会跻身成为亚洲潮流的新代表。
韩国这个国家马上就要全面老化,一个老人遍地的人口小国还能创造出多少潮流文化的爆点呢?
没有爆点的支撑,就会陷入不进则退的死循环,就算没有中国,也会有其他亚洲国家成为韩流的挑战者,伺机抢夺韩剧手中的肉。
韩流现在的辉煌真的没有很多人想象的牢不可摧。
我以为韩国政府代表发表了什么不实言论呢。
不就是网友在线敲键盘吗?谁没敲过?
经评论区的贵族小哥哥小姐姐提醒,补充改正下~
买泡菜是到山东平度,并不是胶州。之所以说是胶州是因为我之前看过个纪录片说韩国的泡菜80%的白菜是买的山东胶白。
然后,其实当时我记得当时去首尔旅行的时候,我还是很激动的。然后就随团到了青瓦台,然后就被震惊了。
我心里:what?????
这就是韩国的总统府?u sure?? 那就是翻修的城楼和城墙????a u kidding??不是这么儿戏吧?不是吧?不是吧?连我们榆林(19线小城市)的城墙高的1/2都不到,就这样还有几个黄毛老外在那儿拍照纪念??见识到了,见识了…在下,哦不,在上告辞了。。。
然后我同行的伙伴还问我要不要拍个照。他当时没有注意到我的表情么?无语,,,
我表面说:“谢谢不用了”。内心:“就这种拍个毛线呀,我回老家拍不就得了?”
那天我连朋友圈都没法,qswl(九宫格填不满呀朋友们)。我只能把定位保留着,等找到有意思的东西再拍照再发。
得结果整个旅程结束,都没拍到合适的,害,,,
日本其实也是跟邮轮去过很多次,那时候是环日本岛,各种日本港口。什么青森呀,秋田呀(忠犬八公的秋田犬),小樽呀(岩井俊二情书中的故事就发生在那儿),舞鹤呀,函馆,金泽,神户(给牛听音乐那个),福冈,横滨(距离东京很近),鹿儿岛,长崎等等。总而言之,日本给人的感觉就是小巧精致很多,也很干净礼貌,但是这个跟大气这个词根本不沾边儿。(当然我不是说我们做的大就是一定他们做的小的好)只能说我们的文化就是大气惯了吧。
最后说下,去年记得在B站有人做视频说~中日韩在各自国民心中的排名。
中国~中日韩
日本~日中韩
韩国~宇宙中日
中日~傻B
原答案:
我也想偷呀,可是上次去青瓦台看了那一人高的城墙后我觉得真没必要,太矮了。顺便说一嘴,日本的首里城啥的也是,我也去过,也太矮了,他们估计都不知道西安的古城墙可以开车、骑自行车,差不多四车道宽。
我也想学习韩语呀,可是发现他们祖宗里面学汉语的都是贵族,我为什么要作践自己贵族身份?
我也想吃韩国泡菜呀,可是他们自己都去山东胶州买了,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胶州,毕竟也不远,还省钱。
我也想整容呀,但是我怕被整的一样引起警察误会,万一别人犯法了我还有可能被怀疑。
我也想喜欢韩国女团呀,可是她们就真的只会穿短裙露大腿,为什么同样都是露,我不选择霓虹国露的更彻底的A微呢?
我也想吃韩国炸酱面呀,但是我发现比起北京炸酱面,他们的面量又少又贵、肉丁还不多,我这一个月工资有点吃不起。
我也想喜欢韩国军人欧巴呀,可是发现他们的英雄部队在抗美援朝时被志愿军摁在地上摩擦,而且好多明星、球星都在想方设法逃服兵役,我崇拜弱者干什么?
我也想喜欢韩国足球队呀,可是看了02年世界杯,我才知道赢球裁判很重要,球员不要脸更重要。我毕竟在国内混,还得要脸,所以学不会。
我其实真的是个open minded person,但是他们确实没啥可以偷(或者学)的呀,他们有的我们都有(干爹除外),他们没有的我们也有呀。
而且,最搞笑的是,连“偷”本身这个行为,我觉得我们都不用去偷,他们特么的甚至连偷都不会。
他们如果会偷就应该知道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个“盗亦有道”的盗跖(zhí)(就是把孔子老人家骂的狗血淋头的那个人),就应该知道偷要偷悄悄儿地来做,哪能特么的大喊大叫地偷呀,那特么不叫偷,那特么叫傻B,那特么叫弱智…
不知道大家去意大利和德国旅游的时候,是否留意过
很多小城堡,古迹上都会有各国游客在上面刻上某某某到此一游或类似意思的文字
而上面最多的就是韩国文字
当初年幼无知,真的以为会看到很多很多汉字(别问我为啥这么认为)
结果不仅各国文字都有,顶数韩文多……给我看傻了
连NM罗马斗兽场进出的圆形通道里都有……
我想表达什么
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沉默的
就像我在威尼斯,法兰克福结识的一些朋友那样,网上闹闹哄哄的看不到他们的言论
但是他们知道汉字,中医针灸,灯笼,火锅,肉夹馍,粽子和端午节
还有很多来过中国,了解中国,热爱中国文化的人
同样也有很多反感韩国各种行径的路人(永远都忘不了那个拿着喇叭提醒韩国游客尊重他国文化遗产的管理员大叔)
我们看到韩国进行文化输出,往往看不到我们文化那春雨一般的力量。我们看到韩国在国际上正面的评价,往往看不到他们负面的评价
我们要加大力度发展自己,而不是加大力度宣传自己。我们要走出去,而不是简单的喊出去。
很多种子撒在地里,它们看不见,也没有声音,只待东风一顾。夏虫聒噪,而且越接近深秋越聒噪,犹恐西风骤起。
我们的反驳,只要是甩图片,文字,历史记载的,韩国那帮窃客就只有喊叫的份了,现在资料那么丰富,横向历史记载那么多,各国年轻人都俩肩膀扛一个脑袋,大家都不傻。
更何况还有一个亚洲文化输出王者——日本,在各种场合为韩国窃客们釜底抽薪
假的永远真不了,错的不可能永远存在
这就是这个世界最大的真相
是我们偷的,不服就来北京拿回去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