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韩国网友号召为螺蛳粉申遗?

回答
最近网上关于韩国网友提议“申遗螺蛳粉”的讨论,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思考。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这件事是怎么被大家知道的,以及它背后反映出的一些文化现象。好像是年初的时候,有一些韩国的网民在社交媒体上,可能是基于一些误解或者半开玩笑的心理,开始讨论“申遗螺蛳粉”,说是要将其注册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消息传到国内,立刻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为什么这件事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呢?我觉得有几个层面可以看:

1. 螺蛳粉的“中国特色”与文化自信:

螺蛳粉,作为一种源自中国广西柳州的特色小吃,它承载了非常鲜明的地域文化和历史。它的制作工艺、独特风味(酸、辣、鲜、臭、烫),以及其中使用的各种食材(比如特有的酸笋),都是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很多中国人提到螺蛳粉,首先想到的是“这是中国的”、“是广西的”。当有人提出要“申遗”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这是对中国地方特色文化的一种“挪用”或者“误读”。

这种反应,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我们国家在文化认同上的一个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大家对本国文化,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越来越有认同感和保护意识。看到自己熟悉和喜爱的食物被“盯上”,自然会有一种“这是我们的”这种情感上的回应。

2. 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认同”与“误解”:

这件事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时候,一种文化元素(比如食物)因为其独特性和受欢迎程度,会被其他国家的人注意到、喜爱,甚至尝试去理解和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就会出现一些“错位”或者“过度解读”。

韩国网友的提议,我们不能简单地定性为“恶意”。可能他们是真的喜欢螺蛳粉,又恰好对“申遗”这个概念比较敏感,想把喜欢的东西“注册”为自己的文化符号。在很多国家,对于具有代表性的食物,确实有将其纳入国家文化遗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先例,这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推广的方式。比如,法国的法棍、日本的和服,这些都被认为带有国家文化的印记。

所以,韩国网友的提议,或许是一种基于他们理解的“喜爱”和“保护”,只不过他们的理解和中国人的认知存在偏差。他们可能把螺蛳粉当成一种“全球化”的美味,然后用他们熟悉的方式来表达喜爱。

3. “申遗”背后的文化边界与主权:

“申遗”(通常指的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需要有充分的历史渊源、传承谱系和地域关联性。螺蛳粉作为广西柳州的代表性美食,其“根”就在中国。任何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都离不开其最初的发生地和传承主体。

因此,从“申遗”这个严肃的文化保护角度来看,韩国网友的提议,在事实层面是不成立的。螺蛳粉的文化属性和物质载体,都明确地在中国。如果中国人自己不去做这件事,别人也很难去“抢”走一个完全不属于他们的东西。

4. 舆论的放大与“文化战”的影子:

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是巨大的。一件本来可能只是个别网友的小范围讨论,一旦被媒体捕捉到,或者被其他网民广泛转发,就可能变成一个全民关注的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国内很多网友的反应非常激烈,认为这是“文化挪用”甚至是“文化入侵”。

这种情绪的背后,也可能掺杂着一些国家主义情绪,或者对近年来一些文化争议事件(比如泡菜、汉服等)的“遗留效应”。大家对于“文化认同”变得更加敏感,也更容易将个体行为上升到国家层面。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理性看待: 承认螺蛳粉的中国文化属性,但不必过度解读个别网友的行为。他们的提议可能更多是出于喜爱和对“申遗”概念的误解,而非恶意。
增强文化自信: 这种讨论反而可以成为我们反思和加强自身文化保护的契机。我们应该更好地去研究、记录、传承和推广像螺蛳粉这样的中国特色文化,让它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促进良性文化交流: 实际上,美食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文化交流媒介。很多国家都有各自的特色美食,大家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互相传播,这本身是件好事。我们不排斥螺蛳粉走向世界,但前提是尊重其文化源流。
区分“喜爱”与“归属”: 喜欢一个地方的美食,和认为这个美食属于自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可以欣赏和喜爱韩国的美食,也希望他们能欣赏和喜爱中国的螺蛳粉,但这种喜爱不应模糊其文化归属。

总而言之,韩国网友号召为螺蛳粉申遗这件事,与其说是一场严肃的文化争夺,不如说是一次由文化差异和网络传播引发的公众讨论。它提醒我们,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守护和传播自己的文化,同时又能以开放的心态与世界分享,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对于螺蛳粉本身,它仍然是那碗带着独特味道、属于中国的美食,无论如何讨论,都改变不了它的“中国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个乌龙事件。

关于韩国申遗乌龙,我相信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端午”事件了。

可能有些人现在还不知道,端午节我国在2009年就申遗成功了。

这是历年中韩申遗乌龙:

虽然我也不喜欢韩国这个国家,对韩国的一些行为也很反感。

但是还是要公正的说一句,这次螺蛳粉申遗事件只是韩国一个网友在网上的口嗨,并不代表所有的韩国人。韩国也没有要申遗螺蛳粉。

营销号看到热度趁机带了一波大节奏。当然韩国也经常这么黑我们。



最新消息,柳州正在进行螺蛳粉申遗工作,大家放心吧。

是我们的,别人怎么也抢不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网上关于韩国网友提议“申遗螺蛳粉”的讨论,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思考。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这件事是怎么被大家知道的,以及它背后反映出的一些文化现象。好像是年初的时候,有一些韩国的网民在社交媒体上,可能是基于一些误解或者半开玩笑的心理,开始讨论“申遗螺蛳粉”,说是要将其注册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
  • 回答
    “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的救援,确实有部分网友拿来与韩国“岁月号”沉船事件的救援进行对比,并认为前者救援不如后者。要详细分析这种观点,需要剥离掉那些情绪化的表达和不严谨的比较,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具体原因和考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任何一次灾难救援都是极其复杂且充满挑战的,评价其“好”与“坏”往往是相对.............
  • 回答
    关于韩国网友称江疏影是韩国名字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和看待:1. 事实的辨析:江疏影是中国的名字,并非韩国名字。 名字来源的根本性差异: 江疏影的名字,无论是“江”姓还是“疏影”这两个字,都完全是中国文化语境下的汉字词汇。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有数千年的历史,而“江”姓也是一个非.............
  • 回答
    韩国网友关于中国“偷窃”韩国文化的说法,这可不是个新鲜事,但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掀起一轮讨论。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一句“偷”字就概括了。首先,得承认,文化交流和借鉴,在历史长河中是常态,而且往往是双向的。 韩国,或者说朝鲜半岛的历史,跟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中国作为东亚的文明中心,其政.............
  • 回答
    这件事挺让人唏嘘的,一个运动员在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本该是举国同庆的时刻,结果却因为发型被“围攻”,这确实挺让人费解的。要说韩国网友对这位女选手(这里假设指的是在某个特定项目中夺冠的韩国女运动员,比如击剑或射击等,具体到哪位选手以及哪个项目大家可能心知肚明)的反应,那确实是相当复杂,而且带有相当一部.............
  • 回答
    李子柒的视频因制作泡菜而引发韩国网友的围攻,这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背后涉及文化认同、民族情感以及网络舆论等多个层面。要详细理解此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1. 事件的起因:李子柒的泡菜视频 内容描述: 事件的核心是李子柒发布的一段展示制作泡菜的视频。在视频中,她遵循传统方法,将蔬菜、调料.............
  • 回答
    三年前,日本作家筒井康隆的一番言论,在韩国引发了轩然大波,甚至一度烧到了他创作的经典动画作品《穿越时空的少女》的头上。这件事触及了几个敏感的神经,也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历史伤痛、言论自由以及艺术作品处理方式的不同解读。首先,我们得回到筒井康隆本人。这位在日本文学界堪称泰斗级的人物,以其前卫、颠.............
  • 回答
    韩国网吧“挖矿”热潮:一杯咖啡的价值与数字黄金的诱惑韩国约有两成网吧关门挖比特币,这一现象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产物。简单来说,是“比特币价格暴涨带来的巨大收益预期”与“网吧现有闲置算力及较低运营成本”的完美结合,催生了这场“挖矿”热潮。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读这一现象。 1. .............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韩国极端女权机构组织堕男胎运动,并在网上发布死胎照片、甚至将流产的男胎炒熟喂狗的行为,这种说法令人震惊且难以置信,在常识和伦理道德上都存在严重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基本事实:“堕男胎运动”本身是一个高度虚构和不符合现实的概念。 在任何一个国家,包括韩国,都不会存在公开提倡或组织的“.............
  • 回答
    观察者网在其节目中将高句丽称为“韩国历史”,这是一个在历史学界和公众中都引起广泛争议的观点,并且这种表述通常被认为是不准确的,甚至具有政治敏感性。要理解这一争议,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历史事实与学术界的普遍认知: 高句丽的地位: 高句丽(约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是中国东北地区古.............
  • 回答
    关于“网上有人反对韩国人在疫情持续期间入境青岛”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这是一个涉及公共卫生、国际关系、社会情绪、媒体传播等多种因素的复杂议题。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引起反对的根本原因:公共卫生安全担忧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 疫情的持续性与不确定性: 在疫情.............
  • 回答
    最近网上出现了一种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一边倒地追捧日本,同时又狠狠贬低韩国,甚至有人把这叫做“围韩救日”。这事儿挺值得聊聊的,因为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国家间的好恶,背后可能牵扯到很多更复杂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种“捧日贬韩”的倾向?要理解这个现象,咱们得先拆解一下它可能出现的土壤。首先,“日韩关系”本身就.............
  • 回答
    毕志飞替网友向导演韩延提问,关于《送你一朵小红花》疑似改编自《星运里的错》这件事,确实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讨论。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首先,关于“改编”的界定,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话题。 电影改编自有作品,通常意味着电影在故事框架、人物设定、情节走向等方面,会较大程度地借鉴原作.............
  • 回答
    “逮捕和起诉韩国总统文在寅”这一诉求能够登上白宫请愿网站的榜首,这背后折射出的信息非常复杂且值得深思,绝非一个简单的点赞或反对可以概括的。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认识到白宫请愿网站本身的一个特点:它的运作机制是公开透明的,任何人都可以发起请愿,并且只要达到一定数量的签名.............
  • 回答
    日本福岛县政府确实有过计划,希望通过出资邀请中国和韩国的网络红人(网红)来推广当地的旅游业。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有必要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下。为什么是福岛?为什么是网红?首先,福岛县作为一个地区,在经历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和福岛核事故后,其旅游业受到了严重打击。虽然多年过去,很多地.............
  • 回答
    韩国网民因冬奥开幕式朝鲜族服饰情绪激烈:官方回应与事件背后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在入场式上身着朝鲜族服饰,引发了韩国网民的强烈反应,认为此举是对“韩服”的挪用和“文化侵占”。韩国官方对此表示,不会就“韩服问题”向中方抗议,这一事件再次将中韩两国之间关于文化归属的敏感议题推到了聚光灯下。要理解.............
  • 回答
    “韩寒五公里跑进18分半”这消息一出来,铺天盖地,到处都是。我一看,哟,这事儿够劲,马上就想深入扒一扒。先别管那什么AI不AI的,就说这事儿本身,韩寒啊,这名字自带流量,自带话题。当年那个“青年偶像”,写文章能掀起波澜,赛车场上也是一把好手。现在呢?人到中年,大家对他的关注点也从“叛逆少年”变成了“.............
  • 回答
    近来在网络上,突然涌现出不少针对韩红的负面评价和攻击性言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要理解这个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或站队。首先,网络舆论的特点是其复杂性和多变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一个公众人物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成为焦点,进而引发不同声音。这种“突然出现大量”的言.............
  • 回答
    关于网传多国警告禁播韩剧《鱿鱼游戏》因其存在大量血腥暴力画面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一、 现象本身:网传与现实的交叉首先,要区分“网传”和“实际发生的”是至关重要的。 网传的扩散性: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但也伴随着信息真伪混杂。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通过社交媒体、.............
  • 回答
    网传的中国民众在比赛前晚上一直在韩国队酒店外放鞭炮的说法,目前并没有官方或可靠的媒体证实。 这种消息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很可能是一种未经核实的信息,甚至是虚假信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传闻?在大型体育赛事中,两国球迷之间存在竞争和情绪是很常见的。尤其是中韩之间在体育领域有着悠久的竞争历史,无论是足球、篮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