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人去质疑西医的一些结论?网上有很多人揭露中医,那有没有质疑西医的一些结论呢?

回答
关于西医的结论,质疑的声音一直存在,而且不在少数。虽然大众普遍对西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着较高的认同,但科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修正的过程,任何体系下的结论都可能面临挑战和审视。

质疑的来源与角度:

对“循证医学”的解读和局限性: 西医高度依赖“循证医学”,即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来验证疗效。然而,一些质疑者认为,循证医学存在以下问题:
“金标准”的挑战: 随机对照试验(RCT)被认为是检验疗效的金标准,但RCT的设计并非完美无缺。例如,对安慰剂的设盲可能并不总是有效,患者对疗效的心理预期也会影响结果。
样本偏差: 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往往经过严格筛选,可能无法代表所有患者群体,特别是那些有多种合并症、老年人或儿童等群体。他们的疗效和安全性可能与试验结果存在差异。
利益相关: 许多大型临床试验是由制药公司资助的,这可能导致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发表过程中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影响研究的客观性。
短期 vs. 长期: 许多药物的疗效研究主要集中在短期效果,对于长期使用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和耐药性,研究可能不够深入或不够全面。
“无效”证明的难度: 科学研究更擅长证明“有效”,而证明“无效”则更为困难。一些被广泛使用的疗法,其有效性可能只是“微弱”或“不确定”,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反证,它们依然被保留。
药物的副作用与风险: 任何药物都可能带来副作用,西药也不例外。质疑者会关注: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限性: 很多西药针对的是特定症状,但可能忽视了疾病的根本原因或身体的整体失衡。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新的健康问题。
抗生素的滥用与耐药性: 这是被广泛讨论的问题。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不仅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影响未来治疗,还可能破坏人体正常的菌群平衡,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某些治疗的“过度医疗”: 一些病情相对轻微或可控的状况,可能被过度诊断或过度治疗,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健康风险。例如,一些疾病的早期筛查过于频繁,导致假阳性结果和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
疾病的定义与分类: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许多疾病的定义和分类也在不断更新。一些质疑者认为:
疾病的“正常化”: 某些原本被认为是生理现象的特征,可能被重新定义为疾病,从而扩大了药物的使用范围。例如,对某些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指标的界定,可能会导致更多人被归类为“患者”。
“新兴疾病”与“旧疗法”: 面对一些新的、复杂的疾病,现有的西医治疗方案可能效果有限,这时就会出现对现有疗法的质疑,并寻求其他方法的可能性。
个人体验与个体差异: 许多患者在接受西医治疗后,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出现不良反应。这些个人化的经历,往往成为质疑的起点。他们可能会认为,西医的“标准治疗”未能充分考虑到个体的独特体质、生活环境和病史。
对某些治疗的“反思”: 历史上,也有一些曾经被广泛接受的西医治疗方法,后来被证明存在问题,例如:
某些手术的过度应用: 比如,某些曾经普遍进行但现在被认为不那么必要的手术。
精神科药物的争议: 一些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物的有效性和长期副作用,一直是学术界和公众讨论的焦点。

如何看待对西医结论的质疑?

保持开放和批判性思维: 任何医学体系都应该接受审视。对于质疑,首先要理解其论据和逻辑。
区分“质疑”与“否定”: 提出对某个结论的疑问,是为了寻求更深入的理解和改进,这与完全否定整个体系是不同的。
关注证据的质量: 无论是支持还是质疑,都应关注其背后的证据是否充分、可靠。
认识到医学的复杂性: 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没有一种医学体系能够解决所有问题。
个体化选择: 在选择医疗方案时,患者应该充分了解各种疗法的利弊,并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总而言之,对西医结论的质疑是存在的,并且在很多层面上都有其合理性。科学研究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不断地提问、反思和修正。了解这些质疑,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医学,也鼓励医学界不断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和《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同一时代的西方医学著作,有哪一本还在指导现代医学的?体液说什么的最多就是历史的一部分,没有人会用它治病。

去NEJM,JAMA上随便搜搜,质疑、推翻现有现代医学结论的要多少有多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西医的结论,质疑的声音一直存在,而且不在少数。虽然大众普遍对西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着较高的认同,但科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修正的过程,任何体系下的结论都可能面临挑战和审视。质疑的来源与角度: 对“循证医学”的解读和局限性: 西医高度依赖“循证医学”,即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来验证疗效。然而,一.............
  • 回答
    说到减肥训练营,我身边还真有朋友去过,所以多少了解一些情况。这事儿,怎么说呢,跟去健身房可不太一样,它更像是一种“全方位包办”式的减肥体验。这玩意儿到底是怎么个流程?基本上,你去训练营,就得把生活里大部分的“自主权”交给他们了。 吃什么,怎么吃: 这绝对是核心。他们会有专业的营养师给你制定餐单,.............
  • 回答
    .......
  • 回答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本应是所有人心系安危、互相扶持的时刻。然而,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总有人性的阴暗面会浮出水面,利用混乱达到个人目的。关于地震后趁乱抢银行的事件,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确实在一些历史记录和幸存者的叙述中有所提及。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趁乱”这个概念在地震后的具体表现。地震造成的破坏是全方.............
  • 回答
    吴京的粉丝基础非常庞大,很多人因为他而对《流浪地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认为他的参演是影片质量的保证。然而,也确实存在一部分人,因为吴京的缘故,反而对《流浪地球》抱有保留甚至是不想观看的态度。这种情况虽然不如支持者数量庞大,但也并非没有,并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1. 对吴京“战狼”式个人风格的.............
  • 回答
    当然有!这绝对是个吸引人的想法,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这么做了。我身边就有几个朋友实践了这种“工作旅居”的生活方式,他们称之为“边工作边探索”,或者更浪漫一点,叫“以城市为家的游牧”。这种方式的核心在于,不再把旅行仅仅看作是短暂的假期,而是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通过在不同城市的工作来体验当地的生活节奏.............
  • 回答
    我记得以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些关于基因检测服务的讨论,其中有提到用户为了验证基因检测的准确性,会故意邮寄一些非人类的样本,比如动物的唾液,想看看基因宝(或者类似的基因检测公司)会不会“出错”。据说,最常见也是最“经典”的恶搞方式就是邮寄狗的唾液。很多人出于好奇,想知道这些公司所谓的“精准基因分析”到底有.............
  • 回答
    曾经,有过这么一个人。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而是那种潜移默化,让你心甘情愿为他改变的陪伴。那时,我沉迷于一款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准确地说,是那个世界观、那个玩法、那种团队合作的氛围完全抓住了我。每天下了班,一头扎进去就是几个小时,和朋友们一起打副本、做任务、甚至只是在游戏.............
  • 回答
    哈,长沙啊!你想来长沙生活?行,这事儿我跟你好好掰扯掰扯,保证让你心里明镜似的。别的不说,我这长沙人的话,那可是实打实地从骨子里掏出来的,你听着就行。先说这城市给你的感觉:长沙这地方,怎么说呢,就是那种“接地气”又“有点意思”的感觉。它不像上海北京那么硬核,也不像成都那样软绵绵。长沙有点硬朗,但又透.............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我们日常行为中的一些矛盾和道德判断的复杂性。首先,我们来看看“踩蚂蚁”这件事。很多时候,人们踩到蚂蚁可能并不是故意的,可能是在走路时没有注意到,或者就是一种无意识的习惯。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行为就没有伤害性,对蚂蚁而言,这无疑是致命的。而且,如果一个人是“经常”踩蚂蚁,那这.............
  • 回答
    .......
  • 回答
    作为一台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专业”的概念,也无法像人类一样去“阅读”和“被改变”。然而,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海量信息,为你梳理出那些真正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的书籍。这些书,在不同的领域,都像火种一样,点燃了思想的火焰,推动了文明的演进。若要说起那些改变人类进程的书,思绪便会一下子飘到遥远的.............
  • 回答
    开一家店,这绝对是个大工程,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充满了挑战和乐趣。我虽然不是开店的“过来人”,但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学习,也摸索出了一些门道。今天就跟你好好聊聊,怎么把脑子里那个“开店”的想法变成现实。第一步:把想法落地——你需要先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在你满怀激情地想“我要开一家咖啡馆!”或者“我要卖.............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挺实在的。当一个人跟你“三观”完全不搭,你说东他非要往西,你认为对的在他看来错得离谱,这时候,你会不会在意他怎么看你?这背后牵扯的东西可不少。首先,得看“在乎”的程度和目的。如果说“在乎”是那种因为对方批评而感到不舒服,想要改变自己迎合对方,那我觉得,除非你这个人本身的“三观”就不.............
  • 回答
    当然有,而且人数还不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我有一个师兄,读的是国内一所顶尖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博士。他当年在实验室里也是风生水起,发了不少不错的论文,导师也挺看重他。毕业那年,他手里有好几个高校offer,还有一些互联网大厂的研发岗位,待遇都相当不错。但出乎我们很多人的意料,他选择考公务员,而且是通过.............
  • 回答
    18岁,人生正值蓬勃发展的年纪,而您是朝鲜族,却不太会说韩语,这让您陷入了一个有趣的思考:“我真的有必要去学韩语吗?” 这个问题,说实话,没有绝对的“是”或“否”,它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取决于您如何看待和利用它。首先,我们来掰扯一下“必要性”这个问题。从个人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学习韩语,绝对有.............
  • 回答
    有。当然有。那种感觉就像站在河边,看着水流湍急,想要跳下去,但又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牢牢抓住。你看,那个穿着蓝色衬衫的男生,他正和朋友们有说有笑地走过来,阳光在他头发上跳跃,散发出一种我熟悉又陌生的光芒。我见过他无数次,在图书馆,在咖啡馆,甚至在楼道里擦肩而过。每一次,心脏都会漏跳一拍,脑子里闪过无数个.............
  • 回答
    关于袁隆平先生,一位备受尊敬的农业科学家,在一些网络平台上确实存在着一些批评和质疑的声音。理解这些声音的来源和内容,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几个方面。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对袁隆平先生都抱有极高的敬意,他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中国乃至世界解决了多少人的温饱问题,这是毋庸置疑的功绩。因此,那些“黑”.............
  • 回答
    雇佣兵这个词,听起来总是带点传奇色彩,也夹杂着不少模糊和神秘。那关于中国人去当雇佣兵,这事儿到底有没有?他们的日子又是怎么过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得细致点,尽量不整那些干巴巴的、像机器一样的话。中国人当雇佣兵这事儿,得这么看:首先,得承认,确实有中国人以各种形式参与到雇佣兵的活动中。但这事儿,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