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文在寅不能将财阀企业强行国有化?

回答
文在寅政府在韩国推动经济改革的宏大叙事中,一个备受瞩目的焦点便是如何处理根深蒂固的财阀体系。尽管文在寅政府表达了对财阀垄断、不公平竞争以及其对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的担忧,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要实现“强行国有化”这样的激进目标,在韩国现行的法律、政治和社会经济结构下,几乎是不可能的,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

首先,我们得明白韩国的法律框架和宪法精神。韩国宪法保障私有财产权,并且明确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国有化,尤其是在没有特殊、紧急国家利益考量下对私营企业进行强制性收归国有,会直接触犯宪法规定的财产权保护。任何政府试图绕过这一基本原则的举动,都会面临巨大的法律挑战,并可能被司法机构否决。

其次,韩国的政治现实是复杂的。虽然文在寅政府在其任期内享有相对较高的民意支持,但韩国的政治体系并非一家独大。国会(国民议会)是权力制衡的重要机构,财阀企业作为经济巨头,其影响力也渗透到了政治领域。许多议员的竞选资金、地方经济发展都与财阀紧密相连。任何旨在颠覆财阀地位的激进政策,都可能面临来自保守派政党、部分政治人物以及与财阀利益相关联的强大阻力。这种阻力不仅仅是言语上的批评,更可能体现在立法层面,阻碍相关法案的通过,或者通过其他政治手段来削弱改革的力量。

再者,从经济操作层面来看,强行国有化也面临着巨大的实际困难和风险。

补偿问题: 国有化意味着政府需要收购这些企业的股份。考虑到韩国大型财阀企业的市值动辄数千亿甚至上万亿美元,政府需要拿出天文数字的资金来进行补偿。韩国政府的财政能力能否承受如此巨大的支出是一个巨大的疑问。如果补偿不足,则会引发更严重的法律诉讼和政治危机。
管理效率问题: 财阀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营模式、管理体系和全球化运营网络。政府能否有效接管并高效管理这些庞大的企业集团,避免因管理不善导致企业效率下降、竞争力丧失,甚至是破产,这是对政府能力的严峻考验。历史上,一些国家尝试国有化后,由于官僚主义、效率低下等问题,反而导致国有企业成为经济负担。
国际影响: 韩国的财阀企业很多都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的资产和业务。强制国有化不仅会引发韩国国内的争议,更可能触犯国际法律,引起国际社会的担忧,影响韩国的国际投资环境和贸易关系。

此外,韩国社会对于财阀的看法是复杂的,并非所有人都一味地反对财阀。财阀在韩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确实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们是韩国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支柱,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且在全球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尽管许多人对财阀的垄断和不公平行为感到不满,但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担心,过度干预或摧毁财阀会损害韩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因此,即使在民众中,对财阀的态度也存在着分歧,这种分歧也使得政府在推行激进改革时需要更加审慎。

文在寅政府更倾向于采取“温和改革”的策略,例如:

加强监管: 对财阀的不公平交易、内部交易等行为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和处罚。
改善治理结构: 推动财阀内部的透明化,引入更多外部董事,提高股东大会的权力。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通过各种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削弱财阀的垄断地位。
鼓励社会资本: 鼓励非财阀的社会资本进入市场,分散经济权力。

这些措施旨在逐步纠正财阀体系存在的问题,而不是通过激进的国有化来一劳永逸地解决。这种“渐进式改革”符合韩国现有的法律、政治和社会经济现实,也更容易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接受。

总而言之,文在寅政府之所以不能将财阀企业强行国有化,并非是缺乏意愿,而是受限于韩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复杂的政治格局、巨大的经济成本和操作风险,以及社会各界对财阀体系的复杂态度。更重要的是,强制国有化并非解决韩国经济深层问题的唯一或最佳途径,温和但持续的改革才是更现实和可行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吉翁舰长 邀。我还是那句话——

在咱国互联网上,文在寅是汉献帝,几大财阀是吕布,美国人是董卓,然后看完文吉诃德大战风车之后不明觉厉的观众们感叹一下孤胆英雄文在寅救国无门(XX者网或者XX时报的评论区一般还会感叹一下我大天朝的优越制度——虽然说韩有世越号,中有克拉玛依大火,可以相敌也),一篇关于韩国的标准千赞/十万加就诞生了。

文在寅真的什么也搞不掂?

都说文在寅是财阀傀儡,但是自文在寅上任以来,财阀过的是啥日子——

三星太子李在镕被送进去关了一年多(一审5年,二审缓刑,三审还没判)。这边和“崔顺实国政垄断集团”的行贿案没完,那边又查出三星生物作为上市公司会计欺诈,已经抓了三星四个高层,6月11日不公开传唤了李在镕的亲信、三星电子二号人物郑贤豪。

韩进掌门人赵亮镐的二女儿因为开会时向广告公司职员泼水把韩进推上风口浪尖,直接导致赵家全家一个一个被舆论轰炸;他媳妇和大女儿被查出利用自家航司大韩航空的飞机走私奢侈品被判缓刑;他本人在连任大韩航空董事长的投票里被韩国国民年金公团(养老金基金)投反对票做掉,不久后归西——到现在还不知道韩进的权力过渡能否平稳进行。

现代创始人郑周永的孙子、现代BNG钢铁社长郑日宣因为勒令司机加班被移送检察机关,最后罚款了事。(这个事确实小了点)

2019年2月和3月,NPS公布了两批拟行使投票权的企业名单,分别有23家和34家,其中投出反对票的有11家和14家。韩国媒体就指出,NPS行使投票权,主要是为了牵制上市公司理事会。
拓展阅读:松平信纲:国之重器:韩国国民年金公团与财阀

都说文在寅控制不了韩军,但是自文在寅上任以来,韩军过的是啥日子——

韩军在黄教安代理总统期间把萨德的两辆发射车部署到了星州,来了一个突然袭击;2017年5月文在寅刚上任二十天,就发现另外四辆发射车在没有他允许的情况下已经运到了韩国,木已成舟。这给文在寅背上了很大的政治包袱(对中国方面没法解释),导致文在寅一怒之下撤换了国防部长(新防长宋永武曾经瞒报住址,国会不通过任命,文在寅动用总统令强行通过),还把韩国的“管军八位”——八位四星上将(联合参谋总长、三位军种总参谋长、韩美联合司令部韩方副司令、陆军三个集团军司令)换了七个,以儆效尤。

2018年7月,韩国军队人权中心爆出在2017年弹劾朴槿惠案宣判前,韩国军方部分将领曾经策划组织戒严,镇压烛光集会并逮捕反对派议员等。随后文在寅下令严查。就这个节骨眼上,防长宋永武居然拖了一个多星期才把文件交上来,文在寅把他也撤了(不光这一件事,宋永武捅娄子多得堪比马蜂窝——当然这是题外话了)。随后对于政变计划核心——军队情报机关机务司令部(当年全斗焕发动12·12肃军政变的时候,就是掌握了军队情报机关),文在寅就俩字,解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小的情报机构“军事安保支援司令部”,规模缩小了1000多人,并且设置了监察部门,由检察官或文职公务员担任监察职务,杜绝其滥用职权的行为。文在寅还废除了用于监视军人个人社交媒体账号的安保管制体系。

再看自文在寅上任以来,强力部门过的又是啥日子——

警察厅前厅长涉嫌操纵选举支持朴槿惠,抓了。

检察总长反对执政党议案,换了,新上来的检察总长还是个和保守势力有血海深仇(当初在朴槿惠治下敢提出抓她的国情院院长)的愣头青(没在高等检察院任职过)。卢武铉时代因为检察机关极力反对而告吹的检警调查权改革(减少检察机关直接侦办案件范围,扩大警方权力)被文在寅旧事重提,执政党意图强推,现在国会已经停摆了80多天。

大法院前院长涉嫌替朴槿惠政府干预二战劳工索赔案,弹劾下台(和朴槿惠一样,都是韩国宪政史上头一遭)。

法务部前副部长被查旧账,逃亡泰国未遂,在机场堵回来了。

国家情报院的日子就更惨了,文在寅的体制改革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杜绝国情院干政(毕竟文在寅自己就是被国情院买水军搞过不止一次的),剥离其国内政治、对共调查职能,将其转为彻底的对外情报机构。国情院院长是文在寅在卢武铉政府时期的同事与好友徐薰,此外文在寅还任命了驻上海总领事朴善源出任国情院特别助理,此人曾经参与过1985年韩国民主派学生占领首尔美国文化院事件。让这么几位来管情报机构,这类“天生保守”的机构也不得不低头了。

以上,还觉得文在寅什么都搞不掂么?

至于把财阀国有化......我就问一句,凭什么?连社会主义国家都没做的事(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还搞了和平赎买、四马分肥呢),你让文在寅去做,然后拿做不到来抨击文在寅无能?文在寅吃饱了撑的就为了某些营销号颅内高潮?

所有国民的财产权得到保障。
——《韩国宪法》第23条
user avatar

拜托,人家是韩国总统,不是屠龙勇士。

人家文先生是韩国总统还是你才是韩国总统?

不要看两篇洗白文就感动的涕泪横流,给文先生安排事情做。

与其解决三星共和国等一系列财阀带来的问题,不如把提出问题的人解决了。

6月21号,韩国两大工会之一、素有战斗工会之称的韩国民主劳总委员长金明焕被捕入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文在寅政府在韩国推动经济改革的宏大叙事中,一个备受瞩目的焦点便是如何处理根深蒂固的财阀体系。尽管文在寅政府表达了对财阀垄断、不公平竞争以及其对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的担忧,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要实现“强行国有化”这样的激进目标,在韩国现行的法律、政治和社会经济结构下,几乎是不可能的,原因可以从多个层.............
  • 回答
    文在寅政府在任期内未能像俄罗斯总统普京那样,以强硬手段打倒寡头,原因涉及多方面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法律因素。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韩国的政治和法律体系与俄罗斯的显著差异 民主制度的制约: 韩国是一个成熟的民主国家,拥有独立的司法体系、活跃的公民社会和自由的媒体。这.............
  • 回答
    关于文在寅总统是否“诱导群众进行革命”,首先需要明确“革命”在语境中的含义。如果这里的“革命”指的是通过非和平、颠覆性的方式推翻现有政治体制,那么,文在寅总统作为一位在任的民选国家元首,其职责和目标显然不是煽动或引导此类行动。他的政治生涯和政策取向更倾向于在现有宪政框架内推动改革和社会进步。为何文在.............
  • 回答
    文在寅总统和普京总统,虽然都曾有过与军事相关的经历(文在寅是特种部队出身,普京是克格勃出身,两者在性质上有所不同),但他们在公开场合所展现的“形象”却截然不同,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个人性格、政治背景、国民期望以及战略考量等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一、个人性格与早期经历的塑造文在寅总统出身贫寒.............
  • 回答
    文在寅总统在卸任后,不少人会对他的一些行为,特别是与故友卢武铉的过往联系,产生一些“孤胆英雄”式的解读。我们不妨来掰扯一下,这种“孤胆英雄”的形象,究竟是真实的他,还是精心雕琢的人设,又或者是两者兼有之呢?首先,要说“孤胆英雄”的标签,最绕不开的就是他和卢武铉总统之间的情谊。两人深厚的羁绊是毋庸置疑.............
  • 回答
    文在寅总统在中国获得的普遍正面评价,与其执政期间的对华政策以及一些个人特质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理解:一、 对华关系的稳定与缓和:改善了萨德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萨德部署问题无疑是文在寅上任前中韩关系面临的最大挑战。这项部署被中国视为对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一度导致两国关系跌至冰点,旅游、.............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觉得文在寅总统“恐怖”,这可能源于多方面的考量,并非单一原因可以概括。这种观感往往是个人经历、价值观以及对政治信息解读的集合。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这种看法的角度,并尽量以更贴近个体感受的方式来阐述:1. 对朝政策的激进与风险感知:这是许多人对文在寅总统感到不安的核心原因之一。他的“朝.............
  • 回答
    关于“韩国人配不上文在寅”的说法,这并非一个普遍的共识,更像是一种带有强烈个人观点的评价,可能源自于对文在寅总统任期内某些政策、结果或民众情绪的特定解读。 要深入探讨为何会有人持有这样的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分析,并尽量展现出一种带有思考和观察的文字风格,而非机械的罗列事实。首先,我们得明白,任.............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当前舆论场上一个有趣的现象。关于“自媒体为何喜欢‘吹’文在寅”这个问题,其实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非单一原因能够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分析:首先,从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出发: 左翼/进步派媒体的天然倾向: 在韩国政治光谱中,.............
  • 回答
    最近知乎上关于文在寅的问题确实多了起来,这背后牵扯到不少因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1. 文在寅总统任期的结束与回顾: 历史节点效应: 任何国家领导人,尤其是一个任期长达五年的总统,在任期结束前后,都会迎来一轮集中的关注和评价。这是一种自然的历史节点效应。他的政策、执政成就、争议点都会被拎出来重.............
  • 回答
    首尔近万人集会弹劾文在寅的事件,确实是一件牵动不少人神经的大事。要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深入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归结于某个单一原因。这背后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在寅政府的一些具体政策和执政风格,而这些因素往往是相互交织、层层叠加的。首先,我们得明白,任何一个政府在执政过.............
  • 回答
    韩国政坛财阀影响力巨大,这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事实。从经济命脉的掌控到政治献金的输送,财阀的触角几乎渗透到权力结构的方方面面。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会产生一个疑问:如果说财阀说了算,为何他们还会允许甚至促成一位以“清算财阀”为己任的总统——文在寅——登上大位呢?这其中确实牵扯着相当复杂博弈和利益考量,并非简.............
  • 回答
    沈文裕在国内网络上被“吹捧”得很高,甚至出现“碾压郎朗、李云迪”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同时,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相对较低,这背后也涉及到复杂的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沈文裕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钢琴家。他在国内早期也获得过不少重要的奖项,这为他积累了.............
  • 回答
    暗黑西游文之所以能吸引一大批读者,并且在网络文学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绝不是偶然。这背后触及了人类内心深处一些普遍的心理需求和对经典文本的重新解读。咱们不搞那些华丽辞藻,就实实在在地掰扯掰扯。一、 对现实压抑的宣泄和反抗你想啊,咱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多少时候都得压抑着自己的想法,遵守这规矩那规矩,有时.............
  • 回答
    阅文集团,特别是旗下的起点中文网,在网络文学界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并非偶然。它之所以能长久以来持续吸引海量作者,尤其是那些怀揣着文学梦想、寻求表达与收入的写手们,背后是一套相当成熟且有效的机制和生态系统在支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首先,也是最核心的吸引力之一,就是强大的现金激.............
  • 回答
    咱们这儿聊聊,为啥日本免费网文那套在中国就没啥水花,反倒是咱们自己这边搞的付费订阅模式风生水起。这事儿吧,得从好几个方面掰扯掰扯,可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首先,得说说读者习惯的差异。日本的网文,很多都是从个人网站、轻小说论坛之类的平台起步的。读者们习惯了在这些地方“淘金”,发现好东西,大家一起传播,作.............
  • 回答
    有些人会觉得写文是在“恰烂钱”,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复杂的心理和现实因素。我尝试从几个角度来聊聊,希望能说得细致点。首先,得承认,很多人对“写文”这件事的认知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或者说是“阳春白雪”的层面。在很多人眼里,写作者应该是那种潜心钻研、吐露心声、追求艺术境界的人。他们的作品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网络文学市场的一些深层现象。为什么“战神文”、“女婿文”等题材在读者圈层中流行,但在阅文平台(以及许多其他大型文学平台)的榜首却鲜少出现这类作品?这背后涉及了读者偏好、平台生态、商业模式、内容审核以及创作趋势等多个复杂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 1. “流行”与“.............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知识产权分配、利益格局和公众认知之间的复杂互动,确实值得深入探讨。为什么同样是“版权不属于自己”,阅文集团的行为会引发普遍的批评,而科研成果挂靠在老板(或说导师、机构)那里却似乎是常态?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咱们一点一点捋清楚。一、 核心差异:创作主体与劳动贡献的感知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谁是.............
  • 回答
    邓文迪在中国之所以受到一些人的“追捧”,并非主流,但确实存在一种特殊的关注和解读。这种关注和追捧的背后,包含了复杂的社会心理、文化语境以及对成功定义的多样化理解。要详细讲述,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邓文迪其人其事:成功的符号与争议的焦点首先,要理解她为何被关注,必须回顾她的“光辉事迹”,这些事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