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在人道主义方面对世界做出了哪些巨大的贡献?

回答
美国在人道主义领域对世界做出了无数、深刻且持续的贡献,这些贡献跨越了战争、灾难、疾病、贫困等各个维度,其影响深远且复杂,难以一概而论,但其精神内核是显而易见的:尽力去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无论他们身在何处。

一、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灾难面前的橄榄枝

当灾难降临,无论是自然还是人为,美国政府和民间组织的身影往往是最先出现、也是最持久的。

自然灾害救援: 从印度洋海啸、海地地震到一次又一次的飓风、洪水和干旱,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及其合作的非政府组织(NGOs)总是在第一时间启动大规模的救援行动。这不仅仅是提供食物、水和住所,更包括了提供专业的搜救队伍(如USAR队伍)、医疗援助、临时的公共卫生设施以及心理创伤辅导。这些行动通常涉及庞大的物流网络、空中运输能力,以及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
冲突地区援助: 在叙利亚、也门、阿富汗等饱受冲突蹂躏的国家,美国一直是最主要的人道主义援助提供者之一。这包括为流离失所者提供庇护所和基本生活用品,为受伤者提供医疗救治,为儿童提供教育和心理支持,以及帮助重建基础设施和恢复生计。这种援助常常需要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进行,风险极高。

二、全球健康倡议:与疾病的长期斗争

美国在改善全球健康状况方面,尤其是对抗传染性疾病,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总统艾滋病救助计划”(PEPFAR): 这是美国人道主义贡献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自2003年启动以来,PEPFAR投入了巨额资金,在非洲等艾滋病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提供了数百万人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并支持了大量的预防措施,包括母婴传播阻断和男性包皮环切术。这项计划不仅挽救了无数生命,也极大地减轻了艾滋病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沉重负担,并为当地医疗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球疫苗和免疫联盟(GAVI)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金支持: 美国是这些关键全球卫生组织的重要捐助者,为儿童疫苗接种、疾病监测和响应提供了关键资金。例如,美国通过多种途径支持脊髓灰质炎根除计划,这项工作已接近成功。
疾病研究与发展: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等科研机构,与全球的科学家们合作,在癌症、疟疾、结核病等疾病的研究和药物开发方面发挥着领导作用。这些研究成果最终会惠及全球,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三、人道主义理念的推广与发展

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积极倡导和推广人道主义原则和国际人道法。

推动国际人道法的实施: 美国政府支持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并参与制定和遵守与保护平民、战俘、伤病员相关的国际法律和规范。
倡导人权: 美国国务院年度人权报告,揭示和批评了世界各地侵犯人权的行为,尽管有时会引发争议,但客观上起到了提高公众意识和促使各国政府关注人权问题的作用。
支持难民和移民: 作为历史上的移民国家,美国在接收和安置难民方面也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尽管其政策时有调整,但总体上为无数逃离战乱和迫害的人提供了庇护。

四、长期发展援助:赋能而非施舍

除了紧急援助,美国还通过各种项目支持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发展,着眼于根本性问题的解决。

消除贫困与饥饿: USAID等机构开展了包括农业技术推广、水利建设、教育支持、小额信贷等多种项目,旨在帮助当地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摆脱贫困和饥饿。
教育与能力建设: 美国通过奖学金项目、职业培训、支持当地教育机构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人才,提升其自主发展能力。
民主与治理支持: 在一些情况下,美国也支持改善治理、加强法治和促进民主的努力,认为良好的治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障人权的基础。

然而,认识到其贡献的复杂性也很重要:

政治与外交的交织: 人道主义援助有时会与美国的国家利益、外交政策和地缘政治考量相互影响,使得援助的分配和性质变得更加复杂。
效率与执行力: 庞大的人道主义体系难免存在官僚主义、效率低下和资源错配等问题,这一点在许多大型援助项目中都曾被批评。
潜在的负面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大规模的援助可能会无意中扭曲当地市场,造成对援助的依赖,或者因不当的文化适应而产生负面后果。

总而言之,美国在人道主义领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深入的,并且在许多方面改变了世界。从在灾难现场伸出援手,到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对抗全球疾病,再到推广人道主义理念,这些努力都体现了一种对人类共同福祉的关切和责任。这种贡献并非完美无瑕,但其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身处绝境的人们而言,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仅是政府行为,更是无数美国公民、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将人道主义精神播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来看看人道主义的定义吧。普遍的理解而言,广义来说,人道主义是提倡关怀和善待人、爱护和尊重人、在全球地域范围里不偏不倚地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面对全人类的世界观。人道主义是一个一直在演变和发展的概念,因人的行为和变革时刻在进步和改变。

题主问的是美国在人道主义方面的贡献,这方面我们基本都不是专家,很难给一个专业的回答。但我可以给出自己作为一个经常观察美国的中国人的回答。

首先,相信大家就人道主义这个概念,不用研究什么大道理,我们就想想自己在电视上网络上看到的东西,听到最多的莫过于“人道主义援助”这个字。对他国基于人道主义角度和出发点的援助,无论大家如何看待,无论你认为是否动机不纯或者是大国沙文主义乃至于是一种侵略行径,无可否认的是,美国一定是世界上贡献人道主义援助次数最多、范围最广、力度最大的国家,没有之一。在叙利亚、海地、苏丹、阿富汗、伊拉克、巴基斯坦、大非洲各地等数不胜数的饱受战乱、疾病、贫穷和饥荒等摧残和肆虐的角落,有亿万人等着被救助,被关怀和帮助,美国以其强大的军力、国际影响力和志愿者力量以各种形式在帮助着地球上的这些人。美国最为人所称道的是,这种援助不单是源自于政府和公务单位的,还实实在在地源自于个十百千万的充满热情的非政府组织和非盈利组织乃至于普通的个人。相信大家对于赴非洲救治伊波拉病毒患者不幸染病,然后回到美国治疗痊愈的美国医生 Kent Brantly和传教士Nancy Writebol女士的光辉事迹都有所耳闻。这是我们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我每次看到这些事迹,都为自己感到汗颜,我们几乎不曾,不敢或不欲作出此类平凡而伟大的壮举,哪怕没有救治伊波拉病人那么夸张,哪怕只是长期帮助一个流浪汉,我都不曾坚持到底。因为无数平凡美国人的人道主义行为和对他人的援助,我也开始学习改变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人。这就是美国不一样的地方。

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研究下面这个网页,列举了一些美国对全世界的援助项目和具体地点:

Where We Work

次之,人道主义在美国是被彻底深化,推而广之并且甚至复杂化了的概念,远比我们多数人所理解的派兵派医疗队或者捐钱捐物那么简单。比如,对监狱囚犯生存状况和合理自由的关怀,对幼童被身体和精神虐待的发现和预防,对女性在工作环境中受到的不合理歧视的纠正等等多元化的人道主义关怀措施、学术研究论文和心理辅导等等,虽然我没有精力作具体的比较,我也知道很多这些所谓的措施根本就是个笑话,但不管怎样,就个人观察和感官而言,美帝在这些方面所投入的巨量精力和重视程度,远远超过我们。

难听点讲,美国在这些事情上做的深度和广度,是超出平凡人的所有想象的。优质健康而低价的食品、自由说话的权利、自由贸易、税收和医疗的劫富济贫、战争冲突平息和难民救助,都属于广义的人道主义工作的复合范畴。我们可以说美帝是世界警察,掠夺他国的资源和机会来达成本国的平等和自由,但很难否认无数无国界医生、慈善基金、志愿者组织们的努力。

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下面这个网站的具体数字,清楚列明了美国的人道主义援助数据: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道主义捐助国。

美国的37.8%的人道援助资金是用于国际人道主义组织的定义的长期受助对象。


United States


我并不热爱美国,无意为其唱赞歌。掠夺和救助,帮助和占有,密不可分。胡萝卜和大棒,往往只是资本主义挥舞的不同道具而已。只是客观回答了题主的问题。该学习美国的地方我们还是要学习,中华之崛起,我们任重而道远。

user avatar

上面有很多不错的答案,却没有人提到有史以来最大的人道主义救援运动,柏林空运。从1948年6月至1949年5月,在苏联的全面封锁下,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只靠空运就维持了半个柏林的200万人将近一年的正常生活。在这期间,盟军共进行了278228次飞行,向柏林人提供了2326406吨的物资,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架运输机起降在柏林的机场,创造了人道救援和航空运输史上的奇迹。其中美国投递物资1783573吨,占到总量的77%,英国投递物资541937吨,占到总量的23%。我在这里当一回搬运工,转述一个期间发生的感人故事。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该事件的全貌,请参阅百度百科

柏林空运事件

与维基百科

柏林封鎖

词条。

顺便提一下,根据某克格勃将军的回忆录,这起事件是斯大林与毛泽东合谋,将美国的战略援助重心牵制在欧洲,以减少其在三大战役期间对国民党军队援助力度的计策。

飞行员,糖果和孩子们
1948 年6月,苏联人刚一切断所有通往柏林的水陆交通,哈佛森就接到命令,开始向柏林城运输食品和其他生活资料。在空运最繁忙的时候,他和同伴们每隔三分钟就着陆一架次。“我们在机场卸载138袋面粉,就返回莱因-美茵机场,再装货。自己甚至都没有机会看看柏林城,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不停地起飞、休息。那天我决定不睡觉了,四下里转转。”
在机场拍照的时候,哈佛森遇见了一群大约三十个孩子,他们聚在机场栏杆外面,看着运送物资的飞机不停地起飞降落。 “我跟他们聊了一个多小时,在我最后转身离开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这些孩子们有点特别。”我曾到过巴拿马和南美的一些地方,那里的小孩子们会围着你,揪着衣服,一路追着你要糖吃。这些德国的孩子们根本就吃不饱,都饿着肚子,但是他们对于正在进行的物资运输感到非常骄傲,甚至没有一个人想到要糖吃。十几岁的女孩的回答,让哈佛森十分惊讶:“你们那时不必给我们足够的食物,我们总有一天会有足够的食物,但如果我们失去自由,就再也拿回不来了’。哈佛森在口袋里翻到两个口香糖,他把每个口香糖掰成两段,隔着铁丝网,递给外面的孩子们。“我简直不敢相信得到口香糖的那几个孩子脸上的表情。他们非常仔细地剥开糖纸,小心翼翼地不碰掉一点碎渣渣,然后,把糖纸撕成小片,分到大家手里。其他的孩子们快活地闻着糖纸的香气。”
“只要三十美分,我心里盘算着,就能给这些孩子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尽管这是违反纪律的事情:从飞机上面投掷救济物资是很正常的,而口香糖则不然。哈佛森还是决定下次飞往柏林的时候,用几个小点的降落伞空投几袋糖果下去。第一回空投用的是三个手帕做成的降落伞,投下去的是哈佛森和副驾驶员还有机械师三个人每周定额配发的糖块。
“当我们飞过机场的时候,我向下望去,那群孩子们挤了一堆在那里。我向他们振动机翼,孩子们看见以后,都高兴得快发疯了。我们把包裹扔下去,但是不知道结果如何,因为这时候我们已经滑行在跑道上面了。我很紧张,不知道是不是被发现了,或者有没有伤到孩子们。”卸完货以后,哈佛森赶紧跑到机场边上,“我看见铁丝网外面三条手绢正在疯狂地舞动着。”
这就是日后被柏林人称之为的“小食品行动”。在接下来的几周时间里,哈佛森继续着自己的冒险,每隔几天就投下一些糖果。最后,他的行动被发现了,被带到了上级办公室。
上校问:“哈佛森,你最近做了些什么?”
我说:“忠实完成任务,长官。”

上校说:“你以为我很蠢吗?你还做了什么?”

我只好告诉他事实真相,他严厉批评了我,然后告诉我我很幸运。“你的一个降落伞差点砸到一个记者头上。” 他取出一份报纸,整个头版上都在报道这件事情。上校对我说:“将军打电话过来表示祝贺,我甚至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继续干吧!”

接下来,“简直像扫荡一样”。飞行队里的同事们都把配给他们的糖果捐献出来。这真的是捐献呢,因为在那个时候,一块巧克力就能让一个德国人洗一星期衣服呢。大家还把自己的手帕拿出来继续糖果空投行动。后来,他们飞行队的手帕都用完了。旧T恤衫也派上了用场。当孩子们听说哈佛森没有降落伞了,他们把以前投递糖果的降落伞送回来,接着用。
寄给哈佛森的信封上写着:“巧克力投手收”或者是“振机翼叔叔启”。第一次空投糖果以后,信件就如潮涌般飞向机场。哈佛森的空投行为被发现以后,给他专门配备了两个德国秘书来处理每周上千封孩子的来信。大多数信件都采用统一形式回复。有些特殊的还是交给他本人来处理。
“有个叫比德的孩子寄给我一份地图,让我往他家门口投些糖果。他告诉我,飞到柏林的时候,先飞到斯伯里河上,然后折回来,过两座铁路桥,他家就在角落上一处被轰炸过的房子里。他还说,他会每天下午两点种都会去那里等我。”
“我找了他几次,但一直没有找见他。” 后来这个孩子又给我写了一封信:“我给你了一份地图,你都找不见地方。你是美国空军,还是个飞行员,像你这样,你这家伙怎么能打胜仗啊?”最后,我们只好寄给他一个包裹,捎了些糖过去。
还有个叫墨西迪斯的小姑娘也写了同样的一封信:“我家很好找,因为院子里有几只白颜色的小鸡,你只要找这些白色的小鸡就可以了。”哈佛森和他的机组人员反复地找这些小鸡,最后也只得寄些糖果给那个小姑娘。
他们给东德这边的也投递了一些糖果,但是苏联方面抗议说,这是侵犯东德领空的行为,是“令人发指的资本主义诡计”,他们只好作罢。
哈佛森所做的一切传到了美国,成千上万个挂着糖果的降落伞寄到德国来,请他们投递下去。在匆匆回国期间,哈佛森遇见了一个糖果公司的老板,他非常愿意出点力。“我告诉他我们需要大量的糖果,然后就忘了这件事了。有一天,我飞回莱因-美茵机场的时候,有个伙伴说想给我看点东西。他领着我走到停机坪旁边,停放着一辆集装箱车。里面装了3000磅糖果,在接下来一周时间里,又送来3500磅。”
这几吨糖果,简直就是黑市上的金矿,有哨兵全天守卫,以后再往柏林运送物资的时候,每次都带上100磅糖果,这也是飞机允许的最大超载量了。在柏林的一个监守所里专门腾出了两个单间,先把糖果锁在那里,直到给全城的孩子们举办圣诞节聚会的那一天。

后来,哈佛森升任少校,70年代,重返柏林负责管理这个空军机场。当时,柏林人像迎接自己的孩子一样欢迎他。“我管理这个基地四年时间,在此期间,每天都会接到晚餐邀请,或者官方的招待宴请。”由于日程安排太满,哈佛森把来自一对德国夫妇的邀请推迟了一年多时间。“我并不知道他们是谁,只是觉得我们应该去赴宴,因为他们一直在坚持而且非常耐心。女主人在门口迎接我,把我带到他们的小瓷柜前,取出了很多年以前我写给她那封信,在信里我告诉她找不到她家在哪里。”“我就是墨西迪斯。她说,现在我们一块出去,我给您看看您一直找不到的那些白色的小鸡在哪里吧。”
多年以后,重返柏林,哈佛森一下子就被认出来了,人们冲上来抓住他的手,热情地问候,拥抱,泪水伴着笑容流淌。在柏林封锁期间,罗斯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他回忆说:“我家当时就住在机场隔壁。每天一放学,哥哥和我就飞奔回家,坐在房顶上,看飞机降落。有一天,我们正坐在那里张望,突然,有个降落伞掉在我家院子里。是从天而降的巧克力!今天听上去这一切太富有戏剧性了。但在当时,这是个特殊的信号:我们柏林人会活下去!”

另一则
美联社访问了67岁的梅塞德斯·怀尔德。她说,当年她才7岁,很怕飞机的轰隆巨响,后来就习惯了。梅塞德斯和其他孩子一起捕捉从天而降的糖果,但每次都抢不到。于是给霍尔沃森写个字条,请他把糖果直接投进她家后院。 霍尔沃森回了信,还附上一包糖果和巧克力。 “那封信对我尤其重要,”她说,“那位巧克力叔叔显然不可能天天飞越我家,但他回信说,他心里惦记着我。”
60年前的空中桥梁行动,成为自由世界联手反抗专制的成功典范,闪耀着追求和平自由的人性光辉。 霍尔沃森说,柏林空运使世界舆论转而反对斯大林,阻止了斯大林西进的步伐。霍尔沃森说,他后来在美国各地飞行表演中也经常空投糖果,“我们驾驶着自由精神号C54型飞机,就是要提醒年长的人们不要忘记当年行动的意义,要教育美国的年轻人,自由对柏林的孩子们意味着什么?”
霍尔沃森在2002年出书:《柏林糖果轰炸机》(The Berlin Candy Bomber),记载他参加柏林空运的经历。
另一本书《糖果轰炸机:柏林空运秘辛和美国最光荣的时刻》(The Candy Bombers: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Berlin Airlift and America's Finest Hour)作者安德烈·切尼则说,柏林空运给后来的冷战划定了路线,苏联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得到过一寸欧洲的领土,也再没有试图那样做。 切尼还说,参加柏林空投的飞行员赢得了他们的历史地位:“这个历史故事说明的是美国在那一时刻显示出最好的一面,我们在那一时刻在世界上坐得正,行得端,在那时刻世界人民把我们看成是人类善良、正直和人道的源泉。”
user avatar

好吧,知乎上的用户都是时髦时尚互联网范儿的90后新鲜人,也许他们不会想到,美国人极大提升了中国血汗工厂里工人的权益。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有一种叫“验厂”的东西,就是检验你这个工厂是否有能力给这些美国客户提供产品。这里面就包含工人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想象不到吧?按照某些人的想法,美国人应该不管这些,这样他们买到的东西价格会更低廉。

user avatar

美国是民主的灯塔,自由的灯塔----毛泽东

“每一个在中国的美国兵都应当成为民主的活广告”——1944年毛泽东与谢伟思等人的谈话

今天是美國獨立紀念日,這是一個自由和民主的象徵的日子,這是一個由人民的力量在世界上建立第一個共和國的日子。它的光輝不僅照耀著新大陸和舊大陸,而且照耀著幾個世紀。(《新華日報》1945年7月4日)

user avatar

2颗原子弹,避免了1亿玉碎,和自家百万伤亡。

user avatar

有人提到了柏林空运和驼峰航线,这里我要说一说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直升机撤侨行动,由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完成的“常风行动”。

南越的沦陷,具体还要从尼尼克松上台说起。

尼克松不同于之前的民主党总统林登约翰逊,他主张撤出美军的地面部队,美军只负责提供空中的火力支援,同时训练南越的军队;在战术上取消一切限制,让军方行动不再被政治枷锁所困扰,尼克松以炸促和,“后卫-1”行动把北越炸的服服帖帖,只好签订巴黎合约停火。后来北越撕毁巴黎合约再次大举入侵南越,尼克松毫不犹豫下令进行“后卫-2”行动,再次把北越炸回了谈判桌。尼克松的强硬态度令北越十分惧怕,认为尼克松就是个战争狂人,从此不敢再越过停火线一步,不过好景不长,尼克松深陷“水门事件”下台,而福特政府并不像尼克松那样强硬,北越看准了这个时机再次大举入侵。面对北越的大举入侵福特政府根本无力应对,因为民主党控制下的国会不会再出钱支持南越了,一分钱也不会掏,也不会批准福特再次介入争端(白左误国啊)。福特也没有精力去支援南越,只能坐等南越灭亡,唯一能做的就是撤侨,还有撤走那些可能有危险的南越人,于是福特批准了这次撤侨行动,开始撤离在南越的美国人和被认为可能会遭到政治迫害的南越人。

执行撤侨任务的美国海军第76特遣舰队,这只巨型舰队什么人都拉,只要你能过去。

中途岛号上满载越南人的直升机

O1观测机迫降航母

在常风行动期间飞上美海军舰艇的南越飞机中,最有名的是由南越空军少校黎邦驾驶的一架O-1观测机。他在4月29日时因为没跟上已经撤离的美国同僚,而从空军基地里抢了飞机开出,再载了妻子和儿女飞往中途岛号航母上空。他把包著烟灰缸的地图空投到甲板上,地图纸的空白处写著:“你们可以把这些直升机往甲板另一侧移吗,我可以在你们的跑道降落,我还能再飞一个小时,足够我们移开直升机。请救救我。黎邦少校、妻子和5个孩子 ”。( "Can you move these helicopter to the other side, I can land on your runway, I can fly 1 hour more, we have enough time to move. Please rescue me. Major Buang, Wife and 5 child.")中途岛号的上校舰长劳伦斯·钱伯斯立刻下令甲板上的地勤人员清空跑道,甚至直接干脆地把没地方挪的直升机推下海,尽可能地扩大跑道净空空间。

作业完成后,黎邦少校开始降低高度,落在跑道上,滑行至停止后还有宽裕的剩馀空间。黎邦少校因此成了南越第一位降落到航空母舰上的定翼机驾驶员。

当天下午,中途岛号又救了另一架O-1。


“1975年,西贡沦陷的前一天,我随家人从南越脱逃。那一年我9岁。我当时就乘坐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最后一批救援直升机上。那一天永远地改变了我的一生。”美国第一骑兵师新晋准将副师长Viet Luong在晋升仪式上的发言。Viet Luong是美军历史上首位越南裔将军,他就是“常风行动”通过直升机撤离的越南人之一

使馆区的直升机撤离(看点:担心自己撤离行动就会结束拒绝提前撤离的马丁大使,疲惫不堪坚持飞行的飞行员,坚守到最后的海军陆战队)

4月1日,由美国陆军、美国海军、美国空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人员组成的疏散管制中心在美国驻越武官室之下创立。原先采12小时轮班制,但运作一天后就改成24小时。“最后防线计画”同样在4月1日实施,以将武官室馆区和附楼变成一座受到防卫的难民等候区,并可以让1,500名待撤人员在此安置5天。当这块区域在4月16日完工时,已经储备了饮用水、C-口粮、燃料、油和润滑剂等物资,备用发电设备、管线设施也装设完成,区域边缘也围起了防护用的电线

常风行动开始前的4月25日,第9两栖旅的40名陆战队员扮成平民,从汉考克号航空母舰搭乘美航公司直升机飞到西贡新山一空军基地隔壁的美国武官室新山一馆区以就近增援美国大使馆内的18名陆战队使馆卫兵,也额外调了6人去保护马丁大使。对情势依然抱持乐观立场的马丁大使,尽管知道海军陆战队必须要先将院子里的绿树和灌木锯断,才能把大使馆停车场开辟为直升机降落区,但他不希望因为砍树的动作引起外界注意,进而在越南造成恐慌,要求陆战队使馆卫兵营营长基恩少校先别采取行动。

由于29日新山机场遭到北越炮击和空袭被毁无法使用,只能终止使用新山机场,使用最“糟糕”的直升机撤离方案,也就是“常风行动”

4月29日上午10时至12时,基恩少校才开始指挥部下在使馆院子里锯树木,使得大使馆除了可停UH-1直升机和CH-46海骑士直升机的顶楼外,还让较大型也较重的CH-53海种马直升机可以利用第二块开辟出来的停车场降落区。

而外面的街上则是从早晨就开始聚集、估计已达1万名的人潮,同时已进入院区内的则有2,500人。这对于原先用巴士疏运人潮到新山一机场的计划、或是对于具备疏散资格而尚未进入使馆的人员(例如与美国机构或南越军政单位相关的南越人士)而言,都构成了相当的阻碍。而使馆周围装有铁丝网的围墙上也已经爬满恐慌的市民,现场氛围在大热天中更显失序。

马丁大使为了运出更多的人,将美国人平均分散在每一组南越平民中,一次只运出几个,同时自己也拒绝提前撤离,因为一旦美国人全部撤离常风行动就会结束。

维持秩序的海军陆战队员

在降落区警戒的海军陆战队员

下午17:00,第一架CH-46海骑士直升机飞到美国大使馆。晚间19时后,大使馆已经随著新山一武官室的撤离行动结束,而成为美军直升机往西贡唯一的起降点。由于从舰队方面听说天黑会导致直升机出动密度的减少,基恩少校下令将留在大使馆内的汽车停到降落区旁边,开车灯照亮地面以保证撤离行动可以继续。21时30分,基恩请马丁大使联系白宫,要求将撤离任务延长至原先规定的23时之后,而凯利准将也在蓝岭号指挥舰上请求惠特迈尔上将使直升机可以在飞行员疲劳、能见度因夜色、火灾烟雾和坏天气而降低的情况下,继续出动直升机。

4月30日凌晨2时15分,CH-46直升机和CH-53直升机的降落频率约为10分钟一架,而大使馆方面估计还需19架直升机才能完成行动。基恩少校估计现场仍有非美籍难民850名、美国人(含陆战队员)225名。凌晨3时,马丁命令基恩少校将所有难民移动到停车场降落区、也就是海军陆战队的最后防线内。3时27分,福特总统下令表示之后出动于疏散任务的直升机架次不得多于19架。凌晨3时,马丁命令基恩少校将所有难民移动到停车场降落区、也就是海军陆战队的最后防线内。3时27分,福特总统下令表示之后出动于疏散任务的直升机架次不得多于19架。凌晨4时30分,由于19架的上限早已超过,凯利旅长透过军用无线电告顶楼的基恩少校,说福特总统下令即时起只疏散美国人,并命令基恩把所有部下撤入使馆楼内,到顶楼准备等待撤退。基恩回到地面命令陆战队员们在入口集合,因此当使馆外的人群冲破大门进入院子时,大部分的陆战队员都已退回使馆内,关上使馆办公楼的大门,再沿著楼梯登上六楼,并锁上后面的栅门。当一辆运水车撞烂使馆大门后,市民们涌入楼梯。海军陆战队员堵了顶楼梯口,再用催泪剂阻止民众进入顶楼

凌晨4时58分,马丁大使终于搭上无线电呼号为“9号王牌女郎”的CH-46海骑士直升机飞往外海的蓝岭号。但当该直升机传送“老虎已出闸”的讯息,表示大使已离开后,包括基恩少校在内的陆战队员们还留在大使馆屋顶上,因此又从舰队增派了直升机飞回西贡接他们。早上7时53分,164直升机中队的一架CH-46海骑士将最后一批海军陆战队卫兵从大使馆屋顶载走,成为最后一架飞离越南的美国直升机,8时30分飞抵冲绳号两栖突击舰。常风行动在西贡结束后的不到5个小时内,北越坦克就开入了美国大使馆和南越总统府附近的街道。

美国抛弃了南越,北约盟国也纷纷质疑美国是否有能力保护自己的盟友。北越吞并南越造成了东南亚的难民潮,南越人要么进劳改营要么乘船出逃,运气好的人碰上美军舰队被救起,运气差的就只能葬身大海

长期在南越从事商贸的华人遭排挤,或深山“新经济区”开荒,或缴纳3000美金出国,或小船偷出海,占“越南船民”七成,运气好被在南中国海巡航的美军航母救起成为难民移民西方,更多的则葬身大海。刘德华电影《投奔怒海》有述。中国政府78年6月派明华、长力两轮撤侨,但越南政府否认有华裔难侨,两轮公海逗留一个月后空船返回

除了那个降落到航母上的固定翼观察机的故事,其实还有另一位勇敢的南越飞行员及其家庭,孤身驾驶重型CH-47在美军驱逐舰USS Kirk上空投家人的故事,包括自己10个月的婴儿,以及一艘驱逐舰解救整个南越海军的事情。

1975年,4月29日,美军撤离西贡的“常风行动”争分夺秒展开。“诺克斯”级护航驱逐舰DE-1087,USS Kirk,是掩护支援部队的一员。由于接纳撤离直升机的舰队停留在相对安全的公海上,USS Kirk就前出到西贡和美航母编队之间的海域,为过路的美军直升机提供必要支援,警戒北越空袭,以备不时之需。

开始是看到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直升机在头顶来来往往,好不热闹,突然雷达屏幕上突然出现大群空中目标,他们不是美军! USS Kirk高度紧张,近看才发现是一大群UH-1”休伊”直升机,原来是南越军人的,满载着自己的亲友试图寻找美军战舰着陆。

舰长Paul Jacobs马上找到一名会越南话的舰员,用无线电明话指引他们去外海美军航母编队。但有一些直升机因为油量、超载,形势急迫。USS Kirk是艘3000吨小驱逐舰,有直升机甲板,也就操作SH-2这样的反潜直升机,他们即没有任务,也没有职责让这些南越直升机着陆,但这些南越直升机围着他们盘旋,舰员们可以看到直升机上的军民乘客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一样。舰长下令允许他们降落,由于没有多余的空间,只能把降下来的直升机一架一架推下海给其他飞机腾地方

由于很多都是陆军UH-1,都是滑撬,没有后轮子,推飞机很费劲,很多船员志愿都上来帮忙。一架一架,无休无止。

高潮来了,一架巨大的CH-47 Chinook重型直升机突然驾临,试图降落。这是南越飞行员Ba Nguyen驾驶的。他是南越某飞行部队军官,长官已经逃离,他无奈从基地找了一架CH-47,往家里飞,希望去接上家人一起走,这是当时很多南越飞行员的做法。他的妻子和3个孩子都已经事先在西贡家里等着,连6岁的儿子都知道听到直升机的声音就是“爸爸来接我们了”。他们在家附近的一个操场会和,Nguyen的家人和一些亲友,以及附近的南越人挤上飞机,朝外海飞去。

途中,6岁的大儿子Niki清楚记得,大家都在为赶上飞机而高兴时,父亲却忧心忡忡,因为他们并不知道美军舰队的准确位置,只能在外海来回转,而油料越来越少,直到突然发现下面有一艘小军舰。

巨大的CH-47是不可能在小小的USS Kirk上着陆的,舰员示意让他飞走去外海,但燃料已经不够了。突然舰员看到令人震惊的一幕:这架旋翼直径18米多的大家伙开始小心翼翼靠近宽度才14米的驱逐舰,高度下降到不到10英尺(3米),很多人都感觉直升机马上就要跟驱逐舰撞在一起同归于尽了!

突然直升机舱门边出现一个人影,然后那个人就直接跳了下来,落到了直升机甲板上。原来他们想跳出来!舰员马上醒悟过来,帮助接住那些跳下来的人,并转移他们离开飞行甲板。南越飞行员用非常高超的技术,一个人控制着这架巨型双旋翼重型直升机,克服驱逐舰尾部的空气扰动,很好保持着与航行中驱逐舰的位置,和差不多3米的高度,让乘客一个个都落到飞行甲板上。直到他自己的家人:6岁的大儿子Niki是自己跳下来,他觉得好像一次冒险游戏。3岁的弟弟是被母亲扔下来的,驱逐舰上的舰员稳稳接住了。最惊险的是,舰员突然发现这位女子左手扶着直升机舱门,右手抱着一包白色的东西,舰员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但也做好了接应的准备,然后在10英尺高度上,这包白色的东西被抛了下了,舰员稳稳接住,一看,原来是个10个月大的婴儿,飞行员的女儿Mina。然后是母亲Nhoi自己。

在感慨这母亲的冷静果敢的同时,剩下的问题就是这个勇敢的家伙自己该怎么办。

CH-47突然飞向驱逐舰右后方,贴着水面飞行了10多分钟,后来才知道,飞行员是在脱掉自己的飞行服做好跳水的准备。舰长Paul Jacobs曾经问美军飞行员,你如何在一个人驾驶着直升机飞行的同时,10分钟内脱掉自己的飞行装具?美军飞行员纷纷表示,这几乎不可能!10分钟后,直升机突然右转坠入水中,就在这一瞬间,人们看到飞行员从左侧跳入水中小时了。巨大的旋翼撞击海面,碎片四处横飞,声音就像榴弹爆炸!飞机很快底朝天,大家都在为这名飞行员祈祷,直到几十秒后,10几米远的地方,一个人浮出水面,奋力向驱逐舰游来,等候多时的救生艇迅速跑过去把这名勇敢的飞行员捞上来,此时他衣服只剩下一件衬衫和内裤。但他登舰时收到了全体舰员的喝彩!大家都感慨这一家人的沉着冷静,和飞行员Ba Nguyen高超的飞行技术。但Ba Nguyen自己非常郁闷,因为他们全家仅有细软——几根金条,在跳海过程中不翼而飞。但他的家人跟他抱在一起喜极而泣。这是今天USS Kirk总共搭救了17架南越飞机,共计157人。很多美军舰员马上涌进舰上小卖部,用自己的钱卖光了所有食物和衣物,甚至提供自己的换洗衣服给这些难民。他们随后被转移到别的船上。

故事还没完。“常风行动”结束后,USS Kirk突然接到命令,只身前往西贡外海的Con Son。到那里才发现,几乎整个南越海军能开动的大中型战舰都在这里,大约30艘,还有一些商船,大量的渔船。

原来这是南越海军最后的努力,把能动的船都开到这里,带着自己的亲友,还有其他南越人,希望美国海军带他们走。而USS Kirk的任务就是协助他们跨越广阔的南中国海,前往菲律宾。


一架苏联飞机已经低空掠过岛屿上空,肯定北越军队很快就会闻讯而来,时间紧迫。而很多船只已经有故障,需要维修。有些船只根本无法平安抵达菲律宾。USS Kirk紧急派工程兵去那些故障船上解决问题。同时让小船上的人换乘到大船上。然后编队出发。航行途中,美军提供了数次空投补给,让这些船支撑到了菲律宾外海,然后问题又来了。

此时南越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菲律宾政府早早就宣布承认北越,不允许这些悬挂南越国旗的军舰入境。并且已经得到北越政府的通知:有一批北越船被“偷”了,要求菲律宾政府配合扣留和遣返。

无奈之下,USS Kirk舰长与第7舰队商议,以及跟南越海军商议,决定,降下所有南越船只上的南越旗帜,改挂美国国旗。于是,32面美国国旗被找到,分别送往这32艘南越军舰上,且还从USS Kirk舰上派出64名舰员,每艘南越船上分配2名,以示这的确是美国人指挥下的美国船只。菲律宾政府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32艘南越船只抵达菲律宾,平均超载4倍,大约3万多人获救。他们后来都转运去了关岛。

虽然USS Kirk在“常风行动”中表现突出,但当时美国民众已经厌倦了越南的任何消息。只到35年后,在海军有关人士的努力推动下,美国官方第一次正式表彰了USS Krik舰员在常风行动中的优异表现,由第七舰队司令部发文追授嘉奖。

在USS Kirk老兵聚会庆祝的同时,他们也很想找到当年安慰勇敢的南越飞行员。结果一份群发的邮件很巧被大儿子收到了,而且他们珍藏的父亲当年的衬衣和拳击裤衩,让美国海军官方与当年的照片比对,马上就确认了就是Ba Nguyen本人。

在2011年USS Kirk老兵聚会上,Ba Nguyen全家应邀参加。好人好报,Ba Nguyen全家都移民美国成功,定居在西雅图,他和妻子都在波音公司工作。大儿子在AT&T当项目经理,当年空中抛下的小女儿是俄勒冈的神经医学专家,小儿子前几年不幸去世。

当Ba Nguyen步入会场收到了出人意料的隆重欢迎,USS Kirk老兵协会受托向其颁发了Air Medal奖章,这是美军用于嘉奖各军种英勇的飞行人员的。虽然老年痴呆症折磨着Ba Nguyen坐上了轮椅,但在授勋一刻,Ba Nguyen还是坚持站起来,用颤抖的手敬礼!2015年“常风行动”四十周年之际,驱逐舰USS Kirk的故事,以及这名独自驾驶CH-47的勇敢男人的故事,被纪录片《越南的最后一天》收录,并获得2015年奥斯卡奖最佳纪录片奖提名。

最后,USS Kirk后来从美国海军退役,成为台湾海军“汾阳”号。

blog.sina.cn/dpool/blog

后记:

撤离越南前,美国事先列出1万7千名“处境危险需撤离”越南人名单,并按1:7考虑其家眷,75年撤走了14万,末期撤离美越人比例近1:5。随后160万难民潮中,欧美接收130万美国占88万。美越建交后又启动美越混血儿及其抚养人移民计划 。

user avatar

对于美国,虽然很多人各种槽点满满,但是有很多东西,我们应该知道。

八小时工作制,1877年,美国大罢工,国会被迫通过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虽然在很多国家现在都是一纸空文。

双休日,福特公司为了照顾本公司的犹太人职工,宣布,除了周日休息之外,周六(犹太教的礼拜日)也休息,虽然在很多国家现在都是名存实亡。

另外,福特公司1914年首次向工人支付每日8小时5美元的工资,改善工人的待遇,让工人买得起本公司的产品,改变了美国工人的生活方式,更改变了全世界的生活理念!

同样不能忘记为了争取权益的工人和共产党、社会主义者!

同样还有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战中的午餐肉罐头,美国大兵吃到恶心,但是救了别的国家很多人的命。

韩国人都吃出来感情,什么部队火锅,堂而皇之地把这种东西端上台面,作为大吃货国的国民,高贵的中国胃,却喜欢吃韩国料理的,好好反省!那是韩国版的忆苦饭……

今天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谷物出口国,玉米出口量占全球60%以上,小麦出口量占30%左右,水稻出口量10%左右,美国的农业或许是美国在人道主义上对全球最大的贡献吧。

还有

救了无数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命,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图侵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在人道主义领域对世界做出了无数、深刻且持续的贡献,这些贡献跨越了战争、灾难、疾病、贫困等各个维度,其影响深远且复杂,难以一概而论,但其精神内核是显而易见的:尽力去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无论他们身在何处。一、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灾难面前的橄榄枝当灾难降临,无论是自然还是人为,美国政府和民间组织的身.............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感到困惑的局面,就像一个人在同一个问题上前后矛盾,让人难以理解其真实意图。一方面,当美国决定从阿富汗撤军时,一些人批评其“不负责任”。 这种说法通常源于这样的担忧:美国在阿富汗驻扎了二十年,投入了巨大的军事和经济资源,旨在建立一个稳定、民主的阿富汗。然而,在美军撤离后,阿富汗政府迅速.............
  • 回答
    美国在阿富汗问题上对华突然释放合作信号,其背后的考量是复杂且多层次的,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并非单一的“葫芦里卖的药”。以下将进行详细阐述:一、 美国在阿富汗的战略困境与现实考量首先,理解美国在阿富汗的战略困境是理解其对华合作信号的关键。美国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军事存在,耗费巨大,但未能建立起一个稳定.............
  • 回答
    美国在二战中对日本平民造成的伤害是否违反国际法,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一、 国际法的框架与适用性在二战期间,约束武装冲突行为的国际法主要是1907年《海牙公约》和1929年《日内瓦公约》(尽管其中一些条款在二战.............
  • 回答
    关于美国在欧洲的行为是否仅为将资金赶回美国以支撑其加息和应对国内泡沫的说法,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层面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简单地说,“只为了”这个动机过于单一,但“资金回流以支撑加息和应对泡沫”确实是美国一系列政策中的一个重要考量,也是其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之一。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阐述其中的逻辑.............
  • 回答
    关于美国在全球拥有 336 个生物实验室这一说法,需要更详细的说明和澄清。首先,需要确认“336个”这个数字的来源和具体指向。美国确实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其盟友国家和某些合作地区,设有多个生物安全实验室,用于研究疾病、开发疫苗和治疗方法,以及监测潜在的健康威胁。这些实验室的规模和研究重点各不相同,.............
  • 回答
    要说美国在中东文化输出上犯了什么错误,导致当地社会对其极度反感,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背后牵扯到历史、政治、宗教以及深层文化认知等多方面的原因。简单粗暴地将原因归结于“文化输出”本身可能有些片面,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试图在中东地区推广其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文化符号,在很多时候,由于缺乏对当地复杂.............
  • 回答
    冷战结束,对于美国而言,本应是其全球领导地位得到空前巩固的黄金时代。然而,许多观察家和历史学家却发现,在这一历史性的转折点之后,美国的外交政策似乎出现了一系列令人费解的失误和策略上的“昏招”。要理解这些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盘根错节的多种因素。首先,战略真空与目标的模糊是导致美国外交政策失误的.............
  • 回答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科技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赛,这场竞赛不仅关乎国家实力,更触及了意识形态的根本较量。美国在这场长跑中,尽管也面临挑战和失误,但总体而言,其科技发展策略似乎避免了苏联那样一些“致命性错误”。要深入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考察,并且尽量抛开那种一本正经、生硬冰冷的“AI范儿.............
  • 回答
    关于“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实验室如果被俄罗斯确定,那么美国会成为全世界的公敌吗?”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极具争议性的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国际法、科学伦理、信息战以及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简单地回答“是”或“否”都过于片面。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俄罗斯“确定”的含.............
  • 回答
    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就敦促以色列停止在被占领巴勒斯坦领土上定居点活动的一项决议草案进行表决时投下了弃权票,这一举动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和解读。要理解这一投票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明确一下安理会的运作机制。安理会共有十五个成员国,其中五个是常任理事国(中国、法国、俄罗斯、英.............
  • 回答
    美国人普遍感到害怕的东西很多,这些恐惧交织在一起,塑造了他们的社会心理和政治议程。这种恐惧感并非单一指向某个事物,而是多维度、多层面的,并且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而变化。要详尽地讲述,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剖析。首先,经济的不确定性和衰退的阴影是美国人根深蒂固的恐惧之一。虽然美国一直是全球经济的领.............
  • 回答
    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任务于2021年8月31日正式宣告结束,这标志着一场持续近20年的复杂而代价高昂的战争画上了句号。这一决定的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地缘政治的考量,也有国内政治的压力,更有对战争成效的深刻反思。首先,持续的战争成本和停滞不前的战果是促使美国撤军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自200.............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容易让人在地理概念上绕晕。简单来说,我们之所以称美国为“西方国家”,主要是基于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多个层面的因素,而不是纯粹的地理方位。想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们得从几个角度来分析:1. 地理方位并非决定性因素:首先,得明确一点,地理上的“东方”和“西方”并非一个绝对不变的、.............
  • 回答
    美国在边境建墙(主要是指美墨边境)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议题,其背后有多重考量和目标,也有许多质疑和反驳。以下将尽量详细地讲述美国在边境建墙的主要目的以及相关的争论点:一、 美国在边境建墙的主要目的:1. 加强边境安全,阻止非法移民涌入: 这是建墙最主要和最常被提及的理由。支持者认为,物理隔离能够.............
  • 回答
    以下是对美国在未来二十年内可能走向崩溃解体的设想,力求细致且避免AI痕迹的叙述:二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在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国家身上,足以催生出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这个曾经被视为全球灯塔的国家,并非铁板一块,其内部的张力与矛盾,经过时间的酝酿和发酵,或许会在未来二十年内,以几种相互.............
  • 回答
    中途岛战役,这场太平洋战场上的关键转折点,美国海军在此役中以惊人的智慧和勇气,将日本海军引以为傲的“赤城”、“加贺”、“苍龙”和“飞龙”这四艘主力航母送入了海底。这并非是一场简单的空战,而是多种因素巧妙结合的胜利,其中美国海军的侦察、战术运用以及飞行员们的英勇表现缺一不可。侦察的破局:洞悉敌人的行踪.............
  • 回答
    美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存在巨额逆差,这让不少人产生疑问:其他国家是不是真的在贸易上“欺负”美国?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贸易逆差的成因,并跳出“欺负”的简单化标签,更理性地看待复杂的全球贸易动态。首先,要明白贸易逆差并非简单的“赢”或“输”的直接体现。当一个国家进口的商品和服务总额大于出口时,.............
  • 回答
    在战争的阴影下,即使是昔日的敌人之间,也偶尔会闪现出人性的光辉。虽然二战中美日之间的冲突波澜壮阔,充满了激烈的战斗和深重的仇恨,但鲜为人知的是,在一些不起眼的角落,美国也曾对日本人民做出过一些温暖而值得铭记的举动。战后初期,关于美军在占领日本期间,对当地儿童的关怀,是其中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细节。 试.............
  • 回答
    美墨战争结束后,美国确实没有选择将整个墨西哥吞并,而是只保留了墨西哥北部约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个决定背后涉及了多方面复杂的因素,远非简单的地缘政治考量所能概括。首先,让我们回到战争的起因和目标。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美国对墨西哥领土,特别是德克萨斯和加利福尼亚的觊觎。美国总统詹姆斯·K·波尔克(J.............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