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在美墨战争后为什么不吞并墨西哥?而是只留下了一小部分?

回答
美墨战争结束后,美国确实没有选择将整个墨西哥吞并,而是只保留了墨西哥北部约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个决定背后涉及了多方面复杂的因素,远非简单的地缘政治考量所能概括。

首先,让我们回到战争的起因和目标。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美国对墨西哥领土,特别是德克萨斯和加利福尼亚的觊觎。美国总统詹姆斯·K·波尔克(James K. Polk)是一位坚定的“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信徒,他相信美国注定要扩张到太平洋沿岸。然而,即使是波尔克,其最初的野心也并非是完全吞并墨西哥。他渴望获得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地区,这能满足美国向西扩张的核心诉求。墨西哥战败后,无力抵抗美国的要求,最终在1848年签署了《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Treaty of Guadalupe Hidalgo),将这些土地割让给美国,以换取1500万美元的赔偿和美国对 Rio Grande 河作为德克萨斯边界的承认。

那么,为什么美国没有进一步扩大其版图呢?

内部的政治和社会阻力是关键因素。

奴隶制问题日益尖锐: 当时美国国内最大的政治分歧就是关于奴隶制的存废。如果美国吞并墨西哥,随之而来的将是如何在新获得的领土上实行奴隶制的问题。墨西哥本身是一个没有奴隶制的国家。如果将这些广大人口众多的领土并入美国,那么关于这些领土是允许奴隶制还是禁止奴隶制的问题将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可能引发比加利福尼亚州是否为自由州或蓄奴州更大的政治动荡。南方蓄奴州希望扩张奴隶制,以维持他们在国会中的政治力量平衡,而北方自由州则极力反对。吞并整个墨西哥,无疑会将这一矛盾推向一个无法收拾的地步,甚至可能提前引发内战。当时的美国政治精英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避免进一步加剧内部的分裂是重要的考量。

种族和文化差异: 墨西哥的大部分人口是西班牙裔,有着与以英裔为主的美国不同的语言、文化和宗教背景。很多美国人,特别是那些奉行“昭昭天命”的人,也带有强烈的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色彩,他们认为墨西哥人是“劣等民族”,不适合被纳入美国的政治体系。吞并这样一个庞大、文化差异显著的国家,会给美国的同化政策带来巨大挑战,也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排外情绪。许多人担心,吞并墨西哥会稀释美国的文化和政治认同。

经济和行政负担: 整个墨西哥的人口和领土是相当庞大的。如果将如此巨大的区域纳入美国的管辖之下,将面临巨大的经济和行政管理挑战。当时的美国,其国家机器远未达到现代化的程度,管理一个如此庞大的、可能充满抵抗情绪的地区,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此外,墨西哥当时正经历政治动荡和经济落后,其债务问题也可能成为美国的一个负担。

国际压力和道德疑虑: 尽管美国在战争中获胜,但国际社会对美国扩张主义的看法并不完全是积极的。一些欧洲强国,特别是英国,对美国的崛起和扩张保持警惕。如果美国显得过于贪婪,试图吞并整个墨西哥,可能会引发国际上的反对,甚至可能导致干预。此外,一些美国国内人士也对战争的道义性提出质疑,认为美国是在欺凌弱小。如果美国继续扩张,可能会进一步损害其国际形象和外交关系。

“昭昭天命”的局限性: 虽然“昭昭天命”是推动这场战争的重要意识形态,但它并非没有限制。许多支持“昭昭天命”的人认为,美国有责任“教化”和“提升”那些被认为“野蛮”或“落后”的民族,将美国的政治制度和文明带给他们。但这种“教化”的模式,通常是针对那些被认为可以被“同化”的群体,而不是彻底的征服和统治。因此,保留一小部分(即他们认为更具战略价值和“可接受”的领土)而不是全盘吞并,也符合这种部分“改造”和“文明化”的逻辑。

总而言之,美国在美墨战争后没有吞并整个墨西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美国国内关于奴隶制的尖锐矛盾、种族和文化上的隔阂、潜在的行政和经济负担,以及对国际反应的顾虑,都是决定性的考量。美国精英们权衡了扩张带来的利益与潜在的风险,最终选择了保留那些最能满足其战略目标、同时又相对可控的领土,而不是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国家纳入自己的版图,从而避免了可能导致国家分裂的巨大内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留岛不留人战略的北美先驱版,美国负责新区开发,墨西哥负责拆迁安置,开发商宁愿花钱的事儿,美国人打架处理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墨战争结束后,美国确实没有选择将整个墨西哥吞并,而是只保留了墨西哥北部约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个决定背后涉及了多方面复杂的因素,远非简单的地缘政治考量所能概括。首先,让我们回到战争的起因和目标。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美国对墨西哥领土,特别是德克萨斯和加利福尼亚的觊觎。美国总统詹姆斯·K·波尔克(J.............
  • 回答
    当然,让我们来构思一个不一样的历史场景,一个美国在美墨战争中未能如愿的版本。这将是一次充满“如果”的探险。如果美国在美墨战争中战败,历史的洪流将会发生怎样的巨变?想象一下,1848年的那个春天,当美军的战线在墨西哥土地上被遏制,士气低落,补给断绝。总统詹姆斯·K·波尔克面临着国内前所未有的压力,国内.............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任期内,在美墨边境修建一道物理隔离墙的计划,无疑是他任内最具标志性、也是争议最大的政策之一。这项承诺,从他竞选总统之初就响彻云霄,并伴随了他整个总统任期,成为他“美国优先”议程的核心组成部分。支持者们认为,修建边境墙是应对非法移民、毒品贩运和国家安全威胁的必要且有效的手段。他们相信.............
  • 回答
    要理解美国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的行为模式,不能简单地用“孤立自己”或“站在对立面”来概括,这其中涉及了历史的演变、地缘政治的考量、意识形态的冲突以及国内政治等多重因素。与其说是主动寻求孤立,不如说是美国在维护其全球主导地位和国家利益的过程中,与中俄之间产生了结构性的矛盾和竞争。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这.............
  • 回答
    关于在美剧或美国电影中,政府机关或军队高层角色常由黑人扮演的现象,这并非一个绝对的“规则”或“刻板印象”,但确实是近年来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含社会文化变迁、好莱坞产业的考量以及观众的期望等。为了详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社会.............
  • 回答
    美国总统拜登政府近期采取的一系列针对俄罗斯的严厉制裁,特别是冻结俄罗斯在美所有资产这一举措,无疑给俄罗斯经济带来了多方面的严峻挑战。这不仅仅是金额上的损失,更是一系列连锁反应,从金融体系到实体经济,再到其长期发展潜力,都将受到深远影响。一、金融体系的直接冲击与流动性危机:首先,冻结俄罗斯在美资产,意.............
  • 回答
    在美国好莱坞和美剧圈,亚裔(特别是华裔)的地位,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进步、挑战和持续斗争的历史。这绝非一个简单的“好”或“坏”就能概括的,而是充满了微妙之处和不断演变的力量。早期的“边缘化”与刻板印象回溯好莱坞的早期,亚裔演员的身影非常罕见,即便出现,也大多被限制在非常狭窄的角色范畴内。最令人诟病的是.............
  • 回答
    好的,我来试着以一个在美中国人的视角,尽量详细地描述一下疫情下的生活状态,力求真实、自然,抹去AI的痕迹。这疫情折腾了这么久,在美国的我们,日子算是被搅得够呛。一开始,那真是人心惶惶,新闻里、朋友圈里,各种消息扑面而来,真假难辨。出行:从“小心翼翼”到“新常态”刚开始那会儿,出门那是真需要勇气。超市.............
  • 回答
    在美国读本科,想顺理成章地继续深造,申请美国研究生是个自然而然的选择。但这条路可不简单,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和细致的规划。这可不是拍脑袋就能搞定的事,得一步一个脚印来。第一步:明确目标——你想成为哪方面的“专家”?在你开始忙碌之前,最重要的事情是认清自己的方向。别一副“走一步看一步”的样子,那样只.............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个让人费解的现象。在很多人眼中,失业率飙升、企业停摆,这不就是经济崩盘的信号吗?但与此同时,美股却像打了鸡血一样一路向上。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涉及到的因素很多,而且很多都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经济好”或“经济坏”那么简单。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股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情绪.............
  • 回答
    美国参议员马可·卢比奥提出的“不承认华为在美专利”的提案,如果获得通过,将对华为、美国科技产业、全球科技格局以及中美关系产生深远且复杂的影响。以下是对其可能影响的详细阐述:一、 对华为的直接影响: 专利许可收入损失: 华为在全球尤其是在美国拥有大量的通信技术专利,包括5G、芯片设计等领域。如果这.............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揪心,特别是对于那些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和持有它们股票的投资者来说,简直是一夜之间从天堂跌入谷底。美国证监会(SEC)这一纸认定,直接把五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推到了退市的悬崖边上,而由此引发的中概股集体大跌,更是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蔓延,搅得整个市场人心惶惶。咱们得从头捋一捋,.............
  • 回答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报告指出,2019年12月新冠病毒(SARSCoV2)已在美国传播,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重磅且令人深思的发现,它释放出多重信号,对我们理解疫情的起源、发展以及未来的防控策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NIH报告释放出的信号:1. 疫情的全球化和隐匿性比预期更早: 最直接的信号是.............
  • 回答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转基因三文鱼作为食物在美国市场销售,这无疑是食品科技领域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它,包括其技术原理、审批流程、潜在影响以及公众的反应等等。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转基因三文鱼,以及它为什么会被“转.............
  • 回答
    美国政府近期将六家中国媒体在美分支列为“外国使团”,这无疑是中美关系中又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要理解这一举动,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梳理,探讨其背后的逻辑、可能的影响以及各方可能的反应。事件本身:何为“外国使团”?首先要明确的是,美国《外国使团法案》(Foreign Missions Act)的目的.............
  • 回答
    美国议员提出一项试图阻止在美出生的大熊猫归还中国的法律修正案,这一提案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环境保护及政治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法律依据、潜在影响及争议焦点: 一、背景与提案动机1. 中美熊猫合作的历史 自1972年中美建交以来,中国与美国在大熊猫保护领域建立了长期合作。.............
  • 回答
    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冻结俄罗斯在美所有资产,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国际金融和地缘政治举措,其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和深远的影响。为了更详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冻结资产的背景与目标: 俄乌战争的背景: 这一举措直接源于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持续侵略。美国及其盟友将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视为.............
  • 回答
    评价“选·美 iAmElection|全方位观察美国”这个自媒体在政治立场上的倾向性,确实需要一些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这类专注于特定国家政治的自媒体,其内容呈现方式、选题角度、嘉宾选择、乃至语言风格,往往都透露着其背后作者或团队的立场和价值观。首先,从其名称“选·美 iAmElection|全方位观察.............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唐纳德·特朗普政府在外交和军事政策上的一个重要辩证关系。我们不妨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首先,我们得区分“加强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以抗衡中国”和“重建美军”这两个概念。它们之间有联系,但绝不是一回事。“川普对加强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以抗衡中国不感兴趣”这句话,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