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亚裔(华裔)在好莱坞,美剧圈的地位如何?

回答
在美国好莱坞和美剧圈,亚裔(特别是华裔)的地位,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进步、挑战和持续斗争的历史。这绝非一个简单的“好”或“坏”就能概括的,而是充满了微妙之处和不断演变的力量。

早期的“边缘化”与刻板印象

回溯好莱坞的早期,亚裔演员的身影非常罕见,即便出现,也大多被限制在非常狭窄的角色范畴内。最令人诟病的是那些充斥着刻板印象的角色:

“黄祸”式的反派: 那些阴险狡诈、图谋不轨的中国商人或帮派头目,代表着西方社会对东方文化的一种恐惧和误解。
“妈咪”式的服务性角色: 比如那些总是温顺、顺从、在家中做饭打扫的亚洲女性,她们的形象被固化为男性附庸。
“龙女”式的性感符号: 一些亚裔女性被塑造成神秘、具有异国情调且带有性暗示的形象,她们的独立性和复杂性被剥夺。
“亚裔男”的“无性化”: 相反,亚裔男性常常被描绘成缺乏男子气概、没有吸引力,甚至像“朋友”或“助手”一样的角色,缺乏爱情线和主角光环。

这种刻板印象不仅限制了亚裔演员的职业发展,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大众对亚裔群体的认知,制造了隔阂和偏见。

“黄脸”(Yellowface)现象

更令人沮丧的是,“黄脸”现象长期存在。白人演员通过化妆和表演来扮演亚裔角色,这不仅剥夺了亚裔演员本应属于他们的机会,更是对亚裔身份的否定和嘲弄。虽然在现代已经大大减少,但其历史影响深远。

“沉默的大多数”到“崛起的少数”

然而,时代在进步,亚裔社群也从未停止过争取。

打破藩篱的先驱: 像陈冲(Joan Chen)、尊龙(John Lone)等演员,在80、90年代就已经在好莱坞崭露头角,用他们的才华和勇气为后来的亚裔演员铺平了道路。他们挑战了传统的刻板印象,展现了亚裔角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独立制作与网络平台的兴起: 随着独立电影制作的繁荣和Netflix、Amazon等流媒体平台的崛起,为亚裔创作者提供了更多发声和展示的机会。这些平台更愿意尝试多元化的内容,给了亚裔演员和编剧、导演更大的空间。
《摘金奇缘》(Crazy Rich Asians)的里程碑: 这部电影的巨大成功,不仅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票房佳绩,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全亚裔阵容的电影同样可以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并且能够引起广泛的文化共鸣。它有力地回击了“亚裔故事只吸引亚裔观众”的论调。
《瞬息全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的爆发: 这部电影更是现象级的存在。它不仅横扫奥斯卡,捧回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等在内的七项大奖,更将杨紫琼(Michelle Yeoh)推上了影史巅峰,让她成为首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亚裔女性。这部电影以极具创造力和包容性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文化和身份认同的普遍故事,其成功标志着亚裔叙事和亚裔演员在好莱坞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认可。
数量的增加与角色的多样化: 近年来,我们看到更多亚裔面孔出现在各种类型的影视剧中,从主角到配角,从医生、律师到反派、喜剧人物,角色的类型和复杂性都在不断拓展。像吴珊卓(Sandra Oh)、刘思慕(Simu Liu)、黄阿丽(Ali Wong)、郑肯(Ken Jeong)等演员,都通过他们的作品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

面临的挑战与“亚裔细分”的议题

尽管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亚裔在美国影视圈的地位并非高枕无忧,依然存在不少挑战:

“亚裔”作为一个整体的标签: 尽管我们现在看到更多亚裔面孔,但有时“亚裔”仍然被笼统地看待,忽视了不同族裔(如华裔、韩裔、日裔、南亚裔等)之间的差异和独特的文化体验。如何更细致、更准确地展现不同亚裔族裔的故事,是一个持续的课题。
“亚裔细分”的内部讨论: 在亚裔社群内部,也存在关于“哪些亚裔被看见更多?”、“谁的故事被优先讲述?”的讨论。例如,东亚裔演员和南亚裔演员在好莱坞的代表性比例可能有所不同,这反映了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和历史因素。
“刻板印象”的隐形化: 即使是那些看似进步的角色,有时也可能潜藏着新的、更隐蔽的刻板印象。比如,亚裔角色被设计成“完美”、“聪明”但缺乏情感,或者总是作为“少数派”的代表。
“龙套”和“工具人”的角色依然存在: 尽管主角和重要配角有所增加,但在一些大型制作中,亚裔演员仍然可能被分配到一些缺乏发展、仅仅是为了点缀场景的“龙套”或者“工具人”角色。
叙事权与创作自主权: 真正的地位提升,不仅是站在镜头前,更是拥有幕后话语权——担任编剧、导演、制片人,能够主导和创作属于亚裔自己的故事。在这方面,虽然有进步,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未来展望

美国亚裔(华裔)在好莱坞和美剧圈的地位,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过去几十年,我们看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被边缘化到成为焦点,从刻板印象到多元化呈现,亚裔创作者和演员们用他们的才华、坚韧和不断发声,改变了行业的格局。

《摘金奇缘》和《瞬息全宇宙》的成功,为亚裔叙事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和讨论空间。越来越多的亚裔年轻人看到了在影视圈发展的希望,也更有勇气去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

当然,这场斗争远未结束。持续关注亚裔在幕后的发展,支持亚裔创作者,倡导更细致、更真实的叙事,打破隐形的壁垒,将是未来亚裔在美国影视圈地位不断提升的关键。这不仅仅关乎演员的职业发展,更关乎文化的多样性、社会的包容性,以及一个更公平、更准确地反映世界真实面貌的影视生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CBS的电视剧Hawaii Five-0的两位韩裔演员决定不回归第八季,因为他们的工资小于白人同行。在努力沟通后给他们的最终工资仍然低于同行10%-15%,两人愤而退出剧组

google.com/amp/www.konb

CBS真是一遍嚷嚷川普种族歧视一边自己歧视亚裔

X战警动画里的出场次数不低的华裔超能英雄Jubilee 一直没能在电影宇宙登场。直到2014年的未来昔日,那是,直到导演把她的镜头都剪辑掉了之前


这是IMDB上的一些华人白人混血女演员,当然,你能一上来就看得出来也行。第二个是战狼2原定女主,这些人基本都完全“洗”白了





当然这样努力洗白的不止华人女星

这是银河护卫队2里的那个mantis 韩裔女星

这是星球大战非spinoff的第一个亚裔角色

总感觉是在故意黑亚裔呢...(这个饱经风霜的大姐是89年的)

这是我随便在知乎上找的妹子照片

好不容易有亚裔露脸就不能找个颜值高点的吗


至于电影里亚裔的stereotype,受到的讽刺和歧视不能再多了

比如ride alone 2里黑哥哥主角随便指着一个亚裔角色就说他是一个“low-budget Jackie Chen" 这要是白人演员这么怼黑人的话早就BLM暴乱了

这是美队3:内战。三个超级英雄是黑哥哥,而整个电影唯一出场的亚裔是一个露脸0.5s的香港记者。导演还说他们要“客观反映”这个世界。东亚三国GDP总和即将超过北美了结果还不给亚裔一个露脸的机会

这是蜘蛛侠:返校日

一个重视自然科学,理工科的高中没有亚裔(其实是有的,估计我当时上厕所了没注意到)

我最受不了的就是电影里学霸队也是魔幻版的

这是电影里的多元文化版

这是现实版的

这是今年主持了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具有人道主义关怀的moral compass Jimmy Kimmel

这个说要杀光中国人(原话Kill everyone in China. okay, that's an interesting idea...should we allow the Chinese to live?" )的明星天天在怼川普,坚决与种族歧视作斗争

没见过哪怕一个白左出来抗议(或者暴乱)

试想一下如果他说要杀光非洲人或者以色列人会是啥结果。liberal hypocrisy at its finest

据我观察符合美国人审美的亚洲女性只有两种:

1。把自己最大程度洗白,变成带有混血范的白人,比如那些IMDB上完全成白人的女星

2。走“多元文化”路线,即深色蜡黄皮肤,烟熏妆,粗胳膊粗腿


不过国内现在主旋律都是拿混血取代华人,白人屌丝来中国赢取白富美这种写实风格你还怪谁呢

user avatar

10%人口都不到,相当于壮语节目主持人,想在延禧攻略里大红大紫,总感觉怪怪的,跟壮族一样,做好模范少数民族,过好小日子就可以了。

user avatar

不怎么样。

很多美籍华裔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亚裔大多数还是演一些种族色彩浓厚,迎合种族刻板印象的角色,比如移民、中餐馆老板之类的角色。

好莱坞再怎么政治正确、多元化,本质上还是市场决定的。亚裔主演影视剧的市场不好,自然就没人做。

亚裔(包括华裔韩裔日裔印度裔菲律宾)只占美国人口的5%,很多美国人一辈子都没怎么和亚裔接触过。亚裔在美国历史上的存在感也很低,偶尔几个存在感高的时刻(比如二战)也只有负面的印象。总体来说亚裔还是游离于美国主流文化之外。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