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美国在失业暴增和公司不开工的情况下,美股还能增长?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个让人费解的现象。在很多人眼中,失业率飙升、企业停摆,这不就是经济崩盘的信号吗?但与此同时,美股却像打了鸡血一样一路向上。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涉及到的因素很多,而且很多都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经济好”或“经济坏”那么简单。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股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情绪晴雨表,更不是对当下经济状况的直接镜像。 很多时候,股市反应的是对未来的预期,是投资者们对未来经济复苏、企业盈利能力的判断。

那为什么在眼前一片黯淡的情况下,股市还能预期“未来光明”呢?有几个关键点需要剖析:

1.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预期与“政策大礼包”:

预期先行: 即使眼前失业率很高,工厂停工,市场上的参与者(尤其是大型机构投资者)会思考,这种情况能持续多久?政府和央行会不会出手?一旦他们认为这些困难是暂时的,并且有强力的应对措施,那么股市就可能开始反弹,因为大家在为未来的复苏定价。
史无前例的财政刺激: 美国政府在面临经济危机时,通常会推出财政刺激方案。在这次失业潮和停摆危机中,这个规模是空前的。比如,直接发钱给民众(经济影响支付),增加失业救济金,为企业提供贷款和补贴等。这些钱注入到经济中,虽然不能立即解决所有人的失业问题,但它直接增加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防止了消费的断崖式下跌,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缓冲。这笔钱的注入,本身就对市场情绪有很大的提振作用,大家会认为至少有“底”托着。
超宽松的货币政策: 美联储(央行)的作用更是关键。当经济出现困难时,美联储会大幅降息,甚至将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同时,还会启动“量化宽松”(QE),也就是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债券等资产,往金融系统里注入大量的流动性。这有什么作用呢?
降低融资成本: 对于企业来说,借钱变得非常便宜,这有助于它们渡过难关,甚至为未来的扩张做好准备。
推高资产价格: 当市场上的钱很多,而收益率低的资产(如债券)吸引力下降时,资金就会流向风险较高的资产,比如股票。大量的流动性就像水一样,它要去寻找有回报的地方,而股市往往是重要的“蓄水池”。
改变投资者的行为: 低利率环境会让很多原本投资债券的资金转投股市,以期获得更高的回报。这客观上增加了股市的买盘。

简单来说,就是大家觉得,“虽然现在很难,但是政府和央行会想尽一切办法让经济重新运转起来,而且他们给的钱和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这种预期,加上实际的资金注入,就足以让一部分投资者重拾信心,开始买入股票。

2. 行业的“马太效应”与结构性分化:

并非所有行业都受影响: 尽管我们谈论的是“失业暴增”和“公司不开工”,但这通常指的是服务业、线下零售、旅游、娱乐等受封锁措施影响最大的行业。然而,科技、电商、在线服务、医疗保健、部分制造业等行业,在疫情期间反而迎来了增长甚至爆发。
数字化转型加速: 疫情迫使人们和企业加速了数字化进程。居家办公、在线购物、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的需求激增,这直接利好了一批科技公司和提供相关服务的企业。这些公司的盈利反而可能增长,它们的股票自然也水涨船高。
“赢家通吃”效应: 在一个经济下行的周期中,那些本身就具有强大现金流、市场领导地位、低成本结构或受益于特定趋势的公司,往往能更好地度过危机,甚至趁机吞并竞争对手,扩大市场份额。因此,股市的增长可能集中在少数几家大型、优质的公司身上。我们看到的股市整体上涨,很可能是由几家巨头(比如大型科技公司)的强劲表现拉动的。

这就好比,虽然整个森林都着火了,但某些耐火的树种反而因为周围的火势被清理而获得了更多的生存空间和养分。

3. 市场情绪与短期投机:

恐慌之后是反弹: 很多时候,股市的剧烈波动并非完全理性。在危机初期,市场会因为恐慌而过度抛售,将股票价格推到不合理的低位。一旦最坏的预期被证伪,或者有积极的政策出台,市场就可能出现报复性的反弹。
“免费的午餐”与投机机会: 巨额的财政刺激和量化宽松,让市场上的资金变得非常便宜且充裕。这吸引了一些对冲基金、量化交易者以及一些散户参与到股市投机中。他们可能并不完全关注公司的基本面,而是利用市场的波动性和低利率环境来赚取差价。一些“meme stocks”(迷因股)的出现,就是这种情绪和投机行为的极端体现。
投资者结构的变化: 在某些时期,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和市场的主导力量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如果更多的散户进入市场,或者市场的交易逻辑发生了改变,都可能导致股市表现出与宏观经济数据不完全一致的走势。

4. 数据本身的滞后性与不确定性:

经济数据是滞后的: 我们看到的失业率数据、企业开工率数据,通常是反映过去一段时间的情况。而股市是在向前看。即使现在失业率很高,但如果市场预期未来几个月会大幅改善,股市就会提前反应。
数据的不确定性: 经济数据本身也存在解读和预测的难度。经济学家们对未来的预测也各不相同。股市的波动,也包含了对这些不确定性的博弈。

总结一下,美国股市在失业暴增、公司不开工的情况下还能增长,并非意味着经济状况真的很好,而是因为:

强烈的政策预期和实际的政策支持(财政和货币刺激)向市场注入了大量资金,并提振了投资者信心。
经济结构性分化明显,受益于疫情的部分行业(尤其是科技和线上服务)表现强劲,拉动了整体股市。
市场情绪、对未来的预期以及短期的投机行为,在短期内可能掩盖了眼前的经济困境。
股市反应的是对未来的预期,而这些预期可能比眼前的现实要乐观得多。

所以,当你看股市涨的时候,别忘了它可能是在“预测”一个比现在美好的未来,而不是在“描绘”一个真实存在的繁荣。这种脱节,恰恰是金融市场复杂性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金融学的核心内容,是对风险进行定价,对尚未发生的增长或者衰退进行定价。

股市作为一个整体(股指),所面临的风险有很多:经济基本面风险、流动性风险、政策风险、通胀风险、利率风险等等。

影响股指的要素就是以上各类风险本身的变化,和投资者对以上风险定价水平的变化。

失业、不开工,并不是上个月美股暴跌的全部,甚至主要原因。

从美股+高收益债+投资级债券+国债,都出现下跌,这是典型的流动性危机主导下的暴跌。

有经济预期的悲观。

但是连续熔断意味着很多着急抛售证券债券的投资者,卖出资产,无人接盘。


投资者需要集中抛售的一个原因,如下:

大家都想买却没有人买,价格就会越打越低。

当短短几天内出现连续熔断的时候,我们很难用长期的基本面因素或者通胀因素解释。

称赞一下美联储,准确的识别了流动性风险,甚至把支持的债券覆盖范围,扩大到了高收益债(high yield,垃圾债)。

短期流动性危机叠加基本面悲观,造成了连续熔断。

美联储注入无限流动性后,风险要素发生了新变化。

  • 首先是全市场流动性危机大幅缓解,投资者不会因为缺乏对手盘发生踩踏;
  • 其次这种量级的资金注入,必然带来通胀的担忧——流动性过剩。
  • 第三是对疫情的隐忧,似乎没有好转的迹象。

由于在上个月没有更多对于疫情的好转信号,所以基本面的变化仍然以预测美国疫情进展为主。

在流动性危机解除后,市场必然会对流动性危机反应基本面的带来的超跌有所反应。也造成了过去几周以来美股的回升。

题主所关心的美股回升,本质上就是股市解除了流动性风险后,市场开始认真思考基本面的结果。

至于美股下一步的走势,更多投资者会根据基本面的预期,进一步分析。流动性危机过后,基本面分析成为左右股指走势最重要的依据。

最终,还是看病毒姥爷的表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个让人费解的现象。在很多人眼中,失业率飙升、企业停摆,这不就是经济崩盘的信号吗?但与此同时,美股却像打了鸡血一样一路向上。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涉及到的因素很多,而且很多都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经济好”或“经济坏”那么简单。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股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情绪.............
  • 回答
    在美国经历疫情肆虐、失业率飙升的情况下,股市却呈现出非同寻常的上涨势头,这确实是许多人感到困惑的现象。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不合理”,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 美联储的超宽松货币政策:资本的“水龙头”开得最大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为了应对疫情可能带来的.............
  • 回答
    理解美国在这些战争中的“失败”,需要我们跳出单纯的军事胜利与否的框架,深入分析其战略目标、战争的性质、国内外的复杂因素以及最终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这几场战争,虽然军事上美国军队的火力、技术和训练都占据优势,但为何未能达成其最初设定的目标,甚至导致了令人沮丧的结局,其原因错综复杂。朝鲜战争(195019.............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中美两国经济复苏能力的一个核心差异,这背后牵涉到多种因素,不能简单归结为哪一点。我来试着从几个关键角度,尽量把这个问题说得更明白些。首先,要明白“经济危机”本身就不同。在美国,我们通常谈论的是周期性的经济衰退,比如2001年的科技泡沫破灭、2008年的金融危机,甚至是2020.............
  • 回答
    美国近期出现疫情限制放开后失业率不降反升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困惑的局面,也难怪会有人怀疑媒体报道的真实性。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多重因素,而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放开”或“不放开”的二元对立。首先,需要澄清一个概念:“完全放开” 并非一个绝对的、一成不变的状态。即使在很多州解除.............
  • 回答
    美国在解放战争中支持国民党,并非因为他们“明知道”国民党会失败,而是出于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意识形态倾向以及对自身国家利益的判断。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美国决策者的心态。一、 冷战前夕的全球战略格局:恐惧共产主义蔓延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欧洲被苏联势力范围.............
  • 回答
    .......
  • 回答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曾让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信心倍增,也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了北方邻居——英属加拿大。然而,几次旨在吞并加拿大的军事行动,却以令人沮丧的失败告终。这其中原因颇为复杂,绝非简单的“纸上谈兵”可以解释。首先,我们得认识到,独立战争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是“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华盛顿领导的大陆.............
  • 回答
    在谈论第二次国共内战时,美国对华武器禁运是一个常常被忽略,或者说,在某些讨论中被“选择性遗忘”的环节。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事实被抹去,而是涉及到复杂的历史叙事、政治立场以及不同群体对这段历史的解读和侧重点。要理解这种“选择性失忆”的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并尽可能详尽地展示历史的本来面.............
  • 回答
    龙珠在那美克星篇之后,如果说群众们“群体失忆”了,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角度。我理解你说的“失忆”大概是指观众们(或者故事里的普通人)对之前那些惊天动地的事件,比如赛亚人入侵、弗利萨的残暴统治以及那美克星上发生的种种超乎想象的战斗,似乎并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改变他们生活轨迹的印象,反而很快就被新.............
  • 回答
    哥特蛇行动:一场胜利的“失败”“哥特蛇行动”,又名“黑鹰坠落”,无疑是现代军事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事件。这场发生在1993年索马里摩加迪休的短暂冲突,以其惨烈和戏剧性而闻名。行动结束后,数据上似乎是一个一边倒的胜利:美军付出了19名士兵阵亡的代价,而索马里方面,死亡人数却高达近3000人。然而,尽管在.............
  • 回答
    从单纯的战略战术角度剖析,英国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失利,绝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战略误判与战术僵化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英国的战略目标与资源分配存在根本性矛盾。 伦敦的初衷是将北美殖民地重新纳入帝国体系,并恢复其作为商业附属地的地位,同时惩戒“造反者”。然而,在执行过程中,英国却未能有效评估所需投入.............
  • 回答
    谈论美国在阿富汗的“最大失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这次长达二十年的军事干预中充满了令人沮丧的决策和未能实现的承诺。然而,如果非要找出最核心、最根本的失败,我认为可以归结为:未能建立一个能够独立自主、并被阿富汗民众广泛接受的、能够持续存在的政治和安全体制,最终导致美国撤兵后塔利班迅速卷土重来。这并不.............
  • 回答
    .......
  • 回答
    拜登总统在阿富汗局势急剧变化后首次接受专访,再次为美军撤离行动进行了辩护,并坚称“我不认为这是失败”。这一表态在国内外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让人们对这场持续了二十年的战争及其结局有了更深的审视。首先,我们得理解拜登总统“不认为这是失败”这句话背后的逻辑。从他多次公开表态来看,他强调的是完成“消.............
  • 回答
    “美国为什么失败?”这个问题本身就带着一种预设的论断,好像美国已经是一个明确的、无可争议的失败者。然而,现实世界远比这个简单的问题复杂得多。我们很难说美国作为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宏观层面上“失败”了,尤其是在与历史上其他国家进行横向比较时。美国仍然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军事力量,也是文化输出的巨头。但.............
  • 回答
    关于“美国炮射导弹失败,而中俄制导炮弹大行其道”的说法,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去分析,因为实际情况可能比这个概括要复杂和 nuanced。首先,“美国炮射导弹失败”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美国在炮射导弹领域一直有投入,并且有其代表性的产品。例如: M982 Excalibur(埃克斯卡利博):这是一款由.............
  • 回答
    美国在阿富汗这场长达二十年的战争中投入了巨量的资源,号称是其史上最漫长的战争,最终却以撤兵和塔利班的卷土重来告终。为什么实力如此雄厚的美国,在阿富汗这样一个内陆小国遭遇了如此困境?又或者说,这场战争的结局,与中国又有什么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往前推。9·11事件是导火索,美国.............
  • 回答
    美国和欧洲在移民同化方面之所以表现出显著差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一系列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及政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拨开表象,探究其深层逻辑。首先,我们得承认美国在“熔炉”(Melting Pot)概念上的历史积淀。自建国以来,美国就一直以吸引全球移民为发展的重要动力。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