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再将六家中国媒体在美分支列为「外国使团」?

回答
美国政府近期将六家中国媒体在美分支列为“外国使团”,这无疑是中美关系中又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要理解这一举动,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梳理,探讨其背后的逻辑、可能的影响以及各方可能的反应。

事件本身:何为“外国使团”?

首先要明确的是,美国《外国使团法案》(Foreign Missions Act)的目的是规范外国政府在其境内设立的机构。被列为“外国使团”的实体,其在美的活动将受到更严格的审查和监管,包括不动产的购买、雇佣美国公民的限制等。重要的是,此举并非直接禁止这些媒体机构的运营,而是将其置于一个与外交机构相似的监管框架下。

这次被列入名单的六家媒体包括:新华社、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海峡两岸传播中心(CCTF)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American Office of People’s Daily Overseas Edition)。这些机构长期以来在中国政府的资助和指导下运作,并且在美国拥有新闻分支。

美方的逻辑:宣示主权与回应“虚假信息”?

美国政府给出的官方理由通常是基于国家安全和透明度的考虑。具体来说,有几个核心观点是美国方面反复提及的:

透明度与外国代理人身份: 美国一直强调信息透明,并要求外国政府支持的实体在美国运作时,必须明确其身份。将这些媒体列为“外国使团”,意在强制要求它们更公开地披露其与中国政府的关系,将其定性为官方喉舌而非独立的媒体机构。美国认为,这些媒体的内容往往与中国政府的宣传口径高度一致,实质上是在为中国共产党进行宣传,而这与独立的新闻报道有本质区别。
应对“虚假信息”与政治宣传: 在当前的地缘政治背景下,美国对中国通过媒体传播“虚假信息”和政治宣传的担忧日益加剧。美国认为,这些被列入名单的媒体机构,不仅是信息传播者,更是中国政府影响美国国内舆论、塑造国际认知的重要工具。通过将其划为“外国使团”,美国试图限制这些实体在美国进行“不受欢迎”的政治宣传活动,并将其影响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对等原则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有分析指出,此举也可能包含了某种程度的“对等”考量。中国政府在美国对美国媒体在华分支的运营施加诸多限制,甚至要求其注册为“外国代理人”。美国此番操作,可以看作是一种反制,迫使中国媒体在美享受的待遇与中国媒体在美国的待遇相匹配。
规避法律定义上的模糊: 将这些媒体定性为“外国政府控制的实体”或“外国代理人”时,在法律定义上可能存在一些解释空间。而将其列为“外国使团”则直接适用《外国使团法案》,能够更顺畅地施加监管和限制措施。

中方的反应:谴责与反制?

中国政府对此类举动通常会表示强烈反对和谴责。其核心论点会集中在以下几点:

压制新闻自由与媒体多样性: 中方会认为这是美国打压中国媒体、限制新闻自由的体现,是对新闻机构的政治迫害。他们会强调这些媒体的正常新闻报道活动,并指责美国借口国家安全,对中国媒体进行不公平待遇。
双重标准与政治操弄: 中方会指出美国在处理本国媒体在华运营和中国媒体在美国运营时存在双重标准,认为这是美国出于政治目的对中国进行打压。
反制措施的可能性: 历史上,中方在面对类似情况时,常常会采取对等的反制措施。例如,限制或驱逐在美国的中国媒体记者,或者对美国在华媒体分支施加更严格的监管。具体的反制措施需要根据事态的发展和中方的战略考量来决定。

可能的后果与影响:

这一举动在中美两国之间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和长期影响:

媒体运营的挑战: 这六家中国媒体在美分支的运营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限制,可能会影响其新闻采集、人员招聘、财务运作等多个方面。一些人员的签证和居留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信息传播的进一步受限: 虽然不等于禁止,但更严格的监管无疑会增加中国媒体在美国传播信息的难度和成本,也可能导致美国民众接触到的中国声音受到更多过滤或限制。
意识形态的对抗升级: 这件事本身就是中美两国意识形态和话语权争夺的缩影。将中国官方媒体置于“外国使团”的监管之下,意味着美国试图在信息领域将中国媒体的政治属性置于更突出的位置,从而削弱其“新闻性”的说服力。
进一步加剧两国互不信任感: 这种带有惩戒性质的官方行动,无疑会加剧两国之间本已紧张的关系,降低互信水平,并可能在其他领域引发更多摩擦。
对其他国家媒体的示范效应: 美国对中国媒体的这一做法,也可能为其他国家在处理与中国媒体关系时提供参考,尤其是在西方国家普遍对中国媒体的透明度和独立性持怀疑态度的背景下。

更深层次的思考:

我们需要将这一事件放在更大的框架下审视。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行政命令,而是中美两国在信息时代关于话语权、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竞争的体现。

“真实性”的定义与争夺: 在这个事件背后,双方都在争夺“真实性”的定义权。美国认为中国媒体提供的“信息”并非独立和真实的报道,而是服务于国家宣传机器的工具。而中国则认为自己的报道是客观事实的呈现,美国的指责是出于意识形态偏见。
媒体与国家机器的界限: 在信息高度发达和国家利益高度交织的今天,媒体与国家机器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如何界定和管理受政府支持的媒体,以及如何平衡信息自由与国家安全,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面临的挑战。
美国国内政治的影响: 美国对中国媒体的强硬姿态,也可能部分受到美国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在贸易摩擦、科技竞争以及国内对中国疑虑加深的背景下,对中国媒体采取更强硬的措施,符合一些政治力量的诉求。

总结:

美国将六家中国媒体在美分支列为“外国使团”,是中美两国在信息传播和意识形态领域博弈的又一次具体体现。此举反映了美国对中国通过媒体进行政治宣传和影响美国国内舆论的担忧,并试图通过加强监管来限制其活动。这无疑会给相关中国媒体的在美运营带来困难,并进一步加剧两国之间的互不信任感。同时,这一事件也凸显了在信息时代,国家如何界定和管理外国媒体,以及如何平衡信息自由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复杂性。未来,如何化解由此带来的摩擦,维护合理的信息交流空间,将是中美双方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蓬佩奥这么干的目的,有内外两个因:

1.外因,蓬佩奥和特朗普这些人真实的目的,其实无非就一个,要把中国塑造成新冷战的对象,然后依靠冷战丰富的经验击败中国。

美国的热战风险太高,并不愿意和中国打,制裁中国,中国又不听话,所以对目前想遏制中国最好的办法是,刺激中国的敌对情绪,把中国塑造成敌对国家,进而联合其他国家对中国实施更广泛的经济制裁,最终在全球孤立中国。

之前关闭中国大使馆的时候,难道特朗普蓬佩奥想不到中国会反击么?你真当他们傻到自己做什么,都不预测一下对方的反应么?

但是他们这么干,到底有什么好处?其实仔细想,关闭了成都大使馆,对美国吃的亏也不少,就算蓬佩奥这帮人想不到成都使馆,至少中国这边会有对等的反击吧?可是你打一拳,我受一拳,美国也捞不着什么好啊?

所以美国右翼政府的真实目的不在关闭大使馆,而是重在敌对行为本身。他是想让两国的关系降低,陷入一股敌对的情绪之中。当两国的关系降低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施展更多的敌对行为,比如制裁芯片,比如制裁抖音,比如减少大陆留学的名额,比如撵走中国公派留学生,比如不允许中国人在大学著名实验室,再比如这次把中国媒体列为外国使团。(其实之前已经搞过一轮这事了)

当两国一直陷入这种敌对情绪之中,政府方面就很难往和平交往的方向走。

总不能你美国禁了我留学生,我还对你大敞四开吧?你把我国媒体设立限制,我任你在我国内随便走吧?总不能你制裁我企业,我让你美国企业在我这地头随便赚钱吧?

而一旦中国展开报复,那就正中美国右翼的下怀了,他还怕你不反击呢!你一反击,正好显示两国敌对,他就正好可以进行下一步降低关系的举措了。


蓬佩奥这两年到处外交之旅的目的,其实都在这一件事上,就是要和中国展开冷战。美印日澳的会议是为了什么目的?上次欧洲之旅又为了什么?劝告巴西不要用5G又是为了啥?

5G这个东西其实只是一个由头,他搞你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原因,更深的目的是要塑造一个有你没我的对立情绪,让全球的国家清楚一件事,未来必须在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中选边站。只要大多数国家站在美国这一边,那这个冷战就可以建立起来了,防5G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在其他议题上制造让全球联合制裁中国的理由。

我估计的话,未来新冠病毒赔偿上,很可能是右翼们的一个着力点,来搞全球大联合。

所以这事吧,单一的讨论一个政治事件没什么意思,只要你把这些年美国对华的政治事件串起来看,就很明显的能感觉到,美国现在不仅仅是思想上,而是行动上,真的在朝冷战方向努力的。


2.内因,这么做有两个好处,一个是迎合内部的想反华的民众思想。另一个是,加强内部的反华思想。两者互相影响。

本来现在美国很多人就对中国的崛起,以及美国的经济不景气非常不满。所以很多人就把这个现象归罪于中国偷窃美国的知识产权,中国是个纳粹政权,中国想统治世界,中国和美国的有钱人联合起来欺负美国老百姓,中国依靠奴隶制获取对外贸易的不当收入,世贸组织让中国占了极大便宜等等等等。

所以蓬佩奥和特朗普,只要搞与中国的对立行动,会让美国相当一部分人群(准确的说绝大部分人)叫好,获得选票。因为你选前对华强硬,上台对华软弱,人家只把你当职业政客,但你上台前对华强硬,上台后,仍然对华强硬,那很多美国人就真的是叫好了,觉得你体现除了广大老百姓的心声。

那么另外一个原因是,在对华强硬的一系列过程中,中国必然会有很多的反制措施,那么这些反制措施回馈到美国国内时,就会进一步增强美国人民对华的敌意。所以在无形中,还有扩大反华基本盘的作用。

这样久而久之,美国整个的舆论环境,民间思想就在无形中改变了,对华强硬从民间反馈到政客,再从政客又反馈回民间,民间和政客引起共振,中美的交流环境就彻底恶化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政府近期将六家中国媒体在美分支列为“外国使团”,这无疑是中美关系中又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要理解这一举动,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梳理,探讨其背后的逻辑、可能的影响以及各方可能的反应。事件本身:何为“外国使团”?首先要明确的是,美国《外国使团法案》(Foreign Missions Act)的目的.............
  • 回答
    拜登政府提出的六万亿美元预算方案,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大规模的财政支出,全面推动美国在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保健这三大关键领域的现代化和发展。这笔数目不菲的资金,无疑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其影响深远,值得我们细致地审视。基础设施建设:重塑美国经济的基石基础设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
  • 回答
    看待美国近期将11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这无疑是中美科技竞争和地缘政治博弈持续升级的一个缩影。要理解这一举动,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从美国自身的角度来看,这一举措背后有着多重考量。 国家安全担忧: 这是美国最常提及的理由。美国政府认为,这些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企业,可能在获取和.............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所谓“美国将韩国和突尼斯列入黑海联合军演名单”的说法,目前并无权威官方渠道证实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且存在多方面逻辑上的矛盾。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 一、信息来源可能存在问题1. 媒体误报或误解 目前没有可靠媒体报道美国将韩国和突尼斯列入黑海联合军演名单的具体细节(如时间、演习.............
  • 回答
    关于美国将于“9·11”20周年之际从阿富汗全部撤军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对阿富汗自身、地区地缘政治、美国国内以及国际反恐形势等方面。以下将详细阐述:一、 对阿富汗自身的影响这是最直接和最受关注的影响。撤军将深刻地重塑阿富汗的政治、安全和社会格局。 塔利班.............
  • 回答
    美国将于12月召开的所谓“民主峰会”,并将中国大陆和俄罗斯排除在外,这是一个具有复杂背景和多重含义的事件。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峰会的定位与目标: “民主”的定义与盟友圈的构建: 美国将此次峰会定位为一次以“民主”为主题的会议,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汇聚“志同道合”的国家,共同探讨.............
  • 回答
    美国将把 20 美元纸币正面人像换成“反奴隶制先驱”哈丽雅特·塔布曼,这是一项具有深远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的举措。要全面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哈丽雅特·塔布曼是谁?以及她为何重要?首先,了解哈丽雅特·塔布曼(Harriet Tubman)的生平及其对美国历史的贡献是理解此.............
  • 回答
    关于美国是否会进行全民新冠抗体检测并让获得免疫者立即复工的提议,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议题,涉及科学、伦理、经济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目前,美国尚未实施全民新冠抗体检测并立即让获得免疫者复工的政策,但这确实是一个被广泛讨论和提出的想法。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这一提议的各个方面:一、 提议的背景和动.............
  • 回答
    看待美国在韩国部署反导系统,这事儿可不是简单的“装个新东西”那么简单,它背后牵扯着东北亚地区错综复杂的安全格局、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各方盘算的细微之处。咱们得一点一点捋清楚,才能明白这背后的深意。首先,咱们得明白美国为什么要这么做?美国的核心诉求,用最直白的话说,就是“保护自己和盟友”。他们给出的官方理.............
  • 回答
    美国计划于1月26日安排包机从武汉撤离其公民和外交官一事,在当时无疑是一个牵动人心的重要事件。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新闻播报,而是要深入到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各方的反应。事件的背景:新冠疫情的初期爆发要谈论撤侨,首先得回到2019年底到2020年初的新冠病毒疫.............
  • 回答
    就美国新冠死亡人数可能达到48万人这个数字,确实是一个令人感到沉重和担忧的数字。这个数字不仅仅是冰冷的数据,背后代表着无数个家庭的破碎、亲人的离去以及无数尚未痊愈的伤痛。要理解这个数字的含义,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思考:首先,这是一个巨大的生命损失。 48万人,这已经是一个庞大的人口群体了。如果把他们.............
  • 回答
    将朝鲜重新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美国政府这么做也不是第一次了。这件事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复杂的因素,咱们得一项一项地捋一捋。首先,美国这么做的核心理由是朝鲜的“一贯行为”。朝鲜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美国政府认为完全符合“支持恐怖主义”的定义。具体来说,主要有这么几项: 核武器.............
  • 回答
    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向阿富汗增兵4000人,这一决定在许多方面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解读。要深入理解这一决策,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部署历史。自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及其盟友以反恐为名出兵阿富汗,推翻了塔利班政权。然而,随后的近二十年里.............
  • 回答
    美国将中国多家知名科技公司,包括商汤、旷视、依图、海康威视、大华、科大讯飞等列入实体清单,这一举动无疑给中国科技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剖析。一、 美国此举的官方理由与背后的考量美国商务部将这些中国公司列入实体清单,通常给出的.............
  • 回答
    美国政府近期披露的3万亿美元经济复苏计划法案,无疑是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中一个极具分量的事件,其影响深远,值得我们仔细审视。这项计划的规模之庞大,几乎涵盖了经济的方方面面,其背后蕴含的政策逻辑和潜在的风险挑战,都值得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这份计划的出发点。在经历了新冠疫情的重创之后,美国经济元气大.............
  • 回答
    看待美国从阿富汗撤军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它不仅仅是军事行动的收尾,更是一系列复杂的政治、地缘战略和人道主义议题的交织。这事儿挺复杂的,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为什么现在撤?这背后有什么考虑?首先,美国撤军不是一个突然的决定,而是经过了漫长的考量和政治博弈。你可以把这理解为“战线拉得太长,付出的.............
  • 回答
    关于美国议员将刘慈欣称作“中国新疆政策维护者”,并以此为由要求网飞重新考虑《三体》改编计划的事件,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背景与起因: 刘慈欣的言论: 近期,有媒体报道,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一次采访中,对新疆的政策发表了一些被认为支持中国政府立场的言论。虽然具体言论细节不一,但.............
  • 回答
    关于美国对印度实施旅行限制措施这件事,从多个角度来看,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背后涉及的因素很多,对双方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首先,我们要明白美国为什么要这么做。通常情况下,这类旅行限制的背后总是有个明确的“导火索”。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印度国内疫情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某些变异病毒的出.............
  • 回答
    关于美国可能永久取消债务上限的讨论,这确实是一个牵动全球神经的经济议题。要理解这件事的重要性,我们得先弄清楚“债务上限”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取消”这种想法。债务上限:一把双刃剑简单来说,债务上限(Debt Ceiling)是美国国会设定的一个法定上限,规定了美国政府可以发行的债务总额.............
  • 回答
    美国宣布不派外交或官方代表出席2022年北京冬奥会,这可不是一个突然冒出来的决定,背后牵扯到不少复杂的因素,而且这个动作本身也释放出不少信号。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事儿的背景。近年来,中美关系一直处于一种比较紧张的状态,政治、经济、人权等等问题都像是悬在头顶的几块大石头。美国这次的表态,很大程度上就是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