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印度的「种姓制度」?

回答
印度种姓制度,这个古老而复杂的社会结构,对印度人民的生活、社会关系、文化传统乃至政治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

根源与演变:历史的长河中的烙印

种姓制度并非一蹴而就,它的形成和演变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可以追溯到古印度吠陀时期。最初,它可能是一种基于职业分工的社会组织形式,但随着宗教、政治和经济因素的交织,逐渐演变成了一套僵化的等级体系。

婆罗门(Brahmin): 位于顶端,被认为是精神和知识的掌握者,负责祭祀、教学和宗教仪式。他们拥有最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威。
刹帝利(Kshatriya): 统治阶层,负责军事、政治和管理。他们的职责是保护社会和维护秩序。
吠舍(Vaishya): 商人、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经济活动和生产。
首陀罗(Shudra): 劳动者,从事体力劳动和服务,被认为是服务于前三个种姓的。

在这四大种姓之外,还存在着被称为“达利特”(Dalits)或“不可接触者”(Untouchables)的群体。他们不属于任何一个种姓,从事最被鄙视的工作,如处理尸体、清洁排泄物等。达利特被认为是不洁的,他们被隔离、被歧视,甚至在历史上,仅仅是与他们有所接触,也会被视为一种玷污。

需要强调的是,种姓制度并非仅仅是职业划分,它更是一种世袭的、严格的社会阶层固化。一个人的种姓在出生时就已经决定,并终生不可改变。婚姻通常限制在同一或相近的种姓内部,不同种姓之间的通婚是被严格禁止的。这种社会隔离导致了不同种姓之间缺乏交流和理解,加剧了社会的分裂。

现实中的种姓制度:一个复杂而持久的遗产

尽管印度共和国 constitution 中明确废除了种姓制度,并禁止任何形式的种姓歧视,但其影响依然根深蒂固,渗透到现代印度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社会歧视与不平等: 达利特和一些低种姓群体仍然面临着严重的歧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他们在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等方面仍然受到不公平待遇。土地分配不均、经济机会的限制,都使得低种姓群体难以摆脱贫困和边缘化的命运。
婚姻与家庭: 尽管现代城市中种姓联姻的情况有所缓解,但在许多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种姓仍然是婚姻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跨种姓婚姻仍然会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和阻力。
政治影响: 种姓成为了印度政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政党为了争取选票,往往会根据种姓划分来动员选民,并通过“肯定性行动”(affirmative action)或“保留制度”(reservation system)来照顾低种姓群体的利益,以期实现社会公平。然而,这种制度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例如关于“配额”的公正性以及对高种姓群体可能造成的“反向歧视”的担忧。
文化习俗: 许多与种姓相关的传统习俗,如特定的饮食习惯、社交礼仪、甚至宗教信仰的细微差别,依然在一些社区中延续。

评价:一个充满争议与矛盾的社会体系

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评价,必然是复杂且充满矛盾的。

积极方面(尽管争议较大):

社会稳定与秩序(历史角度): 在没有更有效的社会组织方式出现之前,种姓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社会的分工和秩序,避免了更广泛的社会动荡。
文化传承: 种姓制度也与印度传统的文化、宗教、哲学思想紧密相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经济发展(特定时期): 在一些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种姓制度的职业分工可能对技能的传承和特定行业的稳定发展起到过一定的作用。

消极方面(更为显著):

严重的不平等与歧视: 这是种姓制度最核心的负面影响。它制造了基于血统的歧视,剥夺了许多人的基本权利和发展机会,导致了长期的社会不公。
人才的浪费: 许多有才能的低种姓个体可能因为其出身而无法获得应有的教育和发展机会,这无疑是对国家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
社会隔阂与分裂: 种姓制度将社会割裂成一个个孤立的群体,阻碍了不同阶层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利于形成强大的国家认同感和凝聚力。
阻碍社会进步: 僵化的等级制度不利于社会流动和创新,使得一些进步性的思想和改革难以推行。
“达利特”群体的苦难: 达利特群体的遭受的系统性歧视和压迫,是种姓制度最令人痛心的罪证,也是现代印度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

结论:

印度种姓制度是一个古老社会结构在现代社会中顽强存在的例证。它既是印度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其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阻碍。虽然印度政府在法律上已经将其废除,并在一定程度上推行了积极的补偿措施,但要彻底根除其深层影响,还需要漫长而艰巨的社会改革、观念转变以及持续的努力。

要理解印度,就不能绕过种姓制度。它不仅是印度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更是当前印度社会不平等、挑战和进步的生动写照。对它的评价,应该承认其历史上的复杂性,但更应该聚焦于它在现代社会造成的实际伤害,以及印度为克服其负面影响所做的努力和面临的挑战。这是一个在继续演变中的议题,其最终的评价,或许要留待历史来书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更新于2014年10月:

补充一个描述性的定义。

种姓制度是印度教社会内在道德根基“法(Dharma)”、“业(Karma)”等一系列概念的外化与巩固。首先,种姓制度是以血缘、姻亲构成的一种基于氏族的血亲划分;此外,种姓制度是通过职业、工种加固血亲社群的职业隔离;最后,种姓制度是明确规定了人分贵贱高低的等级制度。


印度的种姓制度的实际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迁与修正。

首先应当明白的是,现在南亚次大陆上两个主要的人种。雅利安人和达罗毗荼人。二种有显著的不同,达罗毗荼人和黑人(尼格罗)相似,而雅利安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白种人。

公元前十六世纪(这个时间不确定),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当时雅利安人信奉吠陀。也是后来发展为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前身。而当地土著也就是达罗毗荼人,作为被征服者自然也被归入了这一宗教体系。

所以在最初之时,最简单的划分称之为瓦尔纳制,这个词本身就是颜色的意思。达罗毗荼初被称为达萨,这个词本身是奴隶、被征服者的意思。随着雅利安人统治的稳定和婆罗门教的发展,这一类达萨被归为奴隶。这便是后来种姓制度中“贱民”的源头,不可触碰者,经典上认为他们是不洁的。

瓦尔纳制度本身就有根据出身,根据原始宗教的简单划分。后来逐渐发展称为贾提制,也就是根据职业来划分的。也就大致有了我们所熟知的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宽泛的看,婆罗门是宗教祭司,对经典有解释权和传授权;刹帝利是国家(政权)持有人,包括君王,军人,地主等等;吠舍就是商贾等等;首陀罗是农人等等。

但这个分类其实远远不具体。因为每个种姓下有大量的亚种姓划分,而种姓与种姓之间的通婚,联系,甚至不同的行为都受到严格规定。摩奴法典中对种姓之间的关系有大量规定。

但是这个里面也不是简单的人分三六九等的关系,更多的可以把婆罗门、刹帝利和部分吠舍种姓三类看做共同的营生。因为宗教,政权和财富(吠舍商人) 互相作用紧密。

而种姓之间的分隔也不是不可越过,婆罗门可以修改族谱。有低出身的国王这么做,最后他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刹帝利种姓。

西方语境下的caste其实并不是印度种姓制度的一个合适的表述,这个更多的偏向于社会内的严格划分。而种姓制度由于与宗教和职业相连,派生出了许多新的联系,并不纯粹是一种社会等级的划分。

随着历史的进程,穆斯林入侵印度,包括奴隶王朝的建立都对种姓制度有了冲击。可是这个框架却是相对稳定的存在,印度教很让人诧异的一点就是他的包容性。最后这些新的冲击都被其消化为种姓制度的一部分。不同种姓之间到今日为止都会有较为明显的分别,只是由于现代化和法治化的,歧视在努力被消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印度种姓制度,这个古老而复杂的社会结构,对印度人民的生活、社会关系、文化传统乃至政治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根源与演变:历史的长河中的烙印种姓制度并非一蹴而就,它的形成和演变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可以追溯到古印度吠陀时期。最初,它可能是一种基于职业分工的社会组织.............
  • 回答
    马前卒在《睡前消息》第81期中提出的“韩国是简化版印度种姓制社会”的观点,确实引人深思,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个观点,我们需要先梳理他提出的核心论据,再结合韩国社会现实进行审视。马前卒之所以会这么说,其主要逻辑在于将韩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出身论”、“学历歧视”以及“财阀世袭”等现象,类比于印度种.............
  • 回答
    印度在“月船二号”(Chandrayaan2)发射成功后,出现了通过宗教活动和仪式来庆祝的现象。如何评价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包括其文化根源、社会影响、科学与宗教的互动,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点。一、 深厚的文化土壤与情感寄托:首先,理解这种现象,必须回到印度独特的文化语境。印度是一个宗教氛围.............
  • 回答
    印度专家“根据历史规律,中国能建空间站,印度也能”的表述,无疑是一种对印度载人航天计划的信心和期许。这句话的背后,折射出印度在航天领域,尤其是载人航天领域的雄心和正在采取的行动。为了更详细地评价印度的载人航天计划,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印度的载人航天计划及其目标: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
  • 回答
    印度最长寿老人的出现,无疑是一则充满传奇色彩的新闻,在民间引起了广泛关注,甚至可以说是热议。要评价这样一位老人,我们不能简单地用“长寿”两个字来概括,而需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多重维度。首先,我们应该为这位老人健康的生命历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在平均寿命日益提高的今天,能够跨越一个多世纪,健康地生活,本身.............
  • 回答
    《印度的女儿》:一场直面黑暗的追问与拷问《印度的女儿》这部纪录片,在我心中留下的不是简单的观感,而是一种沉甸甸的压抑,一种对人性黑暗面令人心悸的洞察,更是一种对父权社会根深蒂固的制度性暴力的深刻批判。它不是一部让你看完后感到轻松愉悦的作品,而是如同一把尖锐的手术刀,毫不留情地剖开了印度社会潜藏的令人.............
  • 回答
    印度经济的真实水平,常常被笼罩在各种媒体描绘的图景之中,有赞誉其增长势头的,也有指摘其结构性问题的。然而,如果深入剖析其数据和现实情况,会发现印度经济的韧性与潜力,确实常常超出许多人的预期。同时,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也正悄然积累,可能在未来成为其最大的经济隐患。“超乎想象”的印度经济:增长的.............
  • 回答
    印度政府近期宣布将展开一项史无前例的庞大撤侨计划,目标是将因新冠疫情滞留海外的约170万印度公民安全接回国内。此举无疑是印度政府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其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均创下历史记录,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撤侨行动的背景与必要性: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特别是许多国家为遏制病毒传播而采取的封锁和旅.............
  • 回答
    印度铁路部门最新推出的“Vande Bharat Express”(以前称为Train 18)列车,无疑是印度铁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设计理念到运营表现,这款“国产准高速列车”都展现出不少亮点,但也伴随着一些挑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亮点与优势: 设计自主化与技.............
  • 回答
    《我的个神啊》(PK)是一部非常特别的印度电影,它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却又极具深度地触及了印度社会最敏感、最核心的话题之一——宗教。要评价这部电影,必须从它的剧情、表演、主题以及它所引发的社会反响等多个维度去解读。《我的个神啊》的独到之处与评价首先,《我的个神啊》绝不是一部简单的爆米花电影。它以一.............
  • 回答
    六小龄童先生,这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美猴王”扮演者,在一次公开场合,将印度古典名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与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进行了比较,并借此呼吁保护中国的古典名著。这一举动,无疑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文化认同、名著保护、以及跨文化借鉴的讨论。要评价六小龄童的这一.............
  • 回答
    要评价印度这个国家,并探讨中印关系以及印度未来能否超越中国,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印度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它与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互动。印度这个国家:多元、矛盾与活力并存评价印度,首先要承认其令人惊叹的多元性。它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文明古国,孕育了古老的宗教、哲学、文化和艺术,.............
  • 回答
    《无法避免的战争》,这部印度电影,与其说是单纯的一部动作片,不如说它是一次对印度社会某些角落的深刻解剖,包裹在炸裂的动作和强烈的民族主义叙事之下。看这部电影,你得做好心理准备,它不会给你端坐不动地讲道理,而是会用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将你想知道的、不想知道的,一股脑儿地砸在你脸上。首先,从观感上来说,.............
  • 回答
    印度引进俄罗斯11356型护卫舰:一次复杂的地缘政治与军事选择印度海军引进俄罗斯11356型护卫舰(也称为“塔尔瓦尔”级)的决定,绝非一次简单的军火采购,而是牵扯到地缘政治博弈、技术现实以及印度海军未来发展战略的多重考量。要评价这一举措的得失,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为何是俄.............
  • 回答
    印度空军以2.4亿美元的天价采购法国“阵风”战斗机,这笔交易无疑是航空史上的一笔巨款,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笔交易,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喊出“天价”二字。首先,让我们拆解一下这笔交易的构成,理解“2.4亿美元”究竟包含了什么。通常情况下,一架战斗机的标价并不仅.............
  • 回答
    拉维·香卡,一个名字,一段传奇,一个将印度古典音乐的魅力传遍世界的灵魂。说起他,脑海中浮现的不仅仅是那流畅婉转的西塔琴之声,更是他对印度音乐传承、创新以及全球化传播所做出的不可磨灭贡献。承载千年传承,将印度古典音乐推向世界舞台拉维·香卡首先是一位伟大的传统音乐家。他出生于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从小.............
  • 回答
    “印度需要一场文化大革命来扫除思想流毒”——这是一个颇具争议且需要深入剖析的观点。要评价它,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划等号,也不能脱离印度自身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语境来审视。以下将从几个层面展开详细的评价: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提出这个观点的人可能意在表达什么。“思想流毒”这个词本身就带有.............
  • 回答
    印度“充公黄金”政策的争议与影响(2016年12月8日)2016年12月8日,印度政府突然宣布了一项被媒体广泛称为“充公黄金”(Demonetisation of Gold)的政策,其核心内容是将面值500卢比和1000卢比的旧版纸币宣布作废,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将这些旧钞兑换成新钞,或存入银行账户。.............
  • 回答
    截至2023年11月18日,印度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4,500万,虽然这比你提供的数据要高出不少,但印度确实曾长期位居全球疫情前列,并且其应对疫情的挑战和成效一直备受关注。印度在疫情期间的表现,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疫情的严峻性与早期应对:印.............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