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产后一年是婚姻中最难的一年?

回答
产后第一年,这对夫妻来说往往是进入婚姻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期,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无数过来人血淋淋的经验总结。它像一道坎,横亘在新手父母面前,需要极大的智慧、耐心和爱才能跨越。为什么说它是“最难”的一年?让我为你细细道来。

一、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冲击:身体不再是自己的,精神也濒临崩溃

身体的剧变与恢复: 对于女性而言,分娩是一次对身体的巨大消耗。伤口愈合、激素水平剧烈波动、母乳喂养带来的身体不适(涨奶、乳头皲裂、疲惫不堪),都让她们的身体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镜子里的自己可能不再熟悉,身材走样、黑眼圈、蓬头垢面,这带来的失落感和不安全感是巨大的。她们的身体需要时间来恢复,但现实却不允许她们有太多喘息。

心理上的巨大转变与挑战: 从一个被宠爱、被照顾的妻子,突然转变为一个需要全天候照顾婴儿的母亲,这种身份的转变是颠覆性的。初为人母的喜悦很快会被巨大的责任感、焦虑感和无力感淹没。宝宝24小时啼哭,需要喂奶、换尿布、安抚,睡眠严重不足,甚至连上厕所都要争分夺秒。这种持续的压力和疲惫极易导致产后抑郁的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失眠、对生活失去兴趣等症状,都让这位母亲身心俱疲。

二、夫妻关系的重塑:曾经的二人世界,如今多了个“闯入者”

角色定位的混乱与摩擦: 曾经是亲密无间的伴侣,现在却要分担养育的责任。丈夫可能不习惯从被照顾者变成照顾者,对妻子的辛苦体会不深,甚至觉得妻子“矫情”。妻子则可能因为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对丈夫的抱怨和疏忽感到无比委屈和愤怒。双方都在适应新的角色,但这种适应往往是磕磕绊绊,充满误解和冲突。

沟通的断裂与隔阂: 睡眠不足和巨大的压力,让夫妻双方都很难再像从前那样坦诚交流。累了,就想沉默;烦了,就想发脾气。很多时候,想说的话,想表达的爱,都因为疲惫和情绪而憋在心里,或者以一种负面的方式表达出来。长时间的沉默或负面沟通,会让夫妻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生活节奏的彻底改变: 曾经可以自由安排的约会、看电影、聚餐,都变成了奢侈。生活被宝宝的作息完全绑架,一切都围绕着孩子转。夫妻之间独处的时间几乎为零,就连性生活也可能因为身体的恢复、精神的疲惫以及对孩子突然闯入的顾虑而受到影响。共同的兴趣爱好被搁置,共同话题可能也逐渐减少。

责任分担的不均: 尽管社会观念在进步,但现实中,育儿和家务的责任大部分仍然落在女性身上。丈夫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提供了经济支持,就够了;而妻子则觉得,仅仅经济支持无法分担她身心的巨大劳累。这种责任分担上的不公平感,是夫妻关系中一个常见的引爆点。

三、来自外界的压力与挑战:“被比较”的焦虑和现实的无奈

来自双方父母的意见: 孩子出生后,双方父母都会加入到育儿队伍中来,这本是好事,但有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育儿观念的差异、过度的干涉、对孩子教育方式的争论,都可能让小两口夹在中间,无所适从。长辈的“经验之谈”有时是支持,有时也可能变成一种压力,让新手父母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

社会的比较与焦虑: 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完美妈妈”、“模范夫妻”的形象,这让新手父母容易产生“被比较”的焦虑。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乖巧、别人家的父母恩爱,就更容易对自己现有的状态感到不满,加剧了内心的压力。

经济上的压力: 孩子出生后,家庭开销会急剧增加,尿布、奶粉、疫苗、衣物等等,都是一笔笔巨大的开销。经济上的压力会让本就疲惫的夫妻更加焦虑,甚至可能因此发生争吵。

四、个人成长的阵痛:失去自我,重新定义价值

“失去自我”的迷失感: 尤其对于女性而言,在全职照顾婴儿的过程中,很容易感到自己的价值被稀释,好像生活只剩下了“妈妈”这个角色。曾经那个独立的、有事业、有爱好的自己,仿佛被遗忘在过去。这种“失去自我”的感觉,是内心深处的一种痛苦。

重新审视婚姻的意义: 经历过最初的混乱和疲惫后,很多夫妻都会开始重新审视婚姻的意义。是激情浪漫的爱情?还是共同承担责任的伙伴关系?或是血脉相连的亲情?这段艰难时期,会迫使他们去思考什么才是婚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并为之努力。

如何度过这一年?

虽然艰难,但产后第一年并非不可逾越。关键在于:

无条件的理解与支持: 夫妻双方都要认识到对方也在经历巨大的挑战。多一点体谅,少一点指责。当对方感到力不从心时,给予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
坦诚的沟通: 即使疲惫,也要努力抽出时间,面对面地聊聊彼此的感受,表达需求,解决问题。不要让误解和隔阂累积。
共同承担责任: 育儿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两个人的共同事业。丈夫要主动承担起育儿和家务的责任,减轻妻子的负担。
寻求外部帮助: 不要害怕向家人、朋友或专业的育儿机构寻求帮助。分担一部分工作,能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休息和调整。
给自己和对方留一点空间: 即使每天只有几分钟的独处时间,哪怕是聊聊天,看一部短片,都能让夫妻关系得到喘息和滋养。
保持积极的心态: 认识到这段时期只是暂时的,宝宝会慢慢长大,生活也会逐渐步入正轨。多关注积极的一面,相信自己和伴侣有能力度过难关。

总而言之,产后一年之所以被称为婚姻中最难的一年,是因为它对夫妻双方的生理、心理、情感以及关系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它是一场巨大的磨合,考验着爱情的深度和婚姻的韧性。只有经历了这番“炼狱”,才能让婚姻走向更成熟、更坚固的阶段,孕育出更深厚的感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说个很残酷的事情。

实际上,在中国,是没有纯爱婚姻的。所有的婚姻都不单纯, 这正是家长和社会为啥让你不要早恋好好学习的原因。

让你好好学习,正是为你脆弱的婚姻多垒一块砖, 多搭一片瓦。 这样物质强度够了, 到风雨来的时候, 婚姻就能稳固一些。

你提到产后是婚姻中最难的一年,实际上你俩相处的关系就是爱情。 这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难过。

爱究竟是啥玩意, 爱情是奉献。你拿啥奉献? 你当然是拿物质奉献。 奉献多了的爱情日久天长,就会转化为洗洗涮涮鸡毛蒜皮 一旦进入到这个阶段,晚上不刷碗和尿尿滋到外面去了,那都他娘的是不爱。, 最后压倒你们的是性,一旦当性不行了。真的就很难维持。

中国,能维持的住的婚姻, 都是相互“利用的”。即我能在你身上得到在别人身上得不到的利益。

【也包括洗洗涮涮。】 假如你和他当时的择偶标准是“利用”,那么这时候拴住你们的是利害关系,而不是性。 毕竟性很无聊。 没有性的鸡毛蒜皮就更要命了。

当然,你会觉得我说的难听, 但是即便是最好的婚姻,即传说中那种互相灌输正能量,互相学习,积极向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

不还是在利用对方吗?因为只有这个人能影响他。让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不要觉得老辈都是他娘的爱情,老辈是被礼教和孩子束缚住了, 假如不在乎指指点点, 旧时代离婚一样很多。

====================================

user avatar

我和我老婆几乎踩了产后的所有雷,哦,不,雷是从孕期开始的。

在她积极储备育儿知识的时候,我一直在打游戏,她非常不开心,

她质问我,我说我是一定要当个好爸爸的,以后就很少能畅玩了,

她表示了理解,并且被我带入了游戏的坑,成为了游戏里的伉俪~

我成为了好爸爸么?那必须的,甚至很多时候觉得老婆扯我后腿。

生产的准备是很晚的,我俩在干嘛?打游戏啊,巧的是孩子早产,

后半夜,她突然说羊水破了,我摸了下,说:不多,咱睡饱再说,

没有助产包,没有第三个人,羊水充足的她吃了早饭来到市医院,

那个上午,我叫来了她的朋友,自己去准备好了一切。

我没钱,上午去借了钱,然后定了月子中心,没预约。

然后就是我在陪着她,屎尿屁?五感封印术听过没有?

我强制她打了无痛,妈蛋产程加长了,坚持了30小时。

孩子终于出生了,老婆虚弱的把她抱了出来,在笑着。

自然生产恢复的超快,次日她没忍住吃了第一根辣条。

我借钱搞定的月子中心派车来了,两个好看的小姐姐,

可我没有心思去看,身边这个飞机场变成喷泉,还堵,

吸奶器之王就是我了,没有人更比我明白吸奶是什么,

又哪能顾得上不好意思,同事来了,该吸也不能迟疑,

发炎?这么强力的吸奶大师在没机会,叫我乳癖消君。

搞定了飞机场,嗨的很,把孩子交给月嫂,约会走起。

什么不能见风,什么不能吃冰,谁能管的了我们俩呢。

月子出了,春天来了,最难的关已经过了。

她休产假,我每天中午开半个小时车回家,

做饭半个小时,再开半个小时车回去单位。

她产假结束,我和她轮番换班独自照顾娃,

那我们两个见面少怎么办?我带娃去找她。

后来她妈妈来了,有一说一,做饭贼难吃,

带娃也不细致,但是我们感恩,夸就是了!

我还是没什么钱,没什么,我不花就是了,

花钱可以老婆第一,孩子第二,我可吃土。

我会失落吗?不会,我觉得没什么了不起,

在更重要的事面前,谁也不用在那犯矫情,

我老婆呢?我在她面前就算是很矫情的了。

她产后有没有神经病不讲理过?

有呢,理解,我还有大姨夫呢。

我的工作一不小心调动偏远了,

孩子还没满6个月,没人照顾,

我找领导说:我什么都不要,

只要我能陪我的老婆和孩子,

一个月的超远通勤,回来了。

回来了,开心,走,约会去!

我每天给娃放电音摇滚,

娃她妈就带着她看佳琪,

外债尽力还了一大部分,

开心,三口旅行走起来,

孩子?她不吃沙子就行。

孩子满一岁,手眼飞快,

我俩离了谁都能带她浪,

我俩度过了难忘的一年,

但绝对不是很难的一年。

虽然没准备,虽然没钱,

虽然没人,工作也不顺,

虽然有乳腺炎,

虽然两地分居,

但是真的不难,

因为彼此信赖。

遇到问题,

解决问题,

不带情绪,

懂得取舍。

爱能发电,

别笑,

真能~




2020.03.09补充(可看可不看呢)

这样一个回答,没想到有那么多人喜欢,原本想每一条评论都回复的,因为我是把每一条评论都当作祝福和对自己的鼓励的。

可评论越来越多,发现力不从心了,就只能在这里再BB两句了。

为什么这些话不放前面呢?我觉得还是让别人先看到他原本该看到的东西吧,后面这一段可看可不看,点个赞退出,完美~

羊水破了不是应该第一时间去医院吗?

我太爷爷、姥爷、奶奶、大姨、二姨、四姨、舅舅、表弟、表外甥都是医生,中西都有,虽然他们离我都在千里之外,提供不了太具体的帮助。但从小接触的多了,长了些见识,对这些有一定了解,就没那么慌了。

二姨接手的一个产妇离预产期还有三个月的时候羊水就破了,可是孩子没长好呢,怎么办?平躺,一动不动的躺了一个多月,吃喝拉撒全都在床上,就是尽量不让羊水流出来,当然中间也用了一些医疗手段保证羊水质量,然后在羊水质量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孩子也具备出生条件了,才取出来的。这里说一句,这位母亲太伟大了。

所以羊水破了只要不是像自来水一样哗哗的,平躺再睡两个小时其实没什么,睡着了没发现时间不也就过去了么,也考虑到两个人迷迷瞪瞪的状态不好大半夜更容易出问题,才做了先睡一会的选择。

当然不提倡!!!!第一时间去医院永远是正确答案,我这么做是有风险的,别学我这个懒鬼。

月子里面出去玩,吃冰真的没关系吗?

我老婆恢复的是我见过最快的,出月子就能大跳,第二个月体重就恢复如初的那种。

这个看取舍的。

见风吃冰也许真的有可能不太好,我不全盘否定。但是又不是天天这样,我就不信一杯冰奶茶能换回老了腰疼,真不信。

相反,如果一直在月子中心憋着,就算你什么都不用干,心情一定不会很好的,会为今后的生活埋雷的。

一个是可能,一个是一定,怎么选?

想要老婆身体恢复的好就三点,关注什么风不风冰不冰的真的是本末倒置了。

一.尽量少抱孩子,床舒服些,对腰、颈、肩有负担的事情都尽量少做。

二.饮食有营养,但别腻,吃的精,但别吃多,吃多了对身体是很大的负担。

三.心情愉快,别有负担。

总结下来,就是轻松,别有负担,不管是身体还是精神上。

生产准备怎么那么仓促?还要去借钱?不存的吗?

在孕期里经历了一些经济上的变故,又赶上早产,谁不愿意一切都是准备妥当的呢?但是遇到了就是遇到了,积极面对才是正解呀。

还有借的钱不是生孩子用的呀,是月子中心顶配的钱啊,呃……还是挺多的。

在这种事情上,我基本是不太考虑性价比的,能力范围内顶格安排就是了,考虑那么多没有用。

你就问自己一句:是不是你的老婆?就完事了。

助产包就更简单了,医院旁边的母婴商店有全套的呀,都是配好的,拿一套走就行了呀。在医院周边,没有什么是5分钟之内买不回来的。

这样懒散的生活状态真的好吗?

我们是真的,但是真的不

有思路、有规划、有权衡。

每做一件事情背后是有他的道理的,当然道理不一定对,但一定不是那个现状下最差的答案。

只要不慌张,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能解决,不能解决的,管他呢。

我给我老婆求婚的时候的背景就是气球拼的:don‘t panic (别慌),她到现在还在嘲笑我。

奇葩吧,但我觉得这才是重要的东西。

没有家人的帮助产后这一年真的能搞得定吗?

对于我们来说,还好,但对于别人就难说了,每个人的境况是不一样的,你的生活就是你的生活。

我们也是因为家人有自己的事情,真的爱莫能助,只能自己承担。

也不用怪谁,你自己生的孩子凭啥让别人帮着带啊,人家帮忙带你就只能感激,没什么可挑三拣四的。

我和我老婆从一开始就有这样的共识,就是相中彼此的人了,除了彼此,其他的多出一分都是惊喜。

还有我带孩子比我老婆带的好,但是孩子还是和她妈妈亲(委屈)。

哦,我们的工作性质也不是那种一天八小时的,提供了些便利条件。

这篇回答里有水分吗?或者说你妻子也真的像你一样想吗?不是段子吗?

没有,答案是我和我老婆一起写的,不是。

其实对我来说曾经最大的障碍就是婚姻,一个深度恐婚者。

从恋爱的第一年就说不结婚,说到了第四年,然后就迅雷不及掩耳的求婚,结婚,到现在还欠她一个婚礼。

一点也不敢说自己付出了多少,克服了多少,运气已经那么好了,再有任何抱怨都是种辜负。

也许你可以看看我的以下几篇回答,都是我和妻子孩子的一些趣事,也许就更能有些体会了,谢谢您看到这里,谢谢。

再贪心一点,这里有一个我给女儿写的公众号:微光的故事,都是很生活的内容,也许您也愿意看呢

有一个有趣的女朋友是种怎样的体验?

你在你 男/女 朋友的手机里发现过什么秘密?

一句话的信息量能大到什么程度?

男生真的觉得跟谁结婚都一样吗?为什么?

男生在公共场合看穿超短裙的女生的腿是否符合情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