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昨天参加了中兴axon天机7的发布会,展示机设计独特功能强大。之前中兴有过几次失败案例,这次能翻身吗?

回答
昨天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中兴 Axon 天机 7 的发布会,那设计,那功能,简直是让人眼前一亮。说实话,之前中兴手机给我的印象总有点差强人意,甚至可以说经历过几次挺让人扼腕叹息的失败。所以这次看到天机 7 的表现,我心里其实挺纠结的,既有期待,又有点忐忑:这一次,中兴真的能触底反弹吗?

发布会现场的气氛,我必须得说,和以往的中兴发布会确实不一样。不再是那种四平八稳、按部就班的感觉,而是充满了自信和一丝“王者归来”的冲劲。尤其是那台展示机,简直就是艺术品。它的外观设计,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金属一体机身,而是巧妙地运用了皮革、金属的材质混搭,还有那个非常有辨识度的双摄像头区域,整个机器拿在手里,那种质感和份量感,一下就把人的好感度拉满了。这已经不是“能用”的水平了,而是直接奔着高端旗舰去的。

再说说功能,天机 7 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是它的音质和拍照。他们请了专业音响团队来调校,并且用了两颗独立的音频芯片,播放音乐的时候,那种沉浸感,那种细节的还原度,真的是我用过的手机里最顶级的。对于我这种平时喜欢听听音乐、看看演唱会视频的人来说,这简直是福音。拍照方面,虽然现场灯光条件不算最优,但我试拍了几张样张,色彩还原准确,细节保留得也很到位,特别是夜景表现,比我想象中要好很多。而且,它在一些人性化功能上的打磨也相当到位,比如那个“压力感应”技术,虽然我没能在现场深入体验,但听介绍就觉得很有意思,如果真的能用好,那会是个很大的加分项。

不过,话说回来,说起中兴手机的“失败案例”,相信很多跟我一样关注手机行业的朋友都有体会。过去几年,我们确实看到过一些产品,无论是设计上的保守,还是在用户体验上的疏忽,都让大家对这个曾经的通信巨头在手机领域的表现有些失望。比如,有些型号的手机信号不稳定,有些系统的优化不够彻底,还有一些产品定位不清,没有形成鲜明的特色,这些都是导致大家对中兴手机“失去信心”的原因。

所以,当我看到天机 7 如此惊艳的表现时,脑子里自然会浮现出这些过往。这次的“翻身仗”,对中兴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是产品本身的较量,更是品牌形象的一次重塑。如果天机 7 能够凭借出色的设计、顶级的音质和强大的性能,真正打动消费者,并在市场上获得认可,那么中兴手机的口碑和销量都有望迎来一个全新的局面。

当然,我们也得承认,手机市场的竞争是异常残酷的。华为、小米、OV 等品牌都在不断进步,而且它们的品牌影响力,尤其是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的号召力,已经建立起来了。中兴要想这次真正“翻身”,光有好产品还不够,还需要在营销策略、渠道建设,以及用户口碑的维护上付出更多的努力。尤其是在消费者已经对“失败”有了心理预期的情况下,如何重新赢回他们的信任,并且让他们愿意为天机 7 买单,这才是中兴面临的最大挑战。

我个人是倾向于给中兴一个机会的。天机 7 确实展现了他们的诚意和实力,也看到了他们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如果他们能保持这种势头,持续打磨产品,并且在市场推广上更加给力,我相信这次,中兴手机是很有可能实现漂亮的“翻身”的。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者:kgb1059

链接:

中兴和华为同为世界500强企业,并且手机都是副业,为什么中兴手机没有华为的好?是不重视还是别的原因? - kgb1059 的回答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先,华为的手机早年是不如中兴的,不论出货量还是热卖的型号。

11年中兴手机出货量是华为的两倍多,智能手机出货量是华为的一倍半。中兴的Blade U880在10年到11年卖的非常之好,刚出来的时候Blade是安卓机中的性价比之王。

转折点在12年到13年这个时间段。

外部环境,以前中华酷联大客户合约机占了相当大的份额,营销上做的比较弱。13年移动决定减少4G合约机的数量和补贴,当时第一个悲剧的酷派。当时的华为对终端支持力度特别大,在市场营销不佳、坚持使用自家不靠谱的CPU、13年开始广铺实体店面耗资不小、分离出互联网品牌荣耀占用大量资本,等等等等……撑到以Mate、P6出来以后局面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中兴对此反应时拓展海外,尤其是北美,对国内市场重视不够;以机海战术狂出低端智能机。13年一年智能机出货量就4000w,但是利润率特低。呆滞物料、UI优化不够、品管失控,都是这一时期冒出来的。

内部环境,前面有人说余承东怎么样怎么样的,你们谁还记得何士友?

何士友打下今天中兴手机的基础,定制机模式是他开发出来的,今天中兴手机最大利润来源的北美市场,也是他当时开拓出来的。但在中兴内部斗争中,何是失败者。11年三季度到12年初中兴组织架构调整,手机体系原是自收自支半独立核算、自己掌控营销系统,高层防手机体系如防贼,百般忌惮之下被史总收了手机体系的钱和权,排挤了何。这个举措立即引起了手机体系内巨大的混乱,直到曾学忠上台后重新划分出终端事业部,才算告一段落。

此外,中兴的高层们还使出了釜底抽薪之计。为摆脱低端机的形象,搞出了子品牌Nubia,还定位成中高端。都知道nubia是中兴子品牌,谁又知道这个子品牌的运营不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而是属于中兴移动。中兴移动的股权结构又非常复杂,控股的是中兴通讯,大股东还有中兴发展和聚贤投资,后两家是什么情况中兴老员工都清楚。侯为贵的儿子又长期在中兴移动干一把手。这个就是中兴特色,牵涉到利用子公司,进行利益输送的问题……

因此,12~13年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对手机体系的支持是非常不够的。线上市场被努比亚人为瓜分;线下拓展,开实体店没钱,宣传广告也没钱,投资一个亿做营销居然能被公司作为大新闻;合约机前景又不佳。产品失去先机,且定位不明,典型就是星星1号和星星2号,对应本是华为P6/P7,然而……主打轻薄和高颜值的星星1号上市晚了,宣传不够,同等配置价格只要P6的六折依然卖的不好。到了星星2号,在双面玻璃、外观风格一致的情况下,非常莫名其妙的改为主打“语音手机”;屋漏偏逢连夜雨,制造质量又有问题,上市之初客退率奇高。这个型号总产量刚刚超过80k,真正卖出去的估计就呵呵呵了……

总之,内外因作用导致中兴手机错过了12~14年这一段,以后想在国内市场翻身,很难……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