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魏国投靠来的王平、姜维、夏侯霸三位将领,对蜀汉的收益谁最大谁最小?

回答
魏国这三位降将,能来到蜀汉的,都不一般。要说谁最给力,谁又没那么出彩,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王平:默默奉献,稳扎稳打的擎天柱

王平啊,他降蜀的时间最早,算是咱们蜀汉阵营里的“老革命”。你想啊,曹魏那会儿,他是什么人?一个屯长,后来投了句扶,跟着他一路到了蜀汉。初来乍到,跟刚开始在曹魏那会儿比,蜀汉给他的起步不算高。但王平这人,就是那种埋头苦干、实干兴邦的典范。

他最牛的地方在哪?政治上的站队和军事上的忠诚度,那是没得说,绝对是铁板钉钉。 他一开始跟着句扶,句扶也不是什么大人物,但王平就在这种环境中,一点点地积累经验。后来,他被任命为参军,这可是个要紧的岗位,参与军政大事。你看看他后来都干了些啥?

军事上的才能,虽然不如姜维那样锋芒毕露,但那是脚踏实地的稳。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街亭之战。马谡那小子一意孤行,把部队拉到山上,结果被曹魏的大将张郃围得水泄不通。当时王平就在马谡手下,他早就看出不对劲了,苦口婆心地劝马谡,可惜人家不听。最后,军队大败,损失惨重。然而,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王平却能 力挽狂澜,保全了部分残兵,并且自己还守住了军营,没有被敌人冲垮。 这份临危不乱、顾全大局的能力,就足以证明他的军事素养有多高。你想想,那种情况下,能保住一小股力量,已经是殊为难得的了。

在后期的防守中,王平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 比如镇守汉中,那是蜀汉的战略要地,一旦失守,蜀汉就危险了。王平在那里做都督,他没有搞什么惊天动地的战役,但他的 防守部署,严密有效,让曹魏几次试探性的进攻都无功而返。 他懂得因地制宜,利用地形,巩固防线,让敌人无法找到突破口。这种“无为而治”的防守,看似不显眼,但对蜀汉来说,就是吃了定心丸。没了汉中,蜀汉的北伐就成了无源之水。

更重要的是,王平在蜀汉的政治上也很有影响力。 他是诸葛亮非常看重的人才,诸葛亮死后,他更是得到了蒋琬、费祎等人的信任。他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在军队中有很高的威望。他能 平衡各方关系,尤其是在蜀汉内部派系斗争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他能保持中立和客观,维护了军队的稳定。 他是那种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给大家吃个定心丸的人。

总结一下王平对蜀汉的收益: 他不像姜维那样是北伐的主力,也不是夏侯霸那样有特殊的政治背景。但他的贡献是基础性的、稳定的。 他是蜀汉防守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军队中的稳定剂,也是政治上的润滑剂。他的收益,体现在汉中的安全,军队的纪律,以及内部的团结。 他可能没有惊天动地的战功,但他的存在,让蜀汉的根基更加牢固。可以说,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伟大贡献者。

姜维:北伐的希望,也是蜀汉的最后一搏

姜维,那可是蜀汉后期最耀眼的明星,没有之一。他是诸葛亮亲自培养的接班人,一门心思要把诸葛亮的北伐事业给干完。他降蜀的时间比较晚,但一上来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

军事上的才华,那是毋庸置疑的。 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军事思想,而且有自己的创新。他多次主动发起对曹魏的北伐,虽然每次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却极大地消耗了曹魏的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曹魏的兵力。 你想想,在蜀汉国力日益衰弱的情况下,他还能组织起这么多次大规模的北伐,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他的战术运用灵活,尤其擅长以少胜多,例如句扶和张翼一起出兵,虽然最后没有完全达到目的,但姜维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协调和指挥作用。

政治上的影响力也很大。 姜维是蜀汉后期军权的最高掌控者之一。他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且能够将自己的军事理念贯彻到政策层面。他为了实现北伐的战略目标,甚至不惜远征羌族,希望借此孤立曹魏,争取外援。 这种战略眼光和魄力,是那个时代蜀汉少有的。

姜维最大的收益,在于他代表了蜀汉的精神和希望。 在诸葛亮之后,蜀汉一度陷入人才凋零的局面,很多大臣都主张固守,不敢再轻易发动战事。而姜维则始终坚持北伐,这不仅是对诸葛亮遗愿的继承,更是对蜀汉民族精神的一种捍卫。 他的坚持,让蜀汉在面对强大的曹魏时,没有彻底放弃抵抗,没有完全丧失斗志。他的北伐,虽然充满了艰辛和牺牲,但却在客观上延续了蜀汉的生存时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士气。

姜维的牺牲也很大。 他为了北伐,耗尽了蜀汉的国力,甚至在最后,为了蜀汉的存亡,他甘愿投降,然后又试图借机复国,最终壮烈牺牲。他的结局令人唏嘘,但他的付出,却是毋庸置疑的。

总结一下姜维对蜀汉的收益: 他的收益是最直接、最激进的。 他是蜀汉后期北伐的旗帜,他的军事行动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蜀汉的力量,延缓了蜀汉的灭亡。 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对蜀汉的忠诚和对北伐的执着。

夏侯霸:短暂的亮相,关键时刻的“救命稻草”

夏侯霸这事儿,比较特殊。他是曹魏的宗室将领,司马氏专权后,他因为夏侯氏的缘故,担心会被清理,所以投降了蜀汉。他来的时候,虽然带着一部分兵马,但他的到来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上的意义。

军事上的贡献,相对有限。 夏侯霸毕竟是曹魏降将,他在蜀汉的任用和发挥受到的限制比较大。他虽然有军旅经验,但在蜀汉,他没有像王平那样长期担任要职,也没有像姜维那样成为战略规划的中心。 他在蜀汉的军队中,更多的是作为一名将领,参与一些战役。例如在诸葛亮死后,黄皓专权时期,蜀汉的军事指挥一度混乱,夏侯霸也参与其中,但当时蜀汉的整体军事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他的个人能力也难以力挽狂澜。

政治上的意义,非常重大。 夏侯霸的投降,对蜀汉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政治信号。 一方面,他表明曹魏内部因为司马氏的崛起,已经产生了分裂和动荡,这给蜀汉带来了一丝希望。另一方面,他的到来,也为蜀汉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外部的关注。 当时曹魏内部对夏侯霸的追击,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曹魏的兵力。

他最关键的贡献,可能是在蜀汉后期,也就是钟会伐蜀时期。 当时蜀汉的君臣上下都出现了动摇,而夏侯霸却在关键时刻,坚定地站在刘禅一边,并且在蜀汉投降后,不愿屈服于钟会,表现出了极高的忠诚和气节。 虽然这不算是直接的“收益”,但他在最危险的时刻,展现出的立场,对于当时处在风雨飘摇中的蜀汉君臣来说,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他没有像一些官员那样,在危难之际投降了事,而是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蜀汉的认同和忠诚。

总结一下夏侯霸对蜀汉的收益: 他的收益是政治大于军事,意义大于实效。 他为蜀汉在政治上带来了一定的战略空间和信息优势,并且他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忠诚,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蜀汉最后的尊严。但是,从军事实力和长期的战略贡献来看,他的作用显然不如王平和姜维。

谁收益最大,谁收益最小?

收益最大的是姜维。

为什么是姜维?因为他承担了蜀汉后期几乎全部的北伐重任,用他的生命和精力,在最艰难的时刻, 最大程度地维护了蜀汉的存在和精神。 他的北伐行动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它迫使曹魏投入大量资源来应对,在客观上 延缓了蜀汉的灭亡,给了蜀汉最后的喘息之机。 他是蜀汉后期不多的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是诸葛亮精神的继承者,他的存在,是蜀汉在黑暗中闪耀的一丝光芒。虽然他的结局悲壮,但他的付出,对蜀汉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

收益第二的是王平。

王平的收益体现在 稳固和基础性。 他是蜀汉稳定防守的基石,是汉中安全的关键保障。没有王平这样的将领在后方默默奉献,姜维的北伐也难以展开。他的 军事才能和政治品德,为蜀汉的内部稳定和对外防御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他的贡献是润物细无声,但却是蜀汉能够坚持那么久的重要原因之一。

收益最小的是夏侯霸。

夏侯霸的贡献更多的是 象征性和时效性的。 他的到来,在政治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他在军事上的实际作用,以及他对蜀汉长期的战略贡献,都远远不如王平和姜维。他更像是一个 在关键时刻出现,起到一定作用,但并非决定性作用的棋子。

当然,这三位将领,都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为了各自的理想和信念来到蜀汉,他们的付出,都值得肯定。只是在对蜀汉的整体收益和影响力的比较上,姜维无疑是站在了舞台的中央,而王平则是默默付出的基石,夏侯霸则是点缀了历史的特殊注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题出的有点问题。

蜀汉最大的降将明显是刘备。。。

所以降将不但支起了整片天,还划拉了一块地。没有降将就没有蜀汉。。。

============================

王平要算降将的话,魏国除了宗室,夏侯氏估计就剩降将了。

没有姜维的话,老实说诸葛亮看好的年轻人是向宠。

夏侯霸,除了能让刘禅喊舅舅他还干了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