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研究,但有可能会被忽悠瘸了。
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次,西方情报机构结结实实的被忽悠了一把,这就是:
028海岛级海鹰号导弹艇
《第二个春天》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由桑弧、王秀文联合执导,于洋、杨雅琴、井立民、张宪、高博、康泰、茂路、张瑜等领衔主演。该片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海军某支队政委冯涛被派往东港的一个造船厂任工委书记的故事。
影片1975年上映,片中出现了一艘装备6个导弹发射架的高速水翼导弹艇海鹰号。
这艘艇造型科幻,即便放到今天也不过时,比起当时海军主力——引进的021型(6621型)“黄蜂”级导弹艇,全封闭双管57mm炮、6联装新型反舰导弹和科幻的造型,直接震惊了整个西方海军界。
西方情报人员观看此片后,如获至宝,给该艇命名为028海岛型导弹艇,并根据影片推算出线图,并自作聪明地推算出技术参数,结结实实的被忽悠了一把。
1984年到1985年由意大利海军水文研究院编纂的《世界舰船年鉴》中的“中国海军现况”中就有028”海岛级”导弹艇(”海鹰”级)简介:中国最近服役的导弹快艇,配备有比现已过时的SS-N-2先进得多的反舰导弹,钢质船体,中部凹进,指挥台后有球型雷达,其后有一烟囱,电子设备似乎性能良好,1975年建造,满载300吨。
实际上,这只是影片的想象,海鹰号实际是由驻扎上海的护卫艇第21大队的62型护卫艇改装的道具艇。
甲板下六个圆形舷窗,很明显是62型护卫艇的。
至于类似于《X岛飞鹰》这样的抗X神剧,估计西方情报机构不至于弱到这种地步。
很多人低估了公开信息的价值。
95%的商业情报和80%以上的政治、军事情报,均可以从公开渠道的信息中整理推测获得。
同时低估了现有情报收集技术的发展。举例而言,一般来说5步就可以
1,通过爬虫可以收集指定网络信息。
2,通过OCR可以扫描识别平面媒体。
3,神经网络训练用于分析、收集图形照片和视频信息。
4,神经网络训练后的专家系统,在123中获得的大数据上操作、用于分类、概括、联动、标记信息形成拓扑图和真假百分比判断。
5,人工干预获得最终情报。
不仅仅是影视,军事论坛、杂志、自媒体等等都属于被采集信息的范围。
以上这套东西也被大公司用来发掘用户行为和用户信息用来。。盈利。
君不密则失其臣,臣不密则失其身。
所以,建议所有关注我的人都学习一下战略忽悠学。
忽悠之大者,为国为民。
别说拍电影的了。
我军军火仓库的管理人员,不知道自己看守的是啥。
最骚的是我军居然有办法搞的通讯兵不知道自己收发的是啥。
“间谍”是不会研究军事题材影视作品的。
因为间谍是通过策反和招募外国线人来搜集情报的。
至于不使用秘密手段,而是以研究公开信息为手段的,则叫做公开渠道情报(OSINT----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至于情报机关里负责搜集公开渠道情报的工作人员,他们不能被称为“间谍”。
包括通过技术手段(信号情报)来搜集情报的人员也是一样,也不算是“间谍”。
情报机关里负责情报整理、分析、分发的工作人员也是一样,不能算是“间谍”。
只有通过秘密人力手段来搜集情报的才叫间谍,而人力情报也就是俗称的“谍报”。
就算把你说的“间谍”换成你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情报机关,答案也是否定的。
你看看这段话里的最后一句:
连外国正规的公开资料上的内容都不可全信呢,别说影视作品里虚构的东西了。
即使是情报机关里的公开渠道情报搜集人员也没那么闲,会去看影视作品来搜集情报。
那些段子当个乐子听听得了,话说“意大利海军水文研究院”算是哪门子的“西方情报机构”?
一个负责出版航海文献的学术单位而已,把一个没水平的小编说成是外国间谍也是醉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