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外国没有这么深远文化,那他们语文学什么?

回答


关于“外国没有这么深远文化”的说法存在一定的误解。实际上,每个文明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深度与历史积淀,只是表现形式和发展路径不同而已。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中外语文教育的差异及背后的文化逻辑:



一、对"文化深度"的认知偏差
1. 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独特性
西方文明以古希腊罗马传统为根基(如柏拉图哲学、荷马史诗),伊斯兰世界在中世纪拥有《一千零一夜》等文学遗产,印度的梵文经典(如《摩诃婆罗多》)和非洲的口述史诗(如《松迪亚塔》)同样具有深厚文化积淀。
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在于其连续性:从甲骨文到《诗经》,从汉赋唐诗到宋明理学,形成了完整的文字记录与思想体系。

2. 文化深度的衡量标准不同
东方更强调"传承"(如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被视作文明根基),而西方重视"理性思辨"(如苏格拉底对话法、笛卡尔哲学)。两者并非优劣之分,而是价值取向差异。



二、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与内容差异
1. 中国语文教育的特点
经典文本的深度研读
学生需背诵《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通过《古文观止》学习文言文技巧,培养"以经世致用为本"的思维模式。
文学与道德教化结合
李白杜甫诗歌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承载着"诗言志""文以载道"的理念。书法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修身养性的方式。
语言形式的独特性
汉字的六书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等)要求学生理解字源与结构,如"明"由日月组成,体现古人对自然的认知。

2. 西方语文教育的特点
文学与批判性思维并重
英美国家的课程涵盖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等经典,强调文本分析、主题阐释和逻辑推理。例如,《麦克白》被用来探讨"野心与罪恶"的哲学命题。
语言结构的系统性训练
英语学习注重语法体系(如时态、从句),通过《莎士比亚全集》或《傲慢与偏见》等文本,培养对复杂句子结构的理解能力。
跨文化视角
现代西方语文教育常引入多元文化内容,如非洲口述文学、拉美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反映全球化的文化交融。



三、语言与文化的互动逻辑
1. 文字系统的差异影响教育方式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需通过"读写结合"培养语感。例如,学习《岳阳楼记》时,学生不仅分析文章结构,还需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儒家情怀。
英文等拼音文字则侧重"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如通过朗读《哈姆雷特》独白体会人物心理,或通过写作练习掌握议论文逻辑。

2. 文化载体的不同形态
中国语文教育中,《诗经》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古代社会礼仪、农耕文化的记录;而西方的《伊利亚特》既是史诗,也是古希腊英雄主义精神的体现。
现代化进程中,西方更注重"实用性语言能力"(如商务英语、科技写作),而中国语文教育仍保留着"文以载道"的传统。



四、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融合
1. 跨文化比较的兴起
如美国哈佛大学的《世界文学》课程,将《诗经》与荷马史诗并列研究;日本京都大学的中文系不仅教授《论语》,也分析《红楼梦》中的叙事技巧。

2. 技术对语文教育的影响
电子书、在线词典(如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使西方学生更易获取多语种资源,而中国通过"汉字五千年"等数字项目,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



五、结论:文化深度的多元表达
不存在绝对的"深远性",而是不同文明对语言与文化的独特诠释。
中国语文教育注重"以文会友""以史为鉴";西方则强调"思辨力""批判精神"。
在全球化语境下,两者都在通过语文教育传递核心价值观:中国重视文化传承与道德修养,西方侧重理性思维与个体表达。

最终理解:外国并非没有深远文化,而是其文化深度以不同形式呈现。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语言能力、文化认同与思维方式,而非简单比较"深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不管编了多少次永远保留着伊索寓言的《乌鸦喝水》。

作者标注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寓言家伊索。

国内小学语文都没学好的人,为何要关心国外学什么呢。

user avatar

那我来答一下俄罗斯和德国学什么好了。

先说俄罗斯

俄罗斯的语文其实是分成两门课的,分别是俄语(Русский язык)和文学(Литература)。

俄语课主要是讲语法和正字法的,主要涉及词的分类、格的概念、动词的变位与非谓语形式等等(语法),以及由于元音弱化、清浊音同化等原因产生的同音异形词的写法,辅音字母的单写抑或双写,标点符号的使用(正字法)等等等等。俄语课不是题主想问的,所以就说这么多。

所以重点说说文学课。

首先说明一下俄罗斯的学制:1-4年级是小学(初等公共教育,начальное общее образование),5-9年级是初中(基础公共教育,основное общее образование)。10-11年级是高中(中等(完全)公共教育,среднее (полное) общее образование)。

俄语(以及数学)课是全程必修的,而文学课在1-9年级是必修的。在最后一年,也就是十一年级,文学、物理、化学等科目会分成基础(базовый)和专业(профильный)级别,学生需要选择一部分科目学习专业级别,而其余科目基础级别即可。11年级结束的时候考高考(统一国家考试,ЕГЭ)拿中学毕业证,并申请大学。

笔者手头有1-10年级的文学课本,所以基于此来答题。教材的版本是三家主要教材出版社之一的教育出版社(Просвещение)2012年出版的,俄联邦教育部推荐的,基于联邦国家教育标准(ФГОС)的1-4年级《文学阅读》和5-10年级《文学》教材。

那么具体学些什么呢?

一二年级主要是俄罗斯的郑渊洁(托克马科娃 Токмакова、加马兹科娃 Гамазкова、扎霍德尔 Заходер等人)们的童话。俄罗斯人耳熟能详的童话形象在一二年级课本里纷纷与小学生们见面了:雪姑娘(Снегурочка)、阿廖努什卡小姐姐和伊万努什卡小弟弟(Сестрица Алёнушка и братишка Иванушка)、艾博利特医生(Доктор Айболит)、《兔子哪里逃》里的兔子(Ну погоди!)等等。然后就是要讲礼貌、要爱读书这些,还有就是诗歌的韵律这种内容。全世界这一块儿都差不多,就不多说了。

在二年级上册,开始出现了最初一些著名的俄罗斯文学家的作品:《第三单元 热爱自然——俄罗斯之秋》里选取了丘特切夫、费特、阿·托尔斯泰、叶赛宁关于秋天的诗。《第四单元 俄罗斯作家》里面选入了普希金和列夫·托尔斯泰的诗,以及克雷洛夫的童话。这里也出现了俄罗斯小学生要背的第一首诗了!——普希金的童话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的著名选段《海湾里有棵绿橡树》(У лукоморья дуб зелёный)。

三四年级有更多著名作家加入到课本当中来,同时开始出现外国文学。

三四年级的教材的最开始几个单元都是古俄罗斯文学,以及俄罗斯民歌。例如四年级的第一课就是翻译成现代俄语的古罗斯第一部编年史《往年纪事》(Повесть временных лет,古俄语:Повѣсть времѧньныхъ лѣтъ)中,关于公元907年基辅罗斯大公奥列格远征希腊的选段。

然后是各种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作者或明或不明的俄罗斯民歌(народные песни)、童话、传说(былина)。接下来主体部分就是诗歌、诗歌、诗歌了——丘特切夫、费特、苏里科夫(Суриков, Иван Захарович)、普希金、克雷洛夫、莱蒙托夫、托尔斯泰、涅克拉索夫、巴尔蒙特(Бальмонт, Константин Дмитриевич)、布宁、布洛克、叶赛宁、高尔基、帕乌斯托夫斯基等依次出场,以作家为单位一个个地呈现。主要选取的是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以及童话。

也开始介绍学习诗歌的方法。下图里面,三年级教材正在介绍,什么是诗歌的意象,意象和象征的关系是什么——是不是熟悉的语文高考题的感觉?十一年级毕业的俄罗斯高考(ЕГЭ)也一样要考这玩意。顺便一提,后面说德国语文课的时候,会发现德国也不例外。

当然第二册就又轻松一些——又是一堆儿童文学作家的诗歌了。外国文学里有外国的童话。

接下来,五年级。进入初中了,文学课也变得更难了。一直到十年级,教材都一直保持下面所说的模式了。

一上来五年级的第一单元是俄罗斯口述文学,以及更长的民间传说和童话。然后是《古史纪年》、《伊戈尔远征记》(Слово о Полку Игореве)这些古俄语史书里的更长的选段。之后的作品也不只是诗歌了。屠格涅夫的《木木》(Муму),契诃夫的《外科医生》(Хирургия)。就算诗也明显变长了,像莱蒙托夫的《博罗季诺》(Бородино)——98句的诗歌,和前面的十几句的完全不是一个量级。题材也更加多样,不限于童话和自然了,涉及到了更加复杂的主题,例如有关于卫国战争的,特瓦尔多夫斯基(А.Т. Твардовский)的《坦克兵的故事》(Рассказ танкиста)。

事实上,按照联邦国家教育标准下的文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五年级到十年级的课程都划分为八个单元:1)俄罗斯口述文学与传统文学;2)古俄罗斯文学;3)18世纪俄罗斯文学;4)19世纪俄罗斯文学;5)20世纪俄罗斯文学;6)俄罗斯各民族文学;7)外国文学;8)文学总论。

最难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其实并不是背下一首首的诗,而是文学总论。其实如果读者注意到了笔者刚刚提到的,俄罗斯教材是以作者为单位组织课文的话,便不难猜到下面这一点:学生是要背下每一位作者的生平的!

此外,还需要记住的是,各个流派的特征是什么,不同的表达手段在文本中是怎么体现的,什么是单韵双韵,什么是借喻隐喻意象,等等等等。要知道,文学高考的题型,就是给出两篇文章,然后要考生就其写一篇分析文,里面需要提到作者的创作时期及其风格在文中的体现,所用到的表达手段等等。

不过鉴于题主对文学术语恐怕兴趣索然,而对里面选的课文更感兴趣,看了一下如果按照上面的写法来详细描述每一册书的话,这个答案恐怕写大半个月都写不完,那我就仅仅按照目录列一下每个年级教材里面附了传记的作者,以及里面我认得出来的作品吧。

注意:我列出来的所有这些作家的小传全部都是要了解,不少甚至是要背的!

五年级

口述文学、民间传说、故事:如《青蛙公主》、《鹤与鹭》、《士兵的大衣》等

古俄罗斯文学,如《古史纪年》选段等。

罗蒙诺索夫、克雷洛夫的寓言、茹科夫斯基《睡公主》、普希金《给奶娘》、《死公主和七个勇士》、安东尼·波戈列利斯基、莱蒙托夫《博罗季诺》、果戈里、涅克拉索夫、屠格涅夫《木木》、费特、托尔斯泰《高加索的俘虏》、契诃夫《外科医生》、丘特切夫、普列谢耶夫、尼基京、迈科夫、苏尔科夫、布宁、柯罗连科、叶赛宁《我离开了可爱的故乡》等、巴若夫、帕乌斯托夫斯基、马尔沙克、普拉托诺夫、维·彼·阿斯塔菲耶夫《瓦休特金湖》等、特瓦尔多夫斯基、康斯坦丁·西蒙诺夫、萨沙·乔尔内、尤里·切尔萨诺维奇·金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斯《Heather Ale》、笛福《鲁滨逊漂流记》、安徒生《冰雪女王》、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选段、杰克·伦敦《基什的故事》 (Story of Keesh)等。

六年级

民歌、谚语、俗语

古俄文学:《古史纪年》

德米特里耶夫、克雷洛夫《驴子与夜莺》等、普希金《冬晨》等、莱蒙托夫、屠格涅夫、丘特切夫、费特、涅克拉索夫、列斯科夫、契诃夫《胖子与瘦子》等、巴拉腾斯基、波隆斯基、阿·托尔斯泰、库普林、格林、普拉托诺夫、康斯坦丁·西蒙诺夫《阿廖沙,你可记得斯摩棱斯克一带的道路……》等、萨莫伊洛夫、阿斯塔费耶夫、拉斯普京、舒什金、伊斯坎德尔、勃洛克、叶塞宁、阿赫马托娃、鲁布佐夫、涂凯(鞑靼语作家)、库利耶夫(巴尔卡尔语作家)

古希腊神话、阿里翁传说、荷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塞万提斯、席勒、普罗斯佩·梅里美、圣埃克絮佩里《小王子》选段。

七年级

民间口头创作:《彼得与木匠》、《伏尔加与米库拉·谢良诺维奇》、卡累利阿-芬兰史诗《卡勒瓦拉》、《罗兰之歌》等。谚语与俗语。

古俄文学:《古史纪年》选段、《莫诺马赫手稿》、《穆罗姆的彼得与费芙罗尼娅的故事》

罗蒙诺索夫、杰尔查文、普希金《智者奥列格之歌》等、莱蒙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猎人笔记》选段《孤狼》等、涅克拉索夫《俄罗斯妇女》等、阿·托尔斯泰、萨尔特科夫-谢德林、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变色龙》等、茹科夫斯基、布宁、高尔基《童年》选段、《伊则吉尔老婆子》选段等、列·尼·安德烈耶夫、马雅可夫斯基、普拉托诺夫、帕斯捷尔纳克《七月》等、特瓦尔多夫斯基《瓦西里·焦尔金》选段、费·阿·阿布拉莫夫、叶·伊·诺索夫、尤·帕·卡扎科夫、德·谢·利哈乔夫、米哈伊尔·左琴科、瓦·雅·布留索夫、费奥多尔·索洛古布、叶赛宁、扎博洛茨基、鲁布佐夫、茵娜·霍夫、布拉特·奥库扎瓦、亚历山大·维尔京斯基、甘姆萨托夫(达吉斯坦语作家)

罗伯特·彭斯、拜伦、和歌集(松尾芭蕉、小林一茶)、欧亨利、雷·布雷德伯里

八年级

俄罗斯民歌:普加乔夫起义相关

古俄语文学:《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传》(13世纪)

杰尼斯·冯维辛、克雷洛夫寓言、雷列耶夫、普希金《大尉的女儿》、《十月十九日》、《乌云》、《致**》(《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等、莱蒙托夫、果戈里《钦差大臣》等、萨尔特科夫-谢德林、列斯科夫、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布宁《高加索》等、库普林、勃洛克、叶赛宁、施梅列夫、奥索尔金、左先科、特瓦尔多夫斯基《瓦西里·焦尔金》一章、普拉托诺夫、伊萨科夫斯基《喀秋莎》、《敌人烧毁田舍村庄》、奥库扎瓦《步兵之歌》、《我们需要一场胜利》、奥沙宁《哎,道路……》、法季扬诺夫《夜莺/春天来到了我们的战场》、阿斯塔菲耶夫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幕、《十四行诗》、莫里哀《贵人迷》(节选)、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选、沃尔特·司各特《艾凡霍》(Ivanhoe)。

九年级

古俄罗斯文学:伊戈尔远征记

罗蒙诺索夫、杰尔查文、拉季舍夫、卡拉姆津、茹科夫斯基、格里博耶多夫《聪明误》、普希金《致恰达耶夫》、《致大海》、《先知》、《箭毒木》、《夜雾笼罩在格鲁吉亚山岗》、《我曾经爱过您,这爱情,也许……》等、莱蒙托夫《帆》、《诗人之死》、《先知》、《祖国》、《我这样热爱着的并不是你》、《寂寞又忧愁》、《不,我不是拜伦,我是另一个人》、《我们分离了,但你的肖像》、《当代英雄》节选等、果戈里《死魂灵》节选等、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节选、阿·奥斯特洛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苦恼》、布宁、勃洛克、叶赛宁《你多美,罗斯,我亲爱的俄罗斯……》等、马雅可夫斯基、布尔加科夫、茨维塔耶娃、阿赫马托娃、扎博洛茨基、肖洛霍夫《一个人的命运》删节等、帕斯捷尔纳克、特瓦尔多夫斯基、索尔仁尼琴、马图索夫斯基《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万申金《我爱你,生活》等。

卡图卢斯、贺拉斯《我立了一座纪念碑》、但丁、莎士比亚、歌德。

十年级十一年级教材里面基本上没有课文了,全部是大量的文学史、作家研究简介、文学流派说明等的内容。

注意到这里面许多有名的俄罗斯作品并没有被列入。这些作品要么是在教辅和课后作业里面(如契诃夫《凡卡》在四年级练习册里),要么是属于俄联邦教育部公布的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当中。

俄罗斯的情况是这个样子的。要是觉得文化不够深远的话……反正准备高考要背的东西一点也不少。

再说德国

我的德国教材电子版都已经到期失效了,手头只有一本Cornelsen出版社的黑森州适用的五年级德语教材。所以干脆以手边的这本杜登(Duden)出版社的巴伐利亚州适用的高考德语辅导手册来说明德国的语文学些什么。

首先还是说明一下德国的学制和高考模式。

德国的学制是1-4年级为小学(Grundschule),四年级毕业时分流,成绩最好的进文理中学(Gymnasium),成绩一般的进实科中学(Realschule),成绩最差的进职业预科(Hauptschule)。实科中学Realschule的学生成绩最好的有机会之后转到文理中学Gymnasium来。只有Gymnasium的学生可以参加高考(Abitur),从而申请大学(Uni),而实科中学的通常是拿实科中学毕业证(Realschulabschluss)并申请高等专科学校(Fachhochschule FH,现在中国国内招生的时候翻译成应用技术学校),职业预科的学生则申请职业学院,如下图所示(注:虽然目前似乎对Realschule在放Abitur的口子):

既然说到德国高考(Abitur),我们当然说的是最好的那部分学生。所以他们的历程是:1-4年级小学(Grundschule)、5-10年级(一些州5-9年级)初中(文理中学初级阶段,Gymnasium Unterstufe)、11-13年级(一些联邦州10-12年级)高中(文理中学高级阶段,Gymnasium Oberstufe)。

高考由各州教育部门分别命题,德语科(Deutsch)在各州的高考中都是必考科目。考试的主要题型包括:阐释一段文学文本(Interpretation literarischer Texte)、分析一段实用文本(Analyse pragmatischer Texte)、讨论一段文学文本(Erörterung literarischer Texte)、讨论一段实用文本(Erörterung pragmatischer Texte),或是基于一段说明或议论文的基于材料写作(Materialgestütztes Verfassen informierender und argumentierender Texte)。

为此,这本备考手册里面一共有8章,分别是:

第一章:语言与言语,包括语言的概念、语系的定义、索绪尔和Ogden的语言模型、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萨丕尔-沃尔夫假说、Karl Bühler的Organon语言模型、Paul Watzlawick的交往规则等。

第二章:语言的演变。包括古德语、中古德语、现代德语,现代德语的发展趋势,语言的变体(口语、方言、社会阶层方言、专业语言等)、德语各方言、德语的同言线-方言分界线(Benrath线(maken-machen)、Speyerer线(Apfel-Appel))等。

第三章:德语文学的时代划分。题主最关注的点。后面再说。

第四章:文学体裁。叙事诗、史诗、戏剧。诗歌的用韵、抑扬格、挽歌、颂歌、商籁、民歌、譬喻、五幕剧、喜剧、悲剧、现代喜剧等等。

第五章:文学文本阐释。文本、文本分析、阐释、阐释方法、文本的预处理、阐释的构造、分析的方面(题目、内容、体裁、韵律、语言构造、意象、叙述方式、人物、时间、空间、舞台构造、戏剧形式、独白/对白、人物、语言、冲突等)、对比阐释手段。

第六章:应用文本分析。应用文本构造、应用文本分析、演讲分析。

第七章:讨论。讨论与论证、基于文本的讨论、自由讨论。

第八章:其他写作形式。创意写作、基于材料支撑的写作。

整个思维导图如下。

题主既然谈到“深远文化”,显然是要和德国的文学史作对比。因此第三章我们单独拿到这里来说。

学德国文学总是要从罗马文学开始的。不过罗马文学在高考中不放在德语科里考,而是放在拉丁语科(一门选考的外语科目)里考。所以我们姑且把罗马文学放到一边。

那德语文学就可以从公元750-1050年的古高地德语文学开始起算。当时的文学主要是拉丁语文本的翻译以及一些民歌。

第一个需要学生了解作者的德国文学阶段是罗马贵族阶段,学生需要了解H. von Aue, W. von Eschenbach, G. von Straßburg等人的ParzivalTristan und Isold等作品。此外还有中世纪的宫廷抒情诗(Minnesang)。当然不能忘记著名的《尼伯龙根之歌》(Nibelungenlied)。接着是文艺复兴时期,在德国以Johannes von Tepl的Der Ackermann aus Böhmen为开始的标志。然后是巴洛克时期,这一时期要重点掌握的是诗歌,特别是抒情诗。

从启蒙运动开始,要背的就数不胜数了。康德写了什么?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有什么特点?(启蒙和社会批判性,lehrhafter und sozialkritischer Charakter)理性和感性的冲突在这一时期的诗作中怎样表现?

然后就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家莱辛了,以及与之相对的C.F.Gellert。悲喜剧界线(Ständeklausel)被戈茨舍德打破,小说与诗歌的发展。

受到卢梭等人的影响,开始了狂飙突进运动(Sturm und Drang),又有了魏玛古典文学(Weimarer Klassik)。现在,德国有了Jakob Lenz,有了席勒,有了歌德。这几位作家的背景、生平,《少年维特之烦恼》对于个人、对于天性与爱的探讨意味着什么,要想考试拿高分,一个一个去厘清吧。对了,稍微外围一点的作家,如H. von Kleist, F. Hölderlin,也没有说考试不考呢。

与魏玛同时,耶拿也诞生了浪漫主义运动。此外,妇女也登上了文学的舞台。思念、徘徊、天性、爱、黑暗势力、中世纪——这些都成为了诗歌里的重要意象。每一个意象意味着什么,这可绝不能答不上来。此外,民歌也迅速发展,格林兄弟整理出了童话集。

接着又是一个重要运动——青年德意志运动(Junges Deutschland),以及三月前文学(Vormärz)和比德迈尔作家(Biedermeier)。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的压迫政策与文学的互动,政治叙事诗——又一个重点!不仅是海涅1844年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或是《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今日的德国国歌,H. von Fallersleben的《德意志之歌》也诞生在这一时期。G. Büchner, J. Gotthelf, A. von Droste-Hülshoff, A. Stifter等作家也一样别忘记。

然后是现实主义时期、自然主义时代、表现主义时代,有T. Fontane, G. Keller, Th. Storm, G. Hauptmann, H. Hofmannsthal, R.M. 雷马克, Heinrich Mann, Thomas Mann, F. Wedekind,还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无产阶级工人文学……(上面提到的所有人名全部是重点)。

然后是去年的考试题——卡夫卡!假如我没记错,2019年就有考到表现主义在《变形记》的体现。还有Hermann Hesse、Kurt Tucholsky,还有布莱希特的戏剧。

接下来的国社时代、民德时代、联邦德国至1990年时代和现代作家,以及奥地利、瑞士的作家……我不打算再继续一一列举了。内容实话说还不少呢,又常考。德国高考的规律假如我观察的没错的话,似乎是越现代反而越常考。

要是觉得文化不够深远的话……反正准备高考要背的东西照样也够题主喝一壶的。

所以,哪国的语文难道还会觉得东西少不够教?

user avatar

约旦的阿语文学说下我方情况~

这么说吧,研究生期间有个考试,涉及的内容就有语法学,词法学,韵律学,修辞学,词汇学,然后一些古代现代的文学【常识】,让你结合诗歌语境填词儿等等等。

(非要分一下就这样,实体就是一锅炖纯属freestyle,看天吧)

语法学来说,研究生就有俩课:语法学家和语法学派/语法学理论,都还是简化后的产物,但是依然头秃。

这边本科课程就是:书刊阅读类,语法词法韵律修辞1234,再到三四年级的贾希利叶,伍麦叶,安达卢西亚,阿拔斯,阿尤布等时期的诗歌,散文(演讲),到当代诗歌,戏剧,小说等。

类比一下就是从唐宋元明清的诗歌小说戏曲艺术……晦涩的文言文那种……到鲁迅等当代文学鉴赏……

我也希望现状是如你所说的鉴赏一下现代文就够了,毕竟想当年我只是想混个书单看看……然后被强塞了不少古代文学/语法学内容,有点太阳狗。

user avatar

我寻思,咱们现在也不是清末闭关锁国那会儿了,咋还有人天朝上国鄙夷四方呢~

这外国又不是孙猴子从石头缝儿里蹦的,人家也是基于自己悠久的历史传承,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怎么我们的历史是历史,我们的文学是文学,人家的历史,人家的文学名著,就不配进课堂么?

再说了,咱们现在初高中不是还开世界史么?难道课上没学过?

就算不开,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该知道吧,什么叫【之一】?就是除了咱们还有别家,咱们不是独一份儿的。

这四个文明古国之外还有个古希腊古罗马这等不配做文明古国的小矬子,你学的那套“英语字母”,哦不,汉语拼音,就是这些小矬子开发的文字~估摸着也得有个两千年了吧~

你脚着他们学点儿啥好呢?

哦,题主,咱们确实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咱们普通人真的没有蹭到老祖宗的裤腿儿,千万别以为我们上了两节文言文就完成了传承历史的光荣使命。

基础教育阶段讲授的的古代的玩意儿都是少儿版,用最简单的方式呈现给一群小鬼头,免得他们学不会。

不信,整两片儿甲骨释读一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