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战争中,是如何让士兵做到绝对服从命令的?

回答
在战争的极端环境下,让士兵做到绝对服从命令,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心理、组织、纪律、教育、文化以及生理等多个维度。这并非简单的一蹴而就,而是通过长期塑造和持续强化来实现的。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关键的方面:

一、思想和心理层面的塑造

1. 灌输明确的战争目标和价值观:
“我们为什么而战?” 这是核心问题。通过宣传、教育和历史叙事,向士兵灌输他们所 defending 的是正义的事业、国家、民族、家庭、自由、民主等崇高价值。这能产生强大的内心驱动力,让他们相信自己的牺牲是值得的。
敌人妖魔化和去人性化: 为了让士兵能够毫不犹豫地对抗甚至杀死敌人,往往会通过宣传将敌人描绘成邪恶的、非人道的、对自身构成严重威胁的存在。这能够削弱士兵对敌人的同情心和道德顾虑。
集体主义和荣誉感: 强调“集体”的力量和重要性,个人的命运与集体的荣辱紧密相连。士兵被教导要为团队、为战友而战,维护部队的荣誉,避免成为“叛徒”或“懦夫”。

2. 强化个人与集体的联系:
战友情(Buddy System): 在训练和作战中,将士兵配对或组成小团队,互相依赖、互相保护。这种深厚的情感联系会让他们不愿意让战友失望或置战友于危险之中,从而促使他们服从命令以保护团队。
归属感: 成为军队的一员,穿上军装,意味着获得了新的身份和归属感。军队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等级体系和共同目标,满足了人类对组织和认同的需求。

3. 利用从众心理和社会压力:
群体规范的形成: 在军队这种高度集中的环境中,少数人的行为会很快被多数人接受和模仿。当绝大多数士兵都表现出服从时,不服从的行为会显得格格不入,并可能面临来自战友的压力。
监督和告密文化: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鼓励士兵互相监督。虽然听起来残酷,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文化能够有效地防止违抗命令的行为。

二、组织和纪律层面的强化

1. 严明的军纪和惩罚机制:
明确的规章制度: 军队拥有详细而严格的纪律条令,规定了士兵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准则。
严厉的惩罚措施: 对于违抗命令、临阵脱逃、扰乱军心等行为,有明确且严厉的惩罚措施,从禁闭、降级、开除军籍到战争法庭审判、死刑。这种对违抗行为的恐惧是促使服从的重要因素。
“榜样”与“反面教材”: 通过公开表彰遵守纪律、英勇作战的士兵,同时公开惩处违抗命令的士兵,形成鲜明的对比,强化了纪律的严肃性。

2. 高效的指挥体系和层级结构:
明确的指挥链: 命令从最高统帅层层下达,每一级指挥官都只对上一级负责,并对下一级拥有绝对指挥权。这种清晰的链条保证了命令能够快速有效地传递和执行。
权威的塑造: 指挥官的权威是通过其职位、经验、能力和军衔来确立的。士兵被教导要尊重和服从指挥官的命令,因为他们被认为是比士兵更了解战局、更有经验的决策者。

3. 训练中的磨练和服从性培养:
高强度、高压力的训练: 通过反复的体能、技能和战术训练,在模拟的极端环境下让士兵习惯于在高压下做出反应,并将服从命令变成一种条件反射。
剥夺个人自主权: 在训练中,士兵的日常生活被严格管理,个人自由受到极大限制。这有助于削弱其独立思考和反抗的意愿,使其更习惯于听从指令。
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 训练中会模拟各种战场上的心理压力,如恐惧、疲劳、孤独、生离死别等,帮助士兵逐渐适应并克服这些负面情绪,从而在真实战场上仍能保持一定的行动能力。

三、文化和传统的影响

1. 军事文化的传承:
尊重权威的文化: 许多国家军队都建立在尊重长辈、尊重权威的文化基础之上。这种文化传统在军队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军人天职”的观念: 军队的使命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天职,士兵的职责就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即使这意味着牺牲。
历史上的英雄榜样: 通过讲述历史上伟大军事家和士兵的故事,塑造了理想化的军人形象,激励后代士兵效仿。

2. 入伍仪式和象征:
宣誓仪式: 在入伍时进行的庄严宣誓,是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军队纪律的承诺,具有强大的心理约束力。
军装和军旗: 军装和军旗是军队的象征,它们代表着国家和荣誉,能够唤起士兵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促使他们为了这些象征而战。

四、生理和环境因素

1. 生理和心理的极限: 在战场上,极度的恐惧、疲劳、饥渴、缺氧等生理和心理压力,会使个体在一定程度上丧失自主思考能力,更倾向于遵从外界指令来减轻认知负荷和缓解焦虑。
2. 环境的隔离: 战争环境将士兵与外部社会隔离开来,让他们更依赖军队内部的体系和信息来源,削弱了外部社会观念对他们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

“绝对服从”并非没有界限: 尽管追求绝对服从,但军队也需要士兵具备一定的主动性和判断力。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如命令明显是自杀性的、违反国际法等),士兵可能面临道德困境。现代军队也开始强调“负责任的服从”和“战场自主性”。
不同军队的侧重点不同: 不同国家、不同军事传统、不同兵种的军队在塑造士兵服从性方面,其侧重点和具体方法可能有所不同。
这并非鼓励残酷或不道德的行为: 上述描述是为了解释在战争环境下如何实现高程度的服从,并不代表这种机制是完全积极或没有负面影响的。

总而言之,让士兵做到绝对服从命令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过程,它通过思想灌输、严密组织、铁血纪律、文化塑造和生理心理调适等多种手段,共同作用于个体,使其在战场上能够超越个人意志,坚决执行指挥官的命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战前动员,你面无表情。

你早就受够了军营艰苦的训练生活,也不信那些老掉牙的政治教育

看着其他人被洗脑一样的群情激奋,你甚至想笑


你的班长是个脾气火爆的山东大汉,对班里人的训练成绩近乎苛责。

你的四百米障碍不是强项,他曾让你连续翻过一百次高墙,手腕疼了一周。


你的同年兵是个老烟枪,没事就喜欢蹭你的烟抽。

他抽完烟以后从不刷牙,而且还偏偏要凑到你的面前和你尬聊。


你的上铺是一个新兵蛋子,来自边远的山区。

他傻头傻脑的,总是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就会重复一句"是是是"


还有你隔壁班的混蛋。自从上次和他打了一架,他便有意无意的找你的茬。

无论做什么他都要显示比你强,就连拔个草都要和你一决高下。


终于打仗了,你觉得一切都要解脱了。

战争总是要死人的。

是那个脾气臭臭的班长,是那个爱占小便宜的同年兵,还是隔壁班那个死对头?

你甚至有一点期待了。


你走上战场了,听着枪炮在耳边呼啸而过。

你来不及思考,就看见身边的战友一个又一个倒下。

到处都是火,到处都是血,到处都是人体的残肢。


你的班长倒在了离你一米的地方,死前把他孩子的照片塞给了你。

你的同年兵被机枪打成了两截,他的身子你怎么也拼不到一起。

隔壁班那个混蛋为了掩护你自己扛着炸药包冲了上去,你眼睁睁的看着他变成一片血雾。

那个新兵蛋子被子弹打在腹部,一个劲对你嘟囔着"班长,我好疼"


这一切都和你预期的不太一样。

你想起了那个若干年前的某个夜晚,那时候还没有战争,没有死人,甚至没有禁酒令。

你们全班聚在一起,大瓶大瓶的喝酒。

后来你们都醉了,说了许多肝胆相照的话。


你想起那个假期里空无一人的障碍场,班长一次又一次的为你做着讲解和动作示范。

看着三十多岁的老班长在烈日下汗流浃背,你第一次在心里暗暗怨恨自己的不争气。


你想起那个荒无人烟的哨所,你和那个新兵一起站岗。他红着脸给你讲了自己暗恋的女孩,他生怕配不上她,小心翼翼而又朝思暮想。

你看着身边这个年轻的脸庞,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变了,一切都变了。

因为这场战争,一切都回不去了。

疯了,都疯了。

你的脑子里只有两个字,

杀人。

你不会再畏惧死亡,也不会再害怕伤痛。

你的脑子里只有两个字,

杀人。

user avatar

翻了一下,都很长相信大家基本没耐心看完。我试着给你一些简短的答案。

1.从制度上讲,战场上,从古到今士兵抗命(一些特殊叛国命令除外)长官可以当即执行战场纪律。击毙(全世界一样不管哪国军队,神奇的是连雇佣兵此纪律都基本一样)。

2.如果是布置任务时,指挥官下命令,某军官拒不执行,下了枪关小黑屋战斗结束后如果军官放弃你,很简单直接绑送军事法院或私刑解决。哪现在的法律举例战场抗命一般十年,无期和死刑。军事法院非常铁,一旦宣判就是终审没有上诉可能。也不存在减刑。

从心理上。

1,从进入部队(军队)第一天开始就每天都沉浸在,荣誉感,责任感,和集体感,详情参考士兵突击。士兵把这三感当做生命,这三感如果不强会被投以鄙视的目光鄙视到你抬不起头。这也是战场上长官枪击杀害群之马会有人求情但不会有人阻止的原因,因为大家都知道害群之马应该杀。不服从命令就是三条齐犯。

2,集体心理压力。你很明白你战场抗命天天和你一起训练的情深义重的像家人一样的战友可能会死。或者被你连累的抬不起头。你一个人抗命你的连队可能会被叫逃兵连,你的那个强烈的环境下你的战友都恨不得杀了你。并且这一仗输了上面会反思原因,但是基层部队里你就是主要原因,因为你影响了士气。动摇了军心。

3,责任感,作战时长官一般不会直接下那种你你你去送人头的任务,而是下一个具体的任务比如坚守某某某高地多久,多久时间里抢下某某高地一般。这种情况不会说百分百做不到,那么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给了你去试试的理由,你会想看运气了,反正上了战场的每天也都会这么想,这种想法心里说服力很强。因为之前已经有人完成过更难的。这是希望命令法,比如说什么飞夺泸定桥都是这种命令。并且在战前动员员各个级的长官一般会用自己的方式让下级很清楚知道,这条命令你不实行的话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以便你被前两条约束。

4,赔偿和荣誉,你清楚即便你死了你的家人会得到大量赔偿。减少你的后顾。你也清楚你死以后会成为军队里的荣耀,会进烈士陵园,比一般人轰烈满足你的前三感。

从体能和精神素质上

每天高强度的训练磨砺耐力,并时时刻刻告诉你,你的训练是为了你在战场上能够多生存一会儿。让你潜移默化的接受战争背景,甚至开始期待战争背景


如果以上4点都没有办法让你客服压力你依然怕的要死要跑,拒不实行作战任务,那么参考上面的制度的两个选项。

user avatar

并不能,一般来说,伤亡超过30%部队就丧失战斗力了

user avatar

任何部队的上级都不会直接下命令,告诉一位士兵,“你去付出生命吧”。

那样十有八九士兵会拿枪把上级干了,转身回家。仗直接没法打了。

真实战争中,上级只会下达一个明确的任务。

哪怕作为弃子,留下来阻击强大的敌人,给大部队断后,上级都会规定一个时间,到时间即可撤退。


举个例子。


1980年,老山前线,某团接到上级任务,为了让师炮兵群获得更好的观测视野,务必尽快夺取201高地。

团长和参谋们在综合了各种情报,分析了敌情,判断敌人在201高地只有少量兵力,夺取只需要一个连加炮火掩护即可。但在高地另一侧存在大量敌人,很可能夺取高地后,敌人会发动疯狂反扑。

判断敌情以后,这个团的团长应该会发布如下命令——

“下午3:30分,1连向201高地发动猛攻,消灭敌人后立刻转入防御。2连随后接手防御,2连至少需要防御三个小时,直到天黑。晚上六点时,3连接手阵地,防守六个小时。凌晨时由4连换防。”

在发布这个命令时,团长是无法预见未来的。团长不知道,手下会在何时遭到最严重的伤亡。

有可能在强攻的时候,遇到敌人殊死反抗,1连付出重大牺牲。

有可能强攻时1连伤亡极小,干净利落地赢得胜利。但这个高地是敌人布置的陷阱,当2连接防后,遭到了极强的炮火打击,伤亡惨重。

也有可能一切平静。但敌人在暗暗积蓄兵力,并在凌晨发动奇袭。4连付出不小的牺牲。

上述情况可能只发生一样,也可能全部发生。团长不知道未来,各个连的连长也不知道。

但团长只知道,他需要完成从师上交代下来的任务。

连长们也知道,他们要完成团长布置的战斗任务。


接着。

一连的连长在接到命令以后,观察敌情,结合自身实力,作出了决定。

他会发布如下命令——

“3:15分,1排进入攻击区域。”

“3:30分,一排向201高地发动佯攻,至少坚持攻击二十分钟。二十分钟后若伤亡过大可后撤。”

“在此期间,二排和三排进入攻击区域,观察战斗情况,寻找敌人薄弱点和火力点。”

“3:50分,二排和三排投入进攻,务必在4:20分之前拿下201高地。”

一排的目地是佯攻,火力侦察,用血肉之躯弄清楚敌人的兵力布置,为之后的强攻做准备。

看似是送死吧?其实不然。但连长只要求佯攻,基本上一排的战士只要摆开阵型,和敌人对射即可。

而二排和三排可是被下死命令,务必要夺取高地的,是要正儿八经向敌人阵地发动冲击,直到双方贴身肉搏的。


攻击命令从团、连,排,再到基层的步兵班,最后到达每个个体的士兵,都只要完成一个非常具体的任务,而不是做诱饵、或者做炮灰。


也正是每个人完成了各自的任务,战斗力才由此形成。


一个三人战斗小组用火力暂时压制了头顶的敌人,让步兵班中的另外两个战斗小组安全地跃进了三十米。

两个步兵班在副排长的带领下,绕到了敌人侧面,发动侧攻,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第2排跃进到敌人的阵地中,在壕沟中和敌人近距离交火。

第3连在夜晚接手高地的防御,并打退了敌人连续三次夜袭,保住了阵地。

占领201高地三天后,师炮兵群运来了后方刚生产出来的新式观测设备,在201高地建立炮兵观测点,让炮兵从此以后可以更好地支援前线。


这一过程中,战斗出色的个人和集体会得到嘉奖,表现特别突出者,会荣立军功。集体荣誉进一步夯实,下一次战斗,各单位会配合得更加默契,发挥出更出色的战斗力。


说完这个战斗过程,你可以仔细想想,要怎么做,才能“不服从命令呢”?

你是排长,连长分配给你佯攻的任务,你说“我不要,好可怕,嘤嘤嘤。”

你是战士,班长让你压制某个火力点,你说“不嘛不嘛,班用机枪好震,我要回家家。”

是不是有点幼稚了。


……


很多人陷入思维定式,认为士兵就是被洗脑的,死板地完成上级命令,就能赢得战斗。

其实不然。

事实上,只有从战士一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有战斗力。当军队最基础的组成单元,能完成更复杂更困难的任务时,这些人组成的集体,才会更有战斗力。

user avatar

“不就是没按命令突围吗,反正是突围,从他娘的哪个方向突围不是突围啊?凡事得讲点道理,对不对,得讲道理啊。”


嗯,然后李云龙同志被撤掉了团长职务。

user avatar

14年我跟随班长参加一次重大森林火灾的任务,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整座城市上空被黑烟弥漫,黑云压城的感觉)

当时我在值班,

说集合就集合。

说上车就上车。

望着着滔天的浓烟,我蹲在大卡车里,扶着车框框,又幼稚又严肃地问我的班长,“班长,这算使命任务吗?”

班长咧着嘴笑我,然后说“算”

从那一刻,我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了。


后来发现自己想太多,火势虽然特别大,但没有到牺牲的地步(轻伤基本人人都避免不了的),四天三夜开辟隔离带,几乎无休,还跟着连长见识了飞速蔓延的火舌是啥样。刚开始一天一夜吃不上饭,也没有饭,地方的志愿者送来了很多的火腿肠和面包,地方人员都会一个一个发吃喝,发一个说一句谢谢,辛苦了,当时感觉自己特别有价值,鼻孔全是黑鼻屎哈哈哈,后来省长也亲自来指挥任务。


出任务的时候,即便到了即将牺牲的绝境,或者某个有可能牺牲的任务,大多数军人是会主动请缨并期望自己成为被选中的那个人的。

若选不中,失去可能牺牲的机会,伴随而来的除了一小撮的庆幸,更多的是失落……



其实

部队每年都有死亡名额。

有一些任务是会通知军人提前写遗书的(个别任务遗书都来不及写只让临时给家里或者朋友打个电话)

大多数老兵都因为军事训练而患终身疾病。

我的老排长为了参加全世界某集训选拔,选拔中受重伤,成为残疾。

我的战友有跑步脚腕跑骨折的,把脚指头跑变形的(很常见),静脉曲张(很常见),有20岁左右同年兵腰间盘突出很严重的。







士兵绝对服从命令不是战争中形成的。

是因为平时的纪律养成,平时的内务养成,平时的精神熏陶,强烈的爱国、爱家的民族归属感糅合在一起的一种军旅精神。


即便牺牲,我们也是主动、甘愿牺牲的。

尤其是【穷】当兵的。


心灵强大是一种什么样的强大?——记我的老班长



另外

我讨厌其他答案里【洗脑】之说。

玷污了最可爱的人

也玷污了心中的某种东西。






user avatar

评论里有某些杠精耍嘴皮子,故意挖地域民族坑,老子只想说,没有经历过就闭嘴,还特么修改,修改你大爷啊。你在战场上跟上级首长说这话试试?不崩了你个二大爷的。

------------------------喷杠精的分割线-------------------

点题,洗脑是绝对服从不了命令的,只有士兵自己的情绪和军法。老爷子打过猴子,什么麻栗坡,老山,猫耳洞,我就是听着老爷子的战场故事长大的。
听了很多战场上的故事,但那时候小啊,也就是当故事听听了。没有多大的感同身受。
直到我当兵,遇到一次处突,也是唯一一次。
----------------这是分割线-------------
04年还有10几天退伍,像我们这种机关的老兵油子,基本上这段时间就是爷了,只要不作大业,没人管你,在支队里想干啥干啥,(其实能干啥,就吹牛逼打牌看电视,那会儿还不让用手机,也没啥智能机)日子过得很悠哉。
我记得非常清楚那是周六,本来我是打算请假外出泡网吧打传3的,结果战友睡醒了说昨儿刚出去了一天,今儿懒得出去了,我听完也不想出去了,就起来跟班副吹牛逼打PS了。
中午吃饭前大概半个小时,我们都开始准备去进食了,合计着吃完饭是跟班副玩铁拳呢,还是睡觉呢。
一个紧急集合号把我们都吹懵逼了。
当过兵的哥们儿姐们儿应该都知道,中午吃饭的集合号都是那种要死不活的节奏,紧急集合号就是特急的。
我们这群老兵油子都一年多快两年没听过了,号子一响还在懵逼呢,班副过来一个巴掌扇后脑勺上:愣个jb,还不赶紧整理着装!
慌慌张张把武装带啥的找出来,正好股长也来了:打锤子背包!扎好武装带带好帽子出去集合!搞快!
我们一脸懵逼的在机关楼门口集合完之后,参谋长和副参谋长拉着脸出现了。
当时我心一沉,完犊子,这是出事儿了。
战前动员哪些内容就不说了,我只听到写遗书三个字儿就进入放空状态了。
那天午饭整个机关食堂一片寂静,只有扒拉饭碗的动静。
吃完饭回来写遗书,说不慌那是吹牛逼,旁边河北那孙子是摸着眼泪水儿写的,写两字儿抹一下,写俩字儿抹一下,想笑,笑不出来。
最后草草写了几句话给我妈,什么赶紧再给我找个爹啊啥的(那会儿老爷子因为血癌已经去世几年了)什么不该上学的时候不好好读书啊啥的,乱七八糟的写了几行,最后写了一句算是正常的话:妈我爱你。
给我妈写完想起我初恋了,本想给她写两句的,后来一想那事儿都特么过去四五年了,要真交到人手上真要死了不还让人男朋友笑话么,于是作罢。
还在寻思要不要给我在沈阳当兵的发小写呢,股长又进来催了:日妈人还没死哭个卵!今天是尼玛清明唛?上去就给小河北一脚:搞快点去军械库领枪!
我特么就服我们股长这一手,再特么紧张的气氛也能让他砸了场子。
计划是午夜零点出发,当天下午交手续分任务分战斗组,因为我是副参谋长的警卫员,所以就领了手枪跟着副参谋长,副参问我:害怕吗?我说:参谋长我说我都快尿了你信吗?副参脸都快笑烂了:到地方你要真尿了老子先把你龟儿子扔战斗班里,治治你的尿失禁。
小河北就惨了,他是通讯股的,直接被编入一中队(是我们支队的特勤中队)当通讯员了,属于战斗组,弹药基数领了1,整个人都是灰色的。
当晚十点下边几个中队也到了支队里,二十几辆东风卡车就停操场边儿上,大概七八百号人在操场验枪,警通中队中队长喊:听我口令,出枪!验枪!收枪!
嗯,整个操场齐刷刷拉枪栓的声音真的是太燃了。
-----------------还是分割线--------------
处突的目的地就不说了,知道这事儿的知乎大佬们麻烦也不要点明,毕竟这事儿当年也算是绝密,现在解没解禁我不知道,我不想惹麻烦。
嗯,去的路上就死了七个,一个排长六个战士,路况不好,翻车。
到了前线,我们算是收尾的了,前面几波都已经让兄弟部队(SH和SC的友军)处理的差不多了,我们的任务主要是清剿零散负隅顽抗的暴乱分子和打扫战场。
当废墟里那发子弹擦着我右边耳朵打在旁边墙上,留下个弹孔的时候,我发现身边副参谋长也缩了下脖子。
Emmmm,怎么形容呢,那声音很快,但是你有反应的时候是听见子弹射入墙体那叭的一声闷响。那会儿才知道,啊,他妈的有发子弹射过来了啊。艹!
没尿,只是腿肚子抽筋嘴唇发紧。
你问我害怕想逃跑吗?想,腿软,跑不动。
从头到尾我接到的命令就是警卫首长安全,平时副参对我也不错,他不跑我能跑?
再一个,怕的情绪也就那么一刹那,立马恼怒的情绪就盖过恐惧了,真特么想要老子命啊,卧槽,我特么人都没看见就差点崩了我脑袋,搁你你会不会觉得应该打回去?
后来听处突负过伤的那些班长们说,真被打了那还顾得上害怕,只想着拿枪给对面一梭子,捎带一句草泥马敢打老子!
副参谋长看了我一眼没说话,直接步话机跟参谋长请示发动强攻。得到同意后就下令让特勤小组上了,对,就小河北那个组。利用催泪瓦斯和手榴弹的掩护翻出掩体的时候,我觉得小河北简直帅爆了,竟然还有点后悔没去战斗组。
直到那货刚翻出掩体就摔了狗啃屎之后,我就打消了这念头。旁边的一个班长拽着他衣服领子就给扔石头堆后边了。
交火没有电视剧里那么激烈,主攻的小组都是有过处突经验的老战士,基本确定对方位置和数量抬手就是点射,这可不是吃鸡爆了头还能扶起来,倒了就是死(没死的后面也都补了),因为命令是击毙,不是击倒,事前喊话的时候也已经鸣枪示警了,不投降就只有击毙。
总之那次处突我是有惊无险的混过去了,其他的战友就没那么幸运了。
同年一趟火车从老家当兵的一个老乡,新兵时分配到机动师,那次处突是第一波去的,追悼会的时候半边儿脸都没了。
我们支队也有几个老兵不同程度的负伤,最严重的一个小臂打穿了,万幸没伤到骨头。

虽然不能算战争,不过那次处突的氛围应该跟战争差不了多远吧。

总之,绝对服从命令这事儿,除了军法,就是人的情绪和本能了。
士兵也是人,会害怕,也会愤怒。
而对抗恐惧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人愤怒。

最后说一句,战时抗命,临阵脱逃,最轻的是上军事法庭,判刑劳教,黑户,没有身份,下半生基本报废;严重的,当场就让你吃枪子儿。

所以你服不服从命令?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