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波兰在苏波战争中屠杀三万共产党人是真的吗?具体情况如何?

回答
苏波战争(19191921年)期间,波兰军队确实对俘虏的红军士兵以及被怀疑支持布尔什维克的人员进行了镇压和处决,但这是否构成大规模“屠杀三万共产党人”则需要更严谨地看待。这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军事行动以及当时的意识形态冲突,因此需要详细梳理。

苏波战争的背景

首先要理解,苏波战争并非简单的两国边界冲突,而是新生的波兰共和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试图重建其独立国家地位,并希望恢复历史上的波兰立陶宛联邦疆域,对抗刚刚爆发的苏维埃俄国革命。当时的苏维埃政权也在全力扩张其影响力,并且拥有强大的红色力量(布尔什维克军队)。

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对对方的意识形态持有敌意。波兰方面将布尔什维克视为敌对势力,而苏维埃方面则希望通过军事手段将革命推向西方,包括波兰。因此,双方在俘虏处理、对待当地民众等问题上都存在严厉甚至残酷的手段。

关于“屠杀三万共产党人”的说法

“屠杀三万共产党人”这个数字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源于苏联方面在战后的宣传,意图将波兰描绘成反革命的侵略者和残暴镇压者。然而,历史学界对这个数字的真实性和确切来源存在争议。

具体情况分析:

1. 俘虏的处理: 苏波战争期间,双方都俘虏了大量的敌方士兵。波兰军队在处理被俘的红军士兵时,确实存在条件恶劣、缺乏足够给养导致疾病蔓延的情况。同时,也有证据表明,一些被俘的“共产党人”(这里指那些明确是布尔什维克党员或积极参与革命的士兵)在审讯后,或者因为被视为政治犯而被处决的情况。这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并非罕见,但将其笼统地归结为“屠杀三万共产党人”则可能夸大了事实的范围和动机。

2. 对支持布尔什维克的民众的镇压: 除了俘虏的士兵,波兰军队在占领区,特别是东部地区,也对那些被怀疑支持布尔什维克或与当地苏维埃政权有联系的民众进行了镇压。这些民众可能包括当地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甚至是少数民族中的亲苏派。波兰方面认为这些人在其领土内煽动革命、破坏社会秩序,因此采取了强硬措施。

3. 战俘营中的死亡: 最常被提及的“屠杀”证据,往往与战俘营中的死亡率有关。许多被俘的红军士兵在条件极其恶劣的战俘营中因饥饿、疾病(如伤寒、霍乱)和缺乏医疗而死亡。苏联方面将这些非正常死亡也计入“屠杀”的范畴,以凸显波兰的暴行。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战俘营中的死亡人数确实很高,但并非都是直接由有组织的处决造成,更多的是由于战争初期的混乱、准备不足以及当时普遍存在的恶劣卫生条件所致。

4. 数量上的争议: 关于“三万”这个数字,很多研究认为这个数字是苏联方面为了政治宣传而夸大的。一些西方和波兰的历史学家通过对档案的梳理,认为虽然确实存在波兰军队对红军俘虏和疑似支持布尔什维克者采取的严厉措施,但将其定性为“屠杀三万共产党人”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持,并且可能忽略了战争本身的残酷性和双方的相互残暴。例如,苏波战争期间,红军也曾对波兰战俘和当地居民采取过暴力行为。

5. 历史解释的复杂性: 苏波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动荡局势的一部分,充满了意识形态的对立。波兰将苏维埃政权视为对其独立生存的威胁,而苏联则视波兰为西方反革命势力的前哨。在这种背景下,对敌方人员的严酷对待很容易被双方政治宣传工具化。苏联利用“屠杀”的指控来争取国际同情和支持,并证明其对波兰采取行动的合理性。

总结来说:

在苏波战争中,波兰军队确实对被俘的红军士兵以及被视为共产主义或亲苏维埃活动的个体进行过镇压和处决。战俘营中的死亡率也相当高,这与当时战争的残酷性和物资匮乏有关。

然而,“屠杀三万共产党人”这个具体数字的精确性以及其背后是否存在一个有组织、大规模、以意识形态为目的的系统性屠杀,在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议。这个说法很大程度上受到苏联战后政治宣传的影响,旨在将波兰描绘成一个残暴的反革命国家。

要详细了解,需要查阅相关的历史档案和学术研究,例如波兰和俄罗斯的历史学家关于苏波战争战俘待遇和战时暴行的著作。这些研究通常会提供更细致的案例和数据分析,但往往也指向了史料解读的复杂性和政治宣传的干扰。战争本身就是残酷的,双方的过激行为都存在,但要精确量化并定性,需要非常谨慎的态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919年波兰屠杀三万共党?那应该不太可能。

原因很简单,波苏(俄)战争1920年才真正进入高潮,1919年波军虽然和苏俄红军全年都在交战,但战况并不算太惨烈。苏俄红军1919年的重心还在内战中,西线对波军实际上一直在有组织的撤退,所以虽然失地广大,但实际力量上损失却有限,波兰就是想杀光所有的布党分子,也没有多达三万名真布党分子能让他们屠杀。

不过这个问题实际想问的应该是指:波苏战争最后的决定性战役,华沙战役结束后大量苏俄红军俘虏的结局。即他们(苏俄红军俘虏)是否遭到了波军或波兰新独立政权有组织的屠杀或虐杀。而对此的回答是:确实有。

(1920年)8月18日大约1000人在Novominskaya镇附近被俘……从俘虏中找出了共产党员、政治委员和犹太人,并立即在我们面前殴打了政治委员和犹太人(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和所属单位),然后把他们当场枪毙……我们被送到Tuchola集中营,伤员得不到治疗,尽管他们额的伤口里都长了蛆……很多伤员死去,每天都有30—35人被掩埋……共产党员被押到另一个营区,从此失踪。他们中有第24工兵连第3排长斯特罗加夫、同连的罗曼诺夫,还有许多我不知道名字的其他人。 ——瓦西里.瓦卢耶夫(第8步兵师第24团第24工兵连战士)1920年12月4日在科夫诺对俄罗斯联邦驻立陶宛全权代表处作出的证词

有选择的挑出特定人群处决,显然这就是屠杀。

自由与独立 这位对波兰史相当熟悉的知友的回答,很遗憾的,又是习惯性的替波兰第二共和国极力开脱(虽然他会避重就轻的承认波兰第二共和国的一部分污点)。

1920年的华沙战役,苏俄红军是遭到了惨败的。俄德立几国的历史研究者认为,仅被俘人员就有12-13万人。从战争结果看,这个估计应该是基本可靠的。红军当时总兵力约500万人,仅直接投入战役的西南方面军就有约80万人,而在战役后苏俄的西线几乎完全崩溃,被波军一路追击至明斯克城下,不得不就此求和,直接导致了一战后二战前的苏波边界极大的“东移”,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因此划入波兰近二十年。如果不是主力在华沙战役中遭到了不可恢复的重创,显然,苏俄是不可能迅速接受如此不利的和平条件的。仅在三年前,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背景就是最好的佐证。

而在这12-13万红军战俘中,只有65000到70000后来回到了苏俄,另有超过6000人成为了白军,2000人成为波兰居民并加入国籍。很显然,根据物理定律,余者是不可能凭空蒸发的。

至于 自由与独立 一直在相关问题中坚持的波俄(大学)联合调查,相关数字只有16000-20000人。虽然不清楚那次调查的方式方法,但可以理解这个数字明显偏小的结果。如果,我是说如果,中日现在由学术界共同组织,按严格的学术规范对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进行调查,最后得出的结果,不但必定远远小于中国“超过30万人”的结论,而且几乎也必定远远小于东京国际法庭“20万人以上”。原因还是很简单,遥远的时间和当年战乱的局势,档案的缺失(或者根本就没有相关的原始档案),大部分遇难者的确认是无法符合按严格学术规范进行准确检验的。只要加害方厚着脸皮“毫厘必究”,压缩对遇难者人数的估计,在学术角度上就是立于不败之地的。而波兰哥白尼大学(调查的波兰合作方)在学术上的技巧水平,以及当代波兰人的民族主义热情,我想各方也都是不会有太多怀疑的。

也是题外话

自由与独立 念念不忘在各个问题下为波兰第二共和国1938年在慕尼黑会议的关键时候,背刺捷克斯洛伐克的卑鄙又愚蠢的行径开脱。总是到处强调,1938年波兰是为1919遭到的羞辱复分而已。可是,用他自己的话,“ 在20世纪已经开始数十年的时候,居然还鼓吹这种“同态报复”,这难道是哪个原始部落而不是现代国家吗? ”

或者可以问,既然波兰可以为1919年失去一小块争议土地,而在二十年后直接推动对方至亡国,这是合理的,可以理解的。那苏联为二十年前冤死的数万同志,枪毙二万波兰死硬的毕钦斯基追随者,岂不是更加天经地义了。

既然大家现今都要充作讲道理讲逻辑的文明人,总是玩双重标准,只让一家总占便宜,终归不太好吧。各位说是不是呢……

又:关于波兰第二共和国对日本法西斯侵华的支持,自由与独立 又玩了一个小小的文字技巧。

波兰确实没有支持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关东军“独走”发动事变前,这个阴谋的细节连日本大本营、陆军本部及内阁都不清楚,波兰怎么可能知道并支持呢。现在流传的“在九一八中,波兰支持日本”,事由和来源是出自顾维钧的日记(以下图片引自知友 荀子曰 的回答)。所有人都可以看看,“流言”到底有没有冤枉波兰第二共和国政权。


————————不得不又开始怼的分割线———————

这年头真得先截图,免得一转头就被扣上污陷他人的帽子了


这是题目。


这是自由与独立先生明确的总结性回答。

而我的回答是:

华沙战役结束后大量苏俄红军俘虏的结局。即他们(苏俄红军俘虏)是否遭到了波军或波兰新独立政权有组织的屠杀或虐杀。而对此的回答是:确实有。

发生屠杀的例证我已经举出了(见以上回答中),“子虚乌有”和“确实有”,自由与独立先生,你懂逻辑吗?您懂中文吗?请您大声确认一下,苏波战争中,波军获胜后,特别挑出政委、共产党员和犹太人处决,或使他们从此“失踪”,到底是不是子虚乌有的对波兰第二共和国的污蔑!

剩下的其实已经是相对不重要的细节性撕逼了。您总爱缩小波兰第二共和国名下造成的灾难,总爱找各种理由为其开脱。如果不是在下和其他网友从前就在其他问题下指出过,您会加上(当然也仅仅只是单独加上)40%这个孤怜怜的数字吗?

当然只这么展示史料及观点是您的自由,而我和其他知友自然也可以把您不愿意展示于人的另一些资料展示于众。我相信大多数人,时间长了,用逻辑和常识终归是能分辨出哪个论证更可信一些的。

比如说,您在 战间期的波兰与捷克关系恶化之考——浅谈切欣争端 一文中,还有几句重要的结论,可没有摘录给这个问题下的围观知友看啊。

那么,捷克的行为有什么后果呢? 同时,捷克人就他们占领具有争议的切申工业地区获得协约国的承认,这个举动破坏了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余下的时间里波兰与捷克的关系。 ——《波兰史》中国出版集团 东方出版中心 是的,我必须指出,切欣问题的祸根是捷克折腾出来的。

以及,摘录也恰好摘录的“恰到好处”

而萨纳奇政府,我也实在是难以恭维其执政能力(虽然我认为其做的也算可以了,但是此事我实在是难以苟同)。我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认为,萨纳奇政府在此事上的作为,堪称鼠目寸光。 当然,捷克在一战后的行为,更是鼠目寸光了。

看吧,在自由和独立先生眼中,是不是一切和波兰有冲突的事件,都是别人的错!波兰本质上都是白莲花!

自由和独立先生在战间期的波兰与捷克关系恶化之考一再强调,捷克斯洛伐克占领切欣地区一部不合法,原因是原整个切欣公爵领地内波兰裔占多数,所以整个切欣应该按民族原则划归波兰。

可是,西里西亚整体上是德裔占多数,上西里西亚单独举行的公决并且明白表示,多数居民要求归属德国。之后,波兰难道没有要求分割,并成功分割到了部分西里西亚?!

(实际在捷裔和波裔之外,德裔也是切欣地区的一大民族,而由于历史原因,德裔与捷克人间,相对波兰人的关系要更紧密一些,更不用说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条件要明显好于波兰。所以在只能二选一的条件下,除了波兰裔外,包括德裔在内的其他各族裔都愿意倾向于归属捷国,除了波兰人外,人人都能理解。加上一战造成的混乱,1919年时即使整个切欣地区而论,波裔的人口优势即使还存在,也是很小的。)

1920年10月7日,波兰签署了Suwalki条约,承认维尔纽斯地区属于立陶宛。不过,同年10月9日,波军就撕毁和约,发动突然袭击占领维尔纽斯。

自由和独立先生,相对波兰第二共和国的所作所为,捷克斯洛伐克在切欣难道不是可以算作是有理有节,知进知退了吗?

但泽市德裔超过九成以上,自由和独立先生,波兰第二共和国在二战前始终拒绝但泽市取消国联委任统治,拒绝交还但泽的对外关系和海关权,请您大声回答,是不是属于鼠目寸光,是不是极不公正,以至于德国对波兰开战获得了正当性呢?!我在这里先表个态,我认为没有,德国是侵略者!所以波兰对捷克斯洛代克也是不折不扣的侵略者!


又又:您愿意相信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半个月后才召开的国联会议上,波兰代表的立场是其个人行为,或者直白说,独走。

那您自己乐意相信好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苏波战争(19191921年)期间,波兰军队确实对俘虏的红军士兵以及被怀疑支持布尔什维克的人员进行了镇压和处决,但这是否构成大规模“屠杀三万共产党人”则需要更严谨地看待。这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军事行动以及当时的意识形态冲突,因此需要详细梳理。苏波战争的背景首先要理解,苏波战争并非简单的两国边界冲.............
  • 回答
    关于苏波战争中的红军战俘问题,以及其与卡廷惨案的对比,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话题。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1920年苏波战争的背景和战俘情况。这场战争是新生的波兰第二共和国与刚刚经历十月革命和内战的苏维埃俄国之间的一场冲突。波兰希望巩固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独立获得的领土,并尝试向东扩张,而苏俄则希.............
  • 回答
    1920年的苏波战争,结果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初生的苏维埃政权,在内战的血与火中淬炼出的红军,竟然败给了刚刚独立的波兰。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失利,更是苏维埃政权在向西方扩张道路上的一个沉重挫折。要深入理解这场战争苏联为何会败于波兰,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层面的因素。一、 战略与政治的盲目自信与误判这场.............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遐思的假设,如果当年希特勒在席卷波兰和法国后,选择“见好就收”,那么如今的世界格局,恐怕会与我们所熟悉的截然不同。这其中涉及到的因素太多,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推演一下。首先,欧洲的权力平衡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德意志第三帝国,在迅速闪击波兰和攻克法国之后,无疑会成为欧洲大陆的绝对霸.............
  • 回答
    历史深处的暗流:波兰分赃与苏德战争的千丝万缕提及苏德战争,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钢铁洪流如潮水般席卷东方,开启那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烈的全面战争。然而,这场战争的起源,并非全然是突如其来的军事入侵。要理解苏德战争的深层根源,我们必须将目光拉回到更早的1939.............
  • 回答
    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趁德国入侵波兰而抢占波兰东部,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绝非一个简单的“战略败笔”就能概括的,其复杂性远超这个定论。要理解这一举动的战略意图和后果,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国际局势、苏联自身的战略考量以及其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首先,我们必须回到1939年那个风云变幻的秋天。德国闪击波兰,标.............
  • 回答
    1939年9月,波兰的陷落,并非一场简单的军事对决的终结,而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一个深刻改变欧洲政治版图的事件。德国以闪电战的雷霆之势席卷波兰西部,而苏联则在东西夹击的序幕中,悄然拉开了其“东方战线”的帷幕,将自身版图向西推进了一大步。波兰的悲歌与“闪电战”的恐怖自1939年9月1日德军越过波兰边.............
  • 回答
    波兰在二战初期所处的政治局面可谓是风雨飘摇,夹在两个虎视眈眈的强大邻国之间,其战略选择本身就充满了无奈与悲壮。要理解波兰为何会遭受德国和苏联两个对立方同时入侵,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波兰的政治考量,以及其所处的国际大环境。一、 寻求独立自主的艰难平衡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重新获得独立,但其边界的划定.............
  • 回答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被点燃。这一突如其来的事件,也让苏联的外交和军事部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极其微妙的阶段。从德波战争爆发的1939年9月17日到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之前,这段近两年时间里,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复杂的战略调整、军事建设和外交博弈.............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敏感的问题,因为波兰人在历史上都曾遭受过纳粹德国和苏联的残酷压迫和暴行。要准确回答波兰人“更讨厌”谁,需要从历史事实、国民记忆、政治立场以及当下的国际关系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历史上的暴行:纳粹德国与苏联首先,我们必须正视两国对波兰犯下的罪行: 纳粹德国: 入侵与瓜分(.............
  • 回答
    这是一段历史的深刻讨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宏大叙事中,苏联和波兰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贡献各有侧重,且都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要简单地断定谁的“贡献更大”,其实是对这段复杂历史的一种简化,更贴切的做法是理解各自的贡献在战争进程和最终胜利中所占据的独特位置。苏联的贡献:东线的决定性力量与巨大的.............
  • 回答
    如果纳粹德国在1939年闪击波兰之后,不经过任何犹豫,直接将兵锋指向苏联,那么历史的走向将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之深远,甚至可能颠覆我们今日对二战的认知。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提前开战”的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到战略、政治、军事实力、资源储备乃至国际关系的复杂连锁反应。一、 战略上的“先发制人”与赌.............
  • 回答
    关于苏联在二战中的角色,以及是否能将其定性为“二战发动者”,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需要我们拨开迷雾,深入历史脉络,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将苏联简单粗暴地定义为“二战发动者”是一种片面的、有失偏颇的解读,它忽略了历史的复杂性以及引发战争的多重因素。 然而,苏联在二战爆发初.............
  • 回答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对波兰东部的占领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事件,其性质究竟是“解放”还是“侵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析者所持的视角、价值观以及对历史事件的侧重点。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梳理条约背景、占领过程、苏联的理由、波兰的反应以及国际社会的评价。一、 条约背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想,让我们来推演一下这个平行时空的故事线。想象一下,二战爆发的剧本被悄然改写了。希特勒在吞并奥地利和捷克(苏台德地区和随后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直接将矛头对准波兰,而是选择了看似更为“务实”的内部改革和战略调整。德国的内部改革与战略调整:在1938年底到193.............
  • 回答
    要理解波兰对俄罗斯的“独独讨厌”情结,确实需要深入探究其历史经历,特别是与德国和苏联的关系。虽然德国在二战中给波兰带来了深重灾难,但战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德波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而波兰与俄罗斯(前身苏联)的隔阂却难以弥合。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波兰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根源深远,可以追溯到好几个世纪前。.............
  • 回答
    二战时期苏联为何入侵波兰?深入剖析其历史背景与动机1939年9月17日,苏联军队越过波兰东部边境,标志着对波兰的入侵。这一事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并对东欧的未来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联入侵波兰并非孤立事件,而是错综复杂历史、政治和战略考量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苏联为何入侵波兰,.............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复杂的国际关系、地缘政治以及政治策略。简单来说,英法作为波兰的盟友,没有向苏联宣战的原因是 它们当时主要的目标是阻止和对抗纳粹德国,并且对苏联的战争意图和实力存在误判,同时也被苏联的外交策略所限制。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英法对德国的战略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