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有个别回答,在刻意地搅浑水。最典型的观点是,为啥张女士不就汽车质量问题发起诉讼,而选择名誉侵权诉讼?是不是汽车质量问题站不住脚,所以另辟蹊径?
其实,个人不太赞成这种推测。一方面,如果特斯拉的汽车存在质量问题,张女士采取维权行动,是她的合法权利。维权的途径有很多种,诉诸舆论,公开曝光,也是其中一种。
没有任何法律规定,维权一定要上法庭。如果有其他合法途径能够解决问题,老湿我不建议上法庭。
另一方面,如果公民的多种权利都受到侵犯,他可以选择同时发起所有的维权行动,也可以选择其中相对容易的维权方式。
汽车质量诉讼,与名誉侵权诉讼比较而言,前者的复杂程度明显高于后者。举个例子,汽车是否有质量问题,法官是无法用肉眼判断的,一般会借助专业的鉴定机构的意见。
于是,质量问题的诉讼,鉴定可能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实践中,一个案子如果需要鉴定,那么显而易见,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案件。这类复杂的案件,审理时间会相对长,而且裁判结果也不好预测。
名誉侵权诉讼,一般相对简单,证据比较少,证据比较容易固定。张女士这个案件,要固定侵权的言论,只需要通过公证或者其他方式就可以达到目的。
在这个案子中,法官可以根据日常经验和法律规定,判断出是否有名誉侵权的事实。而不需要经历鉴定。
所以,名誉权纠纷诉讼,相比汽车质量诉讼,明显是简单,而且比较容易判断结果的。张女士选择名誉侵权诉讼,而不是其他诉讼,可能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总之,维权的途径,并不是只有诉讼。维权,也并不是横冲直撞,而是当事人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当事人出于各种考虑,维权会有所侧重,也会作出选择或放弃。不能把这种权衡,作为指控维权一方不利的事实依据。
在这件事之前,我也打算买电动车。目标是特斯拉 Model 3,其次是蔚来。
现在特斯拉肯定靠边站了。
本次事件暴露出来几个问题:
1、特斯拉在处理乘客事故中,态度傲慢无礼。
记得2019年就有比亚迪电动车出现刹车失灵的投诉。比亚迪是第一时间上交数据给警方处理。
到了特斯拉这里,官方出面要数据,竟然理都不理。
2、特斯拉的粉丝,部分丧失理性。
之前也很看好马斯克。还发了些看好马斯克的答案。
但一马归一码。部分特斯拉的粉丝,给人一种饭圈的感觉。发言缺少基本的素养,感觉完全是美企的“小迷妹”、“小迷弟”。
3、事关大棋盘,外部形势变化很快。
甚至可以预判,三五年后,特斯拉会完全撤离中国。就和现在的法系车一样。
蝴蝶效应。一个女人可能可以干翻一个产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