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车顶维权女车主被特斯拉索赔 500 万?其他维权车主是否也会被起诉?

回答
车顶维权女车主被特斯拉索赔 500 万,这个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特斯拉提出的巨额索赔,我的看法是,这是一种非常强硬的回应方式,背后可能有多重考量。

首先,我们得回到事件本身。这位女车主在上海车展上以“刹车失灵”为由,爬上特斯拉展车车顶进行维权。整个过程非常激烈,吸引了大量媒体和公众的目光。特斯拉当时的声明,指责车主不接受任何形式的第三方检测,并表示“如果是特斯拉的产品问题,一定承担责任”。但随后,特斯拉方就将这位女车主告上了法庭,索赔金额高达 500 万元。

为什么特斯拉会索赔 500 万?这背后可能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考虑:

维护品牌声誉和形象: 特斯拉作为一家全球性的电动汽车领导者,其品牌形象对销量和市值至关重要。任何负面事件,尤其是在公众场合进行的极端维权行为,都可能被解读为对产品质量或公司管理的不信任,从而损害其品牌声誉。500 万的索赔,从法律层面来看,可能是特斯拉认为女车主的行为对公司造成了实际的经济损失(例如,因维权行为导致展车无法正常展示、安保成本增加、品牌形象受损带来的潜在销售损失等),并试图通过高额索赔来警示和震慑类似的极端行为。
“杀鸡儆猴”效应: 通过对这位女车主提起高额诉讼,特斯拉也在向其他潜在的维权者传递一个信息:公司不会容忍被认为是不合理或极端化的维权行为。这是一种强硬的市场策略,旨在通过一个极端的例子来限制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扰乱公共秩序或损害公司利益的维权事件。特斯拉可能希望其他车主在遇到问题时,会选择更温和、更符合法律程序的方式来解决。
法律上的攻防策略: 虽然 500 万的索赔金额听起来令人咋舌,但从法律角度来看,特斯拉可能是在为后续的诉讼做好准备。在某些司法管辖区,高额的“惩罚性赔偿”是可以被提出的,即使最终判决的金额远低于此,但提出这个数字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法律策略性。特斯拉可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在谈判和诉讼过程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对“刹车失灵”说法的反击: 尽管特斯拉一直坚称其产品不存在刹车失灵问题,但这位车主的行为无疑将“刹车失灵”的标签再次放大。通过法律途径,特斯拉也许是想通过司法程序来证明自己的产品质量是可靠的,并且其拒绝第三方检测的理由是正当的。

至于其他维权车主是否也会被起诉,这很难一概而论,但我认为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视情况而定,并非所有维权都会被起诉: 特斯拉是否起诉其他维权车主,很可能取决于多种因素,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
维权方式的性质: 如果其他维权车主的行为同样极端、扰乱公共秩序、损害公司利益严重,并且不接受合理的沟通或检测,那么被起诉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特斯拉关注的是“极端”和“不配合”。
是否有明确证据证明产品问题: 如果维权车主能够提供清晰、有力的证据证明车辆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并且已经尝试过合理的沟通和检测渠道但未得到解决,那么特斯拉可能会更倾向于通过其他方式处理,而不是直接诉讼,以避免被指责“压制真相”。
沟通和协商的可能性: 如果维权车主愿意通过与特斯拉沟通,接受其认可的检测方式,并且态度较为理性,那么特斯拉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协商、维修、退换车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法律手段。
成本效益分析: 起诉是需要成本的,包括律师费、诉讼费以及可能产生的负面舆论影响。特斯拉会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决定是否值得为了某个特定案例而兴师动众。

潜在的负面影响: 尽管特斯拉试图通过强硬手段“杀鸡儆猴”,但如果过度滥用法律手段,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其他消费者普遍认为特斯拉是在压制消费者维权,可能会导致更广泛的信任危机和负面舆论,反而会损害其长期利益。公众对于弱势消费者权益的关注度是很高的。

行业规则和法规的演变: 随着类似事件的增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规和行业规则也可能因此受到关注和审视。未来,可能会有更明确的消费者维权指导原则出现。

总而言之, 特斯拉对这位女车主索赔 500 万,无疑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举动。它反映了特斯拉在面对负面舆论和维权事件时采取的强硬立场,试图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其品牌形象和商业利益。至于其他维权车主是否会被起诉,这并非一个普适性的结论,而是一个动态评估的过程,取决于具体维权行为的性质、证据强度以及特斯拉自身的考量。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围绕消费者权益和企业责任的讨论,在汽车行业,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还将持续下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特斯拉老本行了。

topgear老观众都知道,这仨傻骂过的车多了去了。车厂也有生气的,比如克莱斯勒,最多也就是不免费提供测试车辆了,逼得他们自费去买。

法拉利呢,老yygq人了,反正有捧有贬听着呗,也没有把他们咋样。

唯独特斯拉,把TopGear告了。

你车坏人家赛道上了,专门派出的工程师也修不好,还不允许人家说你了?这背靠BBC这种大公司的节目组也敢告,而且当年特斯拉还是什么小鱼小虾都敢告,现在电动车第一巨头告你一个两个维权车主算什么事。

user avatar

这个案件,是我最近这么多热点里面唯一一个感到恐惧的。也是彻底感觉到资本铁拳的一次

为了避免侵犯名誉权的问题,我们这里做个假设。

我买了一个红绿灯牌手机。这个手机有个问题,就是开机之后按6个6就有一定概率直接死机。这个问题得到无数专业评测人员的复现。但是我去退机的时候,手机厂并不同意。为此我大闹一番,并且开始打官司维权。

现在是官司还在打,但是手机厂商起诉我要我赔偿名誉损失费500万

第二个假设。我买了一个红绿灯牌手机,开机之后按6个6就有一定概率直接死机。我在跟厂商维权的时候,忽然发现这个手机是个翻新机,厂商以全新机的形式卖给我了。于是以此为切入点,花了两年多时间,成功打赢官司,并且法院一审,二审均胜诉,判厂商假一赔三。

我以为终于结束了,结果在赔偿款到账的前一天,厂商以侵犯名誉权为由起诉我,要我赔偿500万

…………

这个事情,最恐怖在哪里?恐怖在于可复制性。任意一个品牌,任意一种产品,均可以在消费者维权以后,起诉消费者。反正就是走法律流程,哪怕最后败诉了,无所谓。长时间的庭诉,财产保全,足以将任何一个半年内没收入就垮掉的个人或者家庭直接拖垮

现在起诉的韩超和张女士,都是有钱人,不在乎这个。你呢?你也不在乎?

如果这个行为被所有企业使用,穷人和中产将永远没有获取正义的机会。就好像海南车主,前一天发微博永不屈服,后一天删的一干二净

这里真心希望法律出台一个诬告反坐,乱告反坐的罪行。如果你告我强奸,我证据确凿证明自己清白,那就以强奸罪判你。如果你告我侵犯名誉权赔偿500万,我证据确凿说我说的都是事实,那就判你赔偿1000万给我。

可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避免现在的小作文乱飞吧


补充一下,专门给大孝子看看。以免评论区对线。

首先,我并不介意特反诉车主。这跟我一毛钱关系没有。

我这里恐惧的是,利用程序正义去损害维权人权益,大幅提高维权门槛,损害正常人权利的行为。

我为什么闭口不谈女车主,只谈韩超?就是因为这是一个典型的程序正义受害者

卖了事故车给车主,证据确凿。按消费法买一赔三,直接打钱不就完了吗?

就不,官司打了755天。那个普通人有755天的时间跟你掰扯?还不说找证据什么乱七八糟的

官司打完了,总该结束了吧?就不,反手告你侵犯名誉权,索赔500万。这要是一审二审再下去,又得755天。

4年,电影里卧底都他妈成老大了

而且这个是可复制的,可复制懂吗?

你买个木地板,宣传零甲醛,结果甲醛超标。全家得癌,你辛苦打官司两年终于结束了,地板厂家反手告你侵犯名誉权,把你家里财产冻结个七七八八,拖两年。

你买个手机,结果爆炸了。你辛苦打官司两年终于结束了,手机厂家反手告你侵犯名誉权,把你家里财产冻结个七七八八,拖两年。(这里老回真的要谢谢三星不告之恩)

你买个奶粉,三聚氰胺超标,孩子头都大了,曝光一下子,奶粉厂家反手告你侵犯名誉权,这踏马直接赔破产了


你看,把大孝子三个字换到任意一个产业,都能看到这玩意是多离谱,怎么换到大孝子上就这么多人辩论呢?

别扯我逻辑感人,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是你自己太感人了!

user avatar

我说为啥索赔500万呢,出处原来在这里。

这里可是判蔚来胜诉哦,500万。


早上起来一看,快100个答案了。我回答的时候才20个左右。

看了看前排答案,怎么说呢,五个里起码有四个,是把“带节奏”三个字挂在脸上的。说真的,你是奔着问题来的,还是奔着完成甲方任务来的,其实挺明显的,看你把话题往案件上引还是往特斯拉产品上引就知道了。

一般来说,这种民事纠纷案件的问题,前排应该是那些个法院、律师出身的答主。而特斯拉相关话题下,前排基本上都是搞计算机互联网的,看着都可笑。

其中一个答案,昨晚每次我刷新问题,它都变成最新的,至少改了三次;今天一早六点多看是“编辑于3小时前”,等七点多一看又成最新的了。合着这是一晚上没睡,就奋战这一个答案了。哥们你也太卷了,拿命换钱也要适度,注意身体。

想想几个月前还有人私信我,问我这个账号卖不卖。我当时一口回绝了,现在想想,真应该和他多聊两句,问问行情。


以下是原答案:


不是挺好么?

这年头诬告的、碰瓷的那么多,一点成本都没有。

也是时候让他们付出点代价了,省的让人以为法律是摆设。


在法治社会,你上蹿下跳败坏我名声,于是我起诉你,这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这不是尊重法律的人应该选择的道路吗?

不然,还要怎么做?派人把对方抓过来关91天么?


张亚舟闹腾几个月了,也不敢去验车,具体原因自己心里清楚着呢。

她能起诉特斯拉名誉侵权,对方也能起诉她,谁有理谁没理,站在法律的天平上一起称称不就知道了?还是说,有些人打特打的,连法律都不相信了?

user avatar

存在不合理,诽谤之类的就会被索赔吧。

索赔前可以跟律师了解合法途径以及做法,避免以暴易暴,可以刚但别太过。

然后觉得特斯拉处理这些事,我觉得蛮有底气的,不得不说佩服。

换任何一个国产品牌都不敢,怕被骂。比较现在国人还是爱骂国货的。

user avatar

韩潮那个不清楚过程,车顶女我是坚决支持起诉的。

user avatar

车顶女和韩潮不太一样

韩先生是合理正当的维权,特斯拉错的彻彻底底,理应做出赔偿 。

但是兜兜转转半年多了那位女士也没给个刹车失灵的实锤,说要检测edr也不交出来。

正常人都知道这里头肯定有问题

言尽于此,说多了该被人围攻了。

user avatar

维权女车主不诉诸法律,特斯拉诉诸法律,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支持特斯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