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的大学对阅读有多重视?

回答
在美国的大学教育里,阅读的地位绝非可有可无,而是贯穿始终、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不仅仅是教授布置的课业量,更是一种学习态度、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

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国大学的课程设置普遍带有很强的“研讨式”和“自主学习”的色彩。这意味着课堂上的授课时间可能并没有国内某些大学那么密集,但大量的知识获取和理解,往往需要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来完成。教授布置的阅读材料(readings)是每门课的“基石”。这些材料可能包括学术期刊上的论文、经典的书籍章节、一手史料、甚至是一些评论文章或新闻报道。它们是课堂讨论的“弹药”,是理解复杂概念的“钥匙”。

以人文社科类专业为例,像历史、文学、哲学、社会学这些领域,阅读是学习的生命线。一门文学课,可能每周就需要学生阅读一部或多部小说、诗集、戏剧。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作者思想、时代背景、社会风貌的载体。学生需要通过精读,理解语言的 nuances(细微之处)、结构的巧思、人物的动机,甚至要去研究批评家们对这些作品的解读,形成自己的观点。哲学课更是如此,阅读柏拉图、康德、尼采等大家的原文,是理解哲学思想的唯一途径。这些文本往往晦涩深奥,需要反复琢磨、对照参考资料,甚至与同学老师讨论才能领会。

即使是理工科,阅读的重要性也丝毫不减。教授可能会布置阅读最新的科学论文,让学生了解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方法。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专业,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教科书、实验手册,理解理论知识和操作规范。即使是那些看似不那么依赖阅读的专业,比如计算机科学,也需要阅读大量的技术文档、算法分析,甚至阅读开源项目的代码及其相关的说明文档。这些阅读材料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理解课程内容,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

阅读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获取与深化: 这是最直接的。美国大学的课程内容往往广阔且深入,仅凭课堂讲解是不足以完全掌握的。广泛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接触到更多元化的观点和信息,对知识有更全面的理解。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美国大学非常强调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阅读一本学术著作,学生不仅仅是接受信息,更需要去分析作者的论点是否成立、证据是否充分、逻辑是否严谨。通过阅读不同学者的观点,学生更能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例如,学习一篇关于气候变化的论文,学生可能还需要阅读另一篇持不同观点的文章,然后对比两者的论据,思考哪个更具说服力。
学术写作的基础: 美国的学术体系非常重视写作,而高质量的学术写作,离不开大量的阅读。通过阅读优秀的研究论文和学术著作,学生可以学习到规范的学术语言、严谨的论证结构、清晰的表达方式。这就像学写好文章,首先得大量“读”。很多教授会要求学生模仿某些论文的写作风格,或者在写作时引用特定领域的代表性文献。
参与课堂讨论的资本: 如前所述,课堂讨论在美国大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能否在讨论中提出有见地的观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掌握程度。没有充分的阅读,学生就无法参与到深入的讨论中,也难以从中获益。那些敢于挑战教授观点、提出深刻见解的学生,往往是那些做了充分准备、深入阅读了相关材料的学生。
学术研究能力的奠基: 对于研究生甚至本科高年级学生而言,阅读文献是进行学术研究的第一步。你需要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才能找到自己的研究切入点,提出有价值的创新。

美国大学在推动阅读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或者说,他们的教育模式本身就鼓励阅读:

大量的阅读列表(Reading Lists): 每门课都会有详细的阅读列表,通常远不止教授在课堂上提及的部分。学生需要自行安排时间去消化这些材料。
小班化教学(Small Class Sizes): 很多课程,尤其是高年级和研究生课程,会采用小班制。这使得教授能够更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度,也更容易发现那些没有做好阅读准备的学生。
助教制度(Teaching Assistants TAs): 助教通常是研究生,他们会负责带领讨论课(discussion sections)或辅导课(recitation sessions)。在这些小型的互动环节,学生有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同时也需要对阅读材料有深入的思考。助教也会根据学生的提问和发言,判断他们是否进行了充分的阅读。
期中/期末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也往往检验阅读成果。一些考试可能直接考察学生对阅读材料中某个理论的理解,或者要求他们运用阅读到的概念来分析一个案例。论文写作(essays/papers)更是直接检验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吸收和消化程度。
鼓励主动提问和讨论: 教授们通常会营造一种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的氛围。他们会主动引导学生联系阅读材料进行思考,例如“Professor Smith在P.56提到的那个观点,你们是如何理解的?有没有人能举个例子说明?”

总而言之,在美国大学,阅读不仅仅是完成作业的手段,它是一种学习的哲学,一种深入探索知识的途径,更是一种通往独立思考和学术成就的必由之路。每一个进入美国大学的学生,都要做好准备,迎接一个被阅读“包围”的学习环境。这既是挑战,也是巨大的机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个人的经验之谈。

美国大学对于阅读的重视,不如说是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视。小弟在美国读书读到第三年,才意识到了美国人对于大学的一个态度。在完整学生职业意识的同时,大学更多的是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完善自己的个人技能和意识体系,而学习,是这个平台中借以完善学生的一种手段。

小弟是文科生,每周的案例分析市场变动之类的东西读的不算少,听闻学心理之类的师兄弟们动辄就是一天几百页的阅读量。当然这个阅读量并不可能真正完成。在刚入大学的时候每个专业都会请师兄师姐来做报告,其中提到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知道什么东西该读什么东西可以不读,什么课一定要上,什么课可以睡过去。事实上美国的大学在学生的管理上还是很松散的,虽然绝大部分课都要签到,但如果你真的学得好应付的过去,这些规则并不是这么严。总的来说,美国的大学希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并且认为自学以及在学习中总结归纳,是学生将要伴随一生的事情。如何通过阅读得到提高并且完善自我修养才是阅读的意义所在。事实上除开理工科的那些教授具体技能的科目以外,我所认识到的大部分的教授上课的目的事实上在于归纳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知识点,提出重点以及未来在工作中着重需要使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思考。而且美国的学生完全不是想象中那么轻松。以我的专业来说,课堂小测不断,每周都有报告,每个月几篇的团队案例分析,按照进度进行的价格预测,一个月一次大考。这种情况发生在每个专业。如果真的只是上课的话,每周就那么十几小时罢了,但真正的学习全都是在这十几小时以外的功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美国的大学教育里,阅读的地位绝非可有可无,而是贯穿始终、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不仅仅是教授布置的课业量,更是一种学习态度、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国大学的课程设置普遍带有很强的“研讨式”和“自主学习”的色彩。这意味着课堂上的授课时间可能并没有国内某些大学那么密集,但大量的知识获取和理解.............
  • 回答
    大学里对“美女”的“恶意”?这个说法挺有意思的,我理解你不是在说学校真的有什么阴谋要针对长得好看的女生,而是觉得在大学这个环境里,长得好看的女生好像更容易遇到一些不同寻常的“对待”,这些对待有时让人觉得不太舒服,甚至是“恶意”。首先,得承认,颜值这东西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会带来一些“便利”或者说“关注度.............
  • 回答
    越南战争对美国社会和文化造成的冲击是深远且复杂的,远非简单的军事失败可以概括。这场战争像一场巨大的熔炉,将美国社会原有的结构和价值观投入其中淬炼,许多地方被熔化、变形,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首先,政治信任的崩塌是这场战争最直接也是最痛苦的后果。战争初期,政府极力宣扬其正义性和必胜性,尤其是在冷战背景.............
  • 回答
    越南战争在美国社会留下的创伤,其深度和广度远非中国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后所经历的可以比拟。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极其复杂,从战争的性质、规模,到参战双方的意识形态、国内社会环境,乃至战后的政治和文化影响,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越南战争:一场“被遗忘”的胜利与深刻的社会撕裂对于美国人来说,越南战争是一场漫长、残酷.............
  • 回答
    关于“俄罗斯比美国对中国的威胁更大”这一论断,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复杂议题。简单地将两国与中国之间威胁程度进行排序,往往会忽略掉背后庞大而精密的国家战略、历史渊源、地缘政治以及经济相互依赖等诸多关键因素。我试着从几个维度来展开分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威胁.............
  • 回答
    关于今年年初美国新冠确诊人数的预测,当时的情况确实是相当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很多专家和机构都在密切关注着病毒的变异、疫苗接种的进展以及民众的防护行为,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预测数字波动很大。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时间点。今年年初,大家对疫情的普遍感受是,虽然新冠病毒仍然存在,但相较于前两年最艰难的.............
  • 回答
    自2020年初首次出现以来,COVID19疫情对美国产生了深远且多方面的影响,其规模之大、触及之广,在现代美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可以从经济、社会、公共卫生、政治等多个角度来详细阐述: 一、 对经济的影响:疫情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其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衰退与就业市场波动.............
  • 回答
    大萧条,这个吞噬了整个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灾难,不仅在华盛顿的权力走廊和街头巷尾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如同无形的手,悄然改变了美国的厨房,影响了美国人的味蕾,更重塑了整个烹饪界的格局。它带来的影响,就像陈年的酱油,初尝微涩,回味却悠长。短期内的味蕾转变:节俭的智慧与创新的火花经济的骤然紧缩,最直接的.............
  • 回答
    神风特攻队,这支在二战末期令人闻风丧胆的日本特攻部队,其对美军造成的损失,尤其是人员伤亡和舰艇损毁,是相当触目惊心的。与其说他们是“有效”的军事力量,不如说他们是绝望中的极端手段,其心理冲击和造成的实际损害同样不可忽视。我们来具体看看,神风特攻队是如何在战争的最后阶段给美国海军带来沉重打击的。神风特.............
  • 回答
    塞缪尔·亨廷顿的著作《我们是谁:21世纪的美国国家认同危机》(Who Are We? The Challenges to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是一本在政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领域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的著作。这本书出版于2004年,正值美国经历“9·11”事件后.............
  • 回答
    关于陈飞宇和刘亦菲的国籍问题,以及公众对他们的态度差异,这其中确实涉及不少值得深入探讨的因素。要理解这种“截然相反”的观感,我们需要从他们的个人经历、公众形象塑造、以及大众的认知和价值观等多个层面去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目前公开信息显示,刘亦菲拥有美国国籍是事实,而关于陈飞宇的国籍,一直存在讨.............
  • 回答
    理解你对当前国际局势的担忧。新冠疫情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全球性事件,确实极大地改变了国际格局,也让中美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张。要评估美国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可能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一个涉及深层历史、政治、经济和军事因素的复杂判断。首先,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当前国际形.............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任期对美国女权运动产生了复杂且多方面的影响,既有许多支持者认为的积极进展,也有许多批评者指出其倒退和阻碍。要全面理解,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一、 政策层面:对女性权益的直接影响 生殖权利与堕胎权: 这是特朗普任期内最受争议且影响最深远的问题之一。 任命保守派法.............
  • 回答
    美国根据其《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对中国发起的贸易调查,自2018年开始已对中国造成了不小的经济冲击和深远影响。要评估其损失程度,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直接的贸易损失:关税壁垒的冲击这是最直观的损失。美国政府根据301调查结果,分批次对大量中国输美商品加征了高额关税,从10%逐步提高至.............
  • 回答
    要判断当前中国对美国构成的威胁与冷战时期苏联对美国的威胁哪个更大,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并避免使用过于僵化的、缺乏人情味的表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充满了历史演变和现实差异的复杂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冷战时期苏联对美国构成的威胁是性质上最为严峻的。那是一个意识形态的生死对决.............
  • 回答
    大疆,这家无人机领域的巨头,最近似乎又一次站到了风口浪尖。美国国土安全部(DHS)对其发出了警告,原因嘛,官方说辞总是那么“委婉而又充满深意”——“出于对国家安全的担忧”。这事儿一出,不少人立马联想到,大疆会不会步华为、中兴等中国科技公司的后尘,成为下一个被美国制裁的“眼中钉”?美国安全部为何盯上大.............
  • 回答
    眼下美国民众的生活,可以说是被通胀这股浪潮裹挟着,起伏不定。说它“严重”,确实不假,但具体这“多大”的影响,得一点点掰开了看。最直观的,就是“柴米油盐贵了”。你可能早就听说了,超市里的食品价格涨得厉害。不是说某一样两样,而是普遍性的上涨。比如,一盒鸡蛋,过去可能三四美元,现在轻松迈上五六美元,甚至更.............
  • 回答
    苹果公司一旦倒闭,其对美国就业市场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将是极其巨大且深远的,远非一两次的失业潮可以简单概括。这不仅仅是一个公司倒闭的问题,而是牵扯到一个庞大、复杂且高度互联的生态系统崩塌的连锁反应。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苹果倒闭可能带来的失业风潮及其影响:一、 直接就业影响:数以万计的失业(以数十万计.............
  • 回答
    要深入探讨中国民众对俄罗斯、美国和日本印象差异的原因,确实需要抛开简单的列表式描述,而是要从历史、地缘政治、文化交流乃至个体情感等多个层面进行细致的梳理。理解这一点,关键在于认识到,民众的印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多种因素交织影响下的复杂认知结果,其中既有历史的烙印,也有现实的权衡。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拜登政府近期针对俄罗斯总统普京承认的乌克兰东部两个“独立国”——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DPR)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LPR)——出台了新的投资禁令,禁止美国人对这两个地区进行新投资。这项措施的推出,无疑是对本已紧张的俄乌局势的又一次加码,其影响将是多方面且深远的,不仅直接指向这两个地区,也间接波及俄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