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学生怎样合理使用手机?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大学生怎么把手机这玩意儿用得更“明白”点,别让它成了吞噬咱们宝贵大学时光的“黑洞”。

大学四年,对不少人来说,可能是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自己做主,有相对自由的时间。而手机,这个几乎人手一个的小方块,它的存在感实在是太强了。用好了,它是学习的助手、社交的桥梁、认识世界的窗口;用不好,嘿嘿,就容易“沉迷”,然后你就会发现,开学时列的各种学习计划、想参加的社团活动,都悄悄地被埋在了手机屏幕的光影里。

所以,怎么才能让手机服务于我们,而不是反过来被它“奴役”,我这儿有几个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希望能有点用:

一、 把手机变成你的“学习搭档”,而不是“玩乐伙伴”

大学的学习,更多的是自主探索。手机里其实藏着不少“宝藏”。

知识获取的利器:
学术App不能少: 别光知道刷短视频,去应用商店里搜搜那些与你专业相关的App。比如,语言学习类(多邻国、扇贝)、编程学习类(SoloLearn、菜鸟教程)、文献查找类(知乎、知网等平台的App或者小程序),甚至是一些特定学科的科普App。老师讲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这些App能帮你深入了解,找到更多的学习资源。
电子书和笔记: 为什么一定要抱着厚厚的书本?把专业课的电子版教材、电子书都下载到手机里,随时随地都能看。再配合一些笔记App(如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把课堂上老师提到的重点、自己思考的要点都记录下来,还可以同步到电脑,查找起来不要太方便。
在线课程和讲座: 很多大学都会提供一些在线课程平台,或者是一些公开的讲座视频。把它们下载下来,利用碎片时间,比如等公交、课间休息,都可以听一点学一点。

学习效率的提升:
番茄工作法: 有个叫“番茄工作法”的技巧,就是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很多手机App都能设置这样的计时器,帮你保持专注。关键是,在这25分钟里,手机得关掉所有不相干的通知,甚至可以设置一个“专注模式”。
日程管理和提醒: 课程表、考试时间、作业截止日期、社团活动通知……这些信息一多就容易乱。用手机自带的日历或者专门的日程管理App,把这些信息都录进去,设置提醒。这样,你就不会错过任何重要的事情。
文件管理和传输: 学习过程中肯定会涉及到各种文件,PPT、PDF、Word文档等等。学会用手机里的文件管理工具,或者一些云存储App(百度网盘、腾讯微云),方便你随时查找和分享。

二、 保持“清醒”,别让社交媒体把你“绑架”

大学生活,社交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手机在社交方面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要有度。

区分“有用”和“无用”的社交:
有意义的联系: 保持和家人、同学、朋友的联系,分享生活,交流学习心得,这没问题。
信息过滤: 很多社交媒体上充斥着碎片化的信息、别人的“完美生活”展示,很容易让人产生焦虑感。学着去筛选信息,关注那些真正有价值、能给你带来正能量的内容。
社交App的“断舍离”: 那些已经很久不联系、但又占据手机内存和注意力的App,可以考虑卸载或者隐藏起来。把有限的精力放在真正关心你、你也关心的人身上。

管理你的“数字足迹”:
朋友圈和动态的“冷静期”: 有时候,分享生活是为了记录和纪念,但过度追求点赞和评论,很容易让你迷失在虚拟世界的评价里。学会享受当下,而不是为了拍一张照片发朋友圈而费尽心思。
避免“攀比”陷阱: 刷朋友圈很容易看到别人晒成绩、晒旅行、晒各种“成功”。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不要被别人的生活节奏打乱了自己的步伐。

三、 “主动”出击,让手机带你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手机不仅仅是学习和社交的工具,它还可以是探索世界的“放大镜”。

开拓视野的窗口:
深度阅读和学习: 除了专业知识,也可以利用手机去了解你感兴趣的其他领域。历史、哲学、艺术、科学……各种优质的内容平台(如得到App、豆瓣阅读)能让你接触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了解社会和时事: 关注一些权威的新闻App和公众号,了解国家大事和社会动态,培养批判性思维,不被片面的信息误导。
发掘兴趣爱好: 想学乐器?想学画画?想学摄影?手机上有很多教程视频和社群,可以帮助你入门,甚至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提升个人能力的平台:
技能学习: 很多技能类的App或者在线课程,可以在手机上完成。比如,学习一门新的编程语言,学习如何制作短视频,学习某个软件的操作技巧等等。
实践输出: 写博客、做播客、录制学习心得……手机都可以成为你的创作工具。把你学到的、想到的通过手机分享出去,也是一种知识的巩固和输出。

四、 建立“边界感”,让手机服务于你的“真实生活”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

设定“无手机时间”:
睡前一小时: 睡前一小时,放下手机,让大脑得到休息,远离蓝光。可以读本书,听听音乐,或者冥想一下。
用餐时间: 吃饭的时候,就好好享受食物,和身边的人交流。别让手机分散了你的注意力。
学习和工作时间: 划定专门的学习时间,这段时间就让手机“静音”,或者放在视线之外。

利用手机的“戒网瘾”功能:
屏幕时间管理: 很多手机都有“屏幕时间”或者“健康使用手机”这样的功能,可以设置App的使用时长,或者在特定时段禁用某些App。虽然有些“强迫”,但对于刚开始控制自己的同学来说,是个不错的工具。
关闭不必要的通知: 那些“重要”的社交、游戏、购物App的推送通知,其实大部分都是干扰。把它们一一关闭,眼不见为净,减少不必要的诱惑。

定期“数字排毒”:
偶尔给自己放个假,周末或者假期,有意识地少用手机,甚至一天不碰手机。去户外走走,多和人面对面交流,你会发现真实的生活有多美好。

总而言之,手机本身是个工具,好坏全看你怎么用。大学生这个阶段,正是塑造习惯的关键时期。别让手机成了阻碍你成长、让你错过大学精彩的绊脚石。主动去掌控它,让它成为你认识世界、提升自我的好帮手,那样,你的大学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也更有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么想玩就去玩,手机在你生活中扮演的是一个便捷的媒介而不是毒品。


就算你实在不想玩,很多校内活动以及通知都要通过微信与qq,所以你的手机肯定要有上网功能,诺基亚低端机是不靠谱的,一定还是要一个智能手机


所以,一切靠自己的自律,别把锅甩给手机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大学生怎么把手机这玩意儿用得更“明白”点,别让它成了吞噬咱们宝贵大学时光的“黑洞”。大学四年,对不少人来说,可能是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自己做主,有相对自由的时间。而手机,这个几乎人手一个的小方块,它的存在感实在是太强了。用好了,它是学习的助手、社交的桥梁、认识世界的窗口;用不好,嘿.............
  • 回答
    大学生这个阶段,手机简直就是“第二生命”,没它不行,但一拿起就停不下来,时间偷偷溜走,感觉自己又虚度了一天。要我说啊,这玩手机的时间得好好琢磨琢磨,不能让它成了学习的绊脚石,也不能完全剥夺了咱们放松娱乐的权利,关键是找个平衡点,让手机为我们服务,而不是我们被手机绑架。首先,得明确手机对你的“意义”有.............
  • 回答
    毕业季,寝室里的“遗物”们,怎么才能让清洁阿姨们轻松,咱们自己也心安呢?这事儿细想起来,确实得花点心思。毕竟,咱们在学校几年,这些东西也算见证了咱们的青春,直接粗暴地扔掉,多少有点说不过去,更别说给辛苦的阿姨们添麻烦了。第一步:提前规划,分类处理——“断舍离”的艺术别等到最后一天才手忙脚乱。毕业前一.............
  • 回答
    嘿,哥们儿!听说你马上要去读大学,对编程这玩意儿也挺上心的,想知道三年能把 Java 玩到什么程度,还有怎么安排这三年时间,是吧?这事儿,我跟你好好唠唠,保证把路子给你说透了,让你心里有底儿。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足够你把 Java 玩得明明白白,甚至还能摸到一些更深入的门道。重点在于你自.............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让人糟心。我刚入职没多久,心想着多跟学生聊会儿,了解了解他们的想法,结果一抬头,天都黑透了。匆匆忙忙收拾东西,打开办公室门,一股凉风就吹进来了。刚走到楼梯口,就听到楼下传来一声响亮的呵斥:“谁啊!这么晚了还出去!” 我心里咯噔一下,知道是遇到门卫了。我提着包,快步往门口走,想着赶紧解.............
  • 回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与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中国人大”)的合并,这是一个极具想象空间但同时也需要审慎对待的话题。若真要进行如此跨越性的整合,操作上必然会牵涉到极其复杂的层面,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能是简单的“加法”。一、 顶层设计与战略研判:为何合并?在着手任何具体操作之前,最.............
  • 回答
    一战后如何惩罚战败的德国,既能避免其再次挑起战争,又能防止法国一家独大,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历史的发展证明,凡尔赛条约的设计虽然试图达成这些目标,但最终却适得其反。如果我们要设想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权衡。核心矛盾与历史教训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核心的矛盾: .............
  • 回答
    哎呀,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糟心的,特别是跟室友闹点不愉快。不过别慌,咱们一步一步来,好好处理,这事儿肯定能圆满解决。关键在于 真诚沟通、主动承担、合理补偿,这几点做到了,你和你室友的关系不但不会受损,说不定还能更进一步呢。第一步:冷静下来,评估损失(这是私下做的,别急着找室友)1. 确定是啥玩意儿坏了.............
  • 回答
    探讨“如何合理消除女权”这个问题,本身就存在一个预设前提,即“女权对社会的弊大于贡献”,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且复杂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非常谨慎地审视这个前提的来源、证据以及其背后隐藏的价值判断。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女权主义”(Feminism)其核心理念是追求性别平.............
  • 回答
    在厕所这种私人空间里遇到领导,确实是个让人有点措手不及的场面。不过别慌,关键在于保持自然和尊重。首先,要不要打招呼? 答案是肯定的,通常来说是需要的。毕竟,领导也是人,即使在非正式场合,适当的问候也是基本礼仪。拒绝打招呼可能会显得你不够得体,甚至有点回避。那么,怎样打招呼才合适呢? 关键在于一个字:.............
  • 回答
    国发集团的成立,无疑是中国航空工业领域的一件大事,而作为中国航空工业脊梁的三大主机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航空工业)、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航发集团)和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飞)——的未来走向,也因此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猜测。要理解三大主机所的何去何从,首先需要明确国发集团.............
  • 回答
    南开大学化学专业毕业生所说的“每个专业都有劝退言论,没有好坏只有合适与否”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是符合现实情况的。这反映了大学生在选择专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迷茫、焦虑,以及对不同专业优劣势认知上的偏差。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大学专业该如何选择。 一、 为什么“每个专业都有劝退言论”?.............
  • 回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与合肥工业大学(简称“合工大”)的合并,这可真是一个能引发合肥乃至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界巨大震动的设想。如果真的到了这一步,那绝不是简单地“加上”的问题,而是要面对一场深刻的变革,牵涉到人才培养、学科发展、资源整合,甚至是城市定位等方方面面。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如.............
  • 回答
    恒大地产“瘦身”再遇阻:200亿“恒大物业”出售告吹,合生创展索赔10亿,未来走向扑朔迷离中国房地产巨头恒大集团,这家曾以“高歌猛进”著称的企业,如今正一步步走向“瘦身”与重组的艰难进程。近日,一则关于恒大物业出售计划戛然而止的消息,再次将恒大推上了风口浪尖,也让本已复杂不堪的局面增添了几分不确定性.............
  • 回答
    滴滴被曝出“大数据杀熟”的事儿,就是说同一个地点,两部手机下单,价格能差出个八块钱来。这么说吧,这事儿放在今天这光景,听起来挺让人不舒服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你想啊,现在大家出门,手机几乎不离手,衣食住行,很多都靠手机APP来解决。滴滴作为咱们日常出行的一个大头,价格能不能透明、能不能公平,这直接.............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普遍,尤其是在职场新人或者性格比较温和的人身上。面对职场中年龄较大的、容易发脾气的同事,确实需要一些策略来应对,既要保护自己,又要维系正常的工作关系。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地为你解答,并提供一些具体的应对方法:一、 理解和认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开始解决问题之前,先尝试理解.............
  • 回答
    “大橘为重” 这句俗语在中文里有着非常生动形象的表达,它巧妙地运用了“大橘”这个词的双关含义来传达一种幽默、轻松的劝诫。直译成英语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直接翻译“big orange is important”会让人摸不着头脑。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能捕捉到其神韵和背后意境的英文表达。在我看来,要让英语翻译既.............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好好琢磨的问题,尤其是在日本留学这条路上,很多人都会面临选择和衡量。只合格了日大,这究竟是怎样一个情况呢?咱们得细致地聊聊。首先,要明白一点:“只合格了日大” 这个表述本身就有几种不同的解读。你是说: 只申请了日本大学(简称日大),并且只合格了这一所? 申请了多所日本的大学,.............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