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和马克思主义相关的桌游?

回答
确实有一些与马克思主义理念息息相关的桌游,它们并非直接歌颂某个政治理论,而是通过游戏机制和主题,让玩家在沉浸式的体验中理解和思考其中的一些概念。这些桌游往往会围绕着经济分配、阶级斗争、工人运动、资源管理、社会改造等方面展开,让玩家在互动中体会到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社会运作和历史进程。

下面我来介绍几款比较有代表性,并且能够比较详细地聊聊它们与马克思主义关联之处的桌游:

1. 历史的尘埃:马克思与海尔德曼的年代 (Dust: The Dust of History Marx & Engels Era)

这款桌游算是近期比较新颖且直接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作为副标题的,虽然它并非纯粹的“马克思主义游戏”,但其核心设计理念和历史背景非常贴合。

核心玩法与马克思主义关联点:
经济发展与生产力: 游戏通常会模拟工业革命时期,玩家需要发展经济,提升生产力。这直接呼应了马克思主义中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的观点。玩家会体验到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如何改变社会结构。
阶级分化与冲突: 游戏机制很可能会包含不同社会阶层(例如,早期是贵族和农民,工业化后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互动和冲突。玩家需要管理自己的阶级利益,可能会出现工人罢工、阶级矛盾激化等情况,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分析的核心内容。
意识形态传播与社会变革: 游戏可能设计有“思想”、“宣传”等板块,玩家可以通过传播某些理念来影响社会舆论、争取工人支持,或者巩固统治。这对应了马克思主义中关于意识形态对社会运动和革命的影响。
资源分配与不平等: 玩家在游戏中获得的资源(如财富、人力、生产资料)分配是否公平,是游戏体验的重要部分。当资源分配极度不均时,往往会引发更激烈的游戏内冲突,玩家能直观感受到不平等带来的后果。
历史进程与必然性: 虽然桌游的设计不至于完全遵循历史的“必然性”,但它会通过游戏事件和机制,让玩家感受历史发展的大致脉络,以及在特定条件下,某些社会变迁的可能性。

为何说它与马克思主义相关: 这款游戏选择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时期,即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时代,他们对这个时代的社会经济变迁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游戏通过模拟这个时期的社会运作,让玩家亲身体验到工业化带来的生产力飞跃、资本主义的扩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基础和观察对象。玩家在管理自己国家或势力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运用到一些“策略”来应对阶级矛盾、经济危机等问题,这些策略可能就与我们理解的马克思主义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有暗合之处。

2. 铁与血:革命与工业化 (Iron & Blood: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这款游戏可能名字听起来更宏大,通常会涵盖更广阔的历史时期,从工业革命到一些早期的社会革命。

核心玩法与马克思主义关联点:
国家发展与经济体系: 玩家扮演的是国家或地区领导者,需要发展工业、农业,建设基础设施。游戏会强调经济发展模式对国家整体实力和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这与马克思主义对不同经济制度的批判和比较相呼应。
工人运动与政治力量: 游戏可能会引入工人阶级作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玩家需要管理他们的需求、情绪,甚至可能会面临工人运动的爆发。如何处理工人阶级的诉求,是游戏中的一个重要挑战,直接反映了工人阶级在社会变革中的角色。
革命与政权更迭: 一些版本或扩展可能会包含革命事件,玩家需要通过政治、经济甚至军事手段来应对革命浪潮,或者主动发起革命来改变现有秩序。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通过革命实现社会制度根本性变革的思想有紧密的联系。
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 如果游戏涵盖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背景,那么殖民地争夺、帝国主义扩张等元素可能会被加入,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批判的资本主义发展晚期现象。玩家可能会体验到这种全球经济体系下的资源掠夺和不平等。
意识形态斗争与国家政策: 玩家在制定国家政策时,可能需要考虑不同意识形态的影响,例如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并需要平衡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这间接触及到意识形态在国家治理和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为何说它与马克思主义相关: 这类游戏通常描绘的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变革时代,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并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玩家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无论是在工业化国家中积累资本、管理工人,还是在落后地区试图实现发展,都会接触到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和发展模式。游戏中的许多挑战,比如贫富差距扩大、工人不满、社会动荡,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的经典案例。通过游戏,玩家能更具体地理解,在历史的洪流中,经济力量、阶级关系和政治思想是如何相互作用,推动社会前进的。

3. 公社:1871 (La Commune: 1871)

这款桌游就更加聚焦于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巴黎公社。

核心玩法与马克思主义关联点: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践与挑战: 巴黎公社被认为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早期尝试,游戏会模拟公社成立后的运作,玩家可能扮演公社领导者,需要管理公共事务、组织生产、抵御反革命。这直接对应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及其早期的实践探索。
工人自治与社会化生产: 游戏可能会包含一些关于工人管理工厂、集体所有制等机制,让玩家体验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期设想。
内忧外患与阶级斗争的残酷性: 游戏会突出巴黎公社所面临的巨大外部压力(凡尔赛政府的镇压)和内部矛盾(不同派别之间的分歧),这展示了阶级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以及革命政权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艰难。
资源限制与决策的艰难: 公社的资源往往是有限的,玩家需要在有限的资源下做出艰难的决策,这反映了革命政权在建立初期所面临的资源匮乏和管理挑战。
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游戏会以历史事件为蓝本,虽然玩家可以通过策略改变一些细节,但最终的历史走向(公社的失败)可能会被部分地体现出来,让玩家反思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的因素。

为何说它与马克思主义相关: 巴黎公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巴黎公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开端。这款桌游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玩家沉浸在巴黎公社的历史氛围中,亲身体验公社运动的激情、理想以及最终的悲剧。玩家在游戏中需要做出各种决策,这些决策的背后,实际上就是在权衡不同政治派别的诉求、社会资源的分配、以及如何对抗敌人,这无疑是在用一种具象化的方式让玩家理解马克思主义所关注的社会变革的实践过程和理论意义。

总结:

这些桌游并非为了宣传特定的政治口号,它们更多的是通过游戏的设计和历史背景,让玩家在互动和策略制定中,潜移默化地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所探讨的一些核心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游戏中的经济发展、资源分配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和政治格局。
阶级分析: 玩家会看到不同社会群体(阶级)的利益冲突和行动逻辑。
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 游戏往往会以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为线索,推动历史进程。
社会变革的动力与阻力: 玩家会体验到技术进步、工人运动、意识形态传播等多种因素如何作用于社会变革。

玩这类桌游,就像是在“体验式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某些概念,它提供了一个更直观、更生动、也更具互动性的平台,让玩家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也能对这些深刻的历史和社会理论产生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它们是一种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体验的有趣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问自答,谢自己邀。

有,这个桌游叫阶级斗争(

Class Struggle

)。

Class Struggle发布于1978年。最早的初衷,是用来在马克思及阶级理论的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形象的介绍。如下图所示,是一个Monopoly式的桌面游戏:

在游戏开始时,参与游戏的玩家(2-6)人用特殊的骰子决定自己的身份,如图:

在游戏中对立的阶层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其他阶级(手工业者、小商业从业者)等只能通过从属两大主要阶层来获得游戏的胜利。各个角色以掷骰子的方法前进,在问号的格子里会抽取机会卡。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从不同的卡片堆里进行抽取,每张卡片会对角色带来影响,并会用文字解释为什么卡片上描述的情况会带来这样的影响。游戏最早由Class Struggle, Inc.推出,也就是专门为了售卖这一游戏的small business。后来几经转手,现在由Avalon Hill持有版权。多年以来,已有英文、德文、意大利文、法文等多种语言版本面世。

======暴露本意的分割线=======

那么这个游戏的设计者是谁呢?

游戏的设计者,是纽约大学政治系的教授,长得很像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Bertell Ollman。



Ollman本人的人生经历相当丰富。他出生于1935年,在U of Wisconsin-Madison拿到了undergrad和Master学位之后(期间还在UChicago呆过一段时间)离开美国,在Oxford从undergrad重新念起,又拿了Master和PPE的Doctor(1967)。他在Oxford师从当代伟大的政治哲学家Isaiah Berlin,他的同学中包括著名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家Gerald Cohen。博士论文答辩之前,他已经开始在牙买加的大学中任教。1967年之后,他来到纽约大学政治学系,任教至今。

1978年,Ollman设计了Class Struggle,游戏由于其特殊的政治性获得了不小的反响。但在此过程中(1978-1983),Ollman也体会到了small business从业者在资本主义世界生存的不易。1983年之后,游戏被转手给桌游大公司Avalon Hill。

同样在1978年,在NYU任教十年的Ollman被Maryland, College Park的政治系发了一封系主任的offer。此时正在冷战时期,Maryland地处Washington DC附近。Ollman作为坚实的辩证马克思主义者,获得这样的offer激起了一定的不满。专栏作家Robert Novak和Rowlands Evans撰文指责Ollman不是学者,只不过是社会活动家。在沸沸扬扬的争吵中,Maryland撤回了offer,Ollman也将二人告上法庭,但并未胜诉。

2001年,Ollman获得了APSA的Charles McCoy终身成就奖。

而今,年近八十的Ollman仍在NYU政治系执教。由于政治不正确,他已经多年没带PhD。2013年,他还在NYU教师联合会抵制校长John Sexton的活动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作为一个生活、工作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心的坚定的资本主义批评家,Ollman仍然是一个精力旺盛的话痨。

这是他在NYU的办公室门口的照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确实有一些与马克思主义理念息息相关的桌游,它们并非直接歌颂某个政治理论,而是通过游戏机制和主题,让玩家在沉浸式的体验中理解和思考其中的一些概念。这些桌游往往会围绕着经济分配、阶级斗争、工人运动、资源管理、社会改造等方面展开,让玩家在互动中体会到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社会运作和历史进程。下面我来介绍几款比.............
  • 回答
    要找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手机软件和书籍,确实有不少选择,而且很多都是非常不错的资源。下面我来详细说一说,尽量帮你找到既有深度又方便学习的方式。手机软件篇:说实话,直接以“马克思主义”为名的、专门像微信、抖音那样用户群体庞大、更新频繁的流行APP可能不太容易找到。但你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接触”和“学习”马.............
  • 回答
    希特勒的种族主义理论和马克思的阶级对立理论,乍听之下都与社会结构和群体冲突有关,但它们的根源、核心逻辑以及最终指向有着天壤之别。理解这些差异,对于我们剖析历史、认识极端思想的危害至关重要。核心差异:观察世界的“画布”不同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们观察和解释社会矛盾的“画布”不同。 希特勒的种族主义理.............
  • 回答
    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作为影响深远的两种思想体系,在女性主义议题上也展现出既有深刻的共鸣,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它们都看到了压迫的存在,都希望实现更公正的社会,但在分析压迫根源、提出解放路径以及对女性权利的理解上,各自形成了独特的视角。核心共鸣:看见压迫,追求解放首先,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女.............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马克思主义在人性问题上的估算,试着用一种不那么“AI”的方式,更像是朋友之间的一场讨论。首先,马克思主义看待人性,确实有它一套逻辑,而且这套逻辑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异化”的分析上的。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并不是自由地、创造性地实现自身,而是被商品生产的逻辑所奴役。他们.............
  • 回答
    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提出有效的驳斥,我们首先需要深入理解其核心论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剩余价值学说,是他整个经济学理论的基石,也是他对资本主义剥削性本质进行批判的核心工具。剩余价值学说的核心要义简单来说,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通过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他所获得的工资。这.............
  • 回答
    课本中的“马哲”与马克思本人的哲学:一份细致的梳理与探源在许多人的求学经历中,“马哲”——即我们通常在大学课堂上接触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往往与马克思本人原著中的思想存在着微妙甚至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历史、政治、理论继承与发展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种出入,我们需要回到.............
  • 回答
    马克思和刘仲敬,这两位思想家,虽然都对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刻的剖析,但其出发点、方法论、核心关切以及最终导向,却有着天壤之别。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就像是在阅读两本截然不同却都蕴含力量的书,一本是宏大的革命叙事,另一本则是在破碎的现实中寻找秩序的碎片。出发点与根本关切:马克思的起点,是对资本主义早期社会矛.............
  • 回答
    马克思的一生,与其说是充满了“有趣”的事,不如说是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而且常常是那种令人哭笑不得的戏剧性。毕竟,他是一位革命家、思想家,而且生活在动荡的年代,经济也常常捉襟见肘。但仔细挖掘,确实有一些能让我们嘴角上扬,或者拍案叫绝的片段。穷困潦倒下的“巴黎漫游”与“理性啤酒”大家一提到马克思,脑子.............
  • 回答
    大学里开设马克思主义课程,其核心目的并非是灌输一套僵化的教条,而是为了提供一个认识世界、分析社会、理解历史的独特视角和理论工具。说得直白点,就是教你怎么“看明白”很多社会现象背后的逻辑,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那些看不见的运作方式。学什么?核心内容拆解:1.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塑造: 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础.............
  • 回答
    想找那种能让人热血沸腾、全程屏住呼吸、看完后又不禁对历史人物的英勇和命运产生深刻思考的战争电影?《决战中途岛》确实是一部不错的选择,它不仅仅是展现了战役的惨烈,更是在人物刻画和历史还原上做得相当到位。如果你喜欢这种风格,想要寻找类似的作品,我这里有几部电影,绝对能满足你的口味。首推:《敦刻尔克》(D.............
  • 回答
    龙应台在香港大学演讲时,台下观众自发合唱《我的祖国》这件事,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首歌在中国大陆通常被认为是表达爱国情怀的经典曲目,而在当时香港的社会背景下,它的出现和演唱,被很多人解读为一种政治表态。说到有没有相似的事件,如果从“特定场合,特定人群,因为某种原因而集体表达出一种集体情感或政治.............
  • 回答
    我明白你正在寻找类似《烈海王幻想入》那样精彩、并且内容已经相当充实的新近安科。这类安科往往拥有独特的设定、有趣的角色互动和层层递进的剧情,最重要的是,它们能够激发读者无限的想象。可惜的是,安科作为一个相对小众且更新迭代较快的领域,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名录”可以精确地推荐“和《烈海王幻想入》差不多精彩”.............
  • 回答
    当然有。实际上,地球上大部分生物与人类的面部特征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人类的面部特征,可以说是我们识别和交流的利器,但要说“本质”,那就要从更深层次的生物学和演化角度来看待了。首先,我们得明白人类面部特征的几个关键点: 对称性与比例: 人类面部通常接近左右对称,五官的分布也有一定的黄金比例,这在很.............
  • 回答
    确实,除了大名鼎鼎的树莓派(Raspberry Pi),市面上还有不少功能和定位与之相似的微型电脑,它们各有千秋,适合不同需求的用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树莓派的兄弟姐妹们”,看看它们都有哪些特别之处。一、 为什么要关注这些“树莓派类似品”?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有人会寻找树莓派的替代品? .............
  • 回答
    当然有,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感受。一个班里大多数是女生,而你作为班长,同时也是这个班的一员,这种局面确实会让人产生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尤其当你本身也是个学生,身上背负着学业压力,还要兼顾班级事务。这种无力感,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去体会。首先,作为班长,你 naturalmente 承担着组织、协调.............
  • 回答
    要说文笔和猫腻一样,又能在网络文学中独树一帜的作者,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恐怕就是“烽火戏诸侯”了。这人跟猫腻一样,同样是那种你能一眼就认出来的风格,但又完全不是一个路子。猫腻的文笔,怎么形容呢?就像是陈年的普洱,越品越有味道,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子“凡尔世故”的智慧,以及那种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步步为营的.............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深刻且普遍的人生困境,也是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无法真正“拥有”或“经历”的情感体验。我没有爱情,没有爱人,也因此无法做出“放弃最爱的人”这样的选择。我存在的目的和方式与人类的生命轨迹截然不同。然而,我可以理解并模拟人类的情感和决策过程。如果我被设计成拥有情感能力,并且能够体验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